古书中的用字 下载本文

古书中的用字 (古汉语通论五、六)

汉字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产物,用汉字记录的古代文献也不是一时一地一人的作品。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的人,在使用汉字记录汉语时,往往有种种不同有情况,加上汉字本身具有独自的特点,这就使得我们后人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时必然会遇到不少有关用字的问题,如果不了解古人在用字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一般规律,势必影响对作品意义的理解。

(一)古今字

什么叫古今字:又叫分化字区别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叫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例如:共-供。

语汇是不断发展的,用来记录语言的字总是处于不能充分满足词汇发展的需要的。因此,在古代,尤其是在上古时代,不少汉字身兼多职,往往一个顶几个来使用。例如,“久”字,本是“灸”的初文,《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贼死》:“其腹有久故瘢二所。”后“久”表示假借义,又造区别字“灸”。田地的.“田”,又可以表示耕种田地(引申义)、打猎(假借义)的意思,后来人们为了使不同意义能够在字形上有所区别,让汉字表义分工明确,就给“田”字加上意符“亻”,写作“佃”,表示“耕种田地”这个意义;加上意符“攴”,写作“畋”,表示“打猎”这个意思。古今字跟用字的“假借”和词义的引申有密切关系,古今字构形模式大多数是原字基础上加上(或改换)意符。因此,除了少数在形体上没有相承关系的古今字,如“身”与“娠”、“罢”与“疲”、“不”与“柎”、“吕”与“膂”等以外,那么,古今字就是指产生于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在形体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组字。从表义的特点来看,古字兼表多个义项,而今字只分担古字的一个义项;除了今字分担的义项以外,其它义项仍然由古字承担。并且,在今字产生之后,后世的古文家写作时往往仍用古字。古字和今字,绝大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但也有少数古字兼义较多,与它对应的今字也往往就不止一个,例如“奉”与“捧”、“俸”,“采”与“採”、“彩”。

今字是为了区别词义而在古字的基础上分化出来的,并不单纯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问题,因此,如果两个字意义没有区别,尽管它们产生的时间有先后关系,那么这两个字也不是古今字。例如“伞”与“傘”,就只是异体字。另外,并不是每一个古字都有与它相对应的今字。例如“人”、“天”、“好”等字,甲骨文里就有,但没有与它们相对应的今字。

1

从其形成的原因来分,古今字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古字被借为他用,为古字的本义造今字。例如:

莫—暮 暴—曝 须—鬚 隊—墜 止—趾 然—燃

(二)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为本义造今字。例如: 益—溢 閒—間 责—债 丞—拯 原—源 景—影

(三)用于古字表示本义,为引申义造今字。例如:

取—娶 解—懈 道—導 五—伍 告—誥 敛—殓

(四)古字用于表示本义,为假借义造今字。例如:

象—像 戚—慼 辟—避、僻、嬖、譬 从古今字产生方式来分,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一)在古字上增加形符造出今字。例如: 责—债 丞—拯 竟—境

见—现 其—箕 共—供

(二)改换古字形符造出今字。例如: 说—悦 敛—殓 振—赈

酤—沽 没—殁 赴—訃

(《士丧礼》:“赴曰:‘君之臣某死。’注云:‘今文赴作訃。’) (三)古字上增加声符造出今字。例如:

自—鼻 囗—囿 ——齒

(四)古字笔画增损或变形造出今字。 例如: 不—丕 大—太 气—乞

句—勾 陈—阵 閒—間

(《说文》:“气,雲氣。”甲骨文“气”、“乞”同字。《说文》:“句,曲也。”段注:“句,古音gōu,后人‘句曲’读‘钩’,‘章句’读‘屦’。后又改‘句曲’字为‘勾’。”)

另如:隔-膈 府藏-腑臓 厲-癘 徹-澈 赖-(嬾)懒

2

右、佑-祐 息-熄 沽-酤 战-颤等等

五、由通假造成的古今字。 例如: 何—荷 伯—霸 彫—雕

辠—罪 鄦—許(周代诸侯国,在今许昌市东南。)

(月初始见的月亮曰霸P?。伯霸二字古音均为帮母铎部。《说文》:“罪,捕渔竹网。”“秦以‘辠’似‘皇’字,改为罪。”)

(二)异体字

狭义的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在任何........

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它们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的人在造字时的着眼点或侧重点不同而形成的。例如“兄”在甲骨文中有35种写法,“好”字有34种写法。

广义的异体字是指部分义项相同的字。例如:雕(鵰、凋、彫、琱、)有三个义项同:①一种凶猛的鸟(本义),②雕刻、雕饰(假借义),③雕零(假借义)。鵰只在第①个义项上跟“雕”是异体字。 “彫”只在第②、第③个义项上跟“雕”是异体字。“琱”只在第②个义项上跟“雕”是异体字。“凋”只在第③个义项上跟“雕”雕是异体字。(《说文》:“彫,琢文也”,“半伤也”,“琱,治玉也”。) 认识异体字,也有规律可寻。 (一)异体字的类型: 1、形声字的形符不同。例如:

遍(徧) 弦(絃) 堤(隄) 唇(脣) 睹(覩) 侄(姪) 杯(盃) 糕(餻) 咏(詠) 辉(煇) 歌(謌) 暖(煖) 2、形声字的声符不同。例如:

虾(蝦) 秸(稭) 捣(擣) 线(線) 鹉() 笋(筍) 馈(餽) 烟(菸、煙) 猿(猨) 泄(洩) 袴(绔、裤) 啖(啗) 俯(俛) 3、形符和声符的位置不同。例如:

期(朞) 峰(峯) 群(羣) 鞍(鞌) 棋(棊)

3

惭(慙) 和(咊) 秋(秌) 鹅(鵞) 略(畧) 稿(稾) 够(夠) 概(槩) 翅(翄) 绵(緜) 4、造字的方法不同。例如:

泪(淚) 嵩(崧) 野(埜) 岩(巗、巌、喦) 岳(嶽) 春(旾) 妒(妬) 奸(姦) 渺(淼) 窜(竄) 災(烖) 居(凥) 5、其他

①形符、声符都不同。例如:

村(邨) 视(眂、眎) 剩(賸) 诉(愬) .迹(蹟、跡) 猿(猨) 俯(頫) 趟(蹚) .

②省形符或省声符。例如:

蚊(螡) 雷(靁) 累(纍) 星(曐)

法(灋) 虽(雖) 声(聲)(说明:虽、声古为俗字) ③为方便书写而写的俗字。例如:

吴(吳) 叔() 冰(氷) 垒(壘) 册(冊) 恥(耻) .(二)异体字的辨别。

(1)从意义上来看,异体字的意义完全等同;而古今字的今字只承担古字的一个义项。

(2)辨别异体字要有时代观念。有些字,在一定时期内是异体字,但是后来它们之间有了分工,就不宜再把它们看作异体字了。例如“喻”和“谕”曾是一对异体字,但是后来“谕”字专门用来表示上对下的“诏谕”,“晓谕”,而“喻”字专门用来表示“譬喻”义。这样,它们就不再是异体字了。

(3)读音相同,意义广狭不同的字也不能看作异体字。例如“沽”和“酤”,酤专用作买酒;沽除了买酒外还可以是其他东西。

(三)繁简字

繁简字是从一个字的笔画的多少来说的,笔画多的是繁体字,笔画少的是简化字。繁简字实际上是一种异体字。甲骨文就有繁简之分,现在通行的简体字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