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单选题) 下载本文

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单选题

单 选 题

1、土、水、外加剂类多选题(401题): 2、水泥、水泥混凝土类单选题(309题):

3、金属类、支座类、土工合成材料类单选题(400题): 4、结构混凝土、桥梁类单选题(154题): 5、隧道工程类单选题(112题):

6、路基路面现场检测类单选题(253题)

一、土、水、外加剂类单选题(401题):

1.土分类依据是( A )。

A.土颗粒组成特征 B. 不均匀系数 C.土粒组的分布 D.土的天然稠度 2.土分类依据是( B )。

A.土颗粒分布形状 B. 土中有机质存在情况 C.土粒组的分布 D.土的天然稠度

3.土分类依据是( B )。

A.土颗粒分布形状 B. 土的塑性指标 C.土的含水率 D.土的天然稠度 4.土的粒组划分中,粗粒组与细粒组的粒度分界线为( B )。

A.0.5mm B、0.075 mm C、0.002 mm D、以上都不是 5.土的粒组划分中,巨粒组与粗粒组的粒度分界线为( A )

A.60mm B、20 mm C、5 mm D、以上都不是 6.土颗粒组成特征应以土的级配指标的( A )和曲率系数表示

A. 不均匀系数 B. 土颗粒分布形状 C.土的含水率 D.土的天然稠度 7.有机质高液限粉土的代表符号是( A )。 A.MHO B.CHO C.MLO D.CLO 8.级配良好砂的代表符号是( C )。

A.SM B.SP C.SW D.SX

9.试样中巨粒组土粒质量少于或等于总质量15%,且巨粒组土粒与粗粒组土粒 质量之和多于总土质量( C )的土称粗粒土。

A.30% B.40% C.50% D.55% 10.土塑性指标指( C )。

A.不均匀系数 B. 曲率系数 C.塑限 D.缩限 11.土塑性指标指( C )。

A.天然稠度 B.曲率系数 C. 液限 D.缩限 12.低液限细粒土是指液限小于( C )。

A.30% B.40% C.50% D.55%

13.在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粗粒组的粒径范围为( B )。 A、2mm~60mm B、0.075mm~60mm C、0.075mm~2mm D、60mm~200mm

14. 在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细粒土是指( C )。 A.试样中细粒组土粒质量多于或等于总质量70%的土 B、试样中细粒组土粒质量多于或等于总质量60%的土 C、试样中细粒组土粒质量多于或等于总质量50%的土

15. 良好级配的填料,曲率系数CC和不均匀系数Cu应满足( D )。 A.Cu≥5 和 CC=1 B.CC=1~10 C. Cu≥5 D. CC=1~3和Cu≥5。

16.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将土分为: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和( C ) A、粘粒土 B、软土 C、特殊土 D、有机质土

17.当下列几种方法测得同一土样的含水率不同时,以( B )为准。 A. 比重瓶法 B. 烘干法 C.酒精燃法 D.碳化钙气压法。

18.在用标准烘干法烘干含有机质小于5%的土时,应将温度控制在( B ) 范围。

A. 200℃以上 B. 105℃~110℃ C.60℃~70℃ D.150℃以上

19.在用标准烘干法烘干含有机质大于5%的土时,应将温度控制在( A ) 范围。

A. 60℃~70℃ B.200℃以上 C. 105℃~110℃ D.150℃以上

20. 用烘干法测定含水率时对细粒土至少应取代表性试样( C )。 A.5g B. 40g C.15g D.25g 。 21.含石膏的含水率测试时,烘干温度为( A )。

A. 60℃~70℃ B. 75℃~80℃ C.105℃~110℃ D.110℃~120℃

22.含石膏的含水率测试时,烘干时间为( D )。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15小时

23.工程上含水率的定义为( A )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的百分数。 A.部分结合水和自由水 B.结合水 C.自由水 D.液相

24.烘干法测定土样含水率,当含水率为>40%时的允许平行误差( D )。 A.>0.3% B.≤1% C.≤4 % D.≤2% 25. 用烘干法烘干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的土时,应将温度控制在( A )范围。

A、105℃~110℃ B、70℃~80℃ C、60℃~70℃ D、100℃左右

26.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的细粒土在采用烘干法进行含水率测试时,烘干时间一般为( B )。

A、6小时 B、8小时 C、8小时以上 D、12~15小时

27.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在采用烘干法进行含水率测试时,烘干时间一般为( D )。

A、6小时 B、8小时 C、8小时以上 D、12~15小时 28.烘干法测定土样含水量,当含水量为5-40%时的允许平行误差( A )。 A.≤1% B.>0.3% C.≤2% D.≤5%。

29.烘干法测定土样含水率,对于细粒土,单个称量盒内取样数量一般为( A )。

A.15~30g B. 10~20g C. 10~25 g D. 15~40g

30. 用烘干法测定细粒土含水率至少应取代表性试样( A )。 A.15g B.25g C.50g D.100g

31.酒精燃烧法测定含水率需燃烧试样的次数为( A )。 A.3次 B.5次 C.2次 D.4次

32. 酒精燃烧法可快速测定细粒土含水率,酒精纯度应达到( C )。 A.75% B.90% C.95% D.99% 33.下列有关“酒精燃烧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B )。 A、本试验法适用于快速简易测定细粒土(含有机质的除外)的含水率 B、所用酒精纯度为90%

C、试验时用滴管将酒精注入放有试样的称量盒中,直至盒中酒精出现自由面为止

D、点燃盒中酒精,燃至火焰熄灭。将试样冷却数分钟后,再次加入酒精,重新燃烧,共燃烧三次

34.比重法测定土含水率适用于( C )。

A.粘质土 B. 粉质土 C. 砂类土 D. 有机质土 35. 对于坚硬易碎的粘性土,欲求其湿密度宜采用( B )。 A、环刀法 B、蜡封法 C、灌砂法 D、灌水法

36. 环刀法可以测定( A )土的密度。 A、细粒土 B、粗粒土 C、坚硬易碎土 D、各种土 37.灌砂法测定土的密度之前,要求标定的内容有( C )。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38.关于环刀法测定压实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环刀法可用于测定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压实度 B.环刀法适用于细粒土 C.环刀法检测比较方便

D.环刀法检测结果比灌砂法的精确 39.环刀法主要用于测定( B )的密度。

A.粗粒土 B.细粒土 C.巨粒土 D.碎石土 40.当用各种方法测定土的密度的值不同时,应以( B )为准。 A.环刀法 B.灌砂法 C.蜡封法 D.现场试坑法 41.环刀法测定压实度时,环刀取样位置应位于压实层的( B )。

A.上部 B.中部 C.底部 D.任意位置

42.用环刀法检测压实度时,如环刀打入深度较浅,则检测结果会( A )。 A.偏大 B.准确 C.偏小 D.偏大偏小无规律 43.土的密度试验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述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 ( A )。

A.0.03g/cm3 B.0.01g/cm3 C.0.02g/cm3 D.0.05g/cm3 44.灌砂法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试样的最大粒径一般不得超过( B ),测定密度层厚度为150~200mm。

A、10mm B、15mm C、20mm D、30mm 45.灌砂法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如粒径达( D )的粗粒土,灌砂筒和现场试筒的直径应为150~200mm。

A、15~20mm B、20~30mm C、30~40mm D、40~60mm 46.灌砂法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如粒径达40-60mm的粗粒土,灌砂筒和现场试筒的直径应为( B )。

A、100~150mm B、150~200mm C、200~250mm D、250mm 以上

47.灌砂法测定密度时适用于( A )。

A.细粒土和砂类土 B.细粒土和粗粒土 C. 卵石土和细粒土 D. 砂类土和卵石土

48.下列有关“灌砂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B )

A、本试验方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

B、在测定细粒土的密度时,可以采用Φ150mm的小型灌砂筒,如试样的最大粒径超过15mm,则应相应增大灌砂筒和标定罐的尺寸

C、量砂采用粒径为0.25~0.5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应先烘干并放置足够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D、标定罐的容积采用罐中加水称重的方法进行标定 49. 土的比重的单位是( D )。

A、g/cm3 B、kg/m3 C、kN/m3 D、无量纲 50.测试现场粗粒土或细粒土的密度,最适合的方法为( B )

A.灌水法 B.灌砂法 C.蜡封法 D.环刀法 51.灌砂法测定土的密度,量砂采用粒径为( A )。

A.0.25~0.5mm B.0.3~0.6mm C.0.15~0.3mm D. 0.5~1.0mm 52.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灌砂过程中,储砂筒内砂尚在下流时即关闭开关,压实度结果将比正常结果( A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 D、偏大偏小无规律

53.用大灌砂筒测定粗粒土的密度中,测定土的含水量时样品的取样数( A )。 A、不少于500g B、不大于500g C、不少于1000g D、不大于1000g 54.用大灌砂筒测定细粒土的密度中,测定土的含水量时样品的取样数( C )。 A、不少于300g B、不大于300g C、不少于100g D、不大于200g 55. 土颗粒分析时2.0mm以下的土不超过总质量的10%时,可省略( C )。 A.沉降分析 B.稠度试验 C.细筛分析 D.粗筛分析。 56.绘制土的颗粒级配曲线时,其纵坐标为( C )。

A、界限粒径 B、各粒组的相对含量 C、小于某粒径的累计百分含量 D、有效粒径

57. 筛分法做颗粒分析适用于粒径( D )。

A.大于2.0mm B.小于0.075mm的土 C.大于或小于0.075mm的土 D.大于0.075mm的土。

58.筛分法做颗粒分析,最大粒径小于10mm的土的取样数量为( B ) A.100~200g B. 300~900g C. 1000~2000g

59.碱性土采用密度计法颗粒分析时应加入的分散剂是( A )。

A. 六偏磷酸钠 B. 氢氧化钠 C. 草酸钠 60.中性土采用密度计法颗粒分析时应加入的分散剂是( C )。

A. 六偏磷酸钠 B. 氢氧化钠 C. 草酸钠 61.酸性土采用密度计法颗粒分析时应加入的分散剂是( B )。

A. 六偏磷酸钠 B. 氢氧化钠 C. 草酸钠 62.土液塑限试验中,在h-w图上用以下沉深度h对应含水量确定的土的液限( B )。

A 、h=10mm B、h=20mm C、h用公式计算 63. 土的液、塑限试验仅适用于( A )。

A.粒径不大于0.5 mm土 B.有机土 C.细粒土 D.粗细混合土。 64. 制备液、塑限试样应过筛孔径为( C )。 A.2.5mm B.0.074mm C.0.5mm D.4.75mm。 65. 土的塑性指标是指 ( B )。

A.液限(ωL ) B. 液限(ωL)、塑限(ωP)和塑性指数(IP) C.塑性指数(IP) D. 塑限(ωP) 。 66.塑性指数的表达式是( B )。

A. IP=ωp –ωL B. IP=ωL –ωp C. ωp = IP –ωL 67.用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塑限时,液限点应控制( A )锥入深度( C )。

A、100g ;B、60g;C、20mm±0.2mm; D、20mm±0.5mm。 68.界限含水量可以( B )。

A、评价各种土的状态 B、评价粘性土的状态 C、评价砂性土的状态 D、评价砾类土的状态

69.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试某一土样的液塑限时,其所得原始数据表示在什么坐标图形上( C )。

A、h~w B、lgh~w C、lgh~lgw D、h~lgw 70.反映天然含水率与界限含水率关系的指标为( D )。 A、液限 B、塑限 C、塑性指数 D、液性指数 71.土样制备时过0.5mm筛的试验为( C )。 A击实试验 B压缩试验 C界限含水率试验 D.剪切试验

72.土的液、塑限试验含水率最低的一点,其锥入深度对于100g锥应控制在( C )。

A、10mm以下 B、15mm以下 C、5mm以下 D、4mm 73、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中,同一土样测得的两次锥入深度h1、h2的允许误差为( C )。

A、1.0mm B、0.3mm C、0.5mm D、0.2mm

74.土的缩限含水率是指( B )的界限含水率。

a.塑态转为流态 b.半固态转固态 c.塑态转固态 d.半固态转塑态

75.界限含水率测试时( B )。

A.考虑土的结构 B.未考虑土的结构 C.无法确定土的结构 D.考虑不考虑土的结构都行

76.液性指数主要应用于评价( C )。

A.各种土的状态 B.砂土的状态 C.细粒土的状态 D.粗粒土的状态

77.液限与塑限的测定皆是用( A )测定的。 A.重塑土 B.原状土 C.饱和土 D.黄土

78.用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塑限时,含水率最低的一点,其锥入深度对于76g锥应控制在( D )。

A、10mm以下 B、15mm以下 C、5mm以下 D、2mm以下 79.用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塑限时,液限点,其锥入深度对于76g锥应控制在( D )。

A、10mm以下 B、15mm以下 C、5mm以下 D、17mm 80.用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塑限时,含水率最低的一点,其锥入深度对于砂类土用100g锥,可控制在( C )。

A、>10mm B、>15mm C、>5mm D、<5mm 81.用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塑限时,含水率最低的一点,其锥入深度对于砂类土用76g锥,可控制在( B )。

A、>10mm B、>2mm C、>5mm D、<2mm 82.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塑限,液限的确定方法,若采用76g锥做液限试验,则在h-w 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为( B )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液限。

A、15mm B、17mm C、20mm D、21mm 83.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塑限,液限的确定方法,若采用100g锥做液限试验,则在h-w 图上,查得纵坐标入土深度h为( C )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液限。

A、15mm B、17mm C、20mm D、21mm 84.下列有关“滚搓法”试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有( D ) A、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土的塑限 B、它适用于粒径小于5mm的土

C、搓滚时须以手掌均匀施压力于土条上,不得将土条在玻璃板上进行无压力的滚动

D、若土条在任何含水率下始终搓不到3mm即开始断裂,则认为该土无塑性 85.液限与塑限联合测定结果,对于高液限土两次平行测定其允许差值为( C )。

A、小于1% B、大于1% C、小于或等于2% D、小于或等于3%

86.液限与塑限联合测定结果,对于低液限土两次平行测定其允许差值为( A )。

A、小于或等于1% B、大于1% C、小于或等于2% D、小于或等于3%

87.土的液限与天然含水率之差和( A )之比,称为土的天然稠度。 A、塑性指数 B、液性指数 C、塑限 D、液限 88.相对密度是用来评价( C )土的密实状态。 A.各种 B.粘性 C.砂性 D.砾类

89.砂的相对密度试验适用于颗粒直径小于( A )的土,且粒径2-5mm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5%。

A、5mm B、10mm C、15mm

90.砂的相对密度试验适用于颗粒直径小于5mm 的土,且粒径2-5mm的试样质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的( C )。

A、5% B、10% C、15%

91.土常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 C )和含少量砾石的无凝聚性土。

A、细粒土 B、粉质土 C、砂类土 92.粘性土击实试验,试样浸润时间一般为( A )。

A、12~24h B、6~12h C、24~36h D、6~24h

93.土的标准大击实筒的高和内径分别是( A )。

A.152mm和170mm B.152mm和127mm C.152mm和150mm D.152mm和125mm。 94.土的重型击实试验选用ф10312.7cm试模时,允许最大粒径是( A )。

A. 20 mm B. 25 mm C. 38 mm 95.击实试验中超粒径含量为( A )时需要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校正。

A. <30% B. >30% C. <5% 96.对同一种土击实试验,击实功增大时其最大干密度是( B )。

A. 不变 B. 增加 C. 降低 97.击实功不变而细粒土中粗颗粒含量增加时其最佳含水率是( C )。

A. 不变 B. 增加 C. 降低

98.土击实试验的目的是测定( A )。 A、最佳含水率wo,最大干密度ρC、最佳含水率wo,最大密度ρ

max

dmax

B、天然含水率w,天然密度ρ

dmax

D、天然含水率w,最大干密度ρ

99.重型击实试验与轻型击实试验的本质区别是( B )。 A.击实次数 B.击实功能 C.击实筒大小 D.击实锤重量

100. 含粗粒越多的土最佳含水率越( B )。 A、大 B、小 C、不变 D、不一定

101. 预估最佳含水率的依据是( B )。 A.土的液限 B.土的塑限 C.塑性指数 D.缩限 102. 标准击实每层击完后,在装入下层试样前应对已击实层( A )。 A.进行拉毛 B.压光 C.洒水 D.取样。

103.标准击实测定土样的含水率,用推土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 B )。 A.上、下表面和中间三个部位取样 B.中心处取样 C.从击实盘中取样 D.任意取样

104.标准击实后测定土样的含水率,测定含水率用试样的数量,对于最大粒径小于5 mm 的土为( A )。

A.15~20g B. 5~10g C. 25~30g D.任意取样

105.标准击实后测定土样的含水率,测定含水率用试样的数量,对于最大粒径约5 mm 的土为约 ( B )。 A.30g B. 50g C. 80g D. 100g

106.标准击实后测定土样的含水率,测定含水率用试样的数量,对于最大粒径约20mm 的土为约( D )。 A.100g B. 150g C. 200g D. 250g

107.土的压实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C )。 A.土的级配 B.粘粒含量 C.土中水 D.空气含量

108. 土击实完毕后,规定大试筒土样高出击实筒不应超过( D )。 A、3mm B、4mm C、5mm D、6mm

109. 土击实完毕后,规定小试筒土样高出击实筒不应超过( C )。 A、3mm B、4mm C、5mm D、6mm 110.击实试验中,至少应制备的不同含水率试样为( C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111.击实试验试样制备干法和湿法两种,两种制样所得击实结果应该 ( B )。

A.相同 B.干法ρD.不一定

112.土的最佳含水率Wop和最大干密度?A.?dmax

dmax

dmax

不小于湿法ρ

dmax

C.干法ρ

dmax

不大于湿法ρ

dmax

随击实功的增加( B )。

dmax

↑,Wop↑ B.?dmax

↑,Wop↓ C. ?↓,Wop↑ D. ?dmax

↓,Wop↓

113.击实试验结果整理时,若有超粒径的土颗粒,则( B )。

A.均可按照规范的公式修正 B.超粒径百分含量小于30%可以按规范公式修正

C.不需进行修正 D.修正不修正都可以

114.重型击实试验与轻型击实试验比较,试验结果( C )。 (注:?0为最大干密度,?0为最佳含水量)

A.?0大,?0大 B.?0小,?0小 C. ?0大,?0小 D. ?0小,?0大

115.在一般情况下,对同一种土采用重型击实比轻型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密度关系是( A )。 A、?重 >?轻

B、?重

C、?重 =?轻

D、无规律的

116. 土的重型击实试验时,当细粒土中的粗粒土总质量大于( B )或粒径大于0.05mm颗粒的含量大于土总质量的70%(即d30≤0.05mm)时,还应做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

A、30% B、40% C、45% D、50% 117. 土的重型击实试验时,当细粒土中的粗粒土总质量大于40% 或粒径大于0.05mm颗粒的含量大于土总质量的( D )即d30≤0.05mm)时,还应做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

A、40% B、50% C、60% D、70% 118. 土的重型击实试验时,当细粒土中的粗粒土总质量大于40% 或粒径大于0.05mm颗粒的含量大于土总质量的70%(即d30≤0.05mm)时,还应做粗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其结果与重型击实试验结果比较,最大干密度取二种结果的( C )。

A、最小值 B、平均值 C、最大值 119.土击实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内径100mm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 C )的土。

A、10mm B、15mm C、20mm D、25mm 120.土击实试验分轻型击实和重型击实。内径152mm试筒适用于粒径不大于( D )的土。

A、20mm B、25mm C、30mm D、40mm 121.击实试验,当土中最大颗粒粒径大于或等于40mm ,并且大于或等于40mm颗粒粒径的质量含量大于( A ) 时,应使用大尺寸试筒进行击实试验,或按规定进行最大干密度校正。

A、5% B、10% C、15% D、20% 122.土的最大干密度与( B)有关 A、天然含水量 B、土粒组成特征 C、天然密度 D、天然孔隙比

123.室内CBR试验,试件应饱水的昼夜数为( D ) A.1 B.2 C.3 D. 4

124. 绘制CBR单位压力(P)与贯入量(L)的关系曲线,出现凹曲时应( A )。 A.适当修正曲线 B.不变 C.试验作废 D.重新取坐标绘制曲线 。 125. 室内CBR试验,荷载板共需加几块( D ) A.6 B.8 C.10 D. 4

126. CBR值,是指试料贯入量达2.5mm时,单位压力对( C )压入相同贯入量时标准荷载强度的比值。

A.标准砂 B.标准混凝土 C.标准碎石 D. 标准合成材料

127.室内CBR试验,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时,贯入杆上应先加( D )荷载,然后进行仪表数据调整。

A.50N B.60N C.55N D. 45N

128.土的承载比试验,试样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0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40mm且含量不超过( B )。

A、3% B、5% C、10% D、15% 129.土的承载比试验,试样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0mm以内,最大不得超过( C )且含量不超过5% 。

A、25mm B、30mm C、40mm D、50mm

130. 制作承载比试件时,试料加水拌匀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袋内浸润备用。浸润时间:重粘土不得少于( D )。

A、1小时 B、2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31. 制作承载比试件时,试料加水拌匀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袋内浸润备用。

浸润时间:轻粘土可缩短到( C )。

A、1小时 B、2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32. 制作承载比试件时,试料加水拌匀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袋内浸润备用。浸润时间:砂土可缩短到( A )。

A、1小时 B、2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33. 制作承载比试件时,试料加水拌匀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袋内浸润备用。浸润时间:天然砂砾可缩短到 B 。

A、1小时 B、2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34.承载比试验,一般采用贯入量为( A )时的单位压力与标准压力之比作为材料的承载比。

A、2.5mm B、5mm C、3mm D、3.5mm

135.承载比试验,一般采用贯入量为2.5mm时的单位压力与标准压力之比作为材料的承载比。如贯入量为5mm时的承载比大于2.5mm时的承载比,则试验应重做。如结果仍然如此,则采用( B )时的承载比。

A、2.5mm B、5mm C、3mm D、3.5mm

136.承载比试验,根据3个平行试验结果计算的承载比变异系数Cv 小于12%,且3个平行试验结果计算的干密度偏差小于( A ),则取3个结果的平均值。 A、0.03g/cm3 B、0.02g/cm3 C、0.05g/cm3 D、0.06g/cm3

137.承载比试验,根据3个平行试验结果计算的承载比变异系数Cv 小于12%,如3个试验结果计算的干密度偏差超过( A ) ,则去掉一个偏离大的值,取其余两个结果的平均值。

A、0.03g/cm3 B、0.02g/cm3 C、0.05g/cm3 D、0.06g/cm3

138.承载比试验,根据3个平行试验结果计算的承载比变异系数Cv 小于12%,如3个试验结果计算的干密度偏差超过0.03g/cm,则去掉一个( B )的值,取其余两个结果的平均值。

A、偏离小 B、偏离大 C、中间值 139.承载比试验贯入杆的直径为( B )。

3

A、30mm B、50mm C、55mm D、60mm

140. 制作承载比试件时,大试筒击实后,试样不宜高出筒高( B )。 A、3mm B、10mm C、6mm D、5mm 141.承载比贯入试验,贯入杆压入试件的速度为( C )。

A.0.25~0.5mm/min B、0.6~0.8mm/min C、1~1.25mm/min D、1.5~1.75mm/min

142.土的回弹模量试验中承载板法可用于测定( A )回弹模量。 A、细粒土 B、中粒土 C、粗粒土

143. 土的回弹模量试验中承载板法,对于含水率大于塑限的土的预压荷载为( B )。

A.30~50kPa B.50~100kPa C.60~100kPa D.100~200kPa 144. 土的回弹模量试验中承载板法,对于含水率小于塑限的土的预压荷载为( D )。

A.30~50kPa B.50~100kPa C.60~100kPa D.100~200kPa 145. 土的回弹模量试验,试件数量至少( A )。 A.3个 B.5个 C.7个 D. 9个

146. 承载板法测定土的回弹模量是通过( D )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下相应的( B )值,通过计算求得土的回弹模量。

A、承载板对试件施加固定荷载;B、试件回弹变形值;C、试件塑性变形;D、承载板对试件逐级加载、卸载。

147. 承载板法测定土的回弹模量,采用承载板的直径为( B )。 A、30mm B、50mm C、55mm D、60mm 148.强度仪法测定土的回弹模量,将预定的最大压力分为( B ),作为每级加载的压力。

A、2~4份 B、4~6份 C、6~8份 D、8~10份 149.土固结试验中,加荷前的预压荷载是( B )。 A.0.5kPa B.1.0kPa C.1.5kPa D. 2.5kPa

150. 土体固结试验快速试验法中,固结稳定的标准是最后1小时变形量不超过( A )。

A、0.01mm B、0.1mm C、1.0mm D、0.001mm 151.土固结试验可测定土的( A )。

A、压缩模量 B、回弹模量 C、CBR值

152. 土体固结试验单轴固结仪法中,一般均采用每小时变形量不大于( A ) 为稳定标准。

A、0.01mm B、0.1mm C、1.0mm D、0.001mm 153. 土体固结试验单轴固结仪法中,当不需测定沉降速度时,则施加每级压力后( B ),测记试样高度变化作为稳定标准。

A、12h B、24h C、48h D、72h 154. 土体固结试验单轴固结仪法中,当试样渗透系数大于( A )时,允许以主固结完成作为相对稳定标准。

A、10-5m/s B、10-3m/s C、10-6m/s 155.土体固结试验单轴固结仪法中,如需确定原状土的先期固结压力时,荷载率宜小于1,可采用0.5或0.25倍,最后一级荷载应大于( A ),使e—lgp曲线下端出现直线段。

A、1000kPa B、1500kPa C、2000kPa D、3000kPa

156. 土直剪试验的目的是测定( B )。 A、τ,σ B、c,υ C、σ1,σ

3

D、τ,υ

157.直剪试验可得到土的( A )指标。 A、抗剪强度 B、抗压强度 C、抗拉强度 D、抗弯强度 158.剪切速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是( B )。

A.速率快则强度低 B. 速率快则强度高 C.影响不大 159.直剪试验得到的库仑公式是( C )。 A.F=fN+C B.F=fN C.?f?c??tg? D.??G?

160.对同一种土体分别用直剪试验的三种方法进行试验,所得内摩擦角最大的为( B )。

A.快剪 B.慢剪 C.固结快剪 D.不确定

161.对同一种土体分别用直剪试验的三种剪切方法进行试验,所得内摩擦角最

小的为( A )。

A.快剪 B.慢剪 C.固结快剪 D.不确定

162.粘质土慢剪试验,试件施加垂直压力,每1小时测记垂直变形一次,试样固结稳定时的垂直变形值为: 每1小时不大于( D )。

A、0.001mm B、0.002mm C、0.003mm D、0.005mm 163.粘质土慢剪试验,试验时的剪切速度为( B )。

A、小于0.01mm/min B、小于0.02mm/min C、大于0.01mm/min D、大于0.02mm/min 164.粘质土固结快剪试验,试验时的剪切速度为( C )。

A、0.3mm/min B、0.5mm/min C、0.8mm/min D、1.0mm/min

165.粘质土固结快剪试验,剪切时应在( C )内剪损。

A、1~2min B、2~3min C、3~5min D、5~8min 166.粘质土慢剪试验原状土每组试样制备不得少于( C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67.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适合的试验方法有(B ) A.击实法 B.表面振动压实法 C.冲击法

168. 振动台法测定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试料分( C )振动压实。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 四层 169.土自由膨胀率试验需使用的化学试剂为( C )。

A、碳酸钠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盐酸 170.土烧失量试验,称取烘干土( B )。

A、0.5~1g B、1~2g C、2~3g D、3~4g 171.土烧失量试验,在( B )温度下,恒温0.5小时,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小时后称量。

A、900℃ B、950℃ C、1000℃ D、1050℃ 172.土烧失量试验,试样重复灼烧称量,至前后两次质量相差小于( A ),即为恒重。

A、0.5mg B、0.2mg C、0.3mg D、0.4mg

173.土烧失量试验,称取烘干土1~2g,在950℃温度下,恒温( A ),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小时后称量。

A、0.5小时 B、1.0小时 C、1.5小时 D、2.0小时 174.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土有机质含量适用于有机质含量不超过( C )的土。

A、5% B、10% C、15% D、20%

175.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配合比设计,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 A )。

A、360kg/m3 B、300kg/m3 C、330kg/m3 D、350kg/m3 176.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配合比设计,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以外的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 C )。

A、360kg/m3 B、300kg/m3 C、330kg/m3 D、350kg/m3 177.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配合比设计, 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为( A )。

A、43%~47% B、40%~43% C、47%~50% D、35%~40% 178.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配合比设计, 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以外的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为( B )。

A、33%~36%% B、36%~40% C、38%~40% D、40%~45% 179.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配合比设计, 掺引气减水剂或引气剂的受检混凝土的砂率应比基准混凝土的砂率为低( A )。

A、1%~3% B、3%~5% C、5%~7% D、7%~8% 180.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配合比设计用水量: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 A )。

A、(210±10)mm B、(80±10)mm C、(200±10)mm D、(100±10)mm

181.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配合比设计用水量: 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以外的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 B )。 A、(210±10)mm B、(80±10)mm C、(200±10)mm D、(100±10)mm

182.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减水率为三批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 C )时,则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减水率。

A、5% B、10% C、15% D、20%

183.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减水率为三批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若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中间值的( C )时,则该批试验结果无效,应该重做。

A、5% B、10% C、15% D、20%

184.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一般基准混凝土在成型后 ( A ),开始测定,以后每0.5h~1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

A、3h~4h B、1h~2h C、4h~6h D、6h~8h 185.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一般掺早强剂混凝土在成型后( B ),开始测定,以后每0.5h~1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

A、3h~4h B、1h~2h C、4h~6h D、6h~8h 186.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一般掺缓凝剂的混凝土在成型后( C )开始测定,以后每0.5h~1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

A、3h~4h B、1h~2h C、4h~6h D、6h~8h 187.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次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2倍,但至少不小于( C ),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25mm。

A、5 mm B、10 mm C、15 mm D、20 mm

188.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测定初凝时间用截面积为 ( C )的试针。

A、20mm2 B、50mm2 C、100mm2 D、150mm2

189.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混凝土凝结时间测定,测定终凝时间用截面积为 ( A )试针。

A、20mm2 B、50mm2 C、100mm2 D、150mm2

190. 为了保持水样的代表性,当进行地面水采样时,应注意尽可能在背阴地方,宜从中心水面( B )以下取样。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D、20厘米 191. 采集水样和分析之间允许的间隔时间,一般对工程水质分析的水样,允许保存的时间为:清洁水( B )。

A、24h B、72h C、48h D、96h

192. 采集水样和分析之间允许的间隔时间,一般对工程水质分析的水样,允许保存的时间为:轻度污染水( C )。

A、24h B、72h C、48h D、96h

193. 采集水样和分析之间允许的间隔时间,一般对工程水质分析的水样,允许保存的时间为:严重污染水( A )。

A、24h B、72h C、48h D、96h

194.用硝酸银容量法测定水中氯离子含量,滴定终点有( C )沉淀出现。 A、白色 B、紫色 C、红褐色 195.土的孔隙比表示孔隙体积与( A )体积之比 A、固体颗粒 B、液体 C、气体

D、固体颗粒加孔隙

196.剪切试验所得土的强度指标,可以( B )

A.估算地基承载力 B.评价土体稳定性 C.评价土的状态 D.计算地基的沉降量

197.某路基填土施工建筑速度快,土层排水不良,欲验算其稳定性,c、υ值指标应采用( B ) A、固结快剪 B、快剪 C、慢剪

D、固结快剪或快剪

198.压缩试验中在什么曲线上确定先期固结压力Pc。( B )

A.e~p B.e~lgp曲线 C. lge~lgp曲线 D.h-lg?

199.、土的压缩主要是( C )的减小。

A.含水率 B.土的比重 C.土的孔隙体积 D.固体颗粒

200.固结系数CV是估算沉降速率的指标,固结系数越大,土的固结( D )。 A.成比例 B.越慢 C.没关系 D.越快 201.土不均匀系数CU的计算公式为( B )。

A) Cu?dd1060d60d30 B) Cu?d60d10 C) Cu?d30d10 D)

Cu=

202.土粒比重Gs的定义式为( A )。 A.

msmmm B. C.s D.

Vs?wV?wVs??wV??

203.干密度?d的定义式为( B )。 A.

mmmm B.s C.s D.

VVVsVs204.相对密度Dr的定义式为( A )。 A.

e?emine?eminemax?ee?e B. C.max D. maxmin

emax?emine?eminemax?eminemax?e205.土的密度越大,干密度( B ) A.不变 B.不一定 C.越大 D.越小 206.土的工程分类中,错误的是( D )

A.土颗粒组成特征应以土的级配指标的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表示 B.不均匀系数反映粒径分布曲线上的土粒分布范围 C.曲率系数反映粒径分布曲线上的土粒分布性状

D.细粒土应根据塑性图分类。土的塑性图是以塑限为横坐标。液限为纵坐标构成的。

207.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配合比用外加剂掺量( D )。

A.高效减水剂0.75% B.普通减水剂1.2% C.泵送剂1.0% D. 按生产厂家指定掺量。

208.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混凝土搅拌时,各种混凝土试验材料及环境温度均应保持在( B )

A.(20±1)℃ B. (20±3)℃ C. (20±5)℃

209.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抗压强度比测定,试件制作时,用振动台振动15s~20s。试件预养温度为( B )。

A.(20±1)℃ B. (20±3)℃ C. (20±5)℃

210.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凝结时间差测定,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 B ),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凝结时间。 A.15min B. 30min C. 45min D. 60min

211.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泌水率测定,试件振动抹平,自抹面开始计算时间,在前60min,每隔10min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 B )吸水一次,直至连续三次无泌水为止。

A.10min B. 20min C. 30min D. 45min

212.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若三个试样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大于中间值的15%,则取( C )作为该组试验的泌水率。

A.最大值 B. 最小值 C. 中间值 D. 三个平均值

213.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含气量以三个试样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来表示。若三个试样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 B )时,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

A.0.3% B. 0.5% C. 0.6% D. 0.8%

214. 用烘干法检测混凝土外加剂固体含量时,应将温度控制在( D )范围。 A、105℃~110℃ B、70℃~80℃ C、60℃~70℃ D、100℃~105℃

215.混凝土外加剂细度检测的标准筛选用( D )。

A、0.08mm B、0.045 mm C、0.15 mm D、0.315 mm 216.砾的成分代号为(C )

A.B B.C C.G D.S 217.细粒组含量多于总质量 ( A )的土为细粒土

A.50% B.30% C.40% D.60%

218.砂的成分代号为(D )

A.B B.C C.G D.S 219.粘土的成分代号为(B )

A.B B.C C.G D.S 220.有机质土的成分代号为(B )

A.B B.O C.F D.S 221.粉土的成分代号为(A )

A.M B.C C.G D.S 222.级配良好土的成分代号为(B )

A.M B.W C.P D.S

223.级配不良土的成分代号为(C )

A.M B.W C.P D.S 224.低液限土的代号为( D )

A.M B.H C.P D.L 225.黄土的代号为( C )

A.E B.H C.Y D.L 226.膨胀土的代号为(A )

A.E B.H C.Y D.L 227.比重法测定土含水率所用玻璃瓶容积为( )以上。 A.50ml B. 100ml C.250ml D. 500ml 228.环刀法测定土含水率所用环刀的内径为( B )。

A. 3~5cm B. 6~8cm C. 9~10cm D. 10

~12cm

229.灌砂法所用量砂密度标定次数至少为 ( B )次。

A. 2 B. 3 C. 4 D. 5

230.灌砂法试验结果为:量砂密度1.15g/cm3试坑中全部材料质量4428.8g,填满试坑的砂的质量2214.4g,代表性试样含水量5.0%,则试坑材料的干密度为( C )。

A、1.90g/cm3 B、2.00g/cm3 C、2.19g/cm3 D、2.30g/cm3

231.比重试验中浮称法适用于粒径大于5mm的试样中,20mm颗粒小于( C )%。 A、5 B、7.5 C、10 D、10.5

232.比重试验中比重瓶法适用于粒径( B )的土。 A、大于5mm B、小于5mm C、大于2mm 10 D、小于2mm 233. 土比重试验中比重瓶法所用比重瓶的容量为( B )。 A.25ml B. 50ml C.150ml D. 200ml

234. 比重瓶法测土比重,为排除土中空气,将已装有干土的比重瓶,注蒸馏水至瓶的一半处,摇动比重瓶,土样浸泡( B )以上,再将瓶在砂浴中煮沸。 A、12h B、20h C、24h D、10h

235. 比重瓶法测土比重,为排除土中空气,将已装有干土的比重瓶,注蒸馏水,摇动比重瓶,土样浸泡后,再将瓶在砂浴中煮沸,煮沸时间自悬液沸腾时算起,砂及低液限黏土应不少于( C ),使土粒分散。 A、10min B15min C、30min D、1h

236. 比重瓶法测土比重,为排除土中空气,将已装有干土的比重瓶,注蒸馏水,摇动比重瓶,土样浸泡后,再将瓶在砂浴中煮沸,煮沸时间自悬液沸腾时算起,高液限黏土应不少于( D ),使土粒分散。 A、10min B15min C、30min D、1h

237. 比重瓶法测土比重,对含有某一定量的可溶盐、不亲性胶体或有机质的土,必须用( A )液体测定,并用真空抽气法排除土中气体。 A、中性 B碱性 C、酸性

238. 比重瓶法测土比重,对含有某一定量的可溶盐、不亲性胶体或有机质的土,必须用真空抽气法排除土中气体,真空压力表读数宜为( B )。 A、50kPa B.100kPa C、150kPa D、200kPa

239. 比重瓶法测土比重,对含有某一定量的可溶盐、不亲性胶体或有机质的土,必须用真空抽气法排除土中气体,抽气时间( B )(直至悬液内无气泡为止)。 A、0.5~1h B.1~2h C、2~3h D. 3~3.5h

240.比重瓶法测土比重,必须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以两位小数表示,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 B )。 A、0.01 B.0.02 C、0.03 D. 0.05

241.土比重试验中浮力法适用于粒径大于或等于5mm的土,且其中粒径大于或等于20mm的土质量应小于总土质量的( C )%。 A、5 B、7.5 C、10 D、10.5

242. 土比重试验中虹吸筒法适用于粒径大于或等于5mm的土,且其中粒径大于或等于20mm土的含量大于或等于总土质量的( C )%。 A、5 B、7.5 C、10 D、10.5

243. 土比重试验中浮称法所用金属网篮,其直径为( B )。 A、5~10cm B、10~15cm C、15~20cm D、20cm以上 244. 土比重试验中浮称法,试样浸水时间( B )昼夜。 A、0.5 B、1 C、1.5 D、2 245.土工筛粗筛为( A )

A.圆孔筛 B.方孔筛

246. 筛分法做颗粒分析,最大粒径小于20mm的土的取样数量为( C )。 A、100~300g B、300~900g C、1000~2000g D、2000~4000g

247. 筛分法做颗粒分析,最大粒径小于40mm的土的取样数量为( D )。 A、100~300g B、300~900g C、1000~2000g D、2000~4000g 248.筛分法做颗粒分析,2mm筛下的土,将试样按从大到小的次序通过小于2mm的各级细筛,可用摇筛机进行振摇,振摇时间一般为( B )。 A、5~10min B、10~15min C、15~20min 10 D、20~25min

249. 筛分法做颗粒分析,2mm筛下的土,经摇筛机筛后,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至每分钟筛下数量不大于该级筛余质量的( B )为止。

A、0.5% B、1% C、1.5% D、2%

250. 筛分法做颗粒分析,筛后各级筛上和筛底总质量与筛前试样质量之差,不应大于( B )。

A、0.5% B、1% C、1.5% D、2%

251.密度计法进行土颗粒分析,土样应采用风干土,土样充分碾散,通过( C )筛。

A.0.5mm B.1mm C.2mm D.5mm

252.密度计法进行土颗粒分析,土样应采用风干土,风干可在烘箱内以不超过( A )鼓风干燥。

A.50℃ B. 55℃ C. 60℃ D. 70℃

253. 密度计法进行土颗粒分析,对于一般易分散的土,用( D )作为分散剂。

A. 氢氧化钠 B.草酸钠 C.六偏磷酸钠 D. 氨水 254.密度计法进行土颗粒分析,量筒的容积为( C )。 A.250ml B. 500ml C.1000ml D. 2000ml 255.密度计法进行土颗粒分析,密度计读数( A )为准。 A. 以弯月面上缘 B. 以弯月面下缘 C. 弯月面最低点 256.密度计法进行土颗粒分析,甲种密度计读数时,应估读至( C )。 A. 0.01 B. 0.05 C. 0.1 D.0.2

257.密度计法进行土颗粒分析,乙种密度计读数时,应估读至( C )。 A. 0.01 B. 0.001 C. 0.0001 D.0.0002 258.做液塑限联合试验时,试样加水调匀后闷料时间应( )。 A.10h以上 B. 15h以上 C. 18h以上 D. 20h以上 259.滚搓法塑限试验,若土条搓成3mm时仍未产生裂缝及断裂,表示这时试样的含水率( A )塑限。

A.高于 B. 小于 C. 等于

260.滚搓法塑限试验,如土条直径大于3mm时即行断裂,表示试样含水率( B )塑限。

A.高于 B. 小于 C. 等于

261. 滚搓法塑限试验,若土条在任何含水率下始终搓不到( C )即开始断

裂,则认为该土无塑性。

A. 1mm B. 2mm C. 3mm D. 5mm

262.滚搓法塑限试验,两次平行测定允许差值为:高液限土小于或等于( D )。 A. 0.5% B. 1% C. 1.5% 3mm D. 2%

263.滚搓法塑限试验,两次平行测定允许差值为:低液限土小于或等于( B )。 A. 0.5% B. 1% C. 1.5% 3mm D. 2% 264.含水量低于缩限时,水分蒸发时土的体积为(A ) A.不再缩小 B.缩小 C.增大 D.不详

265.液限是100g锥,入土时间5秒,锥入深度( B )时土的含水率。 A.10mm B.20mm C.17mm D.25mm

266.做液塑限试验时土中有机质含量不大于( D ) A.1% B.2% C.3% D.5%

267.砂的相对密度试验,最小与最大干密度,均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其平行差值不得超过( C )。

A. 0.01g/cm3 B. 0.02g/cm3 C. 0.03g/cm3 D. 0.05g/cm3 268.土渗透试验,试验时水温宜高于试验室温度( C )。 A. 1~2℃ B. 2~3℃ C. 3~4℃ D. 4~5℃ 269. 常水头渗透试验,将土样分层装入仪器,每层厚( B ),用木锤轻轻击实到一定厚度,以控制孔隙比。

A、1~2cm 5 B、2~3cm C、3~4cm D、4~5cm

270. 常水头渗透试验,将土样分层装入仪器,如土样含黏粒比较多,应在金属孔板上加铺一层( C )作为缓冲层,以防细粒被水冲走。 A、细砂 B、中砂 C、粗砂 D、石屑 271.重型击实试验击实锤重量( A )

A.4.5kg B.2.5kg C.5kg D.5.5kg 272.轻型击实试验击实锤重量( B )

A.4.5kg B.2.5kg C.5kg D.5.5kg

273.内径152mm试筒,重型法击实时,每层击数为( D )。 A.27 B.59 C.69 D.98

274.内径152mm试筒,轻型法击实时,每层击数为( B )。 A.27 B.59 C.69 D.98

275.内径100mm试筒,重型法击实时,每层击数为( A )。 A.27 B.59 C.69 D.98

276.内径100mm试筒,轻型法击实时,每层击数为( A )。 A.27 B.59 C.69 D.98

277. 土击实试验,含水率须进行两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对于含水率40%以下的,允许平行差值应小于等于( C )。 A.0.3% B. 0.5% C. 1% D. 2%

278. 土的承载比(CBR)试验,风干试料用木碾捣碎,土团均应捣碎到通过( )的筛孔。

A.2mm B. 5mm C. 10mm D.15mm

279. 土的承载比(CBR)试验,用击实法求试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所用试筒内径为( B )。

A.100mm B. 152mm C. 100mm 或152mm 280.承载板法侧土的回弹模量时,每次加载时间( B )

A.1h B.1min C.10min D.30min

281.土的回弹模量由三个平行试验的平均值确定,每个平行试验结果与均值回弹模量相差均应不超过( C )。 A.1% B. 3% C. 5% D. 7% 282.固结试验土样侧向( A )

A.无变形 B.有变形 C.无限制

283.固结试验环刀的面积可采用(A):

A 30或50cm2 B 40或50cm2 C 30或40cm2 D 35或50cm2 284. 固结试验快速试验法,各级荷载下的压缩时间规定为( B )。 A、30min B.1h C、1.5h D、2h

285. 粘质土的慢剪试验,当测力计百分表读数不变或后退时,继续剪切至剪切位移为( B )时停止,记下破坏值。 A、3mm B. 4mm C、5mm D、6mm

286. 粘质土的慢剪试验,当剪切过程中测力计百分表无峰值时,剪切至剪切位移达( D )时停止。

A、3mm B. 4mm C、5mm D、6mm

287. 土排水反复直接剪切试验,对一般粉质土、粉质黏土及低塑性黏土的剪切速度不宜超过( D )。

A.0.01mm/min B. 0.02mm/min C. 0.04mm/min D. 0.06mm/min

288. 土排水反复直接剪切试验,对高塑性粘土的剪切速度,不宜超过( B )。 A.0.01mm/min B. 0.02mm/min C. 0.04mm/min D. 0.06mm/min 289.三轴试验的试样高度与试样直径的比应为(C):

A 1.0~1.5 B 1.5~2.0 C 2.0~2.5 D 2.5~3.0 290.反应软粘土原状结构强度的指标是( C )。

A.灵敏度 B.内摩擦角 C.内聚力 D.粒径大小

291. 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试样剪切应变速率宜为每分钟( C )。 A.0.1~0.3% B. 0.3~0.5% C. 0.5~1% D. 1~1.5%

292.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试样剪切时,试样每产生( A )的轴向应变,测记一次测力计读数和轴向应变。

A.0.3~0.4% B. 0.4~0.5% C. 0.5~0.6% D. 0.7~0.8% 293.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试样剪切时,当轴向应变大于3%时,每隔( D )的应变值测记一次测力计读数和轴向应变。

A.0.3~0.4% B. 0.4~0.5% C. 0.5~0.6% D. 0.7~0.8% 294. 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试样剪切时,当测力计读数出现峰值时,剪切应继续进行至超过( B )的轴向应变为止。 A.3% B.5% C. 7% D. 10%

295. 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试验,试样剪切时,当测力计读数无峰值时,剪切应进行到轴向应变为( C )。

A.5%~10% B. 10%~15% C. 15%~20% D. 20%~25% 296. 细粒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高度与直径之比为( C )。 A.1.0~1.5 B. 1.5~2.0 C. 2.0~2.5 D. 2.5~3.0

297. 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加载时以轴向应变( B )的速度转动手轮,

使试验在8~20min内完成。

A.0.5%/min~1%/min B. 1%/min~3%/min C.3%/min~4%/min D. 4%/min~5%/min

298. 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加载时轴向应变在3%以前,每( A )应变记读百分表读数一次。

A.0.5% B. 1% C.1.5% D. 2%

299. 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加载时轴向应变在3%以后,每( B )应变记读百分表读数一次。

A.0.5% B. 1% C.1.5% D. 2%

300. 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加载时当百分表达到峰值或读数达到稳定,再继续剪( C )应变值即可停止试验。

A.0.5%~1% B. 1%~3% C.3%~5% D. 5%~6%

301. 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加载到当百分表读数无稳定值时,则轴向应变达( D )时即可停止试验。

A.5% B. 10% C.15% D. 20%

302. 表面振动压实仪法测定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试样分( C )层振动压实。

A.1 B. 2 C.3 D. 4

303. 表面振动压实仪法测定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每层振动压实时间( D )。

A.3min B. 4min C.5min D. 6min

304.振动台法测定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每层振动时间,在振动频率50Hz下振动( C )。

A.6min B. 8min C.10min D. 15min

305.振动台法测定粗粒土和巨粒土的最大干密度,每层振动时间,在振动频率60Hz下振动( B )。

A.6min B. 8min C.10min D. 15min

306. 土自由膨胀率试验,土样经加水搅拌,量筒中土样沉积后约每隔( C ),记录一次试样体积,体积估读至0.1mL。

A.1h B. 3h C. 5h D. 7h

307. 土自由膨胀率试验,当两次读数差值不大于( B )时,即认为膨胀稳定。

A.0.1ml B. 0.2ml C. 0.3ml D. 0.4ml

308.土有荷载膨胀率试验,试样加载后稳定标准为每小时变形不超过( A )。

A.0.01mm B. 0.02mm C. 0.03mm D. 0.04mm

309.土有荷载膨胀率试验,试样浸水后,每隔( B )测记百分表一次。 A.1h B. 2h C. 3h D. 4h

310.土有荷载膨胀率试验,试样浸水后,每隔一定时间测记百分表一次,至两次差值不超过( A )时为止。。

A.0.01mm B. 0.02mm C. 0.03mm D. 0.04mm

311. 土烧失量试验,重复灼烧称量,至前后两次质量相差小于( D ),即为恒量。

A.0.2mg B. 0.3mg C. 0.4mg D. 0.5mg

312. 土有机质含量试验,空白标定用的土样应磨细并通过( C )筛。 A.1.0mm B. 0.5mm C. 0.25mm D. 0.075mm

313. 土有机质含量试验,空白标定用的土样应在( C )的高温炉内灼烧1~2h,把有机质完全烧尽后备用。

A.500~600℃ B. 600~700℃ C. 700~800℃ D. 800~950℃ 314. 土有机质含量试验,试样应在( B )下煮沸5min。

A.160~170℃ B. 170~180℃ C. 185~190℃ D. 190~195℃ 315. 土有机质含量试验,试样用下列( C )标准溶液滴定。 A.重铬酸钾 B. 硫酸 C. 硫酸亚铁 D. 硫酸钠

316. 质量法测定土易溶盐总量,试样反复烘干称量直到前后两次质量差值不大于( B )。

A.0.001g B. 0.0001g C. 0.0002g D. 0.0005g

317.二级公路上路床填料最小强度CBR(%)值为6时,填料最大粒径为 ( D )。

A.6cm B.8cm C.15cm D.10cm

318.二级公路下路床填料最小强度CBR(%)值为( B )。 A.3 B.4 C.5 D.6

319.高速公路上路床填料最小强度CBR(%)值为( C )。

A.10 B.6 C.8 D.5 320.高速公路下路床填料最小强度CBR(%)值为( D )。

A.10 B.6 C.8 D.5

321.高速公路零填及挖方路基(0~0.3m)填料最小强度CBR(%)值为( A.10 B.6 C.8 D.5 322.普通减水剂的减水率不小于( C )%为合格。 A、3 B、5 C、8 D、10

323.可以使用( A )种水拌合混凝土。

A、PH值5-6 B、海水

C、硫酸盐含量为(2700mg~3000 mg)/L

324.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不小于( A )%为合格。

A、14 B、8 C、10 D、12

325.高性能减水剂的减水率不小于( C )%为合格。

A、14 B、20 C、25 D、30

326.引气减水剂的减水率不小于( C )%为合格。

A、14 B、8 C、10 D、12

327.泵送剂的减水率不小于( D )%为合格。

A、14 B、8 C、10 D、12

328.早强剂的1天抗压强度比不小于( A )%为合格。

A、135 B、140 C、170 D、180

329.早强型普通减水剂的1天抗压强度比不小于( A )%为合格。A、135 B、140 C、170 D、180

330.标准型高效减水剂的1天抗压强度比不小于( B )%为合格。A、135 B、140 C、170 D、180

)。 C

331.标准型高性能减水剂的1天抗压强度比不小于( C )%为合格。

A、135 B、140 C、170 D、180

332.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混凝土用石子针片状含量小于( B )%。

A、8 B、10 C、12 D、15

333.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混凝土用石子含泥量小于( B )%。

A、0.3 B、0.5 C、1.0 D、1.5

334.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外加剂为粉状时,将水泥、砂、石、外加剂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再加入拌合水,一起搅拌( B )。 A、1.5min B、2min C、2.5min D、3min

335.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外加剂为液体时,将水泥、砂、石一次投入搅拌机,干拌均匀,再加入掺有外加剂的拌合水一起搅拌( B )。 A、1.5min B、2min C、2.5min D、3min

336.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试验时,检验同一种外加剂的三批混凝土的制作宜在开始试验( C )内的不同日期完成。 A、3天 B、5天 C、7天 D、10天

337.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坍落度以三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三次试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有一个超过( B )时,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

A、5mm B、10mm C、15mm D、20mm

338.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坍落度测定,对于坍落度为(210±10)mm的混凝土,分两层装料,每层用插捣棒插捣( C )次。 A、5 B、10 C、15 D、25

339.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泌水率测定,试样筒的内径为( B )。 A、175mm B、185 mm C、190mm D、195mm

340.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泌水率测定,试样振动抹平,每隔一定时间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直至连续( B )次无泌水为止。 A.2 B. 3 C. 4 D. 5

341.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泌水率测定,每次吸水前( B ),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0mm,使筒倾斜,以便于吸水。

A.3min B. 5min C. 7min D.10min

342.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含气量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应一次装满并稍高于容器,用振动台振实( C )。

A.5s~10s B.10s~15s C. 15s~20s D. 20s~25s

343.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凝结时间差测定,试验用金属圆筒的上口内径为( B )。

A、150mm B、160 mm C、165mm D、170mm

344.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凝结时间差测定,将混凝土拌合物用( B )(圆孔筛)振动筛筛出砂浆,拌匀后装入金属圆筒。 A、2.5mm B、5 mm C、10mm D、1.2mm

345.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凝结时间差测定,将混凝土拌合物用振动筛筛出砂浆,拌匀后装入金属圆筒,试样表面应略低于筒口约10mm,用( C )振实。 A、插捣棒 B、插入式振动器 C、振动台

346.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凝结时间差测定,由混凝土拌合物筛出的砂浆试样入模振实后,应置于( B )环境中,容器加盖。

A、(20±1)℃ B、(20±2)℃ C、(20±3)℃ D、(20±5)℃ 347.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凝结时间测定,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表面接触,然后在(10±2)s内均匀地使测针贯入砂浆( D )深度。记录贯入阻力。

A、(20±1)mm B、(20±2)mm C、(25±1)mm D、(25±2)mm 348.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抗压强度比测定,试件制作时,用振动台振动( C )。

A.5s~10s B.10s~15s C. 15s~20s D. 20s~25s

349.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抗压强度比测定,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以三批试验测值的平均值表示,若三批试验中有一批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 B ),则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 A.10% B.15% C. 20% D. 25%

350.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收缩率比以( B )天龄期时受检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收缩率的比值表示。

A.14 B.28 C. 60 D. 90

351.混凝土外加剂性能检验,相对耐久性指标是以掺外加剂混凝土冻融200次后的动弹性模量是否不小于( B )来评定外加剂的质量。 A.70% B.80% C. 85% D. 90%

352. 混凝土外加剂固体含量试验,固体产品试样称量为( A )。 A.1.0000g~2.0000g; B. 2.0000g~3.0000g; C. 3.0000g~5.0000g; D. 5.0000g~6.0000g;

353. 混凝土外加剂固体含量试验,液体产品试样称量为( C )。 A.1.0000g~2.0000g; B. 2.0000g~3.0000g; C. 3.0000g~5.0000g; D. 5.0000g~6.0000g;

354. 混凝土外加剂固体含量试验,烘干后在干燥器内冷却( B )后称量,重复烘干冷却称量直至恒重。

A.15min B. 30min C. 45min D.60min

355.混凝土外加剂固体含量试验,试验结果室内允许差为( B )。 A.0.10% B.0.30% C. 0.40% D. 0.50%

356.混凝土外加剂固体含量试验,试验结果室间允许差为( D )。 A.0.10% B.0.30% C. 0.40% D. 0.50%

357. 比重瓶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密度,比重瓶的容积为( B )。 A.20ml B.25ml C. 60ml D. 100ml

358. 比重瓶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密度,被测溶液的温度为( A )。

A、(20±1)℃ B、(20±2)℃ C、(20±3)℃ D、(20±5)℃ 359. 混凝土外加剂密度试验,试验结果室内允许差为( A )。 A.0.001g/mL B. 0.002g/mL C. 0.003g/mL D. 0.005g/mL 360.混凝土外加剂密度试验,试验结果室间允许差为( B )。 A.0.001g/mL B. 0.002g/mL C. 0.003g/mL D. 0.005g/mL 361.混凝土外加剂细度试验,试样应拌匀烘干,烘干温度为( A )。 A.100~105℃ B. 105~110℃ C. 70~80℃ D. 60~70℃

362.混凝土外加剂细度试验,筛分时,筛子应向一定方向旋转数次,使试样分散在筛布上,直至每分钟通过不超过( C )时为止。 A.0.01g B. 0.02g C. 0.05g D.0.07g

363. 混凝土外加剂细度试验,试验结果室内允许差为( B )。 A.0.30% B. 0.40% C. 0.50% D. 0.60%

364.混凝土外加剂细度试验,试验结果室间允许差为( D )。 A.0.30% B. 0.40% C. 0.50% D. 0.60% 365. 混凝土外加剂PH值测定,被测溶液的温度为( C )。

A、(20±1)℃ B、(20±2)℃ C、(20±3)℃ D、(20±5)℃ 366.混凝土外加剂PH值测定,测试时待到酸度计的读数稳定( A ),记录读数。

A.1min B.2min C.3min D.5min

367.混凝土外加剂PH值测定,试验结果室内允许差为( A )。 A.0.2 B. 0.3 C. 0.4 D. 0.5

368.混凝土外加剂PH值测定,试验结果室间允许差为( D )。 A.0.2 B. 0.3 C. 0.4 D. 0.5

369.混凝土外加剂表面张力测定,空白试验用( B )作为标样。 A.水 B.无水乙醇 C.丙酮 D.乙醚

370.混凝土外加剂表面张力测定,空白试验时,标样测定的表面张力值与其理论值之差不得超过( D )

A.0.2mN/m B. 0.3 mN/m C. 0.4 mN/m D. 0.5 mN/m 371.混凝土外加剂表面张力测定,试验结果室内允许差为( B )。 A.0.5mN/m B. 1.0 mN/m C. 1.5 mN/m D. 2.0 mN/m 372.混凝土外加剂表面张力测定,试验结果室间允许差为( C )。 A.0.5mN/m B. 1.0 mN/m C. 1.5 mN/m D. 2.0 mN/m 373.电位滴定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测定时使用的标准溶液为( C )。

A.硝酸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盐酸溶液

374.电位滴定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结果室内允许差为( A )。A.0.05% B. 0.06% C. 0.07% D. 0.08%

375.电位滴定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结果室间允许差为( D )。A.0.05% B. 0.06% C. 0.07% D. 0.08%

376.电位滴定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用标准溶液滴定同一溶液应滴定到( B )个等当点。

A.1 B. 2 C. 3 D. 4

377.重量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硫酸钠含量,测定时准确称取试样约( C ),于400mL烧杯中,加入20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A.0.1g B. 0.3g C. 0.5g D.1.0g

378. 重量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硫酸钠含量,测定时得到的无氯根的沉淀应在( B )电阻高温炉中灼烧,然后冷却后称量。

A、750℃ B、800℃ C、900℃ D、950℃

379. 重量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硫酸钠含量,测定时得到的无氯根的沉淀应反复灼烧冷却称量,直到连续两次称量之差小于( C )。 A.0.0001g B. 0.0003g C. 0.0005g D.0.001g

380. 重量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硫酸钠含量,试验结果室内允许差为( A )。A.0.50% B. 0.60% C. 0.70% D. 0.80 %

381. 重量法测定混凝土外加剂硫酸钠含量,试验结果室间允许差为( D )。A.0.50% B. 0.60% C. 0.70% D. 0.80 %

382. 混凝土外加剂还原糖含量测定,用下列( D )滴定试液。 A.乙酸铅溶液 B.草酸钾、磷酸氢二钠混合液 C. 斐林溶液 D. 葡萄糖溶液

383. 混凝土外加剂还原糖含量测定,试验结果室内允许差为( A )。 A.0.50% B. 1.00% C. 1.20% D. 1.50 %

384. 混凝土外加剂还原糖含量测定,试验结果室间允许差为( C )。 A.0.50% B. 1.00% C. 1.20% D. 1.50 %

385.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截锥圆模的下口直径为( C )。 A.40mm B. 50mm C. 60mm D. 65mm

386.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水泥净浆的水泥用量为( B )。 A.225g B. 300g C. 315g D. 450g

387.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净浆入模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面提起,经规定时间后,用直尺量取流淌部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 C )作为水泥净浆流动度。 A.最大值 B. 最小值 C. 平均值

388.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试验结果室内允许差为( B )。 A.3mm B. 5mm C. 10mm D. 15mm

389.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试验结果室间允许差为( C )。 A.3mm B. 5mm C. 10mm D. 15mm

390.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砂浆工作性试验, 水泥砂浆的水泥用量为( D )。 A.225g B. 300g C. 315g D. 450g

391.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砂浆工作性试验, 水泥砂浆的砂用量为( B )。 A.1300g B. 1350g C. 1250g D. 1400g

392.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砂浆工作性试验,水泥砂浆分( B )次装入截锥圆模。

A.1 B. 2 C. 3 D. 4

393.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砂浆工作性试验,水泥砂浆第一次装入截锥圆模后,用捣棒自边缘向中心均匀捣( C )次,接着装第二层砂浆。 A.5 B. 10 C. 15 D. 20

394.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砂浆工作性试验,水泥砂浆入模捣实刮平,提取截锥圆模后,在跳桌上连续跳动( A )次。 A.30 B. 10 C. 15 D. 20

395.混凝土外加剂水泥砂浆工作性试验,以水泥砂浆流动度为( A )作为测定用水量标准。

A.(180±5)mm B. (180±10)mm C. (210±5)mm D. (210±10)mm 396.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砂浆工作性试验,试验结果室内允许差为( A )。 A.0.5% B. 1.0% C. 1.2% D. 1.5 %

397. 混凝土外加剂水泥砂浆工作性试验,试验结果室内允许差为( D )。 A.0.5% B. 1.0% C. 1.2% D. 1.5 %

398. 混凝土外加剂碱含量测定,总碱量为1.00%~5.00%,试样称量应为( B )。

A.0.05g B. 0.1g C. 0.2g D. 0.3g

399.粉状外加剂应防止受潮结块,如有结块,经性能检验合格后应粉碎至全部通过( C )筛后方可使用。

A.2.36mm B. 0.3mm C. 0.63mm D. 1.18mm 400.水的总固体量测定,烘箱烘干温度为( B )。

A.100~105℃ B. 105~110℃ C. 70~80℃ D. 60~70℃ 401.水的总固体量测定,试样反复烘干冷却称重,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 A )为止。

A.0.0010g B. 0.0020g C. 0.0030g D. 0.0050g

二、水泥、水泥混凝土类单选题(309题):

1、采用沸煮法是针对水泥中的(A)成分,检测水泥的安定性是否合格。 A、游离氧化钙;B、游离氧化镁;C、三氧化硫;D、A、B、C

2、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质技术要求包括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B)等。 A、烧失量、B、强度、C、碱含量、D、三氧化硫含量

3、道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混土相比,其最明显的差别是(A)。 A、设计指标;B、设计步骤;C、设计过程;D、设计思路

4、在《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流动度试验,从胶砂加水

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结束,应在 A 内完成 A、6min;B、3min;C、1.5min;D、2 min。

5、《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1999标准中规定:养护箱或雾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 D 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可以酌减至一天记录二次。在温度给定的范围内,控制所设定的温度应为此范围中值。

A、6小时;B、8小时;C、12小时;D、4小时。

6、安定性试验的沸煮法主要是检验水泥中是否含有过量的(D)。 A、氧化钠;B、三氧化硫;C、游离氧化镁;D、游离氧化钙; 7、对水泥混凝土力学强度试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的因素是(A)。

A、混凝土强度等级;B、混凝土试件形状与尺寸;、加载方式;D、混凝土试件的温度和湿度;

8、配制水泥混凝土首选的砂是(D)。

A、比表面积大且密实度高;B、比表面积小且密实度低;C、比表面积大但密实度低;D、比表面积小但密实度高 9、硅酸盐类水泥不适宜用作(B)

A、道路混凝土;B、大体积混凝土;C、早强混凝土;D、耐久性要求高的混凝土。 10、调整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应在(B)阶段进行。 A、初步配合比;B、基准配合比; C、试验室配合比;D、工地配合比

11、水泥的安定性检验方法,用于测试MgO引起的安定性不良的方法为(C) A、试饼法;B、雷氏夹法;C、压蒸法; D、无法测定;

12、用于水泥混凝土的粗集料,采用连续级配与间断级配相比较其最明显的缺点是(D )。

A、单位用水量大;B、拌和物流动性差;C、拌和物易离析;D、单位水泥用量大 13、随着普通混凝土砂率的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将(C)。 A、增大;B、减小;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14、除道路水泥之外,修筑水泥混凝土路面最适宜的水泥品种是(C )。 A、矿渣水泥;B、火山灰水泥;C、普通硅酸盐水泥;D、粉煤灰水泥; 15、现行安定性试验检测方法具有的特点是(B)。

A、定量;B、非定量;C、雷氏夹法是代用法;D、试饼法是标准法

16、水泥混凝土初步配合比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础,可能包括的内容有 ① 根据设计强度确定配制强度; ② 计算最初水灰比; ③ 改变水灰比确定能够满足强度要求的水灰比; ④ 查表选定用水量; ⑤ 计算单位水泥用量; ⑥ 调整用水量保证工作性要求; ⑦ 查表选定砂率; ⑧ 根据质量法或体积法确定砂石用量;上述不属于初步配合比的项目是:(C) A、②、⑤;B、①、④;C、③、⑥;D、⑦、⑧

17、坍落度试验过程中,用来判断混凝土粘聚性的操作方法是(B)。

A、坍落度的大小;B、金属棒侧向敲击;C、插捣时的难易程度;D、镘刀在拌和物表面的抹平过程

18、水泥混凝土对工作性的调整采用( C)方法进行。

A、理论计算;B、经验判断;C、实际试验检测;D、设计文件指定 19、规范规定,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是以(C)方式来测定的。 A、小简支梁模型;B、三分点单点加载;C、三分点双点加载;D、纯拉 20、能够造成水泥混凝土坍落度降低的因素是( C) 。

A、将卵石换成碎石;B、使用减水剂;C、将细砂改为粗砂;D、采用强制搅拌方式;

21、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试件断裂面在规定范围之外时,该试件试验结果作废。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其判断依据是以(A)。

A、两加荷点界限为准;B、两加荷点与底面中轴线交点范围为准;C、两加荷点与顶面中轴线交点范围为准;D、两加荷点与侧面中轴线交点范围为准。 22、水泥砂浆采用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A) A、32.5级 B、42.5级 C、52.5级 D、62.5级 23、在石砌体中砌筑砂浆稠度要求是:(B)

A、70~90㎜ B、30~50㎜ C、40~60 ㎜ D、60~80㎜ 24、水泥砂浆搅拌时间不得小于(B) A、90S B、120S C、150S D、180 S

25、砌筑砂浆配合比计算中标准差选用大小取决于(B) A、管理水平 B、施工水平 C、试验水平 D、材料优劣 26、水泥中加入石膏的目的是为了(B)。

A、加快水泥水化速度;B、调整水泥凝结时间;C、提高水泥品质;D、降低水泥生产成本。

27、水泥封存样应密封保管(C):

A、30天;B、60天;C、3个月;D、6个月。

28、标准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B)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

A、15S;B、30S;C、45S;D、60S。

29、水泥试验筛修正系数在(C)内试验筛可以继续使用。 A、0.7~1.1;B、0.75~1.15;C、0.8~1.2;D、0.85~1.25。 30、水泥密度的2次试验结果之差不得超过:(B) A、10㎏/m3;B、20㎏/m3;C、30㎏/m3;D、40㎏/m3。 31、试饼法做水泥安定性时,该圆形试饼厚度约为(B): A、5㎜;B、10㎜;C、15㎜;D、20㎜。

32.水泥胶砂试件抗压试验时,压力机加荷速度为:(D)

A、50N/s±10 N/s;B、100N/s±10 N/s;;C、2500N/s±200 N/s;;D、2400N/s±200 N/s。

33、水泥胶砂试件养护箱温湿度要求是:

A、温度:20±1℃,湿度90% B、20±1℃;湿度≥90% C、20±2℃;湿度>90% D、20±1℃;湿度>95%

34、水泥胶砂试件成型室工作期间环境温湿度每天至少应记录( )。 A、一次;B、二次;C、每六小时一次;D、每四小时一次。

35、下列数据中关于水泥胶砂试件中水泥与ISO砂质量比与水灰比说法正确的是:(C)

A、1:3,1.0;B、1:4,0.5;C、1:3,0.5;D、1:4,1.0。

36、水泥砼拌合时,拌合物的总量至少应比所需量高(C)以上。 A、10%;B、15%;C、20%;D、25%。

37、水泥砼拌合物凝结时间试验环境温度要求为:(B) A、温度:20±1℃;B、20±2℃;C、20±3℃;D、20±5℃。 38、水泥砼拌合物凝结时间试验试样应经过(C)筛晒出。 A、5.0㎜;B、2.5㎜;C、4.75㎜;D、2.36㎜。

39、水泥砼路面采用的集料中有害杂质主要指(B)的含量。

A、硫化物和氯化物 B、硫化物和硫酸盐 C、硫化物和云母 D、泥块和云母 40、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代号为(A)。 A、P.I 、 B、P.Ⅱ C、P.E、 D、P.P 41、在P=33.4-0.185 S式中,S表示(C)。

A、加水量 B、标准稠度 C、试锥下沉量 、D、试锥允许下沉量 42、国标中袋装水泥检验时,每批的总量应不超过(B)t。 A、100 B、200 C、300 D、500

43、标准法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时,维卡仪滑动部分总质量为(C)g。 A、200±1; B、200±2; C、300±1; D、300±2。

44、水泥安定性试件成型24小时后,置于沸煮箱内,加热至沸,再连续沸煮( C )。 A、 2小时、 B、3小时 C 、4小时 D、5小时。

45、混凝土用骨料最大粒径为≤26.5mm,需制作抗压强度试验用( B )的立方体,试块为宜。

A 、5 cm B 、10cm C、15cm D、20cm

46、混凝土用骨料最大料径为≤60mm,如需要做抗压强度试块,用( C)的立方体试模为宜。

A 、10 cm B 、15cm C、20cm D、25cm

47、作为评定结构或构件混凝强度质量抗压试块,应在( B )制作。 A、施工现场 B、浇筑点 C、工地临时试验室 D、中心试验室 48、常用的各种水泥首先( C )必须合格,才能使用否则不宜使用。 A、强度

B、凝结时间

C、安定性 D、细度

49、水泥标准稠度测定用水量试样搅拌时间为( C )分钟。

A、2

B、3 C、4 D、5

50、水泥由加水时起,至试针沉入试体中不超过( A )时,所需时间为终凝时间。

A、 0.5mm B、0.1mm C、1.0mm D、0.2 mm

51、水泥由加水时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 B )时,所需的时间为初凝。

A、 3±1 mm

B、4±1mm C、3±2mm D、4±2 mm

52、硅酸盐水泥的运输和储存应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超过( B )的水泥须重新试验。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一年

53、水泥胶砂搅拌机的搅拌叶片与搅拌锅的最小间隙为(C) A、1±1mm B、2±1mm C、3±1mm D、4 ±1mm

54、水泥胶砂搅拌机的搅拌叶片与搅拌锅的间隙应(A)月检查一次。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六个

55、用负压筛法测定水泥细度时,负压在( C )pa范围内正常 A、3000-4000 B、4000-5000 C、4000-6000 D、5000-6000

56、水泥胶砂强度试件在抗压试验时。以( B )的速率均匀加载直至破坏。 A、240N/S±20 N/S B、2400N/S±200 N/S C、50N/S±10 N/S D、50N/S±5N/S

57、水泥胶砂3天强度试验应在(B)时间里进行。 A、±30min B、±45min C、±60min D、±75min

58、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中一般情况以(D)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实验结果。

A、3 B、 4 C、5 D、6

59、当坍落度为12cm的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成型时,采用(B)方法成型。 A、振动台法 B、人工插捣法 C、先人工插捣法后振动台法 D、先振动台法后人工插捣法

60、水泥混凝土拌合物应在(B)分钟内成型完。 A、10min B、15min C、20min D、30min

61、采用相对用量法表示混凝土配合比时,应以(D)为1,按“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表示。

A、细集料质量 B、粗集料质量 C、水的质量 D、水泥质量 62、原材料确定时,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决定性因素是(B) A、水泥用量 B、水灰比 C、骨料的质量 D、水的用量 63、测定混凝土凝结时间,采用的方法( C )

A、沉入度法 B、压入法 C、贯入阻力法 D、震动法 6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必须按耐久性要求校核(D)。 A、砂率 B、单位水泥用量 C、浆集比 D、水灰比

65、坍落度小于(C)的新拌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其工作性。 A、20mm B、15mm C、10mm D、5mm

66、用于水泥混凝土的粗集料,采用连续级配与间断级配相比较其最明显的缺点是(C)。

A、单位用水量大; B、拌和物流动性差; C、拌和物易离析; D、单位水泥用量大

67、水泥的物理性质技术要求包括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和(D)等。 A、烧失量 B、强度 C、碱含量 D、标准稠度

68、水泥胶砂抗折强度试验取三条试件的平均值,如三个值中有超过平均值±(B)%时应将此值剔除。

A、5 B、10 C、15 D、20 6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ISO法)水灰比为(A)。 A、0.50 B、0.60 C、0.65 D、0.40

70、复合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按重量百分比不得超过( C )%。 A、30 B、40 C、50 D、60

71、设计配筋密列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配合比时,其坍落度可采用 C mm。 A、10—30 B、30—50 C、50—70 D、70—90

72、《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中推荐的砼强度快速试验方法为(A) 。 A、1h促凝压蒸法 B、4h压蒸养护法 C、3d强度推算法 D、80℃沸水法 73、复合水泥在水泥分类中属于( C) 。

A、专用水泥 B、特性水泥 C、通用水泥 74、硅酸盐水泥在生产过程中,萤石是一种( B )。 A、助磨剂 B、矿化剂 C、调凝剂

75、进入工地料库的袋装水泥取样检验时,每批应从不少于C 袋中抽取。 A、5 B、10 C、20 D、30

76、用水筛法检验水泥细度时,喷头水压应为 A ±0.02MPa。 A、0.05 B、0.1 C、0.15 D、0.20

77、如想了解水泥粗细颗粒级配情况,应采用 D 法。 A、负压筛 B、水筛 C、干筛 D、比表面积(勃氏法)。 78、配制公路桥涵工程混凝土,粗集料中小于2.5㎜的颗粒含量不应大 于 C %。

A、2 B、3 C、5 D、10

79、配制C50级混凝土所用粗集料的母岩抗压强度至少应为 C MPa。 A、50 B、60 C、75 D、100 80、泵送混凝土之坍落度不宜小于 C ㎜ A、60 B、80 C、100 D、120

81、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配制强度比设计要求的强度要高一些,强度提高幅度的多少取决于( C )。 A、水灰比的大小; B、对坍落度的要求;

C、强度保证率和施工水平的高低; D、混凝土耐久性的高低; 82、水泥安定性不良会导致构件产生(B),造成质量事故。

A、 收缩变形B 、膨胀性裂纹或翘曲变形C、 扭曲变形D 、表面龟裂 8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用碎石配置的混凝土比卵石配置的混凝土(C)。 A 、流动性低,强度低 B 、流动性高,强度高 C、 流动性低,强度高 D 、流动性高,强度低

84、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是指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便于(A )并能获得质量均匀、密实的混凝土的性能。

A、施工操作 B、保证强度 C、保证耐久性 D 、试验检测

85、混凝土立方体抗压标准值是具有(C )保证率的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 A、85% B、90% C、95% D、100%

86、砂浆的分层度实验中,测定稠度Kl 后应静置( D)分钟后再测稠度K2。 A、10 B、15 C、20 D、30

87、混凝土抗冻性试验的标准试件尺寸为(C)。 A、15031503150mm B、10031003300mm C、10031003400mm D、15031503300mm 88、水泥的终凝时间是(C )。

A、水泥从加水开始到失去流动性所需要的时间 B、水泥从加水开始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的时间 C、水泥从加水开始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的时问 D、以上的说法都可以 89、水泥胶砂的配比为 (A )

A、水泥:水:标准砂=450:225:1350 B、水泥:水:标准砂=500:225:1350 C、水泥:水:标准砂=450:250:1350 D、水泥:水:标准砂=500:250:1350 90、生产水泥需加入适量的石膏以调节水泥的凝结速度,石膏的用量要适量,否则过量的石膏会造成水泥( C )现象。

A、凝结速度过快 B、凝结速度过慢 C、安定性不良 D、前期强度低

91、水泥烧失量试验时,试样应在马弗炉中在950~1000℃条件下下灼烧( )min A、5~10 B、10~20 C、15~20 D、15~30

92、下列那种水泥在烧失量试验中必须进行由硫化物氧化引起的烧失量误差校正。(A)

A、矿渣硅酸盐水泥 B、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C、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D、复合硅酸盐水泥

93、水泥混合砂浆的养护条件应符合:(D)

A、温度:20±2℃,相对湿度>90%;B、温度:20±2℃,相对湿度>95%;C、温度:20±2℃,相对湿度80~90%;D、温度:20±2℃,相对湿度60~80%。 94、JTG E30-2005中规定,做干缩性试验的试块中所含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 A )㎜

A、26.5 B、31.5 C、37.5 D、40

95、水泥砼冻融试验时,用于融化的时间不得小于整个冻融时间的(C) A、1/2 B、1/3 C、1/4 D、1/5 96、普通砼的动弹性模量一般在(A)MPa

A、14000~42000 B、140~420 C、1400~4200 D、14~42

97、水泥砼抗弯拉试件断块抗压强度所用的断块其长度较梁高至少长(C)㎜ A、30 B、40 C、50 D、60

98、做圆柱体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的现场芯样其最大长径比不能超过:(B) A、2 B、2.1 C、1.5 D、2.5

99、JTG E30-2005中规定,水泥砼的抗弯拉弹性模量是以(A)抗弯拉强度时的加荷模量为准。

A、1/2 B、1/3 C、1/4 D、1.0

100、水泥砼抗弯拉强度试验中,如试件采用10031003400mm非标准试件时,取得的抗弯拉强度值应乘以的尺寸换算系数是:(A) A、0.85 B、0.95 C、1.05 D、1.15

101、JTG E30-2005中规定,水泥砼的受压弹性模量是以(A)轴心抗压强度时

的弹性模量为准。

A、1/2 B、1/3 C、1/4 D、1.0

102、倒锥法测水泥浆体流动度适用于流出时间小于(C)S的水泥浆体。 A、15 B、25 C、35 D、45

103、做水泥浆体流动度试验时的环境温度规范要求是:(C) A、20±2℃ B、20±5℃ C、25±2℃ D、25±5℃

104、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配制强度比设计要求的强度要高一些,强度提高幅度的多少取决于( C )。

A.水灰比的大小; B.对坍落度的要求; C、强度保证率和施工水平的高低; D、混凝土耐久性的高低。 105、当配制水泥混凝土用砂由粗砂改为中砂时,其砂率( A )。 A、应适当减小; B、不变; C、应适当增加; D、无法判定 106、抗渗性最差的水泥是(C)。

A、普通硅酸盐水泥 B、粉煤灰水泥 C、矿渣水泥 D、硅酸盐水泥 107、轻混凝土通常干表观密度轻达(B)kg/m3以下。 A、900 B、1900 C、2400 D、2900

108、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C )。

A、15% B、10% C、5% D、3%

109、(C)是既满足强度要求又满足工作性要求的配合比设计。 A、初步配合比 B、基本配合比 C、试验室配合比 D、工地配合比 110、在混凝土中掺入(A),对混凝土抗冻性有明显改善。 A、引气剂 B、减水剂 C、缓凝剂 D、早强剂 115、砂浆的保水性是采用(D)来表示的。 A、稠度 B、坍落度 C、维勃时间 D、分层度

116、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中一般情况以( D )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实验结果。

A 、3 B、4 C、5 D、6

117、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时应连续均匀加载,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且<C60时,加荷速度应为( C )。

A.0.2-0.5MPa B、0.3-0.5MPa C、 0.5-0.8MPa D、0.8-1.0MPa 118、单位面积贯入阻力为(C )Mpa和(C )MPa时所对应的时间分别为混凝土的初凝和终凝时间。

A、2.5,25 B、3.5 35 C、 3.5 28 D、2.5 28 119、我国现行规范将水泥砼划分为(C)个强度等级。 A、10 B、11 C、12 D、15 120、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C)。

A、强度 B、所用集料的耐久性 C、 密实程度 D、所用的水泥品种 121、目前国产硅酸盐水泥的最高强度等级为 (C)级。 A、42.5 B、52.5 C、62.5 D、72.5

122、进入工地料库的袋装水泥取样检验时,每批应从不少于(C)袋中抽取。 A、5 B、10 C、20 D、30

123、如想了解水泥粗细颗粒级配情况,应采用(D)法。

A、负压筛 B、水筛 C、干筛 D、比表面积(勃氏法)。 124、Ⅲ 类碎石宜用于强度等级(C)的水泥混凝土。 A、>C60 B、C30~C60 C、

125、配制公路桥涵工程混凝土,粗集料中小于2.5㎜的颗粒含量不应大于(C) %。 A、2 B、3 C、5 D、10

126、拌合钢筋混凝土用水的硫酸盐含量(以SO42-计)不应大于 (C )mg/L。 A、2000 B、2500 C、2700 D、3000

127、配制C40级混凝土所用粗集料的母岩抗压强度至少应为( C )MPa。 A、40 B、50 C、60 D、75

128、设计公路桥涵工程混凝土配合比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C35时,标准差б值取 ( C ) MPa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