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2.16 下载本文

北师大实验中学历史高三古代史综合复习题09.10

(1)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实质和作用。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 秦国 代表人物 吕不韦 命运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东汉末年

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明代中叶后 清代

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5

职位 内阁首辅 军机大臣 所享有权力范围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北师大实验中学历史高三古代史综合复习题09.10

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请回答:

(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6

北师大实验中学历史高三古代史综合复习题09.10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3.有关十二生肖说法正确的是 ①古人用动物与公历纪年相配 ②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 ③都是和古代农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 ④这种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B 题中的②③④项符合十二生肖的内容。①项错在“公历”,应该是“农历”,①项被排除。 4.有关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②生产工具的发明 ③先民创造性的劳动 ④自耕农的贡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C 题中的①②③项说明了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④项是错误的,因为自耕农出现在春秋时期。 7.《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

7.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题目中的诗句体现的是从公田到私田的转变,B项中的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故选B。 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最能从根本上反映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A.公田转化为私田 B.分封制崩溃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周王室的衰弱

8.A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公田转化为私田是由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的表现,所以,这一变化是与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其他三项都不能直接体现这一趋势。

1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反映了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1.D 本题属于理论与概念选择题。“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都实行按田亩纳税,目的是改变贵族精心经营私田,而荒废公田(井田)的状况。但这实际上是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占有的合法性,从而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土地是最主要的资料,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所以说,这两种赋税制度的调整,实质上是在调整生产关系。

13.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其中对“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诗人夸大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B.诗句准确反映了当时粮食高产 C.诗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 D.诗句反映国富民强

13.A 分析公仓的丰实是靠剥削百姓而获得的,所以当时百姓仍受相当重的剥削,不可能公私仓禀“俱”

7

北师大实验中学历史高三古代史综合复习题09.10

丰实,明显有溢美之辞。

15.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农民积极性大提高 C.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

15.B 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和概念选择题。明确战国时期这一时间概念对解题很重要,材料的意思是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早出晚归,是由于他们的劳动与他们的生存状况有着直接关系。再联想到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便可断定应选B项。

18.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8.D 题干表述的是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而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1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出现于西周,完全废除于春秋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 C.春秋时期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

19.B 井田制废除于战国商鞅变法。故可以排除A、C两项,而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只是使受田者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实际仍是国有。

22.《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

22.A “昔圣王”是指先前的西周时代。材料强调的是在西周时期,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定居,各有居处,不相往来。“处工,就官府”是指工商食官,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23.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 A.丝织业 B.制瓷业 C.冶铸业 D.造纸业 23.A 由材料中的“采桑”“蚕”“黄丝”可知描写的是丝织业。

25.“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这主要说的是

A.唐朝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 B.唐朝商品经济发达

C.唐朝城市商业发展 D.唐朝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25.A 材料的意思是长安和洛阳两京诸市署,各置主管官员“令”一人,品级为六品上,副职二人,品级为正八品上。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商品交易,负责度量器物,分辨商品的真伪和轻重。由此可知A符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