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格非《春尽江南》 下载本文

现实的呈现正体现着其本人的社会承担意识。

7

参考文献:

[1]格非:《春尽江南》,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格非:《文学的邀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4](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美)萨义德:《知识分子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6]余英时:《中国知识分子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7]王一川:《文艺转型论——全球化与世纪之交文艺变迁》,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8]洪治纲:《乌托邦的凭吊——论格非的长篇小说<春尽江南>》,《南方文坛》,2012年第3期。 [9]孟繁华、刘虹利:《这个时代的精神裂变——评格非的长篇小说<春尽江南>》,《小说评论》, 2012年第7期。

[10]李遇春:《乌托邦叙事中的背反与轮回——评格非的<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10期。

[11]程德培:《进步的世界是一个反讽的世界——读格非的长篇小说<春尽江南>及其他》,《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3期。

[12]南帆:《历史的主角与局外人——阅读格非长篇小说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东吴学术》,2012年第9期。

[13]秦香丽:《小说如何站在当下思考过去:格非<春尽江南>的意义与局限》,《名作欣赏》, 2012年第8期。

[14]《格非<江南三部曲>:确有可能成为一部伟大的小说——格非<江南三部曲>学术研讨会发言纪要》,《作家》,2012年第10期。

[15]许丹成:《<春尽江南>的“空白”与“张力”》,《创作与评论》,2012年第9期。

?16]栾梅健:《当浮云织出肮脏的亵衣——读<春尽江南>》,《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3期。 [17]张清华:《春梦,革命,以及永恒的失败与虚无——从精神分析的方向论格非》,《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3期。

[18]段曦:《论花家舍的变迁》,《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2期。

[19]敬文东:《格非小词典或桃源变形记——“江南三部曲”阅读札记》,《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第9期。

[20]孟繁华、唐伟:《面对百年中国的精神难题——评格非的长篇三部曲》,《南方文坛》,2012年第3期。

8

[21]格非、张清华:《如何书写文化与精神意义上的当代——关于<春尽江南>的对话》,《南方文坛》,2012年第3期。

[22]格非、木叶:《衰世之书——格非访谈》,《上海文学》,2012年第1期。 [23]王德威:《乌托邦里的荒原——格非<春尽江南>》,《读书》,2013年第7期。

[24]许丹成:《言约义丰 蕴藉高蹈——<春尽江南>语言隐喻性探幽》,《名作欣赏》,2013年第5期。 [25]王清辉:《超越故事与发明传统——格非<江南三部曲>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5期。

[26]刘月悦:《从格非“三部曲”论小说创作的转变——兼评<春尽江南>》,《中国作家》,2012年第3期。

[27]贺绍俊:《格非长篇小〈春尽江南〉缅怀诗歌的时代》,《文艺报》,2011年第11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