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胎机设计 汽服11403班 - 图文 下载本文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纸

回位 传动部分声音异常 ◆ 电机位置紧固螺钉松动 ◆ 有异物进入传动系统 ◆ 传动部位卡死 电机不转或输出力矩不足 ◆ 电容击穿 ◆ 电压不足 ◆ 断路 ◆ 漏气 气缸输出力不足 ◆ 机械障碍 ◆ 气压不足 ◆ 气管损坏 漏气 ◆ 接管嘴损坏 ◆ 密封胶流失 ◆ 旋紧紧固螺钉 ◆ 排除异物 ◆ 排除卡点 ◆ 更换电容 ◆ 暂停工作等待恢复 ◆ 排除 ◆ 加强密封 ◆ 排除机械障碍 ◆ 更换压缩机 ◆ 更换相应零件 ◆ 加胶 5. 维护和安全操作规程

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维护和修理认真严格遵守安全规定是为了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为了确保这种情况应该是熟悉的机器性能的结构和运行程序首先,它们的属性作为用户,维护和一些意见按照一般的使用安全运行的验证。

5.1. 日常维护和保养

只有专业维修工作开展。在任何维护工作,断开电源,并在维修人员的监控范围内的电源插头,在同一时间,关闭气源,并在关闭气体交换(关)的位置推入和脚和更大的汽缸按反向夹紧油缸控制手柄依然剩余的空气在机器内部。要正确使用您的更换,并根据延长使用寿命的指令需要定期保养和维修是必要的,否则它们的功能和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可能会受到损害,并可能允许运营商或受伤的人在机器附近。

注意:换盘维持至少每月一次。

(1)检查油壳牌油位,加油,先切断气源,拧油杯,拥有一批油SAE30全压。 (2)清洗支持轮缘的各运动部件,并应用润滑剂。 (图31.1) (3)定期检查所有螺栓和连接部分。

(4)清洁并保持油的垂直轴六角形或方波。 (图31.2)

(5)检查皮带的张力应调整,如果适当的调整和向下调整螺母在A,B,以实现驱动传动带张力的作用。 (图31.3)

(6)维护防止机械和工作区的清洁灰尘进入移动元素。

(7)如在表面和摩擦对彼此相互连接,以产生的表面的组合的一周应该转移用于润滑基于锂的脂质油。

共 31 页 第 29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纸

(8) 用户应装有水分离器中的空气压缩机通过机器,以减少压缩空气的水含量。

图31.1 图31.2 图31.3

5.2. 安全操作规程

(1) 首次前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机器的具体情况。

(2)不具有的结构和机械的特性来了解或操作过程不应该被允许启动机器。 (3)在机器的过程中需要维修或维护。

(4)如果机器是一个严重的泄漏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停止分析原因,要尽量排除,我们不允许生病的生产。

(5)不要过载或超过最大使用下颚打开直径。 (6)电气设备的接地必须可靠。

(7)操作员离开机器应始终关闭电源和燃气供应。 6. 总结

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使我学到了很多,有了各位老师的帮助,在大学四年所学到的东西全都用到了上面。是对我的一次考验,期间每一天我过得紧张但却非常充实,现在马上要进行毕业设计的答辩了。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悉心帮助,在图书馆和网络上查找有用的信息,进行过滤,通过同学的交流与帮助,终于把扒胎机的总体构造设计基本完成。与此同时,我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习到了一些关于扒胎机的细小但是至关重要的细节。

通过设计过程中,不断探讨,学习,共同进步。我的感触是深刻的,收获是丰硕的,我也终于明白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拆胎机的总体结构设计涉及到拆胎机零部件、传动机构、电气系统等方面的设计,以及需要运用AutoCAD绘制拆胎机的二维图装配图和零件图,我了解到自己专业知识的缺乏和不牢固,但通过翻阅相关的书籍和笔记,能很好地回顾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还把知识面拓宽。我也明白了我院杨振宁荣誉院长的题字“学而知不足”的真谛,认识到学习是无之境的。

参考文献

共 31 页 第 30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长 春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纸

[1] 黄健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杨世明,机械设计,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 邹慧君、张春林、李杞仪,机械原理第二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 左健民,液压与气压传动第4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 崇 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6] 孙建东、李春书,机械设计基础,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 叶挺秀、张伯尧,电工电子学第二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 赵志岗、叶金铎、王燕群,材料力学(中学时),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 吴宗泽,机械设计师手册,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0] 段京华,汽车维修技术与设备,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08。 [11] 李春明等,汽车构造,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07。

共 31 页 第 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