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西医综合考试预测
一、生理学部分
1.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2.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 3. 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体内抗凝系统、纤维蛋白的溶解
4. 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5.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6.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7.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8.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 9. 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10. 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
11. 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 12. 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作用及其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13. 食物的能量转化。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
14.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渗透性利尿和球-管平衡,尿生成的调节,肾的清除率
15. 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髓质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 二、生物化学部分
1.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
2. 核酸分子的组成,5种主要嘌吟、嘧啶碱的化学结构,核苷酸。
3. 酶的基本概念,全酶、辅酶和辅基,参与组成辅酶的维生素,酶的活性中心。 4. 糖酵解过程、意义及调节
5. 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及其调节机制。糖异生过程、意义及调节。 6. 脂肪酸分解代谢过程及能量的生成。酮体的生成、利用和意义 7. 脂肪酸的合成过程,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8. 胆固醇的主要合成途径及调控。胆固醇的转化。 9. 生物氧化的特点。呼吸链的组成
10.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体内蛋白质的降解、氧化脱氨基、转氨基及联合脱氨基)。 11.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 12. DNA的半保留复制及复制的酶。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13. RNA的不对称转录(转录的模板、酶及基本过程)。
14. 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及原理。原核和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15. 胆汁酸盐的合成原料和代谢产物。 三、病理学部分
1. 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及结局。 2. 肥大、增生、萎缩和化生的概念及分类
3. 充血、出血的概念、分类、病理变化和后果。
4. 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类型和运行途径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5. 炎症的概念、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机制(包括炎性介质的来源及其作用,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6. 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7. 肿瘤的概念、肉眼形态、异型性及生长方式,转移的概念、途径及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生长的生物学、侵袭和转移的机制。
8.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各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各脏器的病理改变和后果。
9. 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改变及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10. 各种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11. 慢性胃炎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12.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变化,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理学特点。 13. 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特点、组织类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4. 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发生机制,病理分型和病变特点
15. 乳腺癌的病因、病理变化和扩散途径。子宫颈癌的病因、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病理变化、扩散途径和临床分期。 16. 伤寒和其他肠道传染病。阿米巴病。血吸虫病。 四、诊断及内科学部分 1. 体格检查:心脏的检查
2. 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及其治疗
4. 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 5.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6. 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7. 预激综合征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8. 几种心脏传导阻滞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9.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包括介入性治疗原则)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
11.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和治疗
12.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包括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13. 各型肺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4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类方法、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5.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6.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17.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18.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
19.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是Graves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包括特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包括甲状腺危象的防治)
20.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综合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治疗)
21. Cushing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2.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总论:包括疾病分类、主要症状及体征、主要实验室检查、诊
断思路和治疗
23.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五、外科学部分
1. 外科患者体液代谢失调与酸碱平衡失调的概念、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2. 输血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防治,自体输血及血液制品
3. 外科休克的基本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4. 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准备、术后处理的目的与内容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5. 烧伤的伤情判断、病理生理、临床分期和各期的治疗原则。烧伤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防治要点
6. 麻醉:麻醉前准备内容及麻醉前用药的选择;常用麻醉的方法、药物、操作要点、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7. 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8. 乳房常见的良性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处理;乳腺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原则
9. 疝的基本概念和临床类型;腹股沟区解剖;腹外疝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0. 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外科治疗适应证、各种手术方式及其治疗溃疡病的理论基础。 11. 结、直肠癌的病理分型、分期、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12. 门静脉高压症的解剖概要、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13. 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14. 泌尿系统肿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15. 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骨折的临床表现,X线检查和早、晚期并发症
16. 骨折的急救及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标准,各种治疗方法及其适应证。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原则
17.肱骨髁上、尺桡骨、桡骨下端的病因、分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18. 骨肿瘤:骨肿瘤的分类、发病情况、诊断、外科分期和治疗概况;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希望通过预测,帮助广大考生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梳理知识体系,准确把握命题点,直击命题要害,进而做好最终的考前冲刺。 预祝广大考生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