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劳动力需求 下载本文

特此证明:本人只写选择题与计算,简答以

及论述不侯

第一章 劳动力需求 一.单项选择题

1.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人口称为(D )

A 劳动力 B 劳动适龄人口 C 人口 D劳动力资源 2.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D)

A 稀缺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 B 稀缺的技术资源配置问题 C 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问题 D 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问题

3.反映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是( A )

A.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弹性 B.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C.劳动力供给的自身工资弹性 D.劳动力供给的交叉弹性

4. 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该类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B.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需求的下降 C.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正值 D.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负值

5.如果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则一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上升会引起另一类劳动力( C A.供给的增加 B 供给的下降 C需求的增加 D 需求的下降 6.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根本原因是( B )

A 工资率 B 生产技术 C 货币资本规模 D 企业的性质 7. 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可以表述为( A )

A.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B.增加一单位劳动资料投入所增加的产品价值 C.平均每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品收益 D.劳动的边际产量与产品价格的乘积

8.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要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经济学将此种

力量定义为(B )

A.需求弹性 B.资源的稀缺性 C.机会成本 D.边际生产力

9.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A )

A.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减少 B.劳动力需求随工资率提高而增加

C.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减少 D.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始终增加 10. 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 A )

A.相对稀缺性 B.绝对稀缺性

C.普遍稀缺性

D.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11. 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 C A.无弹性 B.无限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12. 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A )

A.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量 B.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收入 C.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产品价值 D.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要素投入而增加的工资投入 二.多项选择题

13. 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的正确理解有( AC )

A.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减少 B.工资率上升引起劳动力需求量增加

C.劳动力需求量变动是除工资率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的 D.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E.劳动力需求量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14. 生产要素价格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表现为( BC )

A.收入效应 B.替代效应 C.规模效应 D.自然失业 E.季节性失业 三.名词解释

15.劳动边际收益 16.劳动的边际产量 四. 简答题

17、为什么说劳动力需求具有派生性? 18、 简述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五.论述题

19、分析工资下降对劳动力需求的替代效应(用图与文字描述)? 20、分析工资下降对劳动力需求的规模效应(用图与文字描述)? 21、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如何? 22、劳动力需求弹性的由哪些因素决定?

24.如题37图,给定企业长期等产量线为Q1、C1、C2、C3为企业三种可能的等成本线,且C1

六 计算题

26.某劳动力市场有A、B两类劳动力,当A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从8元提高到10元,该类劳动力的需求量从12000人降到10000人,同时B类劳动力的需求量从18000人增加到19000人。

要求:(1)计算A、B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2)判断这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还是总 互补关系。 参考下题

某劳动力市场有A、B两类劳动力,并且相互影响。当A类劳动力的工资率从10元提高到14元,该类劳动力的需求量东15000人减少到12000人,同时B类劳动力的需求量从8000人增加到10000人。 (1)计算A、B两类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2) 判断这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还是总互补关系。

1、交叉工资弹性是A类劳动力的工资变动对B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影响,可以用公式表示为交叉工资弹性=B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率 / A类劳动力工资变动率。

2、由题知,A类劳动力工资变动率为(14-10)/10=40%,B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率为(10000-8000)/8000=25%。显然,A、B两类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为25%/40%=62.5%。 3、由于A类劳动力工资的变化与B类劳动力的需求量变动成正比,可知A、B两类劳动力是总替代关系。A类劳动力工资上涨,A类劳动力需求下降,A类劳动力失去工作。为了取得收入,他们必须找到新的工作,而只有当A类劳动力与B类劳动力是替代关系时他们才能进入B类劳动力市场重新寻找工作,这样增加了B类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供给,工资降低,最终B类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增加。

第二章 劳动力供给

一.单项选择题

1.《2000年世界劳动报告》提供的数据表明,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妇女的劳动力参与率( D )。

A 非常低 B偏低,但低的很少 C 非常高 D 偏高,但高出很多

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对教育、培训有较高回报的预期,因此,人力资本投资

增加,将使( A ) A.劳动供给增加 C.劳动需求增加

B.劳动供给减少 D.劳动需求减少

3. 在工资率和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者将增加劳动供给。造成这 种现象的原因是( D ) A.收入效应

C.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B.替代效应

D.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4. 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零,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A ) A.无弹性 C.缺乏弹性

5.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是指( A )

A.在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者个人或家庭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B.在一定市场工资率条件下,政府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总时间

C.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D.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劳动人口的总和

6.下列最能准确体现“劳动力供给”含义的是(B ) A.中国具有13亿以上人口 B.张三家里18岁以上成员有3人 C.李四今年大学毕业,正在寻找工作

D.王五来到人才市场应聘,要求最低工资不低于1万元/年 7. 引起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C ) A.生产技术革新 B.资本规模变化 C.市场工资率变动 D.企业经营范围变动

8.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其他供给曲线存在明显区别,即“向后弯曲”。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B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C.总互补关系

B.单位弹性 D.富有弹性

D.总替代关系

9. 在工资率维持较高水平并且收入也在较高水平时,随着工资率提高,劳动供给会减少,原因是( A ) 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C.收入效应大于规模效应

B.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D.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

10. 如果某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大于l,说明该劳动力需求弹性是( C ) A.无弹性 C.富有弹性

B.无限弹性 D.缺乏弹性

11.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且对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有较高回报预期时,人力资本投资对劳动供给会产生( A ) A.正向影响 C.没有影响

B.负向影响 D.影响情况不确定

12. 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 D ) A.就业率 C.劳动力供给弹性

B.失业率 D.劳动力参与率

13. 一般来说,劳动力供给曲线是一条( D ) A.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C.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折线

B.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折线 D.从左下向右上倾斜的曲线

14. 下列对无差异曲线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B ) A.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表示的效用越低 B.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C.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值、凸向原点

D.即使主体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会有区别 二.多项选择题

15.下列关于附加型劳动力假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E ) A.其假设前提是男性成年劳动力参与率对经济周期的反应不灵敏 B.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 C.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D.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上升

E.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较灵敏的反应性

16.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是( ABCDE )

A.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 B.工资政策与工资关系 C.个人非劳动收入 D.社会保障制度 E.宏观经济状况

17.等成本线反应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其斜率( ACD ) A.等于零 B.为正值

C.为负值 D.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相对价格比率 E.取决于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情况

18.总供给等于各类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其公式中的生产要素包括( ABCD A.劳动 B.资本 C.技术 D.土地 E.管理

19. 一般来说,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有( ABCDE ) A.教育年限 B.教育成本

C.人口总量 D.保险与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

E.经济周期波动 三.名词解释 20.劳动力供给

21.劳动的机会成本

四.简答题(每题5分)

22. 悲观型劳动力假说的前提与内容是什么?

23.附加性劳动力假说的内容是什么?

24. 简述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五.计算题

25. 此表是某地区某年末人口统计数据(单位:万人)

男性 年龄段 人口数 15-25岁 25-35岁 35-45岁 45-55岁 55-65岁

根据表中数据:

(1)分别计算15-25岁年龄段和25-35岁年龄段的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6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比较(1)中两个年龄段劳动力参与率的高低情况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3分)

(1)8加6除以21加22乘以百分之百等于百分之32.65 27加26除以28加28乘以百分之百等于百分之94.64

26. 假定某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总成本(C)为1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劳动力(L)和专用设备(K)。目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率(W)为每人20000元/年,每台专用设备的成本(R)为50000元/年。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等成本线的斜率。

22 28 32 30 37 劳动力人口 8 27 31.6 28.7 34.1 人口数 21 28 33 29 37 劳动力人口 6 26 30.8 26.2 1.5 女性

27. .在某一劳动力市场,当工资率为10元/小时,劳动力供给为10万人;当工资率为12元/小时,劳动力供给为11万人。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劳动力供给弹性。

(11-10)/10乘以百分之百等于百分之10 (12-10)/10乘以百分之百等于百分之20 百分之10除以百分之20等于百分之50

28. 假设在某一类劳动力市场中,当工资率为20元/小时,劳动力供给为12000人;当工资率提高到30元/小时,劳动力供给为15000人。 要求:(1)计算该类劳动力的供给弹性。

(2)判断该类劳动力的供给弹性类型。 (1)计算方法同上 (2)供给缺乏弹性

六.论述题

29. 试述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

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割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工资率与总的边际产值相比,( B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等于后者 C.前者远大于后者 D.前者小于后者 2. 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3. 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

4. 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发散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B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工资弹性

5. 在动态均衡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是( B )

A.收敛型 B.发散型 C.封闭型 D.直线型

6. 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 B )

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

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相当或稳定的状态 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 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 7.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 A )

A.充分就业 B.劳动力供给过剩 C.劳动力供给不足 D.劳动力需求不足

8. 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 D )

A.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 B.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

C.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 D.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

9. 内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是( B )

A.企业对雇员有所有权 C.雇员对企业有所有权

B.企业对雇员有支配权 D.雇员对企业有支配权

10. 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蛛网不稳定条件”是指( B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

11. 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均衡工资率会( D )

A.上升 B.不确定 C.不变

D.下降

12. 劳动力市场中,会使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的是(A )

A.工会组织控制劳动力供给的能力下降 B.工人的组织程度增强 C.工会的组织规模扩大 D.企业优先雇佣工会会员 二.多项选择题

13.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其原因是(ACDE )

A.工资刚性比较大 B. 工资可以灵活地上下波动 C.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D.劳动力供给数量受人们主观偏好的影响 E.劳动力市场信息不足

14.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A.存货调整 B.商品数量调整 C.商品价格调整 D.变更劳动关系调整 E.劳动投入量调整

15.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包括( ABC )

A.范围只限定企业内部

B.形成基础是企业与雇工的持续劳动关系 C.劳动力流动的成本较低

D.企业和劳动者之间不存在雇用关系 E.主要靠市场机制来配置劳动力资源

) DE

16. 对于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理解正确的有( AD )

A.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 B.经济中各种对立变动着的力量处于持续变动中的状态

C.揭示经济变量之间实现均衡的条件和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分析方法 D.揭示经济变量之间不稳定关系的分析方法 E.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均衡

17. .企业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对企业内部劳动要素进行再组织时,应具备的前提条件有( BD )

A.雇员的招聘、调动等活动通过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进行 B.雇员和企业之间是从属关系 C.雇员与企业之间是平等的选择关系 D.企业对雇员具有使用支配权

E.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范围是全社会的 三.名词解释 18. U-V分析

19. “蛛网不稳定条件”

20. “蛛网稳定条件”

21. 一般均衡分析

22. 发散性蛛网

23. 内部劳动力市场

24. .“收敛型蛛网”

四.简答题(每题5分)

25. 简要回答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征

26. 画简图分析当劳动力需求不变时,劳动力供给变动如何在新条件下重新实现均衡?

27. 简述在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中降低雇佣调整成本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