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B、葡萄牙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C、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英国在毛呢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4、晚期重商主义学说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
A、托马斯 孟 B、亚当 斯密 C、休谟 D、李斯特 5、以劳动价值论来解释其贸易理论的学说是( )
A、比较成本说 B、要素供给比例说 C、要素价格均等化说 D、人力资本说 6、中国生产手表需8个工作日,生产自行车需9个工作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9和7个工作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
A、中国宜生产和出口手表 B、中国宜生产和出口自行车 C、印度直生产和出口手表 D、印度不宜参加国际分工 7、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 ) A、贸易导致不完全专业化
B、即使一国家不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也可以从出口绝对成本劣势相对较小的产品中获益 C、与不具备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相比,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国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更多 D、只有具备比较优势的国家才能获得贸易余额
8、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 ) A、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货币强大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9. “一国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这种观点来自于(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赫克歇尔 D.俄林 10. “劳动丰裕的国家应当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该结论源于 ( )
A. 比较成本说 B. 人力资本说 C. 要素禀赋说 D. 产业内贸易说 11. 赫克歇尔·俄林提出( )学说。
A.绝对成本 B.比较成本 C.动态比较成本 D.要素禀赋
12. 主张国际贸易中按照“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原则分工的学者是( ) A.马歇尔 B.俄林 C.亚当·斯密 D.大卫·李嘉图 13 按照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进口( )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 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 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14、里昂惕夫之谜说明了( )存在的矛盾
A、绝对利益论与相对利益论 B、相对利益论与要素禀赋论
C、实践的验证结果与要素禀赋论理论结论 D、实践的验证结果与相对利益论理论结论 15、根据H—O定理,国与国之间进行分工和贸易后,各国间的生产要素价格比率( ) A、逐渐增大 B、趋向一致 C、保持不变 D、呈不规则变化 16、要素禀赋学说认为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 ) A、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B、价格的国际差异
C、自然资源的国际差异 D、资本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17、根据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应当是( )
A、该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密集的产品 B、该国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密集的产品 C、外国技术较为先进,价格较低的产品 D、本国与外国需求相似的产品
二、判断题
1、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合理内核可归纳为“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2、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主张自由贸易的学说。()
3、比较优势理论只能应用于简单的两国模型中,而不能应用于现实中众多国家参与贸易的情况。( )
4、重商主义者认为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出口等于进口的平衡贸易。()
5、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指出在贸易中两个国家均能通过出口其比另一国劳动生产率更高的产品获益。( )
6、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其中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各国也可以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贸易获益。()
7、在要素禀赋理论中,如果一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多于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8、要素禀赋理论推测贸易将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下降。( ) 9、里昂惕夫之谜是指工业化国家间比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更容易发生贸易。( ) 10、要素禀赋理论推测贸易将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资水平上升。( )
11、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在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的程度是各国比较利益形成的基础。( )
12、根据H—O模型,对于一个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来说,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
13、按照要素禀赋论的观点,原先较为稀缺的要素在分工后变得更为稀缺,导致要素相对价格上升。( ) 14、里昂惕夫之谜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国家都应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的产品。( )
三、问答题
1、 试评述要素禀赋论的主要内容
2、试述斯密绝对优势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3、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4、绝对优势论和比较优势论的主要观点有何差别?为何说后者比前者更具有指导意义? 5、古典贸易理论的典型代表是哪两个理论?分别是谁提出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6、H-O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狭义的H-O理论(即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观点是什么? 7、广义的H-O理论(即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观点是什么? 8、如何解释技术差距理论?
9、何为里昂惕夫之谜?如何解释该迷? 10、如何解释产业内贸易理论?
11、美国国内的工资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例如,东南部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比西海岸地区同行的工资低20%。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为什么不能用来解释上述现象?(8分)
四、计算与分析题
1、有A、B两国,分工前生产情况为:A国生产1单位X产品用1天,1单位Y产品用2天;B国正好相反,生产1单位X产品用2天,1单位Y产品用1天。如进行专业化分工,试按绝对利益分析其中的贸易和福利情况。
2、假设中国与美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中国的总劳动力为800,美国的为600小时,现给出中国和美国生产1单位的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中国 美国 计算机 100小时 60小时 小麦 4小时 3小时 请问:(1)两国分别在什么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2)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其分工模式和贸易模式是什么?
3、下表是葡萄牙和美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的情况。试用比较成本理论分析两国如何进行国际分工并各自获取国际贸易利益
分 工 前 分 工 后 交换后 国家 美国 葡萄牙 合计 美国 葡萄牙 合计 美国 葡萄牙 酒产量(单位) 劳动投入(人年) 毛呢产量(单位) 劳动投入(人年) 1 1 参考答案
120 80 1 1 100 90 一、 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A 5、A 6、A 7、B
8、B 9、A 10、C 11、D 12、D 13、B 14、C 15、B 16、B 17、A
二、判断题
1、√2、×3、×4、×5、√6、√7、√ 8、× 9、× 10、√ 11、√ 12、× 13、× 14、× 三、简答题
1. (1)该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及其学生俄林提出,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原理”。
(2)该理论通过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
(3)该理论还分析了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说明国际贸易不仅使国际间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还会使各国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即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
(4)评价。 ①该理论比“比较利益理论”更完整、更全面。 ②正确地指出了生产要素拥有状况对各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③违背了劳动价值论。 ④忽视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⑤只能解释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与贸易行为,而无法解释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行为。 ⑥抹煞了国际生产关系。 2、斯密绝对优势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
答:绝对优势说是曲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中提出的。 (1)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在某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2)对于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评价
斯密绝对利益学说包含着科学的成分,但也有一些非科学成分。 ①从国际贸易实际的角度来看 斯密的假设条件不具有广泛性。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交易伙伴相比处于劳动生产率绝对高或生产所耗费劳动绝对低的地位上,否则该国便不具备实际参加国际分工的条件,或者在国际贸易中没有任何利益而只有伤害。这在理论上过于绝对,在实践中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很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发达国家,但仍然在进行国际贸易,也未因此而使得本国产业走向衰亡)。 ②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来看
斯密的学说符合18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国际贸易进行经济扩张的要求,但是在自己劳动价值论的坚持方面,却无法说明两种产品进行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是什么。 3、试述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予以评价。 答: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基本内容如下: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劳动生产率均高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上论点便是古典甚至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基础。 对于李嘉图比较优势学说的评价 (1)从国际贸易实际出发进行评价
①比较利益学说揭示出了国际贸易因比较利益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证明了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以实现贸易互利,这是该学说的主要贡献。 ②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如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经济现实。 ③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当今的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展开,但事实是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即今天的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
④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利,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实行保护主义。 (2)从劳动价值论出发的评价 ①在该理论中,出现了同一商品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差异和交换比率的不同,这违背了李嘉图自己坚持的劳动价值论。当他看到这一情况时,表示无能为力,认为适用于国内交易的规则不适用于国际贸易。
②该理论并未从根本土揭示出贸易发生的原因。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功能都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即便国际贸易不存在超额利润,即比较利益,只要能使商品得到实现,贸易就会发生。因为从逻辑与现实出发,厂商首先要收回投资、获取平均利润之后才会追求超额利润,因此,将国际贸易发生说成是为了追求比较利益(超额利润)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③比较优势学说暗含有一层意思,即越落后的国家参加贸易,则越会受益。这里实际没有看到国际贸易具有的不等价交换和价值的流向,难以被相对落后国家接受。总之,在发达国家这一理论仍被认为是正统贸易的理论基础,至少在教科书中说是政策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