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供应链管理重点 下载本文

课后习题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带着复习书上的内容

第一章

一.关键术语

1.供应链(supply chain):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工作流、信息流、物料流、资金流的协调与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半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2.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就是使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通过协调供应链成员的业务流程,让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的所有过程,包括工作流、物料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均能高效率地运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

3.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指企业向其投入品产业或以其产品作为投入品的产业的扩张。企业出于对制造资源的占有要求和生产过程直接的需要 ,传统上常采用的策略是 ,或扩大自身规模或参股到供应商企业 ,与为其提供原材料、半成品或零部件的企业是一种所有关系。

4.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 integration):是指企业通过供应商和客户建立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获得过去只有在纵向一体化下才能取得的紧密协调的供应链关系优势,使自身能够着力培养核心竞争力。

5.供应链管理战略(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目标,从外部而言,企业通过与供应商、制造商、商分销商等之间建立战略联盟,彼此之间进行有效地信息共享和交流;从内部来讲,企业各项工作之间的有效集成与运作,保证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通畅流动,最终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效率。

6.供应链协调与协作(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为了使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在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顺畅地流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提高顾客满意度、改善供应链绩效的目标,就必须有效协调供应链各个成员企业之间的各项行为和活动,使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来运行。

二.思考与练习

7.供应链的结构特征?

供应链由所有加盟的节点组成,其中有一个核心企业,其他节点企业在核心企业的驱动下,

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以资金流、物流、或/和服物流为媒介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8.何谓供应链管理?(见上)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合作企业看成一个整体,供应链管理涵盖整个物流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采购、制造、分销、零售等职能过程。

(2):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供应”是整个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之间事实上共享的一个概念(任何两个节点企业之间都是供给与需求关系),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概念,因为它影响或者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市场占有份额。

(3)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之处是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各自为政或者是简单的业务衔接。

(4)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通过与合作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去实现高水平的客户服务,而不是仅仅通过传统的业务合同实现企业之间的往来。

联系:传统管理即纵向一体化模式在传统市场竞争环境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然而在高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已逐渐显示出其无法快速、敏捷地响应市场机会的弊端。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或改造,把原来由企业自己生产的零部件外包出去,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这些企业形成了一种水平关系,“横向一体化”即供应链管理。

9.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资源集成。分析互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1)从管理难度的角度,现在的CRM、ERP等系统让管理变得更加容易,尤其是对于一些全球性企业或者跨区域的企业。

(2)从效率的角度,通过IT系统,从客户需求到计划、采购、生产、物流等供应链的整个过程都变得更快速、更高效。当然,这也包括上下游企业与核心企业间的沟通。 (3)从成本的角度,由于管理难度、效率的提升,实际上降低了企业的成本。 10.阐述供应链管理对我国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

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Internet优化整个供应链,即利用Internet完全的自助交易方式与网络业务伙伴实时进行合作和重要计划信息的交流。在优化的供应链中,客户能够分享各种预测,看到订单的状态,随时输入及修改需求计划。外部采购合作伙伴能共享一些可利用资源和生产进程信息,供应商可以了解企业的原料需求并参与投标。企业可以从全局范围了解业务运作情况,供应商和客户信息,并通过平衡核心竞争力和避免无效操作

来调整设计自己的供应链。对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1)供应链管理能提高企业间的合作效率; (2)供应链管理可提高客户满意度。

11.简述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原则和步骤,并以制造型企业为例,分析我国企业的传统制造模式如何实现再造?

⑴原则:①根据所需的服务特性来划分客户群。 强调根据客户的状况和需求,决定服务方式和水平。

②根据客户需求和企业可获利情况,设计企业的后勤网络。

③倾听市场的需求信息。销售和营运计划必须监测整个供应链,以及时发出需求 变化的早期警报,并据此安排和调整计划。

④时间延迟。市场需求剧烈波动,距离客户接受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时间越早,需求,需求量预测越不准确,因此企业不得不维持较大的中间库存。

⑤与供应商建立双赢的合作策略。与供应商相互协作可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企业将会获得更大的收益,而且这种收益是长期的。

⑥在整个供应链领域建立信息系统。处理日常事物和电子商务,然后支持多层次的决策信息,最后应该根据大部分来自企业之外的信息进行前瞻性策略分析。

⑦建立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考核准则。供应链的绩效考核准则应该建立在整个供应链商,而不仅仅是局部的个别企业的鼓励标准,供应链的最终验收标准时客户的满意程度。 ⑵步骤:①将企业的业务目标同现有能力及业绩进行比较,首先发现现有供应链的显著弱点,经过改善,迅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②同关键客户和供应商一起探讨、衡量全球化、新技术和竞争局势,建立供应链的远景目标。

③制定从现实过渡到理想供应链目标的行动计划,同时衡量企业实现这种过渡的现实条件。

④根据优先级安排上述计划,并且承诺相应的资源。

⑶我国许多制造企业拥有从铸造、毛坯准备、零件加工、装配、包装到运输等一整套设备设施及组织机构。但其构成比例却又是畸形的: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其产品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都非常弱,而加工体系则相当庞大。产品开发、加工、市场营销三个基本环节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腰鼓型”。“腰鼓型”企业适合于计划经济体制,而在市场环境下无法对用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一个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不够的。

在中情况下,企业需要将资源延伸到企业以外的其他地方,例如参股到供应商企业,借助其他企业的资源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

【再造:1.生产组织方面,“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转变为“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 2.生产管理手段上,由手工管理转变为计算机管理。 3.生产方式上,以精益求精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

4.品种结构方面,由少品种、大批量生产,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 5.生产管理制度方面,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12.为了实现对消费者需求快速、有效地响应,你认为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应建立一种怎样的关系?简述这种关系的内涵?

⑴各成员之间建立有效的战略合作关系,达到信息共享,能有效的缩短各组织间的物流过程。 ⑵内涵:相同点:都要有供应链企业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与相同的支持技术。不同点:有效用户响应侧重于降低成本,而快速响应则侧重于缩短时间。 13.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有哪些策略可选用?请作具体说明。 (1)准时化采购、快速响应、有效用户响应、IT应用、延迟技术。

(2)有效用户响应:主要是1992年后,在美国食品业兴起的一种供应链策略。主要观点是:不断快低供应链的成本,通过企业间的密切合作而给用户更大的利益与更有效的响应。快速响应:美国纺织与服装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主要观点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从原材料到最终销售的运行时间与库存数量,以提高对用户的响应速度。延迟技术:是为了响应用户需求、提高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柔性而实施的一种策略。最早用于市场营销,后开逐渐用于物流管理。根本思想:使产品最终定型的位置与时间尽可能地靠近用户以便使产品顾客化。惠普公司就成功地运用了延迟化策略生产与销售打印机。

【推动式、拉动式运作方式制造商推动的供应链: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用户拉动的需求链:集成度高、数据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快速反应】

14.ECR供应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为什么会有优势?实施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ECR供应系统即有效用户响应是1992年从美国食品杂货业发展起来的一种SCM策略,ECR是随着零售企业的发展壮大、竞争的不断激烈,消费者权利增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2)因为他有一下三个特点:①ECR系统建立了稳定的伙伴关系。⑵ECR系统重视采用新的技术新方法。③ECR系统实现了非文书化。

(3)①应联合整个供应链所涉及的供应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改善供应链中的业务流程,

使其最合理有效。②以较低的成本使业务流程自动化,以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和时间。 15.你是怎样理解一体化管理原理的?

横向一体化:利用企业外部资源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本企业只抓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委托或外包给合作伙伴企业。

纵向一体化:企业出于对制造资源的占有要求和对生产过程直接控制的需要,传统上常采用的策略是自身投资建厂,或是参股到供应商企业,一个产品上所需要的各种零件基本上都是在自己企业内部由各个工厂加工出来的,直接控制着各个零部件的生产过程,即“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

三、案例

16.确保供应链上的所有过程均能高效率地操作,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及时、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上,使企业能进入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和新分销渠道,改善售后服务水平,提高客户满意程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 ⑴实现信息的共享,促进物资畅通; ⑵创造竞争的时间和空间优势; ⑶实现准时化采购;

⑷大幅度缩短了订货的提前期;

⑸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⑹实现精益生产。

17.(1)各节点(供应商、中间仓库、工厂、专卖店)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以资金流,物流和服务流作为媒介,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实现风神供应链中所有企业得以有效地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供应链。

(2)风神供应链中的制造商及时了解市场动态,供应商生产灵活,物流公司提供准时物流服务,分销商能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消除了流通中断,实现精益生产。

(3)通过VMI的管理方式,运用供应链集成化管理和“双赢”思想,由供应商代理客户形式库存管理的开口合同或者闭口合同,在每个月初告诉供应商每个月的要货计划,供应商根据要货计划安排自身生产,并将产品送达风神公司的中间仓库,风神公司的装配厂只需按照生产计划按时到中间仓库提取产品。由供应商掌握风神公司的库存信息,并进行补货,实现了准时供货,节约了库存成本。

第二章

一、关键术语

1.供应链结构: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由围绕核心企业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用户、用户的用户组成,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每一个企业都是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供应关系。 2.供应链类型: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平衡的供应链和失衡的供应链;效率型供应链和响应型供应链;敏捷性供应链。

3.效率型供应链(efficient supply chain):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料转换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为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并完成在供应链中的运输、配送等活动。

4.响应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

5.“推动-拉动”相结合的供应链:供应链面向市场一端主要以客户需求为驱动力,主张快速客户的需求,因此是拉动式的。而供应链上游供应商一端更多的是以预测驱动生产和供应,因此是推动式的。

6.集成化供应链管理(Integrat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通过信息、制造和现代管理技术,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物料流、管理过程的信息流和决策过程的决策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与企业外部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下市场对生产和管理过程提出的高质量、高柔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7.供应链运行机制:(Supply chain operation mechanism)供应链运行机制是指供应链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技能及其运行方式,是引导和制约所有“节点”企业各项活动的基本准则及相应的制度,是供应链内部以及各环节之间本质的内在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作方式的总和。包括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自律机制、风险机制和信任机制。

8.供应链管理战略(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供应链管理战略解释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供应链管理的事关全局的核心问题,例如实施战略的指定问题、运作方式的选择问题、信息支持系统的简历问题等。

二、思考与练习

9.供应链的类型?举例说明?(例子29页海尔物流) (1)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 (2)平衡的供应链和失衡的供应链; (3)效率型供应链和响应型供应链; (4)敏捷性供应链。

10.如何理解响应型和效率型供应链之间的区别?在目前市场竞争激烈、顾客化需求日益明显的情况下,哪种供应链具有更大的适应性?请阐述你的观点?

比较项目 主要目标 效率型供应链 需求的可预测性 最低成本的有效需求 制造过程的重点 库存战略 维持高平均利用率 追求高回报,使通过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小 提前期 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缩短前期 选择供应商的方法 选择的重点是依据成本和质量 产品设计战略 绩效最大,成本最小 选择的重点是依据速度、柔性和质量 使用模块化设计和延迟制造技术实现产品差异化 效率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料转换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为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并完成在供应链中的运输、配送等活动;而响应型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响应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知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效应型供应链流程适用于功能性产品,响应型供应链流程适用于创新性产品,随着市场竞争激烈、顾客化需求日益明显,响应型更具适应性。 11.供应链企业合作可能会产生哪些风险,企业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风险:(1)外生风险:法律风险、政治政策风险、经济周期风险、技术风险、意外灾祸风险;(2)内部环境:道德风险、信息传递风险(信息扭曲)、个体理性、物流运作风险、

响应型供应链 快速响应不可预测的需求,减少过期库存产品的降价损失 消除多余的缓冲能力 消除大量的零部件和产品缓冲库存 采取主动措施缩短提前期 文化差异产生的风险。

措施:(1)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优化决策过程; (3)加强对供应链企业的激励和文化建设; (4)柔性化设计;

(5)风险的日常管理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6)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12.讨论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扩展企业如何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共赢目标? 扩展企业合作的目标:

1)缩短物料加工、信息处理、产品开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周期。 2)提高对产品上市时间的要求,开展基于时间的竞争。 3)采用更广泛的产品周期的概念。 4)形成更为有效的组织和系统。 扩展企业的特征:

1)核心企业集中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商业活动,对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给外部产品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外包能够提高核心企业和供应商的竞争能力,增强相互之间的依赖,实现共同的利益。

2)扩展企业的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一种长期、互相信赖的关系,把他们当作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3)为了实现供应商-客户在商业和技术信息上的集成,扩展企业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运输手段支持跨组织的商业活动。

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在业务外包思想的指导下,强调核心企业通过和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共赢的效果,扩展企业的出现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1)要界定好各个企业间的接口界面,如果是在现有基础上优化那么涉及到如何调整各企业职能;如果是组建或整合那么涉及到如何根据目标设计各企业的入选标准。

(2)鼓励上述各结点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适当引入竞争,可以考虑将20%的业务与各结点企业的竞争企业(备份企业)合作。

(3)对于各结点的主要合作伙伴,要求其对下游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服务及其价格的同时,

应给予长期的保障,如同等条件下优先保障供应链内企业的利益,市场环境恶化时共同应对风险。

13.扩展企业具有哪些特征?(见第12题)

14.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分步骤地实现集成化供应链管理? 问题:(1)供应链的成本过高(2)库存水平过高(3)部门之间的冲突(4)原有目标不适应要求(5)产品生命周期变短(6)外部竞争加剧(7)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8)价格和汇率的影响(9)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步骤:

(1)匹配内部结构和供应链结构;

(2)从纵向一维空间思维方式向纵横一体的多维空间思维方式转变; (3)建立企业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关系; (4)建立分布的、透明的信息集成系统; (5)消除部门障碍,实行协调工作和并行化运作; (6)建立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

15.如何理解业务外包思想?举例说明可采用哪些方式来实现业务外包、

业务外包(Outsourcing),也称资源外包、资源外置,它是指企业整合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为了获得比单纯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将其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完成。它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即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其实质是企业重新定位,重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塑造和发挥企业自已独特的、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或替代的核心业务,构筑自已竟争优势,获得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业务外包因能促进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创建和保持长期竟争优势,并能达到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所以在市场竟争中日益受到企业瞩目。

业务外包的方式主要有四种:1、临时服务和临时工;2、子网;3、与竞争者合作;4、除核心竞争力之外的完全业务外包。

现举图书馆业务外包为例:1、 采访业务外包。采访业务外包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纲目订购,它实际上是一种图书馆与书商之间的采书合约,书商根据图书馆采访人员圈订的纲目控制范围(如:专业范围、主题控制、出版社控制、阅读水平控制等)和图书馆的经费预算,将选出的图书送到图书馆,图书馆采访人员通过验收将适合的书留下,不需要的图书退回给

书商。这种方式可以节约采访人员选书的时间,也能保证所购图书具有针对性。另一种方法是由图书馆采访人员根据征订书目进行圈选,交由书商订购。近几年,地区采编中心和图书公司不断涌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供应商要能发展下去,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竟争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多的优惠和附加服务,其中包括书目数据的配送以及装防盗条、盖馆藏章、贴条形码和书标等手工处理过程,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人员,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目的。2、 编目外包。编目外包是国外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应用最广且最具成效的一种。早在七、八十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图书馆已开始将编目业务部分外包,1967年OCLC成立之后,由于它费用低,质量高,OCLC更是成了世界各地图书馆编目外包的服务商。随着机器的迅猛发展,全国联合编目中心、CALLS、地区采编中心的建立,从九十年代开始,各图书馆普遍采用了编目外包方式。编目外包,一方面可以减少编目人员的负担,加快处理的速度,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开支,解决诸如待编积压图书、工作负荷不均、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统一编目,图书馆书目数据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3、 书目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在自动化建设进程中最繁重的一项业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它耗时耗力,很多图书馆都将此业务外包给建库承包商。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外包,包括依据卡片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和到现场依据文献实体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两种形式。前一种方法简便、经济,但卡片信息不全,依此制作出来的书目数据不能达到准确、全面的效果。后一种方法是较为彻底的做法,双方通过签订合约,由承包方派员进驻图书馆,按馆藏文献建库,同时还按照现在的标准全面重新加工。 4、 自动化业务外包。自动化业务外包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移植或委托专业厂商设计和开发,服务提供商直接向图书馆提供整套的应用方案,包括咨询、软件系统、实施、运行中的维护、软件的升级、高质量的技术支持等。由于大多数图书馆缺乏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硬件和软件在不断升级,如果相关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由图书馆自行开发,则图书馆要投入大量的开发费用和人员培训费用,通过服务外包,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支出,还可以直接享受服务提供商提供强径的在线支持、网上维护和更新升级的优质服务。

16.为什么说供应链管理战略对于整个供应链管理来说十分重要的?如何实施供应链战略管理? 重要:

(1)是对现代流通方式的创新;

二)是加速现代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者; 三)改变现代社会竞争的方式; 四)导致企业机构和供应链的重构; 五)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实施:

(1)提高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 (2)对现有的供应链进行整合; (3)加速推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17.推动式和拉动式供应链运作方式是供应链的两种不同的运作方式,举例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1).推动式供应链是以制造商为核心企业,根据产品的生产和库存情况,有计划地把商品推销给客户,其驱动力源于供应链上游制造商的生产。在这种运作方式下,供应链上各节点比较松散,追求降低物理功能成本,属卖方市场下供应链的一种表现。由于不了解客户需求变化,这种运作方式的库存成本高,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适用于一些消费变化不大的较稳定的市场,技术革新不会太快的市场,比如工程机械、重工等。核心的就是制造技术和质量控制,以及稳定的渠道。 (2).拉动式供应链是整个供应链的驱动力产生于最终的顾客,产品生产是受需求驱动的。生产是根据实际顾客需求而不是预测需求进行协调的。在拉动式供应链模式中,需求不确定性很高,周期较短,主要的生产战略是按订单生产,按订单组装、和按订单配置。整个供应链要要求集成度较高,信息交换迅速,可以根据最终用户的需求实现定制化服务。适用于革新变化较快的消费市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比如3C电子消费品市场、服装等。核心就是针对市场的产品研发能力、销售能力及相应的材料开发、材料供应能力,然后是销售渠道。 A推动式运作机制:

(1)制造商:预测驱动

主生产计划(MPS)面向分销中心的补货(设置安全库存水平) (2)零售商:订货点(根据仓库库存水平和历史预测数据决定) 交易、促销、提前采购

(3)预测驱动:订货点、促销、手工处理有关信息 B拉动式运作机制:

(1)零售商:POS数据收集

经常性库存水平检测 利用EDI实现自动补货服务

(2)分销中心:自动补货、运输、交叉转运、EDI服务 (3)制造商:预测驱动、缩短生产周期、 先进运输通知和EDI系统 条形码和通用产品代码 18.如何看待和理解供应链的几个运作机制的?

有四种运行机制:①合作机制:体现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与优化作用,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企业集成模式。②决策机制:由于供应链企业决策信息不再仅限于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处于开放的信息网络环境下,不断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共享,达到供应链企业同步化、集成化计划与控制目的,因此是一种群体决策模式。③激励机制:供应链管理和其他的管理思想都朝着“TQCSF”上努力,为了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必须建立健全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使我们知道供应链思想的哪些方面、多大程度上给予企业改进和提高,以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成为企业管理者乐于接受和实践的新型管理模式。④自律机制:要求供应链企业向行业的的领头企业或是具有竞争力的竞争对手看齐,不断对产品服务和供应链业绩进行评价,并不断地改进,使企业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三、案例

19.ZARA以品牌运作和响应为核心的协同供应链运作模式,为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开拓了哪些新的思路?

(1)ZARA的极速供应链是品牌导向的供应链,即供应链与品牌相互依存; (2)对供应链系统绩效衡量指标的重新审视; (3)高效的信息传递;

(4)成功的模式可以学习但无法复制。

第三章

一、关键术语

1.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bullwhip effect):称为“长鞭效应”,是对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传递中被扭曲的现象的一种形象描述。基本含义: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作出生产或供给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使订货量逐级放大,到达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

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将实际需求量放大了。

2”曲棍求棒球”现象(hockey stick effect): 即在某一个固定的周期内,前期销量很低,到期末销量会有一个突发性的增长,而且这种现象在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会周而复始地出现,其需求曲线的形状类似于曲棍球棒。

3.双重边际效应(double marginalization): 双重边际效应是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了谋求各自收益的最大化,在独立决策的过程中确定的产品价格高于其生产边际成本的现象。

4.供应链合作伙伴激励:当出现“双重边际效应”时,通过在供应链企业间建立激励机制,以保证成员企业间形成更紧密的战略伙伴式的联盟,使合作伙伴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企业利益与供应链对的整体目标协调一致,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

5.供应契约(supply contracts):指通过合理设计契约,减少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确保有效完成双方的订单交付,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绩效及每一个成员企业的绩效。

6.回购契约(buy-back contract):在销售季末,零售商可以以一定的价格把未售出的产品全部退还给供应商。

7.收入共享契约(revenue sharing contract):供应商拥有货物的所有权,决定批发价格,而收入共享的比例则由零售商决定。

8.数量柔性契约(quantity flexibility contract):交易双方拟定契约,规定每一期内零售商订货量的波动比率。

9.带有期权的数量柔性契约(flexibility quantity contract with option):零售商承诺在未来各期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同时还向供应商购买了一个期权。

二、思考与练习

10.供应链运作中部协调现象

1)需求变异放大现象:即牛鞭效应,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 领的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和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 应链逆流而上,是订单量产生了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源头供应链时,其获得的需 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存在着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将实际需 求量放大了。

2)曲棍球棒现象:在某一固定的周期,前期销量很低,到期末销量会有一个 突发性的增长,而且在连续的周期中,这种现象会周而复始,其需求曲线的形状 类似于曲棍球棒。 3)双重边际效应:是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了谋求各自收益最大化,在独 立决策的过程

中确定的产品价格高于其产生边际成本的现象。企业个体利益最大 化的目标与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是其原因所在。

11.市场竞争激烈、顾客化需求日益明显的情况下,供应链企业运作协调地好处? 高效的供应链设计、供应成员之间的信息分享、库存的可见性和生产的良好协调会使库存水平降低、运输作业更为有效,并改善订单实现率及其它一些关键的业务功能。最大优势就是信息流和物流同步化。

(1)成员之间能达成一致目标;

(2)供应链与外部环境之间、供应链内部之间信息能够对称; (3)提高营运管理水平,缩短提前期; (4)提高供应能力的透明度; (5)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2.“长鞭效应”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缓解

原因:引起“长鞭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触发因素,它是整个供应链波动的源头,另一种是加剧因素,它将波动进行放大和扩展:前者主要包括终端市场波动、多样化的需求等,后者主要包括失败的预测、限制性订货条件、促销行为、MRP的僵化运算、非限制性订货条件、经济订货批量、销售波动、计划失误等因素。 【原因:(1)需求预测修正

(2)产品定价策略导致订单规模的变动性 (3)分摊订货成本 (4)补货供给期延长 (5)短缺博弈】

方法:1.提高供应链企业对需求信息的共享性;2.科学确定定价策略;3.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缩短提前期;4.提高供应能力的透明度;5.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 13.“曲棍球棒”原因,方法?

原因: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说还是在供应链各个环节,大部分消费者并不会因为月末增加消费(周末可能对消费者消费有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考核:一般按照月考核,销售人员总是在月末想方设法达成最终目标;有些考核指标就是按照月设置和计算的,如某快速消费品企业的需求满足率:是根据当月收到订单当月完成的比率,他们的订单信息本身并无时间要求,只要在当月完成即可,所以到月末总是疲于奔命忙订单。还有一些业务运作因素:例如财务的关账,实施ERP之后,财务按月汇报财务成果,需要每月关账一次,

导致业务部门在关账前赶着处理业务;库存盘点也可能是这个现象的一个原因。 【原因:(1)企业对销售人员的周期性考评及激励政策 (2)企业普遍采用总量折扣的价格政策

(3)基于总量折扣的价格政策使得经销商的订货量被积压】

方法:(1)采用总量折扣和定期对部分产品降价相结合的方式; (2)适当降低返利率;

(3)对不同的经销商采用不同的统计和考核; (4)与经销商共享信息和改进预测方法;

(5)企业根据每期经销商的实际销量提供折扣方案。 14.如何理解双重边际效应问题?

双重边际效应是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了谋求各自收益的最大化,在独立决策的过程中确定的产品价格高于其生产边际成本的现象。如果下游企业的定价过高,必然会造成市场需求的萎缩,导致供应链总体收益下降。企业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与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的目标不一致,是造成“双重边际效益”的根本原因。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客户的需求也多样化,以及服务竞争和基于时间的快速响应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企业之间的依存度不断增强。

由于供应链不同阶段成员的目标可能发生冲突,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在决策时只考虑各

自的边际效益,而不考虑供应链中其他成员的边际效益。只要供应链利益在不同成员之间分配时单方决策影响到市场需求,进而导致每一方获利减少,就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双重边际化”,这是供应链成员不合作的结果。

15.供应契约的本质是什么?供应契约如何使供应链协调运行?

(1)供应链契约的本质是一种协调机制,通过改变供应链的协调结构,而使供应链达到协调运作状态。

(2)供应契约通过调整供应链的成员关系来调整供应链,使分散决策下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与集中系统下的利润进可能相等。即使无法实现最好的调整,也可能存在帕累托最优解,使得每一方的利润至少不低于原来的利润值。

供应链协调性的方法:1.降低“长鞭效应”的影响;2.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协调,消除“双重边际效应”;3.增强供应链成员的合作关系。

【在契约中研究超库存的退货问题,就形成了回购契约;在契约中研究供应链利润的分配问

题,即利润共享契约;数量折扣契约中折扣百分比的设计、最低购买数量契约中最低购买数量限度的确定,以及利润贡献契约中利润分享参数大小的设定等。】 16.举几个供应契约的例子。

回购契约、收入共享契约、数量折扣契约、最小购买数量契约、数量柔性契约、带有期权的数量柔性契约、削价契约、备货契约、质量担保契约。

17.供应链运作管理的协调性和供应链激励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构建供应链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1)不协调促使供应链激励的产生,供应链激励提高运作管理的协调性。 (2)①价格激励; ②订单激励; ③商誉激励; ④信息激励; ⑤淘汰激励;

⑥新产品或技术的开发; ⑦组织激励。

18.有效实施供应契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良好的协调条款和利润分配条款。2提高供应链利润。3供应契约易于管理和操作。 对供应链节点企业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以影响节点企业的行为,促进企业之间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使节点企业通过致力于增大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来增加自身的收益。

第四章

关键术语

1、供应链网络(Supply Chain Network):由与核心企业相连的成员组织构成的,这些组织直接或间接与他们的供应商或客户相连,从起始端到消费端。必须分类并确定哪些成员对公司以及供应链的成功起着决定作用,以便对它们给予关注和合理分配资源。 2、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Supply Chain Design):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运用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手段从更广泛的四维空间--企业整体角度去勾画企业蓝图和服务体系。 3、供应链结构类型:链状和网状

4、供应链网络布局:有原则、方法、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法等。 5、供应链结构设计原则:七大原则(见思考与练习)

6、供应链结构设计与优化的方法:三大类:解析方法、计算机模拟方法、启发式方法 7、基于多代理的集成供应链设计方法(Design method of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based on multi agent):它是涵盖两个世界的三维集成模式,即实体世界的人-人、组织-组织集成和软件世界信息集成(横向集成),以及实体与软体世界的人—机集成(纵向集成)。 8、面向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design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目的在于设计

产品和工艺以使供应链相关的成本和业务得到有效的管理。

思考与练习

9、现代企业的竞争具有哪些显著的特征?

(1)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 (2)采用现代企业制度 (3)实现现代企业管理

(4)具有现代企业文化人是企业发展之本

【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拥有现代技术;实施现代化管理;企业规模呈扩张化趋势。】 10、如何界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非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区别? 核心竞争力是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到多项核心梳程。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依据其定义与非核心竞争力做出区别。

(1)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自己单独具有的而别的企业不具有或者是很少具有,例如专利技术等;

(2)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自己具有而别人难以模仿的,例如可口可乐的配方;

(3)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自己拥有而别人难以拥有的,例如苏宁和国美的营业网点建设、品牌等等;

(4)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自己长期社会关系形成的,而不是别人拥有的,例如洛克菲勒、GE等公司可以为美国制造武器而别的不可以;

(5)非核心竞争力是大家较容易做到、普遍的等等。

11、试举例描述几种典型的供应链体系结构,并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 两种:链状模型和网状模型;

链状模型只是一个简单的静态模型,简化成为供应商,制造商,客户几个节点;网状模型是一种复杂的动态模型,涵盖世界上所有厂家,把说有厂家都看做是其上面的一个节点并认为这些节点存在者联系。这些联系有强有弱,而且在不断地变化。

12、如何理解供应链运作模型的框架?如何根据这个模型优化供应链的运作过程?

(1)供应链主要涉及到四个领域:供应、生产、流通与终端服务。各个领域是相辅相成,可以使单独供应链,可以使闭环供应链,也可是开放式供应链。结合以上,将完成一个客户需要的产品所需要的所有过程结合到一起,就是供应链模型架构。

如:原材料工厂--产品生产厂的原材料仓储--生产厂--运输至客户端仓储--流通加工--经销商(或者零售业或电商)--物流运输--客户

以上每个节点当中涉及物流、组织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等 13、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的七条原则是什么?

(1)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 (2)简洁性原则; (3)集优原则; (4)协调性原则;

(5)动态性(不确定性)原则; (6)创新原则; (7)战略原则。

14、如何面向产品进行供应链设计?产品的设计策略是否应该与供应链的设计策略保持一致?你的观点?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总结分析企业现状;提出供应链设计;建立供应链设计目标;分

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供应链组成的基本框架;分析和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能性;设计和产生新的供应链;检验新供应链。

(2)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PBSCD)与为供应链管理设计产品(DFSCM)的比较: PBSCD:供应链的设计要以产品为中心,供应链的设计首先要明白用户对企业产品的需求是什么?产品寿命周期、需求预测、产品多样性、提前期和服务的市场标准等都是影响供应链设计的重要问题。必须设计出与产品特性一致的供应链;

DFSCM:目的在于设计产品与工艺以使供应链相关的成本和业务能得到有效的管,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供应链中生产和产品流通的总成本最终决定于产品的设计。因此,必须在产品开发设计的早期就开始同时考虑供应链的设计问题,以获得最大化的潜在利益。 15、对供应链的设计步骤进行讨论,并选择一个公司对其供应链进行重新优化设计。 步骤:第一步是分析市场竞争环境。要“知彼”。目的在于找到针对哪些产品市场开发供应链才有效,为此,必须知道现在的产品需求是什么,产品的类型和特征是什么。分析市场特征的过程要向卖主、用户和竞争者进行调查,提出诸如用户想要什么?、他们在市场中的分量有多大?之类的问题,以确认用户的需求和因卖主、用户、竞争者产生的压力。这一步骤的输出是每一产品的按重要性排列的市场特征。同时对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要有分析和评价。 第二步是总结、分析企业现状。要“知己”。主要分析企业供需管理的现状(如果企业已经有供应链管理,则分析供应链的现状),这一个步骤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供应链设计策略的重要性和合适性,而是着重于研究供应链开发的方向,分析、找到、总结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影响供应链设计的阻力等因素。

第三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供应链设计项目,分析其必要性。要了解产品,围绕着供应链“可靠性”和“经济性”两大核心要求,提出供应链设计的目标,这些目标首先包括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库存投资的目标之间的平衡,以及降低成本,保障质量,提高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等目标。

第四步是根据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提出供应链设计的目标。主要目标在于获得高用户服务水平和低库存投资、低单位成本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同时还应包括以下目标: 1)进入新市场。 2)开发新产品。 3)开发新分销渠道。 4)改善售后服务水平。 5)提高用户满意程度。 6)降低成本。

7)通过降低库存提高工作效率等。

第五步是分析供应链的组成,提出组成供应链的基本框架。

供应链中的成员组成分析主要包括制造工厂、设备、工艺和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及用户的选择及其定位,以及确定选择与评价的标准。 分析供应链节点的组成,提出组成供应链的基本框架;供应链组成包括产品设计公司,制造工厂,材料商,外发厂(如表面处理),物流伙伴,以及确定选择和评价的标准包括质量,价格,准时交货,柔性,提前期(L/T)和批量(MOQ),服务,管理水平等指标。

第六步是分析和评价供应链设计的技术可能性(DFM)。这不仅仅是某种策略或改善技术的推荐清单,而且也是开发和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第一步,它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为开发供应链提出技术选择建议和支持。这也是一个决策的过程,如果认为方案可行,就可进行下面的设计;如果不可行,就要重新进行设计。结合企业本身和供应链联盟内(如设计公司,外发厂)资源的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建议和支持,如果不可行,

则需要重新设计供应链,调整节点企业或建议客户更新产品设计。 第七步是设计供应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供应链的成员组成(供应商、设备、工厂、分销中心的选择与定位、计划与控制)。 (2)原材料的来源问题(包括供应商、流量、价格、运输等问题)。

(3)生产设计(需求预测、生产什么产品、生产能力、供应给哪些分销中心、价格、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和跟踪控制、库存管理等问题)。

(4)分销任务与能力设计(产品服务于那些市场、运输、价格等问题)。 (5)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6)物流管理系统设计等。

在供应链设计中,要广泛地应用到许多工具和技术,包括:归纳法、集体解决问题、流程图、模拟和设计软件等。 3PL的选择与定位,计划与控制;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计划,运送和分配,定价等,设计过程中需要个节点企业的参与交流,以便于以后的有效实施。

第八步是检验供应链。供应链设计完成以后,应通过一定的方法、技术进行测试检验或试运行,如不行,返回第四步重新进行设计;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就可实施供应链管理了。 第九步实施供应链。供应链实施过程中需要核心企业的协调,控制和信息系统的支持,使整个供应链成为一个整体,顺荣负责从工业设计到批量生产,物流等全方位的供应链控制,协调。

举例:多年以来,企业运用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计量分析工具---优化(optimization),或者叫做运筹规划(operationsresearch),来进行复

杂的决策。航空公司利用它进行航班规划,生产型企业利用它进行工厂调度,运输公司则利用它进行先进的物流管理。

例如,美国华裔运筹学家于刚研究了当民航班机受到各种干扰之后,航班机组人员如何才能以最快的时间和最佳的组合来使航班恢复正常运营。他领导开发的实时决策支持系统已经在美国的联合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西北航空公司和西南航空公司运行多年。在2001年发生的\事件\之后,于刚的这个优化方案甚至为美国大陆航空公司(ContinentalAirlines)挽回了至少3,000万美元的损失。

但直到最近,企业才开始在IT系统整合、数据可用性、采购的专业技能组合以及跨职能部门合作等方面,达到相当的水准,使得下列复杂的战略性采购问题有可能获得精确量化的答案:

●面对众多供应商针对各种产品报出的大相径庭的投标条件,我们应如何进行评估,以便决定供应商的最佳数量(根据产品来分析)以及供应商之间业务量的合理分配(同样根据产品来分析),并同时考虑到我们的盈利目标、供应风险、风险承受度、公司治理的约束以及广泛的内部客户需求? ●我们如何权衡供应商的投标价格相对其他的非价格因素的比重,如合同条款、报出的交货速度以及以往业绩?

●什么是最佳的供应链设计---供应商的数量和位置,工作的分配(生产或购买),库存的分布和位置以及我们出售的此种产品的物料流量? 在以下的访谈中,针对当今的领导者需要了解哪些关于优化和决策支持技术的知识,美国著名的IT研究机构---AMR研究公司的研究副总裁米切尔(PierreMitchell)与我们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见。 如何优化采购流程

优化技术主要被应用于哪些采购问题?

优化技术已经有数十载的历史,在很多供应链流程,如生产规划、调度和物流中已成为家常便饭。在采购中,最普遍的应用是招投标流程优化。通常,招投标的行为准则告诉我们:\不要让供应商对你的需求施加影响并加以利用,应使用所有的非价格因素来考核供应商,以便你能在在线招投标中使用压价技巧。\但这一方法需要对供应市场状况进行大量的估算,并常常令供应商不得不对他们不能以低成本交付的业务进行投标。 对于某些复杂的支出项目,你要让供应商根据他们对其市场、成本和产能的了解,提出他们最佳的方案。允许供应商根据对其自身成本的了解而影响你的需求,这样,你就能够向他们学到一些东西---就算你并不接受他们所有的观点。你要成为低成本的顾客,构建尽可能大的市场,并将尽可能多的变量尽可能灵活处理,如交付周期和合同条款等。这样你就能容许供应商优化其运营,以便他们能将所获得的成本节省传递给买方。 物流服务的采购是企业成功运用招投标流程优化的范例。你可能会将所有项目集中打包,比如500条航线,中标者得到所有的业务,但这样做会迫使服务提供商对于价格对其没有吸引力的业务进行投标。他们可能只分包500条航线中的50条;由此而造成的高成本,将会转嫁给你。招投标优化技术使供应商可以选择能优化其成本结构的业务,从而让供应商提供给你最低的价格。

优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供应风险和价格风险管理。很多企业都有失败的经验,不论是福特汽车、Palm或摩托罗拉公司。优化技术的分析软件使你能观察你的供应基础,确认价格、供应以及其他风险,并了解何时需要使用规避或其他风险管理策略。 优化技术将如何改变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方式?

供应网络设计是优化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这里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在哪些环节进行增值?哪些环节应安排全球供应?哪些环节应缩短交货周期?而真正的总体拥有成本(TCO)是多少,又该如何最有效地平衡TCO(包括库存)、风险和客户满意度?然后,你就可以开始将供应看待为库存、供应商的产能和供应商可以达到的产能之间的组合。

这使你能对你的内部供应网络进行微调,还能够让你在考虑各种商业策略的时候,模拟其对你的整个供应网络的影响。你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何在供应链中重新配置库存,来改善服务水平并降低成本?如果我们决定在一个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的国家采购,该怎样权衡成本、交付周期和库存?外包的决定如何影响我们对客户的反应速度?通过回答这些问题,你将了解如何设计和再造供应网络,使你能够优化对客户的反应速度。 一些领先的公司甚至利用它们对其供应网络的深刻理解,在构思产品时进行模拟和供应链规划。他们主要评估是否能既满足新的客户需求,又获得令人满意的利润。赢利性增长是CEO最为重要的目标,而供应管理的水平将进一步拉开领先者和落后者的差距。 哪些公司已开始实施优化技术?

这是一些能相当好地控制其供应网络的公司,它们正在追求更高的水平。它们已经完成了战略性采购中比较简单的工作。现在,它们正在模拟未来的供应链或者供应网络。它们正在直接原料和运输方面,改善其最为复杂的那些支出项目。通过尝试预测它们未来的行动对于其供应链的影响,它们渐渐在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

例如,某种行动是否会产生在泰国的需求的高峰?我们的供应网络能否应付这一情况?我们如何抢在供应网络上游的竞争对手之前,保证我们的供应?记住,就算非生产型企业也在先进的供应分析法中获益匪浅。 要运用优化技术,应和谁合作、如何合作?

你现在要做的是与一个能在让分析软件运转、并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提供大量专业技能的技术供应商进行合作。你需要专家和你最好的供应链及采购人员共同工作。这样,他们会对问题展开实质性的讨论并一同解决,企业也就能学习以正确的方法使用这些工具,并学习如何实现这些应有的收益。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先进的技术在准备不足的企业中是注定要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的。 障碍、风险与适用性

使用采购和供应链优化技术时,会遇到哪些障碍?

一个主要问题是,分析软件的投资回报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在所有人都专注于迅速节省成本的环境下,投资回报往往过于强调成本的节约。为使分析软件的投资可行,供应管理的高层必须认识到提高供应链效率的价值,并且有能力实施变革,真正把握分析软件所发现的节省成本的机会。 你必须为跨职能部门和跨公司的合作做好准备,以优化整个网络---即使这样会影响某些部门的业绩。

另一个问题是要证明有充足的理由来使用优化技术。很多管理者不喜欢增加新的软件。实际上,对于很多公司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加以利用的ERP系统和数据仓库,专业化的分析软件能很好地起到补充作用。 优化技术的适用范围有多大?

应付绝大多数问题都不需要使用优化技术。有很多很好的基本分析软件(例如费用分析)并不需要使用优化技术。但对于几个大的问题,使用新技术是有益的。

分析软件使你能与数据展开\对话\。它能让你做出这样的判断,比如\这是业务规则X或Y给我们带来的成本。\它使你清楚地理解与以往所做的决策有关的成本。也许你的业务规则规定,为某个特定的商品配备两个供应商。招投标优化也许会告诉你,如果扩充到三个供应商,你可以节省800万美元。这将远远超过增加第三个供应商的管理成本。

优化还能帮助你做出更加艰难的决定,比如分析是否要采取变革举措,如减少部件、剔除不产生利润的顾客或外包生产和物流业务等。 实施优化技术的风险何在?

对于招投标流程优化,模型变量通常为采购部门或包括设计、物流、质量和生产人员的跨职能团队所控制。这能确保所有的要求在模型中得到反映。对于供应链优化,如果你将模型扩展到整个供应链,把供应商包括进来,价值肯定会得到增加,于是你可以进行越来越高级的权衡分析。 关键的一点是要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并且使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成功与否。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摩托罗拉的复杂度计量标准。几乎所有员工都参与其中,他们认识到:降低平台、产品和供应的复杂程度,将减少库存、成本以及客户的不满意。

一旦所有人在评判标准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你就能利用先进的分析工具决定如何以你需要的方式推动这一标准。这是一个用来发现机会的有效得多的工具箱---这些机会让你超越基本的开支分析技巧,使你关注另一些价值杠杆,如需求管理、规格管理和价值再造。

16、供应链的设计主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

⑴供应链的成员组成(供应商、设备、工厂、分销中心的选择与定位、计划与控制); ⑵原材料的来源(包括供应商、流量、价格、运输等);

⑶生产设计(需求预测、生产什么产品、生产能力、供应给哪些分销中心、价格、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和跟踪控制、库存管理等);

⑷分销任务与能力设计(产品服务于哪些市场、运输、价格等); ⑸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⑹物流管理系统设计; 【

(1)供应链企业的合作与信任程度 (2)缺乏对用户服务的明确定义 (3)信息系统效率低 (4)库存控制策略简单 (5)配套企业订单缺乏协调 (6)库存成本评价不正确 (7)产品、流程设计不完整】

第五章

一、关键术语

1.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supply chain partnership):制造商与供应商或零售商之间的、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战略性合作关系。 2.供应商关系管理(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用来改善与供应链上游供应商的关系的,它是一种致力于实现与供应商建立和维持长久、紧密伙伴关系的管理思想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它旨在改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实施于围绕企业采购业务相关的领域,目标是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紧密的业务关系,并通过对双方资源和竞争优势的整合来共同开拓市场,扩大市场需求和份额,降低产品前期的高额成本,实现双赢的企业管理模式。

3.利益分享(Benefit sharing):,既满足了自己的利益也同时满足相关人需要的,是供应链成员之间合租的最高形式,它使得合作企业把彼此看做是自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成是企业内部业务的延伸。 4.评价指标体系:指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

原则:系统全面性原则,简明科学性原则,稳定可比性原则,灵活可操作性原则。

5.合作伙伴选择的招标法(Bidding method for partner selection):由企业提出招标条件,各招标合作伙伴进行竞标,然后由企业决标,与提出最有利条件的合作伙伴签订合同或协议。

6.协商选择法(Negotiation selection method):由企业先选出供应条件较为有利的几个合作伙伴,与他们分别进行协商,再确定适当的合作伙伴。 7.采购成本比较法(Procurement cost comparison):采购成本一般包括售价、采购费用、运输费用等各项支出的总和。采购成本比较法是通过计算分析各个不同合作伙伴的采购成本,以选择采购成本较低的合作伙伴的一种方法。

8.ABC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approach):即作业成本法,通过计算合作伙伴的总成本来选择合作伙伴。 9.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根据具有递阶结构的目标、子目标(准则)、约束条件、部门等来评价方案,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判断矩阵,然后把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量作为相应的系数,最后综合给出各方案的权重(优先程度)。 1、10.合作伙伴选择的神经网络算法(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以数学模型模拟神经元活动,是基于模仿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而建立的一种信息处理系统。 通过对给定样本模式的学习,获取评价专家的知识、经验、主观判断及对目标重要性的倾向。

二、思考与练习

11.含义。讨论一般合作伙伴关系与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之间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含义:制造商与供应商或零售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战略性合作关系。

区别:1)采购过程中信息封闭,供应商和采购方做不到有效的信息共享,影响采购效率,造成采购、库存成本的大大增加。

2)对产品质量、交货期的控制难度大。

3)供需双方的关系未能很好地协调,竞争多于合作,造成了更多的时间浪费在解决日常问题和供应商频繁选择上,未能达成双赢的目的。

4)供应商对用户的需求变化反应迟钝,缺乏应付需求变化的能力。

12.讨论供应链合作关系与传统供应商关系的区别,并讨论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对于企业的益处。(102页,益处103页) 区别: 比较项目 相互交换的主体 供应商选择标准 稳定性 合同性质 供应批量 供应商数量 供应商规模 供应商定位 信息交流 技术支持 质量控制 选择范围 传统供应链关系 物料 强调价格 变化频繁 短期、单一、 小 多 小 当地 信息专有 不提供 输入检查控制 投标控制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 物料、服务 多标准(交货的质量和可靠性) 长期、稳定、紧密结合 开放合同(长期) 大 小(少而精,可以长期紧密地合作) 大 全球性 信息共享(电子化链接、共享各种信息) 提供 质量保证(供应商对产品质量负全部责任) 广泛评估可增值的供应商

13.供应链企业之间合作的根本基础是什么? 1、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 2、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 3、共担风险和共享利益

4、降低投机思想和投机几率 5、减少管理成本。

14.分析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步骤,并举例说明。 步骤:1、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需求分析 2、确定标准,选择供应商,选择合作伙伴 3、正式建立合作关系

4、实施和加强战略合作关系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第一步必须明确战略关系对企业的必要性,企业必须评估潜在的利益和风险。然后,确立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和初步评估可选的合作伙伴。一旦选定合作伙伴,

必须让每一个合作伙伴都意识到参与和合作的重要性,真正建立合作关系。最后一步包括实施和加强合作关系,或者解除无益的合作关系。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需求、必要性); 2、建立合作伙伴选择目标; 3、建立合作伙伴评价标准; 4、成立评价小组; 5、合作伙伴参与; 6、评价合作伙伴;

7、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

15.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如何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 因素:1、价格因素; 2、质量因素;

3、交货提前期因素; 4、交货准时性因素; 5、品种柔性因素; 6、开发能力因素; 7、特殊工艺能力因素;

降低:(1)良好的供应链合作关系首先必须得到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并且企业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2)在战略分析阶段,需要了解相互的企业结构和文化,消除社会、文化和态度之间的障碍,并适当地改变企业的结构和文化,同时在企业之间建立统一、一致的 运作模式或体制,消除业务流程和结构上存在的障碍。

(3)在合作伙伴评价和选择阶段,总成本和利润的分配、文化兼容性、财务稳定性、合作伙伴的能 力和定位(自然地理位置分布)、管理的兼容性等将影响合作关系的建立。必须增加与主要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增进相互之间 (对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的了解,并且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4)到了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建立的实质阶段,需要进行期望和需求分析,相互之间需要紧密合作,加强信息共享,相互进行技术交流和提供设计支持。在实施阶段,相互之间的信任最为重要,良好愿望,柔性,解决矛盾冲突的技能, 业绩评价(评估),有效的技术方法和资源支持等都很重要。

16.如何建立合作伙伴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于选择合作伙伴的技术方法有哪些? 如何:

1.首先要分析总结企业的实际情况,认清现实。

2.基于供应链中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中各企业的重要性,对各个企业分清重要层次。 3.要综合考虑设置评价体系的原则,例如系统全面性原则、简明科学性原则,灵活性原则等 4.在分清层次后,通过定量化、和定性化下相结合制定考核标准 5.根据考核标准制定惩处措施 6.实施并总结反馈以及及时改进。

原则:系统全面性原则、简明科学性原则、稳定可比性原则、灵活可操作性原则。

方法:直观判断法,招标法,协商选择法,采购成本比较法,ABC成本法,层次分析法,合作伙伴选择的神经网络算法。

17.查找供应商选择的文章,试用各种供应商选择与评价方法验证一下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实用性。

三、案例

18.你从国内面皮供应商与肯德基失之交臂的案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肯德基面皮案例得到的启示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就是供应链中的供应商环节达不到标准,而国内供应商对于这种零投入的商业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只考虑短期的利益,因此,作为供应商来说在客户选择的时,不能只盯住眼前利益,要充分了解市场,做好市场调研。并且打铁仍需自身硬,要了解企业自身的现实,提高企业的管理制造水平,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和加工,保证稳定的供给能力和质量的稳定。

19.王小军应该如何解决供应链上的这些问题? 王小军所面临的问题:

Y公司有上百种单品,而且规格各不相同,使得产品的存放与运输十分不顺,在物流商选择上面就很难。虽然Y公司每年都会举行物流服务商招标会,确定下一年度的物流服务商,但是与中标物流企业确定服务价格、协商具体服务合同条款十分麻烦。如今大物流商实力渐长,店大欺客,物流成本谈不下来,小物流商虽然服务口碑也不错,但以它的配送能力,又没法兼顾区域内的全面市场。如果大小通吃,彼此间同样的服务,价格差异却很大,各物流商都有自己的报价,价格无法统一,不利于管理。 王小军该解决的,就是怎样选择物流商而使公司在保证产品供应充足的同时节约仓储运输成本。 解决方案:

由于y公司与物流商的合作都属于短期性的,也就是将物流商视为普通合作伙伴,只是因为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而与其合作,因此,公司在选择合作伙伴这一过程中,采取的是比较简单的以定性为主的选择方法,即通过直观臆断来决定和哪个物流商合作。这样做的结果虽然降低了选择合作伙伴的成本,但是交易成本和风险比较高,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且公司对对方了解不深,容易做出错误决断。

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公司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完善办公设备;公司还应该强化信息共享渠道,安装erp软件是个很好的选择,可以为公司实施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奠定基础。在上述条件下,公司应该重新调整合作伙伴的选择程序与方法,可以采用招标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选择长期合作型的战略伙伴而不是普通伙伴,然后签订合同或者协议。 首先,公司采用招标法进行初步的选择。公司首先根据供应链部门对公司产成品的仓储、运输、调拨计划、需求和供应计划、销售订单处理等业务要求制定出详细的策划,然后根据这个策划所提出的条件和要求,通过报纸、网络、媒体等方式向各物流商发布招标信息,邀请他们参加投标竞选,通过信息共享渠道充分了解竞选物流商公司的各项信息,然后从这些物流商中选出一些条件较为有利的几个合作伙伴。

其次,采用协商选择法。同已选出的一些条件较好的物流商分别进行协商,在进一步了解情况之后再确定四家在物流质量、价格和公司财务状况方面较优的物流商。 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从这四家物流商中挑选出一家作为战略合作伙伴。

第一、 公司根据选择的标准建立一个层次分析模型。 第二、 根据层次分析模型,公司供应链部门根据经验及物流服务的要求确定指标层中各指 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权数,构造一个判断矩阵。

第三、 通过层次分析模型和判断矩阵,公司选择出最优合作伙伴。 最后,公司供应链部门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结论。

在选择完战略合作伙伴之后,再进一步确立合作各方面的事宜,签订合同。

第六章

一、关键术语

1.采购管理(Procurement Management):用户为取得与自身需求相吻合的货物和服务而必须进行的所有活动。【采购管理是计划下达、采购单生成、采购单执行、到货接收、检验入库、采购发票的收集到采购结算的采购活动的全过程,对采购过程中物流运动的各个环节状态进行严密的跟踪、监督,实现对企业采购活动执行过程的科学管理。】 狭义:采购是企业购买货物和服务的行为 广义:采购是一个企业取得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2.传统采购模式:传统采购是企业一种常规的业务活动过程,即企业根据生产需要,首先由各需要单位在月末、季末或年末,编制需要采购物资的申请计划;然后由物资采购供应部门汇总成企业物资计划采购表,报经主管领导审批后,组织具体实施;最后,所需物资采购回来后验收人库,组织供应,以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的模式 特点是比较重视交易过程中供应商的价格比较,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供应方。

3.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模式:整个采购过程的组织、控制、协调都是站在供应链集成化的角度进行的。(以协同运作和信息共享实现降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不必要的库存,提高采购工作质量。)

4.准时化采购(JIT采购法):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也是一种管理哲理。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是准时制管理方式在采购中的应用和反映。按照JIT管理原理,一个企业中的所有活动只有当需要进行的时候才进行,即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按照所需要的数量、质量,提供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5.供应商管理双赢(合作性关系):一种战略性合作关系,提倡一种双赢机制。供应商与制造商的合作关系对于准时化采购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良好的供需合作关系,准时化策略才能得到彻底贯彻落实,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6.供应链关系管理:双赢关系已经成为供应链企业之间个坐的典范,因此,要在采购管理中体现供应链的思想,对供应商的管理就应集中在如何与供应商建立以及维护、保持双赢关系上。

7.全球采购:全球采购是指利用全球的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去寻找供应商,寻找质量最好,价格合理的产品。【全球采购,一般是指不包括企业行为的\官方采购\,如联合国、各种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等机构和组织,为履行公共职能,使用公共性资金所进行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采购的对象包罗万象,既有产品、设备等各种各样的物品,也有房屋、构筑物、市政及环境改造等工程,还有种种服务。】

二、思考与练习

8.如何界定采购的定义?举例描述采购的过程。

A定义:用户为取得与自身需求相吻合的货物和服务而必须进行的所有活动。

狭义:采购是企业购买货物和服务的行为 广义:采购是一个企业取得货物和服务的过程 B过程:(1)确定或重新估计客户的需求

(2)定义和评估用户的需求 (3)自制与外购决策 (4)确定采购的类型 (5)供应市场分析

(6)确定所有可能的供应商

(7)对所有可能的资源进行初步评估 (8)备选供应商的再评估 (9)选择供应商

(10)采购执行的评价 9.传统采购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传统采购的重点是放在如何和供应商进行商业交易的活动上,特点是比较重视交易过程中供应商的价格比较,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供应方。 10.基于供应链的采购管理模式与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之间存在哪些不同?

(1)从为库存而采购到为订单而采购的转变 (2)从一般的交易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 (3)从一般买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变

11.准时化采购的意义和特点是什么?准时化采购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A意义:准时化采购增加了供应链的柔性和敏捷性,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协调性、同步性和集成性,供应链管理需要准时化采购来保证供应链的整体同步化运作。

B特点:(1)采用较少的供应商,甚至单源供应的策略 (2)对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不同 (3)对交货的准时性的要求不同 (4)对信息共享的需求不同 (5)制定采购批量的策略不同

C原则: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和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价格;恰当的来源。 12.调查了解分析我国准时化采购的现状,并与国外情况进行比较。 我国JIT现状: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近年来,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数据说明,目前中国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物流领域的管理水平和效率还比较低,但这同时也说明我国物流成本的可节约空间还非常大。1998年以来,山东等开始了以优化企业物流管理为切入点的推进物流产业发展的试点工作,青岛啤酒、山东东大药业等优势企业通过整合物流资源、完善产品配送服务系统、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等,在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减少资金占用、降低原材料和产品库存水平、促进传统储运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变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它作为一个以迅速反应,马上行动为企业作风的企业,在国内亦是最早一批充分运用JIT采购理论于实际的企业,是最早进军物流行业的企业。海尔每个月平均接到6000多个销售订单,这些订单的定制产品达7000多个,需要采购的物料品种达15万余种。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海尔物流自整合以来,呆滞物资降低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海尔物流的特色是借助于专业物流公司力量,在自建基础上小外包,总体实现采购 JIT、原材料配送 JIT 和成品配送JIT的同步流程,同步模式的实现利益于海尔的现代集成信息平台。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共同投资15.2 亿美元组建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生产高档次的别克轿车。中远集团承担了通用汽车零部件的供应任务,成为上海通用汽车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7月双方签订了“门到门”供应协议。按照标准的JIT模式下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汽车的零部件库存要存放于运输途中,不再有大型仓库,而是在生产线旁边设立在配送中心,中心只需维持288套最低安全库存数即可。 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深圳的龙华园区,有一个JIT管理中心,向供应商以及各生产事业部宣导JIT采购的理念,在郭台铭总裁的眼中,JIT管理中心就是要锻炼富士康这个大象跳舞,使其运营更加灵活更加低成本。 作为著名轴承品牌SKF的国内代理商新隆成,在制造业盈利下滑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更创新的供求服务方式,主动向客户宣导提供VMI库存管理模式,建议其客户采用JIT采购方式,以降低采购成本。 此外,汾西矿业集团洗煤厂、医药购销领域等也将JIT采购应用到了其部分运营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3.讨论供应商管理中的竞争关系模式和双赢关系模式之间的异同。 竞争关系模式是价格驱动:

(1)买方同时向若干供应商购货,通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获得价格好处,同时也保证供应的连续性;

(2)买方通过在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数量对供应商加以控制; (3)买方与供应商时一种短期合同关系。 双赢关系模式是一种合作关系,强调在合作的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共同分享信息,通过合作和协商协调相互的行为:

(1)制造商对供应商给予协助,帮助供应商降低成本、改进质量、加快产品开发进度; (2)通过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提高效率,减少交易和管理成本; (3)通过长期的信任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 (4)比较多的信息交流。

14.供应商的选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试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A影响因素:(1)产品质量(2)供货能力(3)企业信誉及历来表现(4)质量保证(5)产品价格(6)技术力量(7)财务状况(8)供应商的内部组织和管理(9)供应商的地理位置(10)售后服务

B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15.供应商选择一般包括哪几个步骤? (1)确定需求;

(2)供应商的寻源战略; (3)确定潜在供应商; (4)限定供应商的范围;

(5)制定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和方法; (6)供应商选择的实施; (7)选择结果的后评审。

16.试对我国企业在全球采购方面受到的影响作出分析,并讨论如何应对全球采购的趋势。 A影响:(1)为我国以内销为主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拓国际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带动企业产品出口的机遇

(2)能够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能够按照国际市场的运行规则来进行生产、提供产品,这样可以使我国的企业更快、更直接地了解国际市场的运行规则和需求,促进企业加快自身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创新,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

(3)我国企业面临“走出去”的发展挑战,需要学习和尽快适应全球采购资源配置的方式,使我国的企业能够在与国际对手竞争的过程中建立起全球化的生产网络和采购网络,真正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B应对趋势:

1.提供强劲的产品开发能力――零售商需要获得销售给客户的产品概念。 2.需求和供应链管理――由于供应商不再简单地从中间商那里获得订单,它们与零售商的国际采购中心直接联系并管理季节需求波动,因此认真研究订单管理非常关键。 3.售后服务――由于采购量增加,以前,通过额外运送一小部分产品以弥补出现次品的做法可能被在零售商本国所提供的专业服务所取代。

第七章

关键术语

1、生产计划与控制:书148页

2、供应链协同计划:在当今顾客化驱动的环境下,制造商必须具有面对不确定性事件不断修改计划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企业的制造过程、数据模型、信息系统和通信基础设施必

须无缝地连接且实时的运作。

3、集成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154页 4、多工厂计划模式:163页

5、协调控制机制:目的在于使信息能无缝地、顺畅地在供应链中传递,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过量生产、过量库存现象的发生,使整个供应链能根据顾客的需求而步调一致,也就是使供应链获得同步化以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6、协调控制模式:分为中心化协调、分散化协调和混合式协调三种。

7、信息跟踪机制:供应链各个代理之间的关系式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服务信号的跟踪和反馈机制可使企业生产与供应链关系同步进行,消除不确定性对供应链的影响。供应链的服务跟踪机制为供应链提供两方面的协调辅助:信息协调和非信息协调。供应链企业在生产系统中使用跟踪机制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对下游企业的服务质量。

8、合作计划、预测与补货(collaborative planning,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CPFR):一种供应链计划与运作管理的新的哲理,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的目的。

思考与练习

9、经典生产组织的特点包括哪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与控制又具有哪些特点?相互之间有什么区别?

A经典生产组织的特点:(1)生产计划的制订要依据一定的决策信息;(2)集中式决策;(3)企业计划的赶车执行,需要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作为保证。 B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的特点:

(1)需求信息的获取突破了企业界限 (2)具有纵向和横向的信息集成过程 (3)丰富了能力平衡在计划中的作用 (4)计划的循环过程突破了企业的限制 C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控制的特点:

(1)生产进度控制

(2)供应链的生产节奏控制 (3)提前期管理

(4)库存控制和在制品管理 D区别:

10、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同步生产组织的特点是什么?组织同步生产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开放性、动态性、集成性、群体性、分布性。

11、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建立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同步生产组织的协调机制? 供应-生产协调,生产-分销协调,库存-销售协调,同步生产组织地协调。

1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间的信息集成主要从哪几个部门之间展开?举例说明。

13、合作计划、预测与补货核心思想是什么?实施CPFR的难点是什么?如何才能有效应用CPFR?

A核心思想:一种供应链计划与运作管理的新的哲理,应用一系列的处理和技术模型,覆盖整个供应链的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零售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库存和提高消费者满意程度的目的。

B难点:(1)以“双赢”的态度看待合作伙伴和供应链相互作用 (2)为供应链成功运作提供持续保证并共同承担责任

(3)抵御转向机会

(4)建立跨企业、面向团队的供应链 (5)制定和维护行业标准 C方法:(1)供应链伙伴达成协议 (2)创建联合业务计划 (3)建立销售预测

(4)识别销售预测的例外情况

(5)销售预测例外项目的解决/合作 (6)建立订单预测

(7)识别订单预测的例外情况

(8)订单预测例外项目的解决/合作 (9)订单产生

14、多工厂生产计划优化的意义何在?实施多工厂生产计划的困难有哪些? A意义:使得供应链总成本达到最优

B困难:工厂地域不同、生产能力不同、及工厂贴近市场情况不同。

第八章

关键术语

1.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供应链上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服务及信息从起点到终点流动过程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的总称,他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有机结合,以合理的价格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2.物流分类:1.按物流涉及的范畴,可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2.根据作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生产领域的物流和流通领域的物流 3.根据发展的历史进程,可分为传统物流、综合物流和现代物流 4.根据提供服务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代理物流和企业内部物流 5.按物流的流向不同,可分为流入物流和流出物流

3.物流网络:物流的过程,如果按其运动的程度即相对位移大小观察,它是由许多运动过程和许多相对停顿过程组成的。所谓物流网络结构,是指由执行物流运动使命的线路和执行物流停顿使命的结点两种基本元素所组成的网络结构。

4.企业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分支,是对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诸如物资的采购、运输、配送、储备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的活动。【是以企业经营为核心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5.第三方物流企业(third party logistics):第三方物流是一种实现供应链物流集成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通过协调企业之间的物流管理和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把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物流企业。【使制造业和零售业的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服务商,以使自己能够集中精力抓好供应链管理。】 6.第四方物流企业(fourth party logistics):第四方物流服务商是一个供应链的整合者,它集合及管理众多的物流资源、设施及技术,为供应链合作者们(如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提供一个完整中立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

7.流入物流(企业供应物流):流入物流主要是指企业的供应物流,也就是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与调拨。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必要的时间,对必要的零部件从事必要量的采购。

8.流出物流(企业销售物流):将生产出的产品向批发商、零售商传递的物流,是企业为保

证自身的经营效益,伴随销售活动,通过购销或代理协议,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9.逆向物流(企业废弃物物流):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的物流活动。 10.物流外包:生产或销售等企业为集中精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而将其物流业务以合同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

11.举例说明如何理解物流的定义,讨论物流的发展史。

定义: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供应链上各种物料(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服务及信息从起点到终点流动过程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的总称,他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等有机结合,以合理的价格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发展史:1985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进行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以高校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1991年将“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修改为“产品、服务”。1998年在开头加上“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 第一阶段

20世纪初~50年代 工业化时期,大多数欧美国家陆续进入工业化社会 制造业发展迅速,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物流发展规模小,渠道不畅,成不高,其作用未受到应用的重视 从经济学角度建立了物流学科(PD)physical distribution;“二战”时期,从技术角度确立了物流学科的地位. 第二阶段

20世纪60~90年代

世界各国大都采用了“大量生产——大量销售——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社会发展模式 制造业的大规模化与零售业的大规模化并举 物流产业逐步形成和壮大多品种、少批量的配送成为这一阶段主要的物流形式 各国对物流的认识开始由PD转向Logistics,第三方物流理论的出现确立了物流产业 .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今

网络化时代到来 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初露端倪 发展到供应链管理阶段 支撑物流学科发展的物流经济学科、物流管理学科、物流技术学科初步形成理论体系,综合性的物流学科正在发展

12.举例说明物流在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及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网络的特点。

A地位:供应链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个流的统一,物流网络是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涉及原材料、零部件在企业之间的流动,而不涉及生产制造过程的活动;供应链管理包括物流活动和制造活动;供应链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给最终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物流涉及企业之间的价值流程过程,是企业之间的衔接管理活动。

B特点:信息共享、过程同步、合作互利、交货准时、响应敏捷、服务满意 13.如何实现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网络的整合?

(1)实现快速、准时交货措施

(2)低成本、准时化的物资采购供应策略 (3)物流信息的准时传递、反馈与共享 (4)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5)共需协调,实现无缝供应链连接

14.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阐述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举例说明物流管理的具体内容。 A广义: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其定义是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

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采购,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 狭义:physical distribution ,指的是物流领域里的分销过程的活动,是只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

B内容:(1)物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为了全面实现某一个战略、目标或者任务。

(2)物流是一个空间上的物理性移动过程,存在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并且从起点到终点的物理性移动过程包括几个基本的环节:装卸、运输、供应、仓存、采购。 (3)物流过程中移动的主体是货物及与之相关的信息。

(4)物流是一种管理活动,必须进行恰当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确保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功能最优化,保证物流过程的有效性。 (5)物流管理的分析法是把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供应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 (6)加强物流管理是对企业或供应链进行整体优化。 15.企业物流包括哪几个方面?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

A内容:企业生产物流、企业供应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回购物流、企业废弃物物流 B关系:相对于投入的是企业输入物流,或称内向物流、供应物流;相对于转换的是企业内生产物流或企业内转换物流;相对于产出的是企业输出物流、外向物流或分销物流;相对于废弃物回收、包装材料回收、退货等活动是回收物流或逆向物流。 16.分别举例描述流入物流和流出物流的特征和过程。 (1)流入物流

A特征:在必要的时间,对必要的零部件从事必要量的采购。【以成本驱动的流入物流的组织设计比传统的以运输能力和成本为核心的组织模式更有效。考虑整个流入网络的能力和成本,目的是降低交货成本。】

B过程:取得资源、组织到厂物流、组织厂内物流 (2)流出物流

A特征:将生产出的产品向批发商、零售商传递的物流,是企业为保证自身的经营效益,伴随销售活动,通过购销或代理协议,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对必要的零部件从事必要量的采购。】

B过程:起点一般是生产企业的产成品仓库,经过分销物流,完成长距离、干线的物流活动,再经过配送完成市内和区域范围的物流活动,到达企业、商业用户或最终消费者。是一个逐渐发散的物流过程。

17.详细讨论逆向物流的概念、特征、内容。

A概念:为恢复价值或合理处理,而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实际流动过程所进行的有效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B特征:(1)地点、时间和数量是难以预见的

(2)发生地点较为分散、无序,不可能集中一次向接受点转移。 (3)发生的原因通常与产品的质量或数量的异常有关。

(4)逆向物流的处理系统与方式复杂多样,不同的处理手段对恢复资源价值的贡献差异显著。

C内容:投诉退货、终端退回、商业退回、维修退回、生产报废与副产品以及包装 18.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获得哪些方面的优势?如何理解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之间的区别?

A优势:(1)降低作业成本(2)致力于核心业务(3)减少投资(4)重新整合供应链(5)拓展国际业务(6)公司虚拟化的需要(7)改进服务质量(8)获得信息咨询(9)获得物流经验(10)降低风险

B区别: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务,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的形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以中国物流运作方式。第四方物流被定义为“是一个供应链集成商,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它提供可以通过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力,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也为其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它能在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等问题。

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相比,其服务内容更多,覆盖的地区更广,对从事货物物流服务的公司要求更高,要求它们必须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第四方物流”最大的优越性在于他能保证产品得以“更快、更好、更廉”地送到需求者手中。当今经济形势下,货主/托运人越来越追求供应链的全球一体化以适应跨国经营的需要,跨国公司由于要集中精力在其核心业务上因而必须更多地依赖于物流外包。基于这个道理,他们不只是在操作层面上借助外力,而且在战略层面上也需要借助外界力量,昼夜都能得到“更快、更好、更廉”的物流服务。据专家分析,第四方物流要比第三方物流利润更加丰厚,因为他们拥有专业化的咨询服务。尽管这一块服务目前规模尚小,但在整个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上将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部分。【物流提供的是一体化的专业物流服务,而第四方物流是为客户提供综合供应链解决方案,针对不同行业的最佳供应链运营方案。因此,第四方物流是整个物流服务领域中附加值最高的一个模式】

第九章

1、库存管理策略(inventory):供应商管理库存,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适应了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库存管理思想。

2、协调库存管理:为了降低企业的库存水平,需要增加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库存的影响,增加库存决策信息的透明性、可靠性、实时性。

3、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VMI):VMI是一种在制造商(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得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

4、联合库存管理(joint managed inventory ,JMI)

5、供应链多级库存管理(multi-stage managed inventory ,MMI):一种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一致,从而消除“长鞭效应”。 6、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联邦式供应链库存管理策略,是对供应链的局部优化控制,而要进行供应链的全局性优化与控制,则必须采用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方法。因此,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是供应链资源的全局性优化。 思考与练习

7、对于整个供应链来说,什么是库存?举例说明。

库存以原材料、在制品、半制品、成品的形式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8、订货点法库存管理策略包括哪几种?

(1)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策略即(Q,R)策略; (2)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点、最大库存策略,即(R,S)策略; (3)周期性检查策略,即(T,S)策略; (4)综合库存策略,即(R,S)策略。

9、试举例阐述目前我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1)缺乏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2)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与定义不恰当 (3)不确定的交货状态 (4)低效率的信息传递 (5)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 (6)缺乏合作与协调性

(7)产品的生产过程设计没有考虑供应量上库存的影响

10、如何理解供应链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它对供应链管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作为一个供应链管理执行经理,你如何来控制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1)供应链的库存水平与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有密切的关系。从整体的角度看,供应链中的库存有两种,一种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库存,一种是物流过程中的库存。库存存在的原因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保持供应链系统的正常性和稳定性,也同时产生和掩盖了管理中的问题。

(2)供应商不能及时确定订货量;生产商不能及时的提供货物需求;顾客的购买心理遭到影响。

(3)企业信息共享;建立客户情报信息系统;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建立供应商和分销商的合作框架;组织机构的变革。

11、阐述VMI的基本思想。如果你是一位采购经理,你如何在实际管理中运用VMI?

A基本思想:能使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先进理念。 B实际运用:

(1)建立顾客情报信息系统。能够获得顾客的有关信息。

(2)建立销售网络管理系统。保证产品的需求信息和物流畅通,保证自己产品条码的可读性和唯一性;解决产品分类、编码的标准化问题;解决商品储存过程只牛股的识别问题。

(3)建立供应商与分销商(批发商)的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协商,确定订单处理的业务流程以及库存控制有关的参数,再确定库存信息的传递方式。

(4)组织机构的变革。

12、比较联合库存管理思想与多级库存管理思想之间的异同点。 13、供应链库存管理中涉及的成本主要包括哪些?

总库存成本、运输成本、信誉成本、合作成本、形象成本、交易成本、维持库存费用、缺货损失成本。

第十章

关键术语

1、供应链绩效评价: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围绕供应链的目标,对供应链整体、各环节(尤其是核心企业运营状况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运营关系等)所进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评价。评价供应链的绩效,是对整个供应链的整体运行绩效、供应链节点企业、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所做出的评价。因此,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是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

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职能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3、绩效评价理论:(242页)

4、平衡计分法:平衡计分卡是1992年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罗伯特·S·卡普兰和复兴国际方案总裁戴维·P·诺顿设计的,是一种全方位的、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策略性评价指标体系,平衡计分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将企业的远景、使命和发展战略与企业的业绩评价系统联系起来,它把企业的使命和战略转变为具体的目标和评测指标,以实现战略和绩效的有机结合。

5、平衡供应链计分法(BSC-SC):供应链平衡计分卡是帮助公司监测供应链绩效并通过公司目标进行比较的管理工具。它既可以被应用在公司本身供应链的管理,也可以用来监管供应商表现。

6、平衡供应链计分法四个评价角度:客户方面、供应链内部运作方面、未来发展性方面、财物价值方面

7、传统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之间有哪些区别?

A基于职能的绩效评价指标示意图

供应商制造商成本效率产量分销商库存水平库存周转期仓库面积顾客价格 B基于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示意图

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顾客交付周期准时交货产品质量交付周期交付可靠性产品质量交付周期订单完成情况 8、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1)突出重点,要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2)采用能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 (3)评价指标应能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而不是仅仅反映单个节点企业的运营情况; (4)应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把绩效度量范围扩大到能反映供应链实时运营的信息上去;

(5)在衡量供应链绩效时,应采用能反映供应商、制造商及用户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把评价的对象扩大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

9、如何建立供应链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A方法:(1)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包括判别关键目标和涉及评价指标)、(2)评价指标的选取(分为初选、校对、分类/分析和分配四个步骤)、(3)评价体系的应用(评价、反馈和纠偏行动)、(4)战略假设的见证(反馈)。 【(1)明确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目的

(2)掌握影响供应链绩效的外部驱动力 (3)掌握影响供应链绩效的内部驱动力 (4)明确绩效评价选择的原则及方法】

B特点:(1)全面性;(2)综合性多指标体系;(3)可量化,而不是定性的、不可测量的。

【侧重于单个企业,评价对象是某个具体企业的内部职能部门或者员工个人。能够恰当的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游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不是孤立的评价某一供应商的运营情况。】

10、试比较传统运作模式和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下企业绩效评价的区别。 A传统运作模式下企业的绩效评价: 重视独立部门的绩效

B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下企业绩效评价:

(1)有关运作的评价得以加强,不但对成本绩效的要求一如既往,而且时间、地点、柔性等也成为关注中心

(2)扩展了企业产品以及运作的框架内涵,注重技术、人力资源的集成,这是流程改进和创新的关键。

(3)注意到最优业绩是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结果。

与传统运作模式比较,在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下,企业绩效评价有如下特点:A、指标更为集成化:这种方法使企业能更好地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分析问题,而不单独从一个企业自身分析,从而反映整个供应链的优化;B、注重组织的未来发展性,加强绩效管理的前馈性;C、除了对企业内部动作的基本评价之外,还把注意力放在外部链的测控上,以保证内外在绩效上达到一致;D、非财务指标和财务指标并重,供应链绩效关注供应链的长期发展和短期利润的有效组合,实现两个目标之间的有效传递;E、注重系统指标之间的平衡。 11、举例说明供应链绩效评价可以采用哪些基本方法。

ROF(resources,output,flexibility)法;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SCOR)法; 作业成本(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法。

12、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的绩效评价侧重面发生了哪些具体的变化?

(一)供应链组织的角度:

柔性、集成度、协调性、简洁性、稳定性 (二)供应链采购供应的角度:

提前期的评价、柔性的评价、鲁棒性的评价、成本性的评价 (三)供应链物流的角度:

物流速度指标、物流的可变性、物流的可视性

13、供应链运作的环境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有哪些因素会对供应链绩效评价产生影响?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举例阐述。

(1)内部:行业特征、竞争者、技术、客户、经济及社会环境、

(2)外部:流程机制、合作伙伴、组织结构、供应链战略、企业在供应链中上下游的位置 14、试描述平衡供应链计分法评价的角度及其指标体系。

A角度:(1)客户方面:供应链订单完成的总循环;客户保有率;客户对供应链柔性响应的认同;客户价值;客户销售增长以及利润。

(2)供应链内部运作方面:产品改良、创新过程测评;经营过程测评;

(3)未来发展性方面:重新设计产品及其流程;通过企业集成在组织间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整合;持续改进供应链的信息流管理,使得供应链伙伴能够共享决策支持所需要的准确信息;每个供应链需要随时注意外部市场的潜在威胁和机遇,重新定义核心价值。 (4)财务方面: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优化资金流;提高收益和资本回收率。 15、试对“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绩效水平评价参考模型”作出自己的评价,并就你认为存在的不足给出建议。

很多研究的注意力放在供应链绩效的单维度评价上(如财务评价),很少有考虑把供应链绩效

作为一个跨企业的、复杂的、多维的、综合性系统来评价;

缺乏供应链整体绩效与各成员绩效关系的研究。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受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各节点企业的收益与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是非线性关系,因此各节点企业的利益如何协调将直接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行。但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还没有发现有谁对此作过深入的研究。而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既要进行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各子系统绩效的评价,还要进行供应链绩效的综合评价,这是以后研究中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一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个企业的绩效评价或买卖关系的绩效评价上,特别是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顾客满意度的评价受到广泛的重视。这种评价思想,本质上还是从核心企业角度,而不是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来进行评价。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和绩效评价系统有待进一步开发。对供应链绩效评价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比较少,有些还很不完善,如层次分析法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们的经验,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大。它至多只能排除思维过程中的严重非一致性,却无法排除决策者个人可能存在的严重片面性。比较、判断过程较为粗糙,不能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决策问题。 此外,现有的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和工具很少能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异构数据库内的数据及时、准确的析取到评价系统的数据库中,无法实现实时的动态的绩效评价。如何开发出适合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新方法、新手段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