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6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公共化学试卷 下载本文

4.缓冲溶液根据不同一般分为三类,分别是( ),( ),( )。 5.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讨论中,常常涉及到原电池和电极,原电池的正负极是根据( )命名的;而阴阳极则是根据( )命名的。

6.根据系统命名法配合物[CoCl3(NH3)3]的名称为( ),K2[Cu(en)2]的名称为( )。

7.化学试剂按其纯度通常分为( ),( ),( ),( )四级。 8.用已知准确浓度的HCl溶液滴定NaOH液,以甲基橙指示反应化学计量点的到达,该滴定化学计量点的pH值等于( ),滴定终点的pH范围是( ),上述两者的pH之差称为( )。

9.将黄铁矿在一定条件下时产生的气体SO2以溶液吸收,其反应如下: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

SO2 + I2 + 2H2O = H2SO4 + 2HI

上述反应中,FeS2与I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10.计算下列溶液的pH值并填空; A.0.1mol.L-1HCl溶液,pH为( )。 B.25℃纯水的pH值约为( )。

11.EDTA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溶液的酸度而改变,酸度减小,其稳定常数越( ),该配合物越( )。

12.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在化学计量点附近的电位突跃大小与电对的条件电位有关,它们的值相差越( ),电位突跃越( )。 三.简答题

1.在化学平衡的讨论中,怎样应用浓度商Q和平衡常数Kθ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举例说明。

2.什么是同离子效应?试说明同离子效应对BaSO4溶解度的影响及原因。 3.配平反应:MnO4- + Fe2+ + H+→ Mn2+ + Fe3+ + H2O,并将其设计为原电池,写出正负极,写出电池符号和电动势Eθ的表达式。

4.试解释为什么在无色的银氨溶液中滴入KI溶液会立即产生黄色的沉淀?已知Ksp

θAgI

=1.5×10,β2[Ag(NH3)2] =1.6×10

-16θ+7

四.判断题

1.在热力学的讨论中,应用反应的ΔrGmθ还可以求出其平衡常数Kθ。

2.在氧化还原反应理论中,标准电极电势ψθ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判断任何情况下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等。

3.[Fe(CN)6]3-的稳定性比[Fe(H2O)6]3+强得多,因为CN-的配位能力比H2O强得多。 4.进行仪器校正可以减免分析测定中的系统误差。

21

5.用0.1000mol.L-1的HCl标准溶液测定浓度约为0.1 mol.L-1的NaOH溶液的标准浓度,可用的指示剂有酚酞和铬黑T。 五.计算题

1.已知:Kspθ(ZnS)=1.2×10-23, Kspθ(H2S)=1.2×10-23,[H2S]饱和=0.1 mol.L-1,

0.0566?0.24mol.L?1

计算说明:(1)在0.1 mol.L-1的ZnSO4溶液中通入H2S气体至饱和,要生成ZnS沉淀,[H+]最多不能超过多少?

(2)ZnS在水中的溶解度为多少mol.L-1?写出其数字表达式即可。 2.有原电池:Pt|Sn4+(1mol.L-1), Sn2+(1mol.L-1)||Ag+(1mol.L-1)| Ag

已知:ψ(Sn/ Sn)=0.154V, ψ(Ag/ Sn)=0.799V,arclg2.2=1.6×10。 (1)写出电极反应并指明正负极; (2)写出电池反应并求出电动势Eθ;

(3)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并说明该电池反应进行的程度。

3.称取Na2CO3和NaHCO3的混合试样0.3425g溶于适量水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0.1000 mol.L-1的HCl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25.00ml mol.L-1;若改用酚酞为指示剂,同样用上述HCl的溶液滴定至终点时,需消耗HCl多少ml? 已知:M(NaHCO3)=84.0,M(Na2CO3)=106.0

云南省2011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公共化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密度为1.18g.L-1,质量百分比浓度为36%的盐酸,摩尔浓度为( )mol.L-1。 2.稀食盐水溶液的沸点比纯水沸点( ),结冰的温度 (凝固点)比纯水( )(高或低)。

3.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加压则颜色变( )。当温度和压力恒定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 )(用各自的分压表示) 4.室温下纯水电离的[H+]( )[OH-](>,=,<),[H+]×[OH-]=( )。 5.在NH3.H2O溶液中加入适量NH4Cl,则氨的电离度( )。溶液pH值( )(增大或减小)。

6.FeCl3水溶液的pH( )7,配制SnCl2溶液时,为防止Sn2+水解,应加入适量( )。

22

θ

4+

2+

θ

+

2+

-2

7.在浓度均为0.010mol.L-1的Cl-和CrO4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时,首先沉淀的离子是( )。当溶液中[Ag+]到达到( )mol.L-1, 第二种离子开始沉淀 。(Kspθ(AgCl)=1.8×10-10、Kspθ(Ag2CrO4)=2.0×10-12,√2=1.4) 8.Pb3O4中铅离子的氧化数为( )。它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铅和氯气,还原剂是( )。

9.K2[PtCl6]的中心原子是( ),配位数为( ),命名为( )。 10.定量分析误差为( )和( )。

11.数值0.1010%的有效数字为( )位。pH=2.00的酸溶液中[H+]=( )mol.L-1。算式:W(Fe)%=0.1000×(38.24-0.25)×55.847/0.5000×100%的计算结果应有( )位有效数字。

12.用基准K2Cr2O7配制标准溶液,该标液的配制方法属于( )法。再用该标准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确定后者浓度,这种配制和确定标液浓度的方法称为( )法。

13.根据滴定反应原理,可将滴定分析法分为( )大类。以( )为配位剂的一大类滴定分析法称为配位滴定法(又称络合滴定法)。

14.酸碱缓冲液的缓冲范围pH=( )。缓冲溶液的总浓度越大,则缓冲能力越( )。

15.滴定弱酸时,CKa越大,则滴定突跃越( )。当CKa满足( )的条件时,该弱酸才能准确滴定。

16.EDTA(不成盐)是( )元酸,它与大多数M配位时配位比(络合比)为( )。EDTA与M形成多环配合物,这类配合物称为( )。

17.分别在pH=5.0的HAc-NaAc溶液及(CH2)6N4-(CH2)6N4.HCl(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溶液中滴定铅离子,PbY在前一体系的稳定性小雨后一体系的稳定性,因为存在( )效应。pH值减少,则MY的稳定性( )。

18.在pH=10的氨缓冲溶液中测定水的硬度,使用铬黑T(EBT)作指示剂,几种离子颜色为Ca-EBT(紫红)、EBT(天蓝)、Ca2+(无色)、CaY(无色)。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Ca2+试液时,终点变色(顺序)是( )。如果溶液中含Al3+又没有被掩蔽,则终点前后指示剂均不变色,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 )现象。 19.碘量法中常使用( )溶液作指示剂,碘量法测铜时,滴定体系中用于控制pH值的缓冲溶液是( )。 二.选择题

1.已知:C(s)+CO2(g)=2CO,ΔHθ=173KJ〃mol-1,下列条件能使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A.加压、降温 B.减压、降温 C.加压、加热 D.减压、加热

23

2.已知:Kspθ(AgCl)=1.8×10-10,Kspθ(PbCl2)=1.6×10-5,要在含Ag+和Pb2+浓度均为0.010mol.L-1的混合液中加入氯化钠沉淀出银离子,铅离子不沉淀(设沉淀完全时[Ag+]≤1.0×10-6mol.L-1,[Pb2+]=0.010mol.L-1),要控制的Cl-平衡浓度最合理的是

A.[Cl-]≥1.8×10-4mol.L-1 B.[Cl-]>1.8×10-8mol.L-1 C.[Cl-]>4.0×10-2mol.L-1

D.1.8×10-4mol.L-1≤[Cl-]<4.0×10-2mol.L-1

3.在反应Cu2S + 6H2SO4(浓) = 2CuSO4 + 5SO2 + 6H2O中,氧化数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A.硫 B.铜 C.铜和硫 D.铜、硫、氧 4.关于标准电极电位的下述应用表述正确的是 A.标准电极电位越大,氧化型的氧化性越强 B.标准电极电位越大,还原型的还原性越强 C.标准电极电位越小,氧化型的氧化性越强

D.氧化还原反应能自发进行,则氧化剂的Eθo1/R1一定大于还原剂的 Eθo2/R2

5.对于配位反应Cu2+ + 4NH3 = Cu(NH3)42+,下面关于平衡移动表述错误的是 A.增大氨水浓度,平衡右移 B.通CO2降低溶液pH值,平衡左移 C.加热溶液近沸,平衡右移

D.滴入少量Na2S溶液,生成部分CuS沉淀,平衡左移

6.已知:Kspθ(AgCl)=1.8×10-10,Kspθ(Ag2S)=2.0×10-49,Kspθ(FeS)=6×10-18,Kspθ(ZnS)=1.2×10-23,Kspθ(PbCl)=1.6×10-5,Kspθ(Pb(OH)2)=1.2×10-15,Kspθ(AgI)=9.3×10-17,据此判断,下面的反应不能向右进行的是 A.2AgCl(白) + NaS = AgS(黑) + 2NaCl B.Ag2S + 2KI = 2AgI + K2S C.PbCl2 + 2NaOH = Pb(OH)2 + 2NaCl D.FeS + ZnCl2 = ZnS + FeCl2 7.下面的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试剂不纯引入误差

B.重量法测钨始终存在溶解损失引入误差 C.指示剂变色点与滴定终点不吻合引入误差 D.操作失误引入误差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