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应设置排水沟,场地周边要有完善排水系统。
(3)集料堆场的走向应与拌和机冷料斗排列走向平行,并应相隔一定距离,供装载机行驶;便于装载机从堆场一端装料,另一端堆放新到场集料的操作程序,做到集料“先到场先使用”,满足到场集料的检验要求。
(4)进、用料要求
① 为避免集料堆放过程中发生离析,进场集料不宜使用传送带或从某一固定高度卸料,尽量采用打堆的方式堆放集料,粗集料堆放分层堆垛,每层设置10~15°的倾角,汽车紧密卸料,然后推平,每层料厚须小于1.2m防离析,集料堆高不宜超过4m。如图5-1;
图 5-1 减少堆料形成离析
② 集料应从料堆底部铲装,不应从料堆中部铲料使用。 ③ 分级堆料立标识牌。
④ 对0~2.36mm、2.36~4.75mm的细集料,必须采取建棚防雨措施,以保证施工含水量的稳定。 5.5 原材料试验
施工前,应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按表4要求对原材料进行试验。
表4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与基层原材料的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 含水量 液限、塑限 相对密度、吸水率 针片状、压碎值 单粒级配、≤0.075mm含量 水泥标号和终凝时间
材料名称 碎石 0.5mm以下的集料 碎石 碎石 碎石 水泥 频 度 确定料源、配合比试验前、料源发生变化时,随时取样检测 使用前测2个样品,在备料过程中每2000m3测2个样品,配合比试验前、料源发生变化时,随时取样检测 材料发生变化时、进料过程中每月检测1次 每10000m3抽检1次 每2000m3抽检1次 确定料源时、配合比试验前、水泥发生变化时,进15
安定性和细度 水泥 行取样检测各1次 6 混合料组成设计
6.1 一般要求
6.1.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碎石和水泥;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使混合料中集料的颗粒组成在表4 规定的范围内;确定水泥剂量和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合理的水泥稳定碎石组成必须达到强度要求,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施工和易性好。
6.1.2级配范围
采用骨架密实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颗粒组成应符合表6-1的要求。
表6-1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级配
筛孔(mm) 通过量(%) 31.5 100 26.5 19 9.5 4.75 22~32 2.36 16~28 0.6 8~15 0.075 0~3 液限塑性(%) 指数 <28 <9 90~100 68~86 38~58 6.1.3 为减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反射裂缝,必须做到三个限制: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减少水泥量的同时,限制细集料、粉料用量;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合成集料级配中0.075 mm 以下颗粒含量不宜大于3%、含水量不宜超过最佳含水量的1%。施工中要求底基层水泥剂量不宜大于4.0%、基层水泥剂量不宜大于5.0%。
6.1.4 水泥稳定碎石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标准见表6-1。
表6-1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强度和压实度标准 类型 压实度(%) 抗压强度(MPa)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98 ≥3.0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97 ≥2.0 为避免混合料离散性过大,考虑95%的保证率系数后,底基层、基层强度偏高,要求偏差系数控制在10%以内。施工中,抗压强度检验以范围控制,即控制强度的上、下限,底基层控制在2.0~4.0MPa之间,基层控制在2.5~4.5MPa之间(以振动成型的最大干密度为基准的静压成型试件强度值)。 6.2 混合料设计步骤
①取工地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
16
种集料的组成比例(宜采用体积法)。要求组成混合料的级配应符合表6-1 的规定。
②取工地使用的水泥,按不同水泥剂量分组试验。水泥剂量按2.5%、3%、3.5%、4%、4.5%制备混合料(每组试件个数为:偏差系数10%~15%时13 个,偏差系数15%~20%时15 个),用振动成型法(振动时间大约1.5~2.5min,也可根据振动成型机型号由现场试验监理工程师确定)确定各组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③根据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按要求压实度(底基层97%,基层98%),再次用振动成型法制备混合料试件,放入养护室进行养护。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养护条件应符合规范要求。前六天养生期间试件水份损失应不超过10g,水份损失超过此规定的试件,应予作废。
④在标准条件下养护6 天,浸水一天后取出,做无侧限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抗压强度的代表值及偏差系数。
R代= R平均(1-ZaCv)
式中:R代 ——抗压强度的代表值,MPa;
Cv ——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以小数计);
Za ——保证率系数,高速公路保证率为95%,此时Za=1.645; R平均 ——试件抗压强度的平均值,MPa。
⑤ 取符合强度要求的合理水泥剂量,建议采用振动成型法求得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控制现场施工。
⑥底基层、基层采用振动成型法时,应和重型击实法进行对比试验,选取合适的振动成型时间和干密度作为工程质量控制。
17
5 铺筑试验段
5.1 目的与原则
5.1.1试验路段的生产必须全体动员,投入与正式生产一样的机具设备,一样的人员组织,在统一领导下进行。
5.1.2试验段施工应请专家组、驻地办及有关人员一起参加。 5.1.3通过试验段的生产,确定以下主要项目: (1)验证用于正式施工的混和料配合比;
a 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
b 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
c 检查混合料含水量、集料级配、水泥剂量、7 天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底基层的松铺系数; (3)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与底基层的标准施工方法;
(4)确定当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底基层压实度达到97%、基层压实度达到98%时压实遍数和压实度(曲)线性关系;
(5)确定混合料的摊铺工艺; (6)确定每一作业面的合适长度; (7)确定压路机的碾压工艺及碾压遍数; (8)确定合适的水泥剂量;
(9)试验段水泥稳定碎石松铺系数计算表,见表7。
表7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与基层松铺系数计算表
桩 号 K + 右幅距中桩2m K + 右幅距中桩5.5m K + 右幅距中桩11m 结构层下承层标高h0 松铺标高h1 压实标高h2 松铺系数 平均松铺Δ=(h1- h0)(/h2- h0) 系数 5.2 试验路段
5.2.1试验路段应选择在已验收、整理好的路基上,其长度不小于300m,每一种试铺方案100m~200m。
5.2.2试验路段应按室内试验的成果,得到中心实验室、驻地办认可并报总监办同意的方案进行,试验路段不合格时,应及时处理,并分析总结失败原因,提出合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