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K6型转向架落成检查作业指导书(ALDX-ZXJ100-2016) - 图文 下载本文

上道工序更换承载鞍。

3.3.3目视检查七位轴承标志板内容刻打清晰、正位,标志板显示有“左”标识,轴端防松片至少有一个贴靠螺栓平面,轴端施封锁手拉不得开锁;依次检查轴端螺栓头部制造年份、材质、厂家代号清晰,制造年份不超过10年,材质为“35”。

3.3.4 使用检点锤敲击检查七位挡键螺栓无松动,目视检查挡键弹簧垫圈、开口销(铆钉)齐全,伸缩式挡键装用M16×95规格的螺栓及?6×24规格铆钉,普通式挡键装用16mm螺栓及?6.3×36规格开口销,开口销与螺栓盘紧;使用阶梯塞尺测量挡键与轴承外圈间隙,间隙为3-7mm。(如图15)

图15

3.3.5 目视检查挡键三角孔及侧架三角孔无杂物,使用检点锤敲击检查立柱磨耗板折头螺栓无松动、平垫圈齐全。

3.3.6 敲击检查交叉杆七位端头螺栓无松动,10.9级标记清晰,防松垫圈无裂损,止耳翘起,至少有两相对止耳与螺栓头部六方平面密贴;锁紧板组装须正位,不得与相邻配件抵触;检查标志板标识清晰,组装时间不超过6年。

3.3.7 目视检查枕簧承台无杂物;敲击检查枕簧组装正位,无折断、漏装;检查七位立柱磨耗板与侧架立柱组装间隙,有间隙时,使用1mm塞尺,从磨耗板与立柱之间的间隙插入,任意一处插入深度不得大于13mm(如图16)。

10 /22

检查七位立柱磨耗板与斜楔主摩擦板间隙,按照3.1.5条执行;检查七位摇枕斜楔摩擦板外侧,按照3.1.4条执行。

图16

3.4 第四步:检查三位侧架外侧区域。检查顺序:

3.4.1 使用钢板尺测量摇枕上部与侧架间隙,不小于10mm(如图17)。

图17

3.4.2目视检查同一转向架旁承组装方向相反;取出下旁承组成放置在侧架上,目视检查下旁承体磨耗板组装正位,有凹槽一面向上;旁承橡胶体组装正位,两侧侧板入槽;确认橡胶体生产日期不大于6年;发现橡胶体裂纹时,使用钢板尺测量下旁承橡胶体龟裂深度不大于7mm,长度不大于40mm,与两侧顶板剥离长度不大于150mm,深度不大于7mm;使用0.8mm塞尺测量旁承磨耗板与橡胶体顶板间的周向局部间隙,插入深度不大于30mm(如图18),确认调整垫板数量1-3块,使用钢板尺测量总厚度为2-30mm;使用钢板尺测量旁承盒内焊装的纵向间隙调整垫板厚度不小于3mm(如图19);检查下旁承盒内清理

11 /22

干净,无杂物;将下旁承组成原方向放入旁承盒内,一端贴靠旁承盒,使用1mm塞尺垂直测量另一端间隙,不得插入(如图20);使用游标卡尺检测滚子外径径向磨耗,深度大于2mm时或目测检查严重变形时,返回上道工序更换,使用塞尺测量旁承滚子与滚子轴间隙,大于2mm时返回上道工序更换;确认下旁承磨耗板无松动、裂损,生产日期不超过5年,表面无油脂、油漆、氧化皮等各种污物,使用含油尼龙滚套外表面磨耗深度检测量规,3Z 端置于表面磨耗最深处,两侧工作面 与磨耗板外表面贴靠时超限,超限时返回上道工序。

图18 图19

1mm塞尺

图20

3.4.3 使用下旁承磨耗板上平面至滚子上部距离检查尺,将测量尺下平面置于下旁承磨耗板上平面、按下主尺与滚子顶部贴靠,刻度线所对应主尺上的数值,即为下旁承磨耗板上平面距子滚上部距离,测量尺寸在14~17mm范围内时合格,超限时返回上道工序更换下旁承。(如图21)

12 /22

平视读取数值14-17mm

图21

3.5 第五步:检查五位承载鞍区域。检查顺序:

3.2.11 检查摇枕斜楔磨耗板、立柱磨耗板与斜楔主摩擦板、外侧摇枕弹簧、减振弹簧、枕簧承台,按照3.3.7条执行;检查侧架三角孔、立柱磨耗板折头螺栓,按照3.3.5条执行;检查交叉杆五位端头螺栓、双耳防松垫圈、标志板、锁紧板、轴向橡胶垫,按照3.3.6条执行;检查五位挡键、挡键螺栓、开口销(铆钉),按照3.3.4条执行;检查五位轴端螺栓、标志板、防松垫圈、施封锁,按照3.3.3条执行;检查五位承载鞍,按照3.3.1条执行。

3.6第六步:检查三位制动梁左侧(面对三位轮轴)区域。检查顺序: 3.6.1检查五位承载鞍内侧、滑槽磨耗板、轮对踏面,按照3.1.2条执行。 3.6.2确认三位同一车轮轮径差不大于1mm,确认同一转向架最大与最小轮径差不大于15mm。

3.6.3测量三位制动梁安全链松余量,按照3.2.3条执行。

3.6.4目视检查横跨梁弯曲变形不大于10mm,检查横跨梁螺栓头部4.8级标记清晰(三位侧架端),向上托起螺栓,使用阶梯塞尺插入螺栓与横跨梁之间,横跨梁螺栓垂直移动量3-5mm(如图22);使用1mm塞尺插入横跨梁垫板与横跨梁托调整垫板之间,不得插入(如图23);目视检查组装有磨耗垫板,且磨耗垫板组装于调整垫板上部;检查调整垫板数量不超过2块,使用钢

13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