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第四章 电容 练习题
班别:高二( )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是非题(2X20)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与外加电压的大小是无关的。 ( ) 2、电容器必须在电路中使用才会带有电荷,故此时才会有电容量。 ( ) 3、若干只不同容量的电容器并联,各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均相等。 ( ) 4、电容量不相等的电容器串联后接在电源上,每只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它本身的电容量成反
比。 ( ) 5、电容器串联后,其耐压总是大于其中任一电容器的耐压。 ( ) 6、电容器串联后,其等效电容总是小于任一电容器的电容量。 ( ) 7、若干只电容器串联,电容量越小的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也越少。 ( ) 8、两个10μF的电容器,耐压分别为10V和20V,则串联后总的耐压值为30V。 ( ) 9、电容器充电时电流与电压方向一致,电容器放电时电流和电压的方向相反。 ( ) 10、电容量大的电容器储存的电场能量一定多。 ( )
二、选择题(2X20)
1、平行板电容器在极板面积和介质一定时,如果缩小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则电容量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2、某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40V时,它所带的电荷量是0.2C,若它两端的电压降到10V时,则
( )。
A.电荷量保持不变 B.电容量保持不变 C.电荷量减少一半 D.电荷量减小
3、一空气介质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仍与电源保持相连,并在极板中间放入εr=2的电
介质,则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将( )。
A. 增加一倍 B. 减少一半 C.保持不变 D.不能确定
4、电容器C1和一个电容为8μF的电容器C2并联,总电容为电容器C1的3倍,那么电容器
C1的电容量是( ) μF。
A. 2 B. 4 C. 6 D.8
5、两个电容器并联,若C1=2C2,则C1、C2所带电荷量Q1、Q2的关系是( )。
A. Q1= 2Q2 B. 2Q1= Q2 C. Q1= Q2 D.不能确定 6、若将上题两电容串联,则( )。
A. Q1=2Q2 B. 2Q1=Q2 C. Q1=Q2 D.不能确定
7、1μF与2μF 的电容器串联后接在30V的电源上,则1μF 的电容器的端电压为( )V。
A.10 B.15 C.20 D.30
8、两个相同的电容器并联之后的等效电容,跟让它们串联之后的等效电容之比为( )。
A.1:4 B.4:1 C.1:2 D.2:1
9、两个电容器,C1=30μF,耐压12V;C2=50μF,耐压12V,将它们串联后接到24V电源上,则 ( )。
A.两个电容器都能正常工作 B.C1、C2都将被击穿 C. C1被击穿,C2正常工作 D. C1正常工作,C2被击穿
10、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测大容量电容器质量时,若指针偏转后回不到起始位置,而停在表度盘
的某处,说明( )。
A.电容器内部短路 B.电容器内部开路
C.电容器存在漏电现象 D.电容器的电容量太小
三、填充题
1、某一电容器,外加电压U = 20V,测得q = 4X10-8
C,则电容量C=__2X10-9
F__,
若外加电压升高为40V,这是所带电荷量为__8X10-8
C __。
2、以空气为介质的平行板电容器,若增大两极板的正对面积,电容量将__增大_;若增大 两极板间的距离,电容量将__减小__;若插入某种介质,电容量将__增大__。
3、两个空气介质平行板电容器C1和C2,若两极板正对面积之比为3:2,两极板间距离之比为 3:1,则它们的电容量之比为__1:2__。若C1为6μF,则C2 =__12__μF。
4、两个电容器,C1=20μF,耐压100V;C2=30μF,耐压100V,串联后接在160V电源上,C1和 C2两端电压分别为__96__V,___64__V,等效电容为__12__μF。
5、图4-9所示电路中,C1= 0.2μF,C2= 0.3μF,C3= 0.820μF,C4=0.2μF,当开关S断开时, A、B两点间的等效电容为__0.28__μF;当开关S闭合时,A、B两点间的等效电容为 __
13__μF。
6、电容器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逐渐__减小__,两端电压逐渐__增大__;在放电过程中, 放电电流逐渐__减小__,而两端电压逐渐__减小__。
7、当电容器极板上所储存的电荷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就有__电流__流过;若电容器极板上 所储存的电荷___不变___,则电路中就没有电流流过。
8、用万用表判别较大容量电容器的质量时,应将万用表拨到_电阻_档,通常倍率使用_X100_ 或_X1K_。如果将表笔分别与电容器的两端接触,指针有一定偏转,并很快回到接近于起 始位置的地方,说明电容器_无漏电_;若指针偏转到零欧姆位置之后不再回去,说明电容器
_已击穿_。
9、电容器和电阻器都是电路中的基本元件,但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从能量上来看,
电容器是一种__储能__元件,而电阻器则是__耗能__元件。
10、图4-10所示电路中,U=10V,R1=40Ω,R2=60Ω,C=0.5μF,则电容器极板上所带电荷量
-6
为__3μC__,电容器储存的电场能量为__9X10J__。
4、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是15cm,两极板相距0.2mm。试求: ①当两极板间的介质是空气时的电容;
②若其他条件不变而把电容器中的介质换成另一种电介质,测出其电容为132 pF,这种电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2
四、问答与计算题
1、有两个电容器,一个电容较大,另一个电容较小,如果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一样,那么哪一个 s1.5X10?3?12?11?6.645X10F 解: ①C??0?8.86X10X?4d2X10电容器上的电压高?如果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那么哪一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大。
解:
(1) U?QC?Q1?Q2C?U1?U21?C2 (2)
Q?CU?U1?U2C?Q1?Q21?C2
2、有人说“电容大的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一定就多”,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解:不对。因为Q=CU,C大不一定代表Q大。 3、在下列各情况下,空气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两极板间电压、电容器的带电量各有什么变化?①充电后保持与电源相连,将极板面积增大一倍; ②充电后保持与电源相连,将两极板间距增大一倍; ③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再将两极板间距增大一倍; ④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再将极板面积缩小一半;
⑤充电后与电源断开,再在两极板间插入相对介电常数εr=4的电介质。
答:①U不变,S增大一倍 → C’= 2C, U’=U, Q’=2Q;
②U不变,d增大一倍 → C’= 0.5C,U’=U, Q’=0.5Q;③Q不变,d增大一倍 → C’= 0.5C,U’=2U, Q’=Q; ④Q不变,S减小一半 → C’= 0.5C,U’=2U, Q’=Q;
⑤Q不变,εr =4ε0 → C’= 4C, U’=0.25U, Q’=Q。
?s ②C?r?0dC??s?132pF66pF→?r=2 0d
5、一个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是空气,极板的面积是50cm2
,两极板相距1 mm。试求: ①电容器的电容;
②如果两极板间的电压是300V,电容器带的电荷量为多少?
解: ①C??s5X10?3?120d?8.86X10X1X10?3?4.43X10?11F ②Q = CU = 4.43X10-11X300 =1.329X10-8C
6、两个相同的电容器,标有“100 pF、600V”,串联后接在900V的电路上,每个电容器带多少
电荷量?加在每个电容器上的电压是多大?电容器是否会被击穿?
解:由于是两个相同的电容并联,总电容是 C总= 0.5C = 50pF
Q = C总U = 50X10-12X900 =4.5X10-8C
UQ4.5X10?81?C?12?450V
1100X10? ∵U1
∴电容不会被击穿
7、把“100 pF、600V”和“300 pF、300V”的电容器串联后接到900V的电路上,电容器会被
击穿吗?为什么?
解:总电容是 C 1C2总?CC?C?75pF 12Q=C-12总U=75X10X900= 67500X10-12C
UQ167500X10-121?C?-12?675V 1100X10?Q-12U267500X102C?12?225V
2300X10-∵U1=675>600
∴C1将先击穿,然后由于900V全部作用在C2上,而C2的耐压仅为300V,C2将也会被击穿。
8、现有两个电容器,其中一个电容器为0.25μF,耐压为250V;另一个电容为0.5μF,耐压
为300V,试求:
①它们串联以后的耐压值; ②它们并联以后的耐压值?
解: ①串联的时候,总电容是
C C1C20.25X0.5总?C??0.17?F 1?C20.25?0.5Q1=C1U1=0.25X10-6X250= 62.5X10-6C Q2=C-6
-6
2U2=0.5X10X300= 150X10C
Q U?162.5X10-6C?-6?375V 总0.17X10
②并联时 ∵U1=250,U2=300
∴耐压小的值为并联耐压值。
9、电容为3000pF的电容器带电荷量1.8X10-6
C后,撤去电源,再把它跟电容为1500pF的电容
器并联,求每个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解:两个电容电容是并联的,
∵Q 总= Q 1+ Q2,U= U1= U2, Q = CU C1:C2 = 2:1
∴
Q1Q?C1?2。 2C21Q21?Q-63总?1.2X10C Q?123Q总?6X10-7C
10、一只10μF的电容器已被充电到100V,欲继续充电到200V,问电容器可增加多少电场能?
解: Wc= 0.5CUc2= 0.5X10X10-6X1002=0.05J
Wc’= 0.5C(Uc’)2= 0.5X10X10-6X2002=0.2 J ∴ΔWc= Wc’-Wc = 0.2- 0.05 = 0.15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