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答案:C
修身之道(下):修身养心之道已完成 1
“养心莫善于寡欲”这是谁的观点?()
? ? ?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朱子
我的答案:B 2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认为()。
? ? ? ?
A、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通过学习也可以做到 B、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不可能做到 C、颜回的心可以做到仁德,其余学生还要努力很久
D、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只能偶尔做到仁德
我的答案:D 3
佛教戒三毒,三毒指的是()。
? ? ? ?
A、食、色、性 B、贪、痴、狂 C、贪、嗔、痴 D、贪、欲、妄
我的答案:C 4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体现了“反求诸己”的思想?()
? ? ?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5
孟子提出养心说,其中的“心之四端”指的是()。
?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B、恻隐之心,礼之端也;羞恶之心,仁之端也;辞让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礼之端也;辞让之心,智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
? D、恻隐之心,礼之端也;羞恶之心,智之端也;辞让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我的答案:A 6
子曰:(),学则不固。
? ? ? ?
A、君子见善则迁 B、君子不重则不威 C、君子克己复礼 D、君子无友不如己者
我的答案:B 7
孟子认为大丈夫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我的答案:√ 8
“存天理,去人欲”指的是存天理之公,去人欲之私。() 我的答案:√
孝悌之道(上):为人之根与为仁之本已完成 1
五伦指的是()。
? ? ? ?
A、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 B、母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 C、父子、姊妹、夫妇、君臣、朋友 D、父子、妯娌、夫妇、君臣、朋友
我的答案:A 2
孝悌的含义是()。
? A、孝顺父母,侍奉君上 ? B、孝顺父母,恭敬兄长 ? C、孝顺祖辈,以礼祭祀 ?
D、孝顺长辈,以礼待人
我的答案:B 3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这里的“无违”指的是()。
? A、不违仁 ? B、不违序 ? C、不违礼 ?
D、不违心
我的答案:C 4
孟懿子与孟武伯都问孝于孔子,孔子的回答是相同的,即“唯其疾之忧”。()我的答案:× 5
礼源乎情。() 我的答案:√
孝悌之道(下):孔子论孝悌之道已完成 1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出自()。
? A、《论语》 ? B、《大学》 ? C、《孟子》 ?
D、《中庸》
我的答案:D 2
“有事,弟子服其劳。”弟子指的是()。
? A、徒弟 ? B、学生
? C、家里最小的孩子 ?
D、儿子
我的答案:C 3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事亲之道?()
? ? ? ?
A、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4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 ? ? ?
A、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B、父母在,不远游 C、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D、有事,弟子服其劳
我的答案:A 5
礼不是压抑人性的,而是压抑人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兽性。() 我的答案:√ 6
儒家的事亲之道,不仅要养口体,还要养其志。() 我的答案:√
忠恕之道(上):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已完成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普世性,体现了儒家的()。
? ? ? ?
A、忠恕之道 B、忠义之道 C、孝悌之道 D、齐家之道
我的答案:A 2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孔子一以贯之的是()。
?
A、教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