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八章 学龄前期与学龄期
(一)选择题 [A1型题] 【习题】
1.学龄前期的平均心率( ) 1.B
A.80~90次/分钟 B.90~110/分钟 C.110~130次/分钟 D.60~80次/分钟 E.70~90次/分钟
2.关于学龄前期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错误的叙述( ) 2.D A.7岁儿童脑重达到1 280g B.新生儿期只有脊髓水平与脑干髓鞘化
C.4~7岁时θ波减少 D.个体大脑各区成熟的路线为枕叶-顶叶-额叶-颞叶 E.3岁儿童踢球或拿东西时可能左右都常用
3.关于学龄前期儿童运动系统的发育,不正确的叙述( ) 3.C
A.学龄前期儿童身高每年平均增长5~7cm B.学龄前期儿童体重每年平均增长7~8kg C.学龄前期儿童骨硬度较大,弹性非常小 D.学龄前期跑、跳十分熟练 E.学龄前期儿童手的动作笨拙
4.关于学前儿童言语发育,不正确的叙述( ) 4.E
A.学龄前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B.词汇数量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 C.逐步掌握语法结构 D.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 E.从内部语言逐步向外部语言过渡
5.3岁学前儿童,简单句与复合句的比例 ( ) 5.A A.3倍 B.4倍 C.2倍 D.1倍 E.5倍
6.学前儿童掌握句子的字数进一步增加,4~5岁以含多少个词的句子占多数( ) 6.B A.3个词以下 B.7~10个词 C.4~6个词 D.13~16个词 E.16个词以上 7.关于学龄儿童神经精神发育,不正确的叙述( ) 7.D
A.脑重接近成人水平 B.6岁儿童的手、足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定型 C.神经纤维6岁半时几乎都髓鞘化 D.学龄期儿童大脑的抑制强于兴奋 E.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变得更有意识
8.学龄期儿童骨的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比例( ) 8.A
A.1:1 B.3:5 C.2:3 D.3:7 E.2:5 9.一般6岁儿童的词汇数量( ) 9.A
A.3 500~4 000 B.4 000~4 500 C.5 000~6 000 D.2 500~3 500 E.7 000~8 000
10.10岁儿童自发性地应用复述比例( ) 10.D A.10% B.50% C.75% D.85% E.100%
11.个性各个部分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为儿童( )11.A A.自我意识 B.自我概念 C.自我评价 D.自我情绪 E.自我体验 12.学龄期儿童,呼吸频率已达到( ) 12.A A.20次/分钟 B.30次/分钟 C.15次/分钟 D.10次/分钟 E.25次/分钟
13.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 )13.C
A.自我智慧 B.自我概念 C.自我评价能力 D.自我情绪 E.自我体验 1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半数4岁以下起病,男与女比例为( ) 14.C A.2~3:1 B.3~4:1 C.4~6:1 D.6~8:1 E.8~10:1 1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包括下列哪项( ) 15.E
A.活动过度 B.注意力集中困难 C.情绪不稳 D.学习困难 E.运动发育落后 16.按照美国DSM-IV(1991)标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中须至少具备注意力项和多动项中的各几种表现( ) 16.B
A.2 B.4 C.6 D.5 E.8
17.14岁以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患病率约为( ) 17.A A.7%~9% B.5%~7% C.3%~5% D.1%~3% E.9%~11% 18.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治疗以神经兴奋剂最有效,可首选 ( ) 18.D A.苯丙胺 B.匹莫林 C.丙咪嗪 D.哌甲酯(利他林) E.诺氟沙星(氟哌酸)
19.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药物治疗目的,不包括下列哪项 ( ) 19.E A.减少烦躁不安 B.改善社会交往的技术 C.改善认知行为 D.改善精细共济运动 E.提高智力水平 20.关于学习障碍,错误的叙述( ) 20.A
A.学习障碍的智力测验分数小于70 B.学习障碍的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C.治疗宗旨在于帮助患儿发挥最大潜能 D.儿童认知能力上的缺陷 E.阅读时常出现增字、漏字、跳行等现象 21.个体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 ) 21.A
A.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B.颞叶-枕叶-顶叶-额叶 C.顶叶-枕叶-额叶-颞叶 D.枕叶-顶叶-额叶-颞叶 E.枕叶-额叶-颞叶-顶叶
22.王××,男,操作能力为能用手抓住球,用线穿珠子,握笔熟练,用铅笔模仿画三角形。其年龄( ) 22.B
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E.7~8岁 23.学前儿童大运动动作发育为脚跟对脚尖地向前走,其年龄( ) 23.D A.38:1个月 B.40.2个月 C.46.3个月 D.47.0个月 E.51.9个月
[B1型题]
题24~25共用备选答案
A.38.1个月 B.42.2个月 C.46.3个月 D.47.0个月 E.51.9个月 24.学前儿童单脚立10秒钟的年龄( ) 24.A 25.学前儿童单脚跳的年龄( ) 25.B 题26~27共用备选答案
A.3~6周岁 B.1~3周岁 C.6~12周岁 D.12~18周岁 E.出生~1周岁 26.学龄前期的年龄划分( ) 26.A 27.学龄期的年龄划分( ) 27.C 题28~29共用备选答案
A.15分钟 B.20分钟 C.25分钟 D.30分钟 E.35分钟 28.7~10岁学龄儿童集中注意的平均时间( ) 28.B 29.10~12岁学龄儿童集中注意的平均时间( ) 29.C 30.B 题30~31共用备选答案
A.1~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E.6~10岁 30.以含4~6个词的句子占多数的年龄( )
31.多数句子含有7~10个词,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于11~16个词的句子,其年龄( ) 31.D
题32~33共用备选答案
A.专断型家长 B.放纵型家长 C.权威型家长 D.民主型家长 E.忽视型家长 32.对孩子采取高度控制、命令式的教育,缺乏温暖的家长( ) 32.A 33.对孩子缺乏爱心、冷漠、不关心需要的家长( ) 33.E 题34~35共用备选答案
A.6岁 B.7岁 C.8岁 D.9岁 E.10岁
34.自我、人格发展的目标是在游戏和友谊中,性别几乎完全分开,其年龄( 35.躯体发育目标是能学骑两轮自行车,其年龄( ) 35.B
[B2型题]
题36~39共用备选答案
A.6~7岁 B.7~8岁 C.9~11岁 D.10~12岁 E.12~13岁 F.11~12岁 G.13~17岁 H.17~22岁 36.上颌第二前磨牙出现的年龄( ) 36.D 37.下颌尖牙出现的年龄( ) 37.C 38.上颌中切牙出现的年龄( ) 38.B 39.下颌第三磨牙出现的年龄( ) 39.H
【X型题】
40.学龄前期儿童观察特性包括观察( ) 40.ABCD A.目的性 B.精确性 C.持续性 D.概括性 E.逻辑性 41.学龄儿童观察能力的发育表现为哪4个阶段( ) 41.ACDE A.认识个别对象阶段 B.认识时间联系阶段 C.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D.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E.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42.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发育( ) 42.ABCDE A.残疾与慢性躯体性疾病 B.成熟度与智能 C.家庭因素 D.教育方式 E.长时间看电视
43.儿童心脏发育是跳跃式的,下列哪些时期发育最快( ) 43.AC A.7岁前 B.青年期 C.青春期 D.成年期 E.老年期
) 34.C
44.学龄儿童不适合进行的活动 ( ) 44.ABD A.举重 B.拔河 C.弹钢琴 D.双杠 E.行走
4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药物治疗目的,包括下列哪4项 ( ) 45. ABCD A.减少烦躁不安 B.改善社会交往的技术 C.改善认知行为 D.改善精细共济运动 E.提高智力水平
46.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以下列哪3种表现为特点 ( ) 46.ACD A.多动 B.智力低下 C.注意力不集中 D.参与事件的能力差 E.癫痫 47.学龄前期儿童的个性主要包括( ) 47.ABCDE
A.倾向性 B.心理特征 C.自我意识 D.心理过程 E.心理状态
(二)名词解释
1.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学龄前期指3周岁后(第4年)到人小学前(6~7岁)的时期。 2.学龄期
学龄期学龄期,又称儿童期,指从入学起(约满6~7周岁)到12周岁进入青春期前的时期,也是小学阶段的时期。
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组成个性的一个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 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个性各个部分整合、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正是自我意识。
4.具体形象性思维
具体形象性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即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而主要不是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即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儿童的这种具体形象思维,是跟儿童知识经验的贫乏分不开的,是跟随儿童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分不开的。
5.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
6.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进入小学期以后,小学生能进行评价的对象、内容和范围都进一步扩大,这也使小学生的自我能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主要表现为:①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②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并表现出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③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
7.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事件的能力差,但智力基本正常等表现为特点。14岁以下儿童的患病率约为7%~9%,半数患儿4岁以下起病,男:女为4~6:1。
(三)简答题
1.简述学龄前期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 (1)神经系统重量增加;
(2)神经细胞的树突和轴突数量仍继续增加以及“修剪”。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新生儿期只有脊髓水平与脑干髓鞘化,随着生长逐渐向大脑皮层发育;
(3)大脑半球的偏侧化也仍在继续,左右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3岁儿童踢球或拿东 西时可能左右都常用,6岁时则基本定型;
(4)学龄前期儿童睡日民时间有一定规律性,平均每Ft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
(5)个体大脑各区成熟的路线为枕叶-颞叶-顶叶-额叶。到学龄前期末期,大脑皮层各区都接近成人水平,7岁时连发育最晚的额叶也基本成熟。这就为学龄前期智力活动的迅速发育和接受教育提供了可能。
2.简述学龄前期儿童言语发育的主要表现。
此期言语的发育,主要表现:①语音方面,声母、韵母的发音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提高。 所以学龄前期是儿童学习语音的最佳时期;②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 词类范围不断扩大,积极词汇(主动词汇)不断增加;③从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语法结构,语 言表达能力有进一步发育;④从外部语言(有声语言)逐步向内部语言(无声语言)过渡,并有 可能初步掌握手书面语言。
3.简述学龄前期儿童词汇的发育特点。
学龄前期儿童词汇的发育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①词汇数量的增加,在婴幼儿期词汇发 育的基础上,学龄前期儿童是词数继续增加较快的一个时期;②词类范围扩大,学龄前期, 握的实词和虚词进一步扩大,并仍以名词和动词占最多数,但名词和动词在各类总词汇中所 占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③积极词汇增长,学龄前期儿童的积极词汇随年龄的增加而 不断增加,并使消极词汇不断转化为积极词汇。
4.简述学龄前期儿童言语表达能力的发育。 (1)各类句子的变化; (2)句子的字数进一步增加;
(3)口头表达能力的顺序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的发育;
(4)连续性表达能力的发育:学龄前期阶段,随着实际活动的发展,以及集体生活的展开,儿童的独立性较大增强。
5.简述学龄前期儿童自我意识发育的表现。
在教育影响下: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表现:①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②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③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6.简述学龄前期儿童观察的发展阶段。
学龄前期儿童观察的有意性可以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3岁):不能接受所给予的观察任务,不随意性起主要作用; 第二阶段(4~5岁):能接受任务,主动进行观察,但深刻性、坚持性差; 第三阶段(4~5岁):接受观察任务后,开始能坚持一段时间,进行观察;
第四阶段(6岁):接受任务后,能不断分解目标,能坚持较长时间,反复进行观察。
7.简述学龄前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表现。
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学前儿童思维发育的表现:①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②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③学前儿童思维的发育,
也改变着思维中言语与行动的关系。
8.简述学龄前期儿童家庭的教育方式。
对于学前儿童,家庭的影响占重要地位。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期就表现出明显而长久的影响,根据家长的关爱、期望和一致性,家庭的教育方式可分为5种类型:专断型、放纵型、权威型、忽视型和民主型。 (1)专断型:对孩子采取高度控制、命令式的教育,缺乏温暖;
(2)放纵型:对孩子没有什么限制,允许孩子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这样的结果是孩子任性、缺乏规矩,攻击性也可能偏高,行为比同龄儿童幼稚;
(3)权威型:对孩子既控制又有温暖的关爱,既有明确的限制又允许孩子的个人需要,这种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控制恰当;
(4)忽视型:对孩子缺乏爱心、冷漠、不关心孩子的需要;
(5)民主型:对孩子既关心又有温暖、情绪稳定、积极向上,有领导能力。
9.简述学龄期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特点。
神经系统的结构发育基本成熟,接近成人水平,在功能上则继续发育。随着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之间轴突和树突间联系更加密集,出现了大量新的神经环路。大脑皮层内部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使学龄儿童的运动更加协调和准确,大脑皮层的抑制能力也加强了,已能对自己的欲望和情感进行自我控制、分析综合能力加强,能进行复杂的联想、推理、概括、归纳等抽象思维活动;通过系统学习知识,词汇大量增加,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变得更有意识。学龄儿童所有皮层传导通路的神经纤维,在6岁末时几乎都已髓鞘化。这时的神经纤维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可以按一定的通路迅速传导神经兴奋,极大地提高了神经传导的准确性。在小学阶段,神经纤维还从不同方向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皮层各层,在长度上较大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功能,学龄儿童的这两种功能都有进一步增强。当然,与成人相比,学龄儿童大脑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性较差,兴奋强于抑制,要求儿童过分的兴奋或抑制都会产生不良后果。皮层抑制功能是大脑功能发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抑制性条件反射系因条件刺激的出现而致使个体反应减弱的现象,对儿童来说有很大意义。
10.简述学龄期儿童运动系统发育。
体格逐渐增大,女孩10岁、男孩12岁前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每年平均体重增长2kg,身高5cm左右。到青春期,生长又加速。
学龄期骨的发育具备两个特点:①是软骨多,骨干又短又细,骨化尚未完成;②是骨的化学成分与成人不同,有机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多,无机成分(钙、磷等无机盐)少,两者比例为1:1,而成人则是3:7,所以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不容易骨折容易变形。
长骨远端(四肢和指、趾骨),又称干骺端的骨化在这个时期十分活跃,特别是下肢骨(腿、足)的生长速度又比其他部位要快。长骨远端的骨化中心数量最能代表骨的生长,被称为骨龄,是衡量儿童躯体成熟的最好指标之一。运动能促进骨发育,增加骨密度和促进身高。
11.简述学龄期儿童心理发育的影响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是影响儿童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那些从小缺乏母爱的儿童,长大后的个性往往孤僻、任性、不合群。
(2)学校因素:儿童进入学龄期后,要在学校中接受规范、系统的教育,因此学校的校风,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风,对学龄儿童性格的形成存在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态度对学生性格有影响。
(3)社会因素:社会风尚也是儿童个性形成中很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电视的影响,学龄期儿童的攻击性程度与暴力影片关系密切。随着接触带有性内容书刊和影片的机会增多,我国学龄儿童的性意识发展也明显提前,甚至出现性行为。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游戏、互联网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儿童容易被电脑游戏所诱惑,因玩电脑游戏而影响学业,说谎、偷窃等违纪和犯罪的行为呈上升趋势。
12.简述学龄期儿童的社会关系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学习,他们的社会交往范围变得更为广阔,他们知识与经验的丰富也促进其更为有意识地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对他们而言,与父母的交往仍然是其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与同学及教师的交往对其生活、发展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13.简述学龄期儿童动作和运动发育特点。
学龄期儿童运动协调性获得了最快的发育,体能也在稳步增强,随着运动记忆能力的发 育,他们将视觉、听觉信息转化为本体运动的能力也随之增强,运动对儿童骨与肌的发育、增强体质和社会柙互关系等多方面均有显著的好处,恰当的大运动能增强儿童的体质,提高学习效率,而且集体运动可以增强伙伴关系。与学前儿童相比,学龄儿童的视觉输入、脑信息加工的本体运动通路的发育更成熟,传人和传出的协调性更好,因而精细运动的反应速度更快、精确性更高。男孩的运动速度和强度优于女孩,女孩的运动灵活性优于男孩,运动中性别差异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学龄儿童的运动在速度、强度和协调性上仍未达到
青少年和成人的水平,四肢大运动的协调和手眼协调性尚未达到很好的水平,因此与青少年相比,显 得反应速度和运动速度较慢,动作笨拙、投掷不够准确。
14.简述学龄期儿童心理发育的指导。
(1)指导家长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加强对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 (2)指导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 (3)指导家长学会一些恰当的教养策略。 此外,还需医务工作者和家长的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