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 综合实践--纸与我们的生活 - 图文 下载本文

综合实践----纸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 教学目标

1、在交流、调查的过程中,了解纸的用途,感受节约纸张的意义。

2、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际应用,全面巩固知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调查整理的过程中,学会调查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 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搜集好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 教师准备

1、收集纸制品。

2、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调查纸的用途

师生谈话:纸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吗?请学生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纸。课件出示纸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调查汇报:学习需要纸,生活需要纸、手工制作有时也需要纸,纸与我们的生活随时相伴。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认识了许多纸及它们的作用(师指着黑板学生齐

说):锡箔纸、复写纸??纸的作用真不小,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纸。 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了解一下纸与我们的生活。(师板书:纸与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搜集各种各样的纸,进一步认识到纸与我们生活的密

切联系,培养了学生阅读,上网等方面的实践能力。课堂上让学生汇报调查的结果,并展示给大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对数学生活性、实用性的认识,使学生觉得数学不仅仅是枯燥的计算与数字也是精彩的展示与交流。】

2、交流有关纸的知识。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这么多非常有特色的纸,咱们还有一个任务,调查有关纸

的知识,你愿意把你调查到的资料和其它同学来交流一下吗?

学生交流自己查到的有关纸的资料。??

小结:虽然纸的种类很多,但是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就是木浆纸,

也就是以木头为原料做成的纸。

【设计意图:小学数学综合运用是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目的,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因此,它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查找资料了解到与纸有关的各种知识,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课堂交流环节中,学生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学生与老师之间对话,达到资源共享,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合作探究,统计我们每天的用纸量并加以整理。

1、展示交流课前调查班级学生用纸情况。

教师指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纸,我们在学习中都用纸来干什

么呢?小组讨论汇报。

生1:我们用纸来画画。生2:我们用纸来做数学题。

生3:我们手工制做要用到纸。??

教师进一步指出到底我们每天会用到多少纸呢?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调查,

你能将你的调查表向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课前分别调查了一至六年级的学生用纸量,简单将调查表作一介绍。(出示调查表)

2、学生根据调查表合作探索。

我们每个年级的用纸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调查

的情况对调查结果作一简单的统计。 3、班级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引导学生说一说,哪个小组能把调查情况汇报一下。

学生将不同的统计方法交流一下,其它学生观察一下从统计图表中发现了哪些信息,同学请看,不同年级的用纸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得出:咱们每个年级的用纸量是不相同的,一个年级比一个年级多。 教师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一个年级的用纸量最能代表咱们学校每人每

天的用纸量,你认为应该选哪一个?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选择二三年级平均每人每天的用纸量10,其它的不是太

多就是太少了。

2、教师指出,你知道这10张纸有多重吗?每张纸约重3克。10张纸约重

30克。也就是说我们每人每天用掉约30克纸。把这个作为一个数学信息,再加上几个(多媒体出示)

3、教师指出,我们班有40人,咱们学校有14个班,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 生: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生:我们班每天用去多少克纸? 生:学校每天用去多少千克纸? 生:学校一个周用去多少千克纸? 生:学校一个月用去多少千克纸? 生:学校一年用去多少千克纸???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计算一下,“学校每天用去多少千克纸?学校一年用去

多少千克纸?”这两个问题。(学生小组计算整理。)

集体交流:全校每天用去约15千克纸,一年用掉5475千克纸。有5吨还多呢。

教师进一步指出:一棵树大约能造60千克纸,这样的话,几天要用去1棵

树呢?

学生计算得出:60÷15=4天。

教师表扬学生算得非常准确。4天过去了,咱们小树林里的一棵大树就没了。

一年过去了,咱们学校外面小树林里的树就差不多快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