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电视场面调度 下载本文

第九章 电视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是影视拍摄现场的操作技巧和视觉语言得以实施的手段,二者互为联系,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场面调度主要在于应用和操作,所以很难从中抽象和提纯出太多的深奥的理论。在影视的理论园地中,我们很少见到有关场面调度的论述,它几乎成了难以开垦的领域,甚至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对于电视导演和电视摄影来说,场面调度是一门最为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它,驾驭它对于提高电视节目制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和理解电视的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原是一个戏剧艺术的专业术语,自从电影和电视将场面调度引入到影视艺术领域中来,一方面吸取、借鉴了戏剧场面调度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也依据影视艺术的优势和特点将其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其在内容上、形式上都与原有的戏剧场面调度有了很多不同之处。

场面调度是电视编摄人员反映现实生活、突出主题思想、完善画面造型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不同的导演,有着各自不同的场面调度习惯,从而决定了影象的整体风格。

电视场面调度与电影场面调度相比而言,既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有很大的区别。电影场面调度是以演员的调度为核心的,但对电视节目特别是新闻纪实性的节目、实况直播性的节目来说,镜头是场面调度的重点和关键,我们往往要以镜头调度的灵活性、动态性去弥补人物调度的不便、不足或具体调度上的困难。

电视场面调度特别是镜头调度必须考虑镜头相互间的匹配问题。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对前期拍摄(如摄像机位设置、镜头的运动等)和后期剪辑(如镜头组接、方向性的统一等)都将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问题是:轴线关系和如何运用三角形布机原理。

电视场面调度是在戏剧场面调度和电影场面调度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因此在讲电视场面调度的同时往往也是在讲电影场面调度。

第一节 场面调度的源流

一:场面调度的涵义

场面调度一词出自法文(Mise—en—scene) 其法文原意是“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 。 起初这个词只用于舞台剧方面,有“人在舞台上的位置”之意,指导演依照剧本的情节和剧中人物的性格、情绪,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站位、姿态手势、上场下场等表演活动所进行的艺术处理。是舞台排练和演出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导演通过自己

的艺术构思,把剧本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环境气氛、以及节奏等,运用场面调度的方法,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独特的语言。

比如,演员是站在舞台中央,还是走到前台边缘,是站着表演,还是坐着表演,等等,这些舞台表演动作的总和即为戏剧艺术中的场面调度。

由于电影和戏剧在艺术处理上具有某些共同性,“场面调度”一词也被引用到电影创作中,但其涵义却有很大的变化和区别。在电影中“场面调度”的涵义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因为电视和电影具有相似的性质,共用一种语言我们把它称之为电影电视语音,所以“场面调度”一词也适用于电视剧的创作。

在多维的立体空间中,场面调度是由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行为和动作构成的。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场面调度的形式和手段会越来越丰富,并趋向多样化。现在,它已成为影视导演在银幕和屏幕上叙事和表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虽然在对场面调度的认识上还持有不同看法,这也是正常的。但无论如何,导演在拍摄故事影片或电视剧时,如果没有场面调度设计,到时让大家随心所欲,各行其是,现场就无法控制,拍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甚至难以进行;有了场面调度设计,即使到了现场临时改变了原先的设想,也是因为产生了新的构思,有了比原来更理想的设计,才替代了前者,并非不要场面调度。尽管有的导演喜欢临场即兴创作,同样,也需有即兴创作出来的场面调度设计,才能实施他的拍摄计划,进行现场操作,否则拍摄工作是难以进行的。

二:戏剧场面调度与影视场面调度的异同

无论是戏剧导演,还是影视导演,在排练戏剧或拍摄电影和电视剧时,都需要运用场面调度这一手段,以便在舞台或银屏上演出多姿多彩的场面来。由于舞台的空间是有限的,而银屏幕的空间是无限的,所以二者的区别又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不少的人误认为二者区别不大,加之,在影导演中有不少的人来自戏剧界,因而在处理场面调度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处理戏剧的舞台调度手法运用到影视的创作中来,使得一些本来在舞台上可以产生最佳效果的场面,一旦进入银屏的画框,却黯然失色,显得生硬,呆板,反而会出现负面效应,引起观赏者视觉上的不快,甚至难以认同。

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呢?其原因就在于两门艺术之间有着不同的界限。

第一,在视点设计上,二者有区别。

戏剧场面调度是针对不变的观众视点设计的。观众在剧场中看戏,都坐在舞台前方的固定座位上,视点是不变的,因此,舞台上的调度是与观众的统一视点相适应的。

观众坐在舞台上看戏时,他们的视野可以覆盖整个的舞台,看到舞台上的全部景物,导演无法改变观众的视点;既不能缩小他们的视野,也无法放大他们的视野,在他们的视野可及的范围之内,又有相当大的自由选择的余地。比如舞台上有许多人在活动,观众可以把自己的眼睛紧紧盯在其中的某一个人身上,导演无法干预观众的注意力。

电影与电视的场面调度则不同,它是针对活动的观众视点设计的。

让你可以从远处看,也可以走近看;可以站在高处俯视,也可以从低处仰视;可以从前面看,也可以绕到后面看;可以让你看整体,也可以让你看局部,它几乎不给观众的注意力留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它有时代表观众观察事物的客观视点,有时又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点,有时则把两种视点交叉组合而成为一个场面。基本上都是导演在领着观众审视事物,即使是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点,也是导演有意安排和设计的,都是经过导演运用场面调度这一手段做出的选择,并经过操作之后完成的。

第二,戏剧舞台上的调度,常常受到时空统一的限制。

在戏剧舞台上,一场戏或是一幕戏的时空是统一的。它只能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展对开演员的调度,无法随时变换空间环境,也无法切断和改变同一场景中的时间流程。

影视的场面调度则不受时空的局限和制约,它可以随时改变空间环境和切断时间的流程,自由地运用时间元素和空间元素,这恰恰是影视导演最擅长和最有效的表现手段。

第三,演员的表演,通过舞台调度,可以保持动作的连续性及演出的完整性;并且可以使观众看到真实的有生命的演员在表演;同时,演员在舞台上可以直接得到观众反馈的信息,和观众产生交流,并通过观众的反应刺激,随时调整自己的表演,来适应客观的需要。

而影视的场面调度,却要随时中断演员的表演,以改变摄像机机位的角度,使演员的表演难以一气呵成。而观众看到的只是演员反映在银屏上的影像,演员的表演无法和观众交流,难以得到观众反馈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表演,只能凭借自身的感觉一次性的完成。

第四,戏剧的舞台调度,导演可根据客观的反应和意见,在演出过程中随时加以改进和调整,使舞台调度得以不断修正和完善。

而影视中的场面调度,拍摄完成后就定了型,是一次性的,无法再进行修改和调整,除非重新补拍。

第五,戏剧的舞台调度只包含一个单一层面:演员的调度。导演只能设计和调度舞台上的演员活动,所以他的调度对象基本上是演员。

影视的场面调度,则包含两个层面: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导演是把这两种调度作为不可分割的创作手段综合起来加以运用的。而影视艺术中的场面调度则在舞台戏剧的基础上得到了广泛而深入地补充和发展。就电影艺术而言,电影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两个方面。电影场面调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比如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象征性场面调度等,形成了电影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出剧中人物的关系及其情绪的变化,获得不同的银幕效果。电影场面调度的内容和范围已远远超越了舞台场面调度的局限。电影场面调度的核心是演员调度,但它又是通过镜头调度来体现的,目的是以画面中的人物的表演来表现一场戏的内容和主题。

电视艺术自诞生伊始,就继承和发扬了戏剧舞台场面调度和电影场面调度的优良传统,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操作方式,总体而言,电视节目中除了电视剧等与电影有较强的共性以外,占有相当比例的新闻纪实类节目、现场直播节目等则与电影相比有明显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场面调度上也产生了一些区别。我们不能因为影视场面调度的一些

共同特点而忽略了这些区别,盲目搬用电影故事片的调度方法,对生活中的事物大加摆布,搞违背生活真实的“导演”和“调度”。

电视场面调度同样也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借助于摄像机镜头所包涵的画面范围、摄像机的机位、角度和运动方式等,对画框内所要表现的对象加以调度和拍摄。比如,当我们拍摄一条生产新闻时,虽然不能像拍电影那样随意挑选和安排工厂的实景和生产状况,但是却可以通过摄像机拍摄角度和拍摄对象的精心选择来获取最富典型性和表现力的画面形象,即通过对镜头的有效“调度”获取最佳的“场面”。再比如,当我们在演播室里拍摄座台嘉宾和主持人的对话交流的内容时,如何安排出镜人物的座位、朝向、距离;怎样设置摄像机和设置多少台摄像机去拍摄所需画面等等,都是场面调度的具体内容。就电视节目的整体内容来说,电视场面调度往往更注重于通过积极主动的镜头调度,去弥补人物调度的不便、不足或具体调度上的困难。特别是在电视新闻、纪录片等节目中,对所拍对象的人为导演和有意摆布是与真实性原则格格不入的,自然不能划入所谓“纪实性电视节目的场面调度”的范畴。

此外,电视场面调度与画面构图也不能等而论之。应当说,场面调度是对拍摄现场中的人物(如果可能调度的活)和镜头(如机位、角度、景别等)的总体设计和安排;而画面构图则总是在拍摄现场确定的,是在已确定后的场面调度基础上产生的,是对调度停当后的被摄对象的视觉表现形式。可以说构图要最终体现和反映场面调度的结果,场面调度最终会落实到视觉形象的构图安排中。虽然,并不排除在拍摄现场的构图过程中对场面调度的即兴改动,以及对某些突发情况的紧急应变,但我们应当明确电视场面调度是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层面的,与拍摄时的构图环节不应混淆,这两者之间是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

总起来看,影视的场面调度比起戏剧的舞台调度更为自由和灵活。尽管银屏上的视点变换多,空间跳动大,时间流程经常被切断、分割,由于观众的联想和补充,以及视觉感官对影视语言的适应,仍然能够为观众所理解和接受。现在的观众已今非昔比,早期的观众看到银幕上的火车驶来,就吓得惊慌失措,四处乱逃,如今的观众,就是飞机冲你飞来,原子弹在你面前爆炸,也不会感到奇怪和惊吓,甚至会挑剔地评论它的不足。因为观众的影视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已经随着时代的前进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作为影视编导、影视摄影也要相应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三: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技巧

电视空间的多样性、变化性、流动性带来在其空间/场面内及空间与空间之间调度的无限丰富性。电视的空间调度是电视的场面调度(不是舞台的场面调度)与镜头调度互融互动的一种创作方法。电视的空间就是镜头空间及镜头组接形成的空间,电视的场面也是镜头内的空间场面,或是纵深空间里的几个横向的层面,或是横向的几层纵深平面,或是在镜头运动中纵深与横向的空间平面的交错,其间的调度、场面内的人物配置与动态处理及镜头的空间安排与空间内人物的动态设置,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演员调度与镜头调度是互相联系相互推动的整体关系。

演员调度就是指对剧中人物的调度,镜头调度是指对摄影(像)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