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义经》略讲 下载本文

《无量义经》 略讲

陀,以表内心之诚敬。愿行恳切到极处,自然得佛力加持。法尔如是。天幢天幡天轩盖天妙乐具。一一供养,如理如法——为报佛恩,为正法久住,为使一切众生皆沐浴在佛光中。『天妙乐具』即天上之美妙音声。处处安置作天伎乐。娱乐于佛。以天乐供养佛,愿一切众生皆能得闻佛法音声。 【即前胡跪合掌,一心俱共同声,说偈赞言:大哉大悟大圣主,无垢无染无所著。天人象马调御师,道风德香熏一切。智恬情泊虑凝静,意灭识亡心亦寂。永断梦妄思想念,无复诸大阴界入。】

即前胡跪合掌,一心俱共同声,说偈赞言??法身大士共同赞叹佛法。『大』表法身本体。大悟大圣主。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无垢无染无所着。与本源心性相应故,情执化解而无垢无染,透脱假相、无住而行。天人象马调御师。佛为人天导师,能调御化导一切。道风德香熏一切。『道』者,本源心性也。出离心、菩提心是入道之基础。『德香』即是契入无生后的利生之德,可以普熏一切、利益一切。

智恬情泊虑凝静。佛陀为什么可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呢?因为觉了本源、心地透脱故。『智』即般若智慧,『恬』即安然寂静。『情泊』者,情执化解已。『虑凝静』,我们凡夫众生在轮回中总是虚妄贪求而上下颠簸,圣人乃是凝静、安住本源心性。意灭识亡心亦寂。分别意识完全透空,能所双亡也。『心亦寂』,这个『寂』即是与大涅槃相应。

- 21 -

《无量义经》 略讲

永断梦妄思想念。众生为什么轮回?因为执着梦境故。克实而论,三界六道乃是妄想业感之大梦也。吾等迷而不知,一直在虚妄中分别执着,一直在六尘缘影中企盼追求,虚妄造业而感得虚妄的轮回果报。觉悟者梦醒故,则是『永断梦妄』。无复诸大阴界入。『诸大』即地、水、火、风、空、见、识七大。『阴』即是五蕴(色受想行识)。执着五蕴幻身而遮蔽真心,谓之『阴』。『界』即是十八界,『入』即六根攀缘六尘。觉悟者梦醒故,则七大、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皆融入本性光明中,转成菩提心之妙用——自在无碍也。

【其身非有亦非无,非因非缘非自他。非方非圆非长短,非出非没非生灭。非造非起非为作,非坐非卧非行住。非动非转非闲静,非进非退非安危,非是非非非得失,非彼非此非去来。非青非黄非赤白,非红非紫种种色。戒定慧解知见生, 三明六通道品发,慈悲十力无畏起, 众生善业因缘出。】

其身非有亦非无。克实而论,本源心性是超越二元对立,真空妙有是同体的。非因非缘非自他。克实而言:因缘与本源心性不二;自他与本源心性不二——念念觉悟、念念无住也。佘师云:“修行中的因缘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因缘中的透脱而无所住。”所谓的『自他』当下即是一体的,直

7

7

十二处:谓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也。即合六根六尘以言。处者方所也,所依之义也。言根在内,尘在外,眼唯对色,耳唯对声等,各有所依一定方所也。亦言十二入,入即涉入之义,以六根六尘互相涉入之故。如眼根对色,即能见色,是名眼入。耳根对声,即能闻声,是名耳入等。乃至一切可见之色,而对于眼,是名色入等是也。六根为内,名内六入;六尘为外,名外六入。合『六识』便成十八界。

- 22 -

《无量义经》 略讲

下即在本源心性中。非方非圆非长短,非出非没非生灭。本源心性非凡夫意识所能测度。所谓的长短方圆、出没生灭,在本源心性中了不可得。正如古德云:“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非造非起非为作。圣人的作为直下即是“无作而作,作即无作”。《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非坐非卧非行住,非动非转非闲静,非进非退非安危。一切皆是本源心性之展现,真空与妙有同时。因为是完全透脱假相的,所以非世间的语言所能描绘。若我们依凡夫知见、仅在事相上论,则永远不会认识佛陀,也不会明白佛法的。

非是非非非得失,非彼非此非去来。所谓是非、得失,所谓彼此、去来,乃是凡夫知见的产物,乃是六尘缘影的幻相。本源心性周遍一切,而始终湛然常寂。非青非黄非赤白, 非红非紫种种色。青黄赤白等各类现像,乃是业感中的幻影。了悟本源心性,必须觑破假相、化解情执,澈底放舍凡夫知见、突破二元对立的观念。

戒定慧解知见生。修行解脱依于五分法身香: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六祖大师云:“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内心不起染念即是『戒』;内心无乱、不为外境所惑即是『定』。何谓般若智慧?珍惜当下的一切,以无住心与众生结菩提缘,斯乃智慧力也。契

- 23 -

《无量义经》 略讲

入般若智慧能透视假相;由智慧力故,我们内心情执的绳索会松开——觉悟事实真相故,豁然开朗。『解脱知见』是以般若智慧为见地,念念透脱、处处安然。《首楞严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修行到一定阶段,法执也要破除的。古德云:“以无住为本,切莫金屑遮目。”

六祖大师云:“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离相』就是让我们觑破假相,即与本源心性相应。『内不乱』,我们不要被自己的妄想烦恼所动,所谓妄想烦恼是幻化不可得,其本体直下就是法身实相。了悟事实真相,我们在行住坐卧中皆可以修禅定。一切时处皆依本源心性,称性起修也。愚迷、贪瞋、嫉妒、狂妄??皆是由执着假相而生。学习大乘佛法,以智慧心透脱假相、化解情执,则能截断烦恼之根。三明六通道品发。『三明』即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六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道品』即三十七道品。学习大乘,了悟事实真相,奠定解脱道、菩提道之基础。慈悲十力无畏起,『慈悲』即利益众生、拔苦与乐。佛陀悲智双运,具十力、四无所畏,慈威并济,于十方世界化导一切众生。由是故,众生善业因缘出。

8

8

910

三十七道品:道者能通之义,到涅盘道路之资粮,有三十七种。如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是也。 9

十力:1、知是处非处智力,2、知三世业报智力,3、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4、知诸根胜劣智力,5、知种种解智力,6、知种种界智力,7、知一切至处道智力,8、知天眼无碍智力,9、知宿命无漏智力,10、知永断习气智力。 10

四所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也。二、漏尽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断尽一切烦恼而无畏心也。三、说障道无所畏,佛于大众中说惑业等诸障法而无畏心也。四、说

-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