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部分 下载本文

18、胃液 胰液 胆汁 小肠液 胃肠运动 胆囊 (三)是非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四)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A 5、A 6、D 7、B 8、B 9、B 10、C 11、C 12、A 13、B 14、B 15、D 16、B (五)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D 3、ACD 4、ABCD (六)简答题

1、盐酸的生理作用是:

①使蛋白质变性,利于消化。②激活胃蛋白酶原。③促进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④杀菌作用。⑤有利于铁和钙吸收。 2、胃的运动形式及作用是: 空受性舒张:接纳食物。

紧张性收缩:保持胃的形态及位置,产生一定内压。 蠕动:推动食团运动,有利于食团与消化液混合。

小肠运动形式有:紧张性收缩、蠕动、分节运动,其中前两种形式作用同胃。 分节运动既利于食物消化,又利于食物吸收。 3、胰液的主要成份及作用为:

碳酸氢盐:为消化液提供碱性环境,中和胃酸 胰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胰脂肪酶分解脂肪为甘油-酯、甘油和脂肪酸。

胰蛋白酶原 肠激酶 胰蛋白酶 + 蛋白质 →胨、多肽 + 蛋白质→ 氨基酸

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 + 蛋白质 → 胨、多肽 4、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原因: ①小肠面积大:绒毛和微绒毛、管腔长 ②食物在小肠已充分消化。 ③食糜在小肠停留时间长。

④小肠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七)论述题

2、胃肠激素主要有促胃液素、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

胃肠激素主要作用是: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运动。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促进消化管粘膜生长。促进代谢。

促胃液素作用:促进胃液、胰液、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运动和胆囊收缩

促胰液素: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胆囊收缩,抑制胃肠运动和胃液分泌

缩胆囊素:促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加强胃肠运动和胆囊收缩,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能量代谢的概念及机体能量的来源。 2、了解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

3、掌握能量代谢的影响因素。

4、掌握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及正常值。

5、掌握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及生理变化范围。 6、掌握人体的产热部位、散热部位及散热方式。 7、掌握临床上用冰块、酒精进行物理降温的原理。 8、掌握体温调节中枢。

9、了解体温调节机制——调定点学说。 二、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 2、基础代谢率 3、体温 4、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5、调定点 (二)填空题

1、机体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______、______和______提供。

2、安静时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活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 3、机体经皮肤散热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4、临床上用冰袋给病人降温,是根据______散热原理进行的。 5、腋窝下测得的体温正常值是______。 6、体温调定点的部位在______。

7、近年来提出调定点学说来解释体温恒定的调节机制,并认为______起着调定点作用。 (三)是非题

( )1、基础代谢率并非是机体最低的能量代谢率 ( )2、环境温度很低时,机体不存在蒸发散热 ( )3、人体在安静时,能量代谢最稳定的环境温度是10℃ ( )4、影响能量代谢最显著的因素是骨骼肌活动 ( )5、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是皮肤,其次为肾和肺

( )6、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其基础代谢率可超过正常平均值的20%~?0% (四)单项选择题

1、机体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葡萄糖 B、三磷酸腺苷 C、磷酸肌酸 D、二磷酸腺苷 2、正常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是:

A、三磷酸腺苷 B、葡萄糖 C、脂肪 D、磷酸肌酸 3、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是:

A、±5%~±10% B、±10%~±15% C、±15%~±20% D、±20%~±25% 4、关于体温的生理变动,错误的是:

A、下午体温高于上午,变化范围不超过1℃ B、女性体温略高于同龄男性,排卵期体温最高

C、幼童体温略高于成年人 D、体力劳动时,体温可暂时升高 5、当外界温度超过皮肤温度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 A、传导 B、辐射 C、对流 D、发汗 6、临床上用酒精使病人降温,其主要散热方式是: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7、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位于: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下丘脑 (五)多项选择题

1、体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方式有: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2、基础状态是指:

A、室温20~25℃ B、空腹 C、清醒 D、安静 (六)简答题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有哪些? 三、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

2、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3、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4、食物引起人体额外产生热量的作用 5、温度敏感神经元对温度感受的阈值 (二)填空题

1、糖、脂肪、蛋白质 2、内脏(肝脏),骨骼肌 3、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4、传导 5、36~37.4℃ 6、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7、温度敏感神经元 (三)是非题

1、√ 2、× 3、× 4、√ 5、√ 6、√ (四)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B 5、D 6、D 7、D (五)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六)简答题

(1)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对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极为显著。肌肉活动时,能量代谢增强。安静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占总热量的20%,剧烈运动时可达90%。

(2)环境温度:环境温度的改变对人体能量代谢也有显著影响,通常,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最为稳定。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能量代谢增强。环境温度低时能量代谢增加主要是由于寒冷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肌紧张增加或寒颤所致。当环境温度为30-45℃,能量代谢又会逐步增加。这可能 是因为体内化学变化过程的反应速度随着的上升而增快的缘故,以及在这种环境温度下发汗、呼吸和循环功能加强所致。

(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人在进食后一定时间内,食物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称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此作用因食物的种类而异。进食蛋白质食物后,引起机体所增加的产热量,大约相当于摄入的蛋白质中所含热量的30%。而在糖类和脂肪则分别相当于4%和6%。因此,为了补充这种额外消耗的能量,在进食时必须另外加上这份多消耗的量。

(4)精神活动:精神紧张时,如烦恼、恐惧、愤怒或强烈情绪激动时,能量代谢将升高。这时虽没有明显的肌肉活动,但由于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使骨骼肌肌紧张加强,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以及刺激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使体内分解代谢加强,产热量增高。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熟悉排泄的概念及排泄的途径。

2、熟悉肾的结构特点与肾血流循环特点。 3、掌握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4、熟悉滤过膜、有效滤过压的组成。

5、掌握肾小球滤过率的概念及肾小球滤过的影响因素。

6、掌握Na+、H2O、葡萄糖等几种重要物质的重吸收部位及方式。 7、掌握肾小球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影响因素。 8、熟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9、掌握尿的浓缩和稀释过程。

10、掌握抗利尿激素、醛固酮的合成部位、生理作用及分泌的调节。 11、掌握尿量的正常值,多尿、少尿、无尿的概念。 12、掌握排尿反射。 二、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排泄 2、肾小球滤过率 3、渗透性利尿 4、水利尿 5、肾糖阈 (二)填空题

1、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是______。 2、肾单位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3、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4、原尿与血浆在成分上的重要区别是原尿中无______。 5、正常成人肾糖阈约为______。

6、调节尿量多少的重要激素是______和______。

7、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吸收______和排出______。 8、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______和______吸收水。

9、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Ⅰ的物质是______。 10、骶脊髓的排尿中枢受损时可引起尿______。 11、骶脊髓与大脑皮层失去联系后可引起尿______。 (三)是非题

( )1、葡萄糖的重吸收部位是肾小球 ( )2、渗透性利尿是指由于血浆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利尿 ( )3、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 )4、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吸收Na+。 ( )5、抗利尿激素的 作用是促进近曲小管吸收水。

( )6、H+的分泌可促进HCO-3的吸收。 ( )7、动脉血压由120mmHg上升到150mmHg时,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影响 ( )8、血Na+升高时可使醛固酮分泌减少。 ( )9、原尿和血浆中的糖、尿素和无机盐的浓度几乎相同。 ( )10、肾素可促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变为血管紧张素 Ⅱ。 ( )11、骶脊髓受损时可引起尿失禁。 (四)单项选择题

1、能分泌肾素的细胞是:

A、近球细胞 B、致密班 C、间质细胞 D、肾小球细胞 2、肾小球不能滤过的物质是:

A、葡萄糖 B、大分子蛋白质 C、脂肪 D、无机盐 3、正常成人每24小时的原尿量是:

A、2L B、20L C、180L D、200L 4、下列哪种情况下可出现蛋白尿:

A、滤过膜通透性增大 B、滤过膜面积增大 C、大分子血浆蛋白含量增加 D、肾小管分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