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王牌高中补习班语文复习材料 下载本文

浦东新王牌高中补习班语文复习材料

参考答案:从不同角度、不同天气、不同时间看槐,都是从兵的感觉看出;对槐的人格化描写也是从兵的角度写出。这样写表现了兵对槐的热爱、对吃槐的神往,突显了兵的坚定意志;这样写更能真切细膩地表现人物的精神情感,更富感染力。 [说明“兵”的视角有关内容2分;这样写的好处2分] 10.赏析本文塑造的解放军形象。(4分)

参考答案: 本文塑造了忠于职资、恪守纪律、克已奉公,热爱生活的解放军基层官兵的群象,运用的手法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借物烘托、官兵互相映衬和游客居民的侧面衬托等。如对连长和战士们的有关槐花吃法的语言描写,对战士们扫地时捡槐花吃的动作描写,对战上们梦境的捕写,都表现了战士们对吃槐花的强烈渴望和抑制这种欲望恪守纪律的品质;战士们和连长、指导员的对话,“我”和连长指导员的对话,互相映衬出他们的高尚情怀;游客和老乡的言论和吃槐的行为,侧面烘托了战士们的意志品质;对山、云、天特别是槐花的描写,更烘托了战士们克已奉公的高贵精神。 [评分说明“形象概括”1分“手法”1分、“结合内容”2分,手法和举例不必详尽] 11.赏析第?段画线句中用“云霞”做喻体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1)“云霞”写出了槐花白、红、紫等缤纷灿烂的色彩;(2)又呼应了槐花开在山顶、开在半空的位置,使景物极富意境美;(3)“霞”这一意象具有放射光华的文化意蕴,用霞赞美解放军战士,能充分展现战士们生命的光辉灿烂。 [评分说明每点1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感 遇 (唐)岑 参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 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注】①靡靡:茂盛的样子。

12.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 A )(1分)

A.古体诗 B.今体诗 B.自然朴素

C.长短句 C.委婉曲折

D.楚辞体 D.奇崛雅致

13. 以下语言风格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B )(2分)

A.藻饰工丽

14. 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5分)

参考答案: (1)本诗题为“感遇”, 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表达对身世命运的感慨和思考。(2)杜花芬芳茂盛(“芳”而“霏霏”)却不被知遇,反被秋风吹杀,(3)自怜自惜自伤美好生命被严酷摧折。(4)松生于悬崖绝境却更奋发挺立,永葆青黛,(5)表明生命靠自我的顽强,完全能战胜恶劣境遇,表达对自怜自惜自伤的鄙弃,(6)芳杜与松柯形成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自胜自强的生活态度和坚贞不拔的精神操守。 [评分说明写作手法2分,结合诗有分析这种手法的表现力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8分)

5 / 10

浦东新王牌高中补习班语文复习材料

①王谅,字幼成,丹阳人也。少有干略,为王敦所擢,参其府事,稍迁武昌太守。初,新昌太.守梁硕专威交土,迎立陶咸为刺史。咸卒,王敦以王机为刺史,硕发兵距机,自领交趾太守,乃迎.前刺史修则子湛行州事。永兴三年,敦以谅为交州刺史。谅将之任,敦谓曰:“修湛、梁硕皆国贼也,卿至,便收斩之。”谅既到境,湛退还九真。广州刺史陶侃遣人诱湛来诣谅所,谅敕从人不得入阁,既前,执之。硕时在坐,曰:“湛故州将之子,有罪可遣,不足杀也。”谅曰:“是君义故,无豫我事。”即斩之。硕怒而出。谅阴谋诛硕使客刺之弗克遂率众围谅于龙编。陶侃遣军救之,未至而谅败。硕逼谅夺其节,谅固执不与,遂断谅右臂。谅正色曰:“死且不畏,臂断何有!”十余日,愤恚而卒。硕据交州,凶暴酷虐,一境患之,竟为侃军所灭,传首京都。 .

②恭靖,陇西狄道人也。少有器干,才量过人。隆安中,为河南太守。会姚兴来寇,恭靖固守百余日,以无救而陷,被执至长安。兴谓之曰:“朕将任卿以东南之事,可乎?”恭靖厉色曰:“我宁为国家鬼,不为羌贼臣。”兴怒,幽之别室。经三年,至元兴中,诳守者,乃逾垣而遁,归于江.东,安帝嘉之。桓玄请为谘议参军,置之朝首。寻而病卒。 (《晋书·列传第五十九》)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稍迁武昌太守( 逐渐,渐渐 ) (2)硕发兵距机( 通“拒”,抵抗,抗拒 )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竟为侃军所灭( A )(1分) .

A.最终 B.居然

C.追究 D.结束

(2)幽之别室( D )(1分) .

A.昏暗 B.深奥

C.深沉 D.囚居

17.第①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谅阴谋/诛硕使客/刺之弗克/遂率众围谅于龙编。 B.谅阴谋诛硕使/客刺之/弗克遂/率众围谅于龙编。 C.谅阴谋诛硕使客/刺之/弗克遂/率众围谅于龙编。 D.谅阴谋诛硕/使客刺之/弗克/遂率众围谅于龙编。

18.把第①段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硕逼谅夺其节,谅固执不与,遂断谅右臂。

参考答案:梁硕逼迫王谅,抢夺王谅的符节(刺史符节),王谅坚决地拿着而不给梁硕,梁硕于是就欣断了王谅的右臂。 [评分说明“逼谅”“夺”“其节”“谅固执”“不与”及其后省略的宾语,“最后一个分句省略的主语”“遂断谅右臂”为7个点,错1点扣1分,扣完6分为止]

19.概括王谅和恭靖共同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舍生取义/暂死报国

[评分说明:“慷慨赶死”和“忠心报国”两方面。本题没有限定用四字短语,但表述必须简洁] 20.列传一般以人物为纲、时间为序记述史事,请以本文和《史记》《汉书》中的任一篇列传为例,对此特点加以阐释。(4分)

6 / 10

浦东新王牌高中补习班语文复习材料

参考答案:《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廉颇和蔺相如两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介绍为纲,按照编年的方式,先后写了蔺相如完壁归赵、蔺相如和廉颇在赵王与秦王渑池盟会上的作用,蔺相如与廉颇从纷争到和解、廉颇奔魏、赵国灭亡等历史事件,再现了廉颇和蔺相如完整的一生。(2分)本文以王谅、恭靖二人为纲,按时间先后叙述二人一生的主要事件,突出了他们年轻时的才干,为官的经历和慷慨就义的一生事迹。通过两个人物的事迹,也记录了晋朝的重大历史事件。(2分) [评分说明:阐释这一写作特点时,要突出“人物经历”和“时间顺序”]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13分)

论 范 蠡 (宋)苏 轼

①越既灭吴①,范蠡以为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可以共患难,不可与同安乐,乃以其私徒属浮海而行。至齐,以书遗大夫种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可以去矣。”

参考译文:越国灭掉吴国后,范蠡根据勾践的长相是长脖子,嘴向前突起好像鸟嘴一样,认为勾践是那种,只能够共同度过患难,却不能够共同享受安逸快乐的人,于是与他自己的领民、属下渡海而去,到了齐国,写了信送给大夫文种说:“鸟儿打完了,优良的弓箭就没用了而被收藏起来;狡猾的兔子给打死了,猎狗就没用了煮了来吃掉。您也可以离开了。”

②苏子曰:范蠡独知相其君而已,以吾相蠡,蠡亦鸟喙也。夫好货,天下之贱士

□。以蠡

之贤,岂聚敛积实者?何至耕于海滨,父子力作,以营千金,屡散而复积,此何为者哉?岂非才有余而道不足,故功成名遂身退,而心终不能自放者乎?使勾践有大度.能始终用蠡,蠡亦非清静无为以老于越者也。吾故曰:蠡亦鸟喙也。

参考译文: 苏轼说:范蠡真是唯一会为其国君相面的人,让我来给范蠡相面,范蠡也是嘴向前突起好像鸟嘴一样的人。喜欢财货的人,是世上那些微贱的人。以范蠡的贤能,哪里是聚敛财货,囤积居奇的人呢?这样做,哪里比得上到海边耕种,凭父子的气力耕作呢。做很多钱的买卖,钱财一会散去,一会聚集,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这岂不是才能有余,道德不足的人么?所以说范蠡恐怕是功成身退,却到底心里不能平和的人吧?如果勾践能够大度,自始至终重用范蠡,范蠡也不是那种能清静无为,老死在越国的人,所以我说,范蠡也是嘴向前突起好像鸟嘴一样的人。

③鲁仲连既退秦军,平原君欲封连,以千金为寿。连笑曰:“所贵于天下士者,为人排难解纷而无所取也。即有取,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遂去,终身不复见。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其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使范蠡之去如鲁仲连,则去圣人不远矣。呜呼!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蠡之全者也,而不足于此,吾是以累叹而深悲焉。

参考译文: 鲁仲连使秦国军队退去,平原君想要封赏鲁仲连,用千金为鲁仲连祝寿。仲连笑着说:“天下的士人之所以都尊敬我,是因为我为人排忧解难却分文不取。如果收受谢礼,这是商人们才做的事,我不忍心做。”于是离去,终身不再出现。逃走隐居到海上,说:“我与其富贵而屈辱于人,宁愿贫贱而藐视世俗,放纵心志。”假使范蠡的离开,也和仲连一样,那离圣人的标准就不远了。哎呀!自春秋以来,知道什么时候该出仕,什么时候该罢手,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没有如同范蠡思考全面的,但依然有以上的缺陷,这就是我所以要屡次对他叹息而深切悲哀的原因。

【注】①范蠡与文种共辅越王勾践兴越灭吴。

7 / 10

浦东新王牌高中补习班语文复习材料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B )(1分)

A.矣 B.也 C.耳 D.乎

B.范蠡认为勾践寡恩阴险,道德不够。

22.对第①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范蠡认为勾践奸邪昏聩,才智不高。

C.范蠡认为文种蜚声良才,功高盖主。 D.范蠡认为文种奔走帮凶,必遭祸患。

23.对第③段写作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把鲁仲连功成逃隐、不愿为商和范蠡功成退隐而富进行对比,烘托范蠡在用舍进退等方面的圆满。 B.把鲁仲连功成谢封、辞赏退隐和范蠡功成逃离主上进行对比,衬托范蠡在用舍进退等方面的不足。 C.把鲁仲连的功成退隐、轻财率性和范蠡才有余而道不足进行对比,反衬范蠡在志行境界上的缺陷。 D.把鲁仲连功成辞赏、主动退隐和范蠡功成被逼退隐进行对比,陪衬范蠡与圣人境界有太远的差距。 24. 第②段连续用反问句,请赏析其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第一个反向句从范蠡的贤能出发,表达对范蠡聚敛财富难以置信;第二个反向表达对范蠡父子的行为和目的的强烈质疑;第三个反问句从反面表明范蠡才有余而道不足、内心不能放达。(2)三个反句语气逐渐加强,从怀疑质疑到确定, 由行为表现到内心世界,由现象到原因, 层层推进,表达对范蠡精神境界的否定,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评分说明:从反问特点表述、反问的论证效果、结合内容分析 ] 25. 评析苏轼对范蠡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我同意苏轼的观点。苏轼认为范蠡功成后退隐齐国积累财富,是道行境界不高、不够放达清静的表现。文章假设如果勾践大度,范蠡不会离开越国,会继续功名之路,意在表达功成名遂后还要做到内心宁静才是大境界。这种观点对纠正当时追名逐利的官场有一定历史进步意义,对当今社会太过功利、心灵被外物羁绊,也有一定警戒意义。

[评分说明:概述苏轼的观点1分,对苏轼观点的分析评价3分,分析评价要有理有据]

三、写 作(70分)

26. 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是“分享”。在社交网络,我们分享所有的东西:今天天气怎么样,我去过

哪里旅游,我在哪里吃饭,我最近遇到什么事情……我们记录着从早到晚干过的事,不仅有文字记录,还有图像。对此你有何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社会现象类作文写作指导

一、 特点:

社会现象类作文强调“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说理性。

1、要有针对性。它不能像一般材料作文那样,从材料中引出一个道理,然后哲理化写作。而是必须针对材料所列出的现象进行评论,有的放矢;

2、要有准确立意角度。甚至你的评论标题就能让读者清楚地知道你的鲜明的态度或观点; 3、要有说理性。以理服人,让读者能一目了然知道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本质是什么,进而如何解决。

8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