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复习大纲 下载本文

(4)在整个汉字演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是隶变,即汉字从小篆到隶书的演变。隶变以前的古文字象形程度高,笔画繁复,随体颉诎;隶变以后的汉字改变了古文字的写法,通过解散篆体、改曲为直、省并、省略、偏旁变形、偏旁混同等方式,使汉字演变为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构成的符号体系。 (5)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主要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三、六书中的假借和古音通假有何区别与联系?举例说明。

(1)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借用音近或音同的字来表示另一个词。

(2)二者的区别在于:①六书中的假借是本无其字,不得已的借用。而古音通假则是有本字不用,而借用另一个音近音同的字。②假借是长期、稳定的借用,例如“我”,本为一种兵器,借为第一人称代词,借而不还;而通假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借用。

六、汉字基本类型的划分

(一)六书说

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五曰六书”。 但《周礼》并未具体说明六书的内容。

至于六书的细目,到汉代才有记载。汉代学者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

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东汉)郑众《周礼·地官·保氏》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今称“字”,先秦有“书”、“文”、“名”几种称呼。 六书:六种造字的条例。 汉代记述六书细目的有三家:

郑众: 象形、处事、会意、谐声、转注、假借。 班固: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据唐兰先生考证,三家之说同出于一源. 班固《汉书·艺文志》是根据西汉末古文经学创始大家刘歆《七略》删节而成的,所列六书名目、次序本于刘歆。.郑众之父是刘歆的学生,许慎之师贾逵的父亲贾徽也是刘歆的学生 . 三家的细目有两点不同:

一是指事、会意、形声的称谓不同, 二是各书次第不同。

后人在阐述六书理论时,从许慎六书之名称而遵班固六书之次第,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三家之说,只有许慎为六书下有定义,故要正确理解古人的六书说,必须弄清许慎六书说的原意.

(二)六书释例 1.象形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即象形字就是字形画成字义所表示事物的形状,随着物体的外形而曲折字的笔画,日、月二字就是这种字。 2.指事

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指事字一看就可以认识,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它的意义,上字和下字就是这种字.

指事:用指示性笔画构造形体,来表示无法指画的事物或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指事可分三类

(1)纯体指事,即用符号(不是字)造指事字。如:上、下。 (2)依物标事,即在象形上加符号。如:亦(腋)(小篆)、寸(小篆)。 (3)借物明事,即用具体事物表抽象意思。如:高(小篆,甲古文),用楼台的字形表示“高大”义。

9

3.会意

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排比字类,合成新意,来体现造字的旨意,武信两个字就是这样. 比并几个事物(字),会合它们的意义,来体现造字者的意向。他解释会意字的条例一般是:“x,x也。从x从x。”“x,x也。从xx。”“x,x也。从x……。”例如:“宗,尊祖庙也。从宀从示。”“堅,土刚也。从臤土。”“戍,守边也。从人持戈。”“杲,明也。从日在木上。”

会:1)、会合二字(形)。 2)、体会出新义。 意:1)、意思比事更抽象。 2)、新意。 4、 形声

象形、指事、会意都建立在象形基础上,都没有表音成分,是纯表意字,而形声则是带表音符号的表意字。

许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就是用与该字义所表示的事物有关的字作形符, 取比拟新字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声符合成的新字,江、河就是这样的字。

根据这个字所表示的事物立个属名(字),再取一个音近字比拟读音,结合构成这个字。 5、 假借 许慎:“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段注:“托者,寄也,谓依傍同声而寄于此,则凡事物之无字者,皆得有所寄而有字。”

假借字是本来没有造出那个字来,要记录时就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表示。令字、长字就是这样的。

我 本义为武器,假借为自身代词。 亦 本义为腋下,假借为副词。 来 本义为小麦,假借为来去之来。 叔 本义为拾取,假借为叔父之叔。 骄 本义为马高六尺,假借为骄傲。 汝 本义为水名,假借为第二人称代词。 自 本义为鼻子,假借为自己。

从汉字的绝对数字来看,假借并没有增加新字,仅是借用音同的已成之字来记录新词,确实是“用字之法”;但是,如果从整个文字体系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看,由于它能以一个字表示若干个词,免却了为每一个词造一个专字的劳顿,节制了文字无限制地繁衍滋生,所以它又确实是不造新字的“造字方法。” 假借现象产生的原因

1. 为了限制造字的数量。

2. 由于要记录的词意思抽象,如表示语法关系或语气的虚词,不好通过字形来显示,于是借用同音

字来代替。

假借的作用

1. 使得一些无形可象的虚詞有了依托。 2. 扩大了文字的使用范围。 3. 它是创造新字的桥梁。 6、 转注

《说文解字》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 转注就是用一个部首来统帅部内的字,意义相同的字之间可以互相解释。如考部的考字和老字就

是这样。

7、“四体二用说”

? “四体二用说”由清代戴震提出。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戴先生曰:?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

字之用也。?”

清代学者戴震分析汉字“六书”的观点,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

10

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三)“三书说”

“三书说”是唐兰1935年在《古文字学导论》中首先提出来的。 三书:象形、象意、形声

唐兰:“象形、象意、形声,叫做三书,足以范围一切中国文字,不归于形,必归于意,不归于意,必归于声。形意声是文字的三方面,我们用三书来分类,就不容许再有混淆不清的地方。” 1、唐兰的“三书”说

1935年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批判了六书说,提出了三书说,创立了关于汉字结构的新理论。 ? 唐氏把汉字分成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唐氏之说,对传统理论是一个冲击,对文

字学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未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2、陈梦家等人的“新三书”说

陈梦家先生在1956年出版的《殷墟卜辞述》的“文字”章里,描绘了甲骨文字的发展过程,并且附带谈到整个汉字发展的问题,把汉字分为象形、假借、形声三种类型。

刘又辛先生在发表于《中国语文》1957年5月号的《从汉字演变的历史看文字改革》一文中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把汉字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形意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字为主,时间的下限当在商代甲骨文以前;第二个阶段叫做假借字阶段,这个阶段的文字以假借字为主,时间从商代甲骨文开始到秦朝统一;第三个阶段叫做形声字阶段,从秦汉到现在,汉字以形声字为主体成为定型。

3、裘锡圭先生在1988年出版的《文字学概要》一书中,认为陈氏三书说是基本合理的,但应把象形改为表意,假借不应该限制在本无其字的假借范围里,应该把通假也包括进去。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

三书说理论,对于破除对《说文》的迷信、更新文字学内容都有积极意义。

但是,“四体二用说”、三书说虽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去改造六书说,但始终没有摆脱六书的模式。

三书说仅仅着眼于如何范围汉字可以避免界限不清,结果把界限不易划清的两项甚至三项合并一项,这只是回避矛盾,而不是解决矛盾,我们认为不是正确的方向。

(四)不能纳入三书的文字

1、记号字,如:五、六、七、八 2、半记号字

3、变体表音字(有时候人们稍为改变一下某个字的字形,造出新字来表示跟那个字的本来读音相近的音。)如:由“刀”分化出来的“刁”

4、合音字——读音由用作偏旁的两个字反切而成的字。 5、两声字——由都是音符的两个偏旁组成的字。如:啎

第七章 表意字

一 表意字的定义

按照作者的观点,三书应归纳为表意、假借和形声三类。其中,表意文字是唐兰先生所指的三书中“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的总和,可看作一切只用意符参与造字的汉字。表意字的构造方法多种多样,作者将其分为以下六类。

二 表意字分类及举例

1.抽象字:指用抽象的形符造成的表意字(相当于六书中的指事字)

11

典型例字:一、二、三、四、上、下、方、圆、回、小、凹、凸、丫 特点:数量不多,大多出现较早

2.象物字:字形象某种实物,代表所象之物名称的表意字(相当于“六书”中的象形字)

典型例字:它、疋、壶、广、行、酉、矢、网

象物字的变例 A只表示所象之物的一部分,如“牛”、“羊”

B 复杂象物字,连带表示有关事物,如“州”、“果”、“瓜”

特点:出现很早,数量相对多些,后起的有“闩”、“伞”等

3.指示字:在象物字或象实物的形符上加指示符号示意的表意字(与六书中的象形字同)

典型例字:本、末、刃、亦

特点:数量很少;指示符号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意符,所以指示字可以看作是准合体字,与复杂象物字有些接近,如“面”

4.象物字式的象事字:表示事物属性、状态和行动的表意字

典型例字:又、矢

特点:数量少,出现早,有些字兼有象物、象事二职,如“月/夕”和“大/夫”

5.会意字

在抽象字、指示字之外,凡会合两个或以上意符 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意义都不相同的字,我们都看作会意字。

形符和义符的区别:形符靠形象表义,如“明”中的“日”和“月”

义符靠字义表义,如“歪”中的“不”和“正”

这里讲到的会意字的意符,既可以是形符也可以是义符(由于有较多两可情况) 会意字情况复杂,包括六个小类:

A.图形式会意字

──用两个或以上的象形成分组合来共同组成字义的会意字 ──典型例字:宿、卿、共、伐、毓、至 B.利用偏旁间位置关系的会意字

──按照图形表示字义的原则组合,偏旁之间的位置在表示字义上有重要作用。

(与上一小类的区别在于字形的图画以为比较淡薄,使用象征手法或把义符当作形符使用) ──典型例字:正、之、出、各、逐、突、原(后起的有嬲、尖和灭) ──这类会意字和图形式会意字之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C.主体和器官的会意字

──由象人或动物的字与象器官的字或形符配合表意的会意字 ──典型例字:见、监、欠、饮、企(后起的有鸣、吠、咩) D.重复同一偏旁而形成的会意字

◎ 大多数重复同一偏旁而形成的字是这类字,如珏、林、磊、淼 其中有的也同时利用偏旁位置之间的关系,如矗、棘

◎ 少数重复同一偏旁的表意字不是会意字(丝)或不属于本小类(从) E.偏旁连读成语的会意字

──由两个或以上可以连读成语的字构成,连读而成之语就是或间接说明字义 ──例如:凭=任几;劣=少力;扁=户册;楞=木四方 (《说文》里还举出个别四字成语的字,作者进行批驳) F.其它

在会意字中,也有个别不能归入上面四类的字(举例如删、扫、擤、掰、笔)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