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20套中考模拟试卷】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福州华伦中学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下载本文

即该温度时,1.68g高氯酸钾溶解在100g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那么2g 高氯酸钾加入 98g 水中,高氯C、60℃时,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3.2g,酸钾不能完全溶解,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2%,正确;溶质的质量分数=

6.8%,即60℃时, 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正

确;D、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 40℃肯定有晶体析出,若是不饱和溶液那么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故选D。 4.C 【解析】 【详解】

A.氧气与其他气体体积比为1:5时,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6.7%,不属于富氧空气,故A错误; B.21:79与空气的成分相差不大,不是富氧空气,故B错误;

C.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的平均氧气体积分数的空气称为富氧空气,1:即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2大约是33.3%,属于富氧空气,故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AB不可能,故D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详解】

收集一瓶100毫升的氧气。A中无刻度,故A不正确;

采用BC装置,从储气的角度应该是把水压出,所以是短进长出,故均错误;

而D中长管进入气体后会上升导致装置内的水被压着从右侧的长管流入量筒,所以既可以储气也可以测量体积。 故选:D。 6.B 【解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D 【解析】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够达到目的。B. 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因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不同,不能够达到目的。C. 收集氧气并测量

氧气的体积,因进气管太长,出水管太短,不能够达到目的。D.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能够达到目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8.B 【解析】

A、红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1O2

2P2O1.正确;

B、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错误; C、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能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D、甲烷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故选B. 9.C 【解析】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增多的质量是生成的质量,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质量。a质量增多,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0.0g-6.4g=3.6g,b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4.0g-7.2g=6.8g,d的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6.8g>3.6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c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6.8g-3.6g=3.2g,该反应是:b=a+c。A. b是反应物,错误;B. x=3.2+3.2=6.4,错误;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D. d可能是催化剂,错误。故选C。

点睛: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判断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出待测质量的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10.C 【解析】 【详解】

A、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二氧化碳,应从零开始,错误; B、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开始固体中不含氧化钙,应从零开始,错误;C、高温煅烧碳酸钙达到分解温度才开始分解,反应开始后,碳酸钙的质量减少,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固体总质量减少,但杂质不变,所以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会增大,当碳酸钙完全分解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正确; D、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氧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碳100%=48%,反应后,反应后,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酸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100×

2Fe+3CO2.正确;

CO2+2H2O.正确.

16/56×100%≈28.6%,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减小,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甲、乙、丙 铁 从图中看出丙与盐酸反应没有乙与盐酸反应剧烈,金属活动性比乙弱,但排在氢的前面. 【解析】 【详解】

(1)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氢后的金属不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金属均能与盐酸反应,而丁不与盐酸反应,故可以将甲、乙、丙归为一类。 (2)由图中的反应剧烈程度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甲>乙>丙>丁,且甲、乙、丙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要排在氢的前面,丙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应排在锌后面、氢前面,符合条件的常见金属是铁。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置氢、排前置后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CuO+CO

高温 Cu+CO2一氧化碳过量,同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b

通过观察两种气体的气泡数量可以判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偏大 【解析】 【详解】

方案一:(1)硬质玻璃管中,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

高温Cu+CO2;

(2)该实验能获得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其原因是一氧化碳过量,同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方案二:(1)装置A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CO气体应由b通入,在C中混合后,由另一导管导出;

(3)装置C中浓硫酸的两点主要作用:①干燥气体,减少实验误差;②通过观察两种气体的气泡数量可以判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2)该实验中,如果装置中不加固态干燥剂,则二氧化碳逸出过程中带出部分水蒸气,会导致计算出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最终所算得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偏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CH CH4+H2O

4-4800℃~900℃催化剂CO+3H2 不属于 14:3 分子

【解析】 【分析】

据图可以看出,甲是CH4,乙是H2O,丙是CO,丁是H2,根据微观示意图结合小球代表的原子情况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详解】

(1)甲是CH4,甲物质中间原子的化合价为-4价,表示为:CH;故填:CH

44(2)根据微观示意图结合小球代表的原子情况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CH4+H2O

-4-4800℃~900℃催化剂CO+3H2;

800℃~900℃催化剂CO+3H2;

故填:CH4+H2O

800℃~900℃催化剂CO+3H2

(3)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是单质换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故填:不属于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H2O质的质量比为28:6=14:3;故填:14:3

(5)甲是CH4,构成甲物质的最小粒子为分子;故填:分子 【点睛】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

14.B 其他三组实验中都进行了控制变量 Ca+2H2O═Ca(或其他三组实验中都是对比实验)(OH)

2+H2↑

800℃~900℃催化剂CO+3H2;反应后生成的丙是CO,丁是H2,两物

NH3和H2

【解析】 【详解】

(1)A是探究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现象;B是探究水的组成;C是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是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由此可知实验中的A、C与D归为一类,依据是主要目的这三组实验中都进行了控制变量,只有实验B不需控制变量;故填:B;其他三组实验中都进行了控制变量(或其他三组实验中都是对比实验);

(2)钙能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所以将金属钙投入氯化铵溶液中会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并产生有刺激性的气味;发生的化学反应分别为:Ca+2H2O═Ca(OH)2+H2↑;Ca(OH)2+2NH4Cl=CaCl2+2NH3↑+2H2O。故填:Ca+2H2O═Ca(OH)

2+H2↑;NH3和

H2。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氧化铜 炭黑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稀硫酸 黑色固体消失,溶液变蓝 溶液变蓝,固体有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