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13《教师能力学》自学考试 下载本文

文本身提供的观察、思维方法等。 3.能总结规律,揭示学法。4.能设计练习,巩固学法。5.能区别情况,指导学法。

(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能力培养:1.加强学习,深入研究。2.广识博闻,择善而施。3.改进教法,教学相长。

六、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的能力

学习迁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继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迁移有正负之分。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产生积极影响,起促进作用的,是正迁移;起消极或干扰作用的,叫负迁移。

(一)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的能力要求: 1.能比较异同,促进迁移; 2.能典型引路,触类旁通; 3.能强化练习,熟中生巧; 4.能相机诱导,重在“举隅”;

(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的能力培养:1.掌握现代认知迁移理论。2.了解学科之间的迁移现象。

第七章 教师的教学能力(三)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学生发展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学生、教材等因素构成,而教师是主导。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等因素构成的教学过程也通常由教师来决定。因此,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诸种能力就成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一、课堂教学的开讲能力

开讲,也称“导入新课”。别开生面的开讲,具有安定课堂秩序、收拢学生思绪、引起学习兴趣、启发积极思维、增强听课效果的作用。

(一)开讲能力的要求:开讲具有:1.针对性;2.启发性;3.趣味性。 (二)开讲能力的培养

21

1.掌握开讲原则,探索开讲规律:(1)展示新旧知识联系点;(2)向学生传递期待信息;(3)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心境。

2.讲究开讲技巧,发挥独创精神。 二、创设最佳教学情境的能力

教学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所处的特定氛围。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须有想象和情感的参与。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千方百计地用易于引起学生想象和联想,易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事物和场景,构成教学情境,以便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创设最佳教学情境的能力要求:1.能再现教材中的情境:(1)实物直观法;(2)模像直观法;

(3)语言直观法。 2.能引导学生进入教材的情境:(1)开辟情境通道;(2)设计情境议题。 3.能启发学生想象教材的情境。

(二)创设最佳教学情境的能力培养:1.借鉴名师成功经验; 2.努力端正教风。 三、教学设疑能力

教师机智巧妙的设疑,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学设疑能力的要求:设疑:1.有明确目的;2.具有启发性;3.具有针对性。 (二)教学设疑能力的培养:

1.把握提问时机:(1)从学生方面讲:①当学生思维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②当学生疑惑不解时;③当学生精力分散时;④当学生有所发现、跃跃欲试时。(2)从教师方面讲:①教学进行到教材的关键处时;②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③教学到达知识的连接处时;④教学到达内容的含蓄处时。

2.遵循“可接受”原则。

3.选择好提问方式:(1)承上启下式提问;(2)指导性提问;(3)辨析式提问;(4)谈话式提问;(5)巩固式提问等;(6)直问是问题从正面直接提出来;曲问是问题从反面、侧面提出来;(7)个别提问和集体提问。提问方式要提倡灵活、创新。

22

四、教学举例能力

(一)教学举例能力的要求:1.举例准确、典型;2.用例恰到好处;3.讲例生动形象。

(二)教学举例能力的培养:1.重视知识积累;2.深入理解教材;3.讲究举例方法。 五、设计板书的能力

板书,是指教师在黑板或投影片上,以简练的文字、符号、线条或图形等形式,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一种教学手段。好的板书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设计板书能力的要求:1.板书应能揭示教学内容;2.板书应能展示知识网络;3.板书应能体现教学思路;4.板书应能做到形式美观。 (二)设计板书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板书能力)

1.加强板书基本功训练;2.熟悉板书设计的步骤:(1)明要求,书之有用;(2)抓重点,书之有据;

(3)选词语,书之有度;(4)定形式,书之有格;(5)分层次,书之有序;(6)留余地,书之有节。3.掌握板书设计的类型、格式:(1)词语式;设计(2)纲要式板书是指教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经过分析和综合,用精要的文词,形成能反映知识的结构、重点和关键的提纲;(3)表解式;(4)线索式;

(5)表格式;(6)图示式等。 六、教学应变能力 ○

教学应变能力,是指教师能机智地处理课堂上突然发生的意外情况,从而使教学进程得以继续并取得良好效果的能力。

(一)教学应变能力的要求:

1.能适时调整教学内容;2.能适当变动教学程序;3.能合理调控教学节奏;4.能灵活改变教学方法;

5.能巧妙处理教学失误。 (二)教学应变能力的培养:

23

1.备课时要体现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2.要合理分配注意力;

3.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七、教学反馈能力

反馈,本是控制论的一个概念。

教学反馈,是指教师输送给学生的教学信息,在学生中产生反应并返回教师,从而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教学控制过程。教师应自觉及时地把握教学反馈,灵活地、及时地调整讲课进度、深浅程度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反馈能力的要求:1.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2.能准确发出可靠信息;3.能自然排除谬误信息;4.能主动深究最佳信息。

(二)教学反馈能力的培养:1.要善于观察,作出敏锐的判断;2.要善于交流,有较强的适应性;3.要谦虚谨慎,和学生持平等态度。

八、课堂教学的收结能力

(一)要求:1.善归纳总结,由博返约;2.能画龙点睛,强化重点;3.能比较异同,帮助理解;4.能承前启后,形成链条;5.能设计练习,检验效果。(二)收结能力的培养 1.掌握常用收尾方法,探索新的结尾方式;2.减少封闭型结尾,采用开放性结尾。

九、进行复式教学的能力

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节课内,用不同的教材对不同的年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既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又要有明显的个性特征。

(一)复式教学的能力要求:1.能科学编班排座。2.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1)纵向动、静结合;(2)横向动、静结合;(3)动静巧妙搭配。3.善于培养小助手。4.恰当使用小教具。(二)复式教学的能力培养:1.把握复式教学的特点,实现复式教学的三个深化:(1)师生交往的深化;(2)信息流通的深化;(3)教学方法的深化。2.发挥复式教学的潜在优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按照提纲预习课文的能力;(2)集中注意力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