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13《教师能力学》自学考试 下载本文

组织班级活动,活跃班级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等。

(一)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要求:

1.能科学地确定活动内容:(1)教育性活动;(2)知识性活动;(3)娱乐性活动;(4)实践性活动。

2.能周密地安排活动计划。 3.能有效地指导活动实施。 (二)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培养:

1.充分认识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1)陶冶情操、培养品德;(2)丰富知识、扩大视野;(3)发展特长、增长才干;(4)增强体质、强健体魄。 2.把握班级活动的实施原则:(1)自主性原则;(2)异步性原则;(3)愉悦性原则;(4)创新性原则;(5)开放性原则。

3.培养兴趣爱好,发展自身特长。 四、指导学生学会竞争的能力

竞争,通常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各自努力,分出高低优劣,从而推动事物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活动方式。无论是放眼竞争激烈的国际社会,还是着眼于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指导学生学会竞争的能力要求:1.明确学生之间的竞争与成年人竞争质的区别:(1)竞争目标不同:学生间的竞争目标是全体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社会上的竞争常与其生存质量有关;(2)竞争性质不同:学生间的竞争是建设性、发展性、提高性的;成年人的竞争往往具有排他性; 2.认识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竞争的局限性:容易(1)使自卑感强的学生产生自我疑虑和不安全感;(2)使少数优胜者产生优越感和虚荣心;(3)引发部分学生的焦虑情绪;3.把握指导学生竞争的基本原则:(1)良性循环原则;(2)合理、适应原则;(3)相对评价原则;(4)疏导性原则;(5)促进学生发展。

(二)指导学生学会竞争的能力培养

13

1.要明确竞争的内涵;2.充分认识培养学生竞争能力的意义:(1)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声誉动机,发展学生勤奋好学或积极参加其他创造活动的内驱力;(2)竞争能丰富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益;(3)竞争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长;(4)竞争能强化学生的自信与自尊。

五、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

合作精神,不仅是形成健康班集体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品质。 (一)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要求:1.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友爱之情;2.能指导班干部在工作中密切合作;3.能培养学生学习上的互助精神;4.能促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友好合作;5.能鼓励学生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二)生合作精神的能力培养

1.◎充分认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意义。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更要靠人与人、团体与团体、国与国之间的协作合作,合作精神是21世纪建设者的必备品格;2.掌握指导学生合作的原则:(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3)共同进步原则;(4)有利于集体的原则;3.熟悉指导学生合作的方法:(1)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2)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3)悉心了解学生,做好思想工作;(4)注重榜样的作用。 第五章 教师的教学能力(一)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一、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能力

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与要求,是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课程目标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一、前言。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阐述课程改革的背景、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二、课程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及素质教

14

育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本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三、内容标准。该部分具体阐述各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就是用明确的描述学生达到何种学习程度的行为动词阐述学生在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应达到的目标。四、实施建议。为了确保国家课程标准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绝大多数学生身上实现,课程标准中提供推广或实施这一标准的建议,主要包括教与学的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

从“大纲”到“课程标准”转变的重要意义:

(1)这一转变更深层的是教育理念的更替、教育视角的切换。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非具体教学内容;

(2)课程标准是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

(3)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 (4)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消极教授者,而是教学方案的积极设计者。

(一)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的能力要求:能依据教学大纲:1.确定教学目标;2.明确教改方向;3.廓清知识结构;4.把握教学重点。

(二)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的能力培养:1.从宏观上理解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2.从微观上理解教学大纲的导向作用。

二、掌握和运用教材(教学内容)的能力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是各科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能力。

(一)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要求:1.能理解教材的特点:(1)教育性;(2)基础性;(3)应用性;

(4)可接受性;2.能分析教材的内涵:(1)从编者的角度;(2)从学生的角度;(3)从教者的角度:掌握编者与学者的统一,编者与教者的统一;3.能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它是教师安排教学结构的重

15

要线索。一般说来,每本教材有重点章,每章有重点节,每节(课)有重点内容。难点是指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或接受的内容。这些或是由于知识本身抽象、复杂而难以理解,或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接受。关键处是指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那些知识点,即通常说的“教学突破口”;4.能理清教材的知识点。知识点是教学内容或者教材涉及到的学科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观点等。

(二)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培养:

1.要在精通教材上下功夫(1)通读教材;(2)精读教材;(3)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参考读物。

2.要在处理教材上做文章(1)适当调整顺序;(2)适当增删内容;(3)注重内在联系。

三、选择、运用教学参考书的能力

教学参考书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而编写的为教学服务的指导书,对教师备课起着排疑解难、引路导航的作用。

(一)选择、运用教学参考书的能力要求:1.能广采博览,为我所用;2.能精心比较,择善而从;3.能勇于探索,寻求真知。

(二)选择、运用教学参考书的能力培养:1.端正治学态度;2.养成质疑习惯;3.注意资料转化;

4.拓宽知识视野。 四、编写教案的能力

教案是教师上课的实施方案。精心设计和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中心环节。 (一)编写教案的能力要求(根据目标教学的要求设计一份表格式教案)

1.能掌握编写教案的原则:(1)体现科学性;(2)注重实用性;(3)突出针对性;(4)富有创造性。

2.能正确表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生在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其行为变化应达到的标准。从目标的层次看,包括学科、学段、年级、单元和课时的教学目标;从学生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