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试题 下载本文

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 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 过程中的心理现象。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 过程中的心理现

象。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 、 、 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 活动,也是一种 活动。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 。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 现象。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 。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 、 和 。10. 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 。12. 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13.应用运动心理学可进一步分为 和 。14.教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 和 。15.临床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 。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学科。A. 相同的B. 认知的C.不同的D. 基础的2.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过程中的心理现象。A. 体育教育教学B. 竞技运动和比赛C.体育锻炼D. 娱乐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研究的科学。A. 情感和意志 B. 个性和意志C.心理和行为 D. 认知和个性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A.一种B.两种C.三种D.多种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的需要。A. 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B. 体育实践工作C.体育科学研究D. 运动训练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B. 20世纪40年代前和40年代后 C. 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 D. 20世纪30年代前和30年代后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年完成的。A. 1901B. 1896C.1905 D. 1898 8.()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A. Scripture B. Anshel C.Griffith D. Wann 9.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A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B. 20世纪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 C. 20世纪90年代前和90年代后D.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10.在中国,()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 A. 吴文忠B. 马约翰 C.肖国忠 D. 马启伟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归于心理因素。A.70%B.80%C.90%D. 60%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运动心理学集中研究()对运动成绩的影响。A.动机B.个性C.焦虑D. 认知 2.运动心理学研究 的心理和行为。( )

A.运动员 B.教练员 C.运动心理咨询者 D. 观众

1

3.锻炼心理学具体研究 。( )

A. 学生的学习焦虑 B.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C.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D. 体育锻炼坚持性

4.本书所讲的体育心理学主要探讨 领域中的心理现象。( )

A.体育教育教学 B.娱乐 C.竞技运动 D. 体育锻炼

5.Anshel提出,运动心理学研究在运动参与背景下的人类行为以及人类行为如何被 三种基本来源所影响。( )

A.团队领导 B. 运动员 C.个体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 D. 观众

6.学习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两个目的 。( )

A. 理解心理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生理表现 B. 理解社会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生理表现

C. 理解参与体育活动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健康和幸福 D. 理解理解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

7.教育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 等方面的问题。( )

A. 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记忆过程 B.提高动机水平 C.调节情绪和感觉状态 D. 降低焦虑程度

8.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探讨 。( )

A. 运动员的个性 B. 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 C. 影响团体凝聚力和团体动力学的因素 D. 观众特性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9.近些年来,个性运动心理学家更多地集中研究运动员的 影响运动表现的程度。( A.个性 B.情绪 C.风格 D. 思想

10.日本在70年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分为两类. 。( )

A. 研究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 B.研究学生的认知问题 C.研究运动员的情绪激动状态 D. 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学问题

11.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指出,运动场可以 。( )

A. 批评错误 B.陶冶情操 C. 鼓励高尚 D. 激励品质

12.近十年来,中国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A. 竞技运动领域的心理学问题 B.大众的体育锻炼心理学问题 C.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心理学问题 D.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2

13.未来的运动心理学将继续强化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即 。( )

A. 临床运动心理学 B.学术运动心理学 C.应用运动心理学 D. 教育运动心理学

14.所谓质性研究方法就是通过 ,从而推论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 )

A.实验 B.观察或访谈收集资料 C.分析被试的言词 D. 故事或叙述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1.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几个研究领域与所需解决的主要相关问题连在一起。 发展运动心理学 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 个性运动心理学 运动员的心理障碍 教育运动心理学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

临床运动心理学 随年龄和运动技能变化而发生的心理变化 认知运动心理学 锻炼中心理问题

运动损伤心理学 运动员的风格和思想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锻炼心理学 心理和行为的生理机制

体育社会心理学 运动员思考的内容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运动心理生理学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2.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年份与体育心理学发展史发生的重大事件连在一起。 1898年 Griffith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1967年 1987年 1925年 1969年

高级应用运动心理学学会成立 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Tripkett进行了抑郁感运动心理学的实验

北美运动和身体活动联合会出来

1985年 加拿大心理技能学习和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 1965年 美国心理学会第47分会(锻炼和运动心理学)成立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这三门学科自成体系已初见端倪,也是发展方向。( ) 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心理现象。( )

3.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恶化大众

3

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 )

4.Pargman认为,运动心理学是通过运用人类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和原则试图解释、预测或改变与运动相关的行为。( )

5.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 )

6.一个人学过体育心理学,就可以说明自己一定在体育教学或指导运动队方面取得成功。( ) 7.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认知活动。( ) 8.Tripkett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

9.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 ) 10.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期间,处于发展时期。( )

11.运动心理学家被描述为三种类型: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12.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体育心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13.未来的运动心理学将继续强化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即教育运动心理学和临床运动心理学。( 14.目前的趋势是体育心理学研究者们已开始重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结合使用。 ( ) 六、简答题

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2.本书取名为“体育心理学”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3.何谓体育心理学?

4.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 5.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6.教育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7.简述体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七个重大事件. 七、论述题

1.学习体育心理学对您未来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2.试述体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 体育学习的心理基础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 。

2.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的观点,运动技能的学习主要分为 、 、 三个阶段。

)4

3.罗杰斯将学习分为 、 ,前者主要死记硬背那些没有生气、枯燥乏味、无关紧要、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无实际意义的知识;后者则主要指那些能影响学生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选择未来行动方针的学习。

4.建构主义心理学是 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于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逐渐流行。 5. 理论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理结构的过程,即S-O-R。

6.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内容的 和呈现方式的 。 7.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更强调 ,重视认识中的 。 8.人本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是 。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如下图所示的运动技能学习过程是基于 心理学派的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 ) A. 行为主义 B. 认知心理学 C. 人本主义 D. 建构主义

体育教师 动作示范 (提供刺激) 学生 接受信息 (加工处理)

评价反馈 (强化机制) “跟我学” (作出反应)

2.如下图所示

的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是 心理学派的理论观点。( ) A.行为主义 B.建构主义 C. 认知心理学 D. 人本主义

最高层 高一级层次

基础层 基础层 基础层 基础层 基础层 高一级层次 基础层 基础层 基础层 3.以下哪个心理学家是建构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 )

5

A. 斯金纳 B. 罗杰斯 C.皮亚杰 D. 赫尔 4.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 的学习策略。( ) A. 自下而上 B. 自上而下 C. 由简单到复杂 D. 由复杂到简单

5. 在1913年发表了《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 ) A.华生 B.斯金纳 C.弗洛伊德 D. 班杜拉

6.行为主义对体育学习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首推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 。( ) A.反馈学说 B.强化学说 C.联结理论 D.奖励学说

7.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是 学派的理论。 ( ) A.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建构主义 D.人本主义

8.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支架式”、“抛锚式”等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学习策略是 。(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简单到复杂 D.由复杂到简单 9.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目标应该是 。 ( )

A. 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力 B.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 C. 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问题 D.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0. 人本主义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 。( ) A.决策者 B.执行者 C.传授者 D.促进者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行为主义的产生直接受哪两个心理学派的影响 。( ) A.构造主义心理学 B.机能主义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人本主义心理学 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在体育学习的应用中应注意什么原则 。

( )

A. 小步子原则 B. 积极反应原则 C.即时反馈原则 D. 自定步调原则 3.建构主义理论繁多,主要包括 和 。( ) A. 认知建构主义 B. 行为建构主义 C. 社会建构主义D. 需要建构主义 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 ) A. 自主性 B.全面性 C. 发展性 D. 渗透性

5.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相比,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更强调 和 。 ( ) A. 真理的相对性 B. 真理的绝对性 C.事物的客观性 D. 主观能动性 6.认知心理学在学习方法上倡导 和 。( )

6

A. 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自主学习 D.创造学习

7.强调“自下而上”学习策略理论的学派是 。( ) A. 行为主义 B. 建构主义 C. 认知心理学 D.人本主义

8.以下哪些心理学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 ) A. 马斯洛 B.斯金纳 C.罗杰斯 D.加涅

9.人本主义主义重视的是 。 ( ) A. 教与学的方法 B.学习的内容 C.学习的结果 D.学习的过程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请用连线将下面的心理学派与学习策略连在一起。

认知主义 自下而上

行为主义 自上而下

建构主义 层级关系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 ) 2.认知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只重视实验室实验,不重视主观实验的报告。

( )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提出来的。( )

4.建构主义主张学习就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理结构的过程。 ( )

5.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关注的是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 ( )

6.认知心理学把学习归结为单纯的内部心理过程和意识系统。 ( ) 7.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非常重视社会因素对人发展的制约作用。 ( )

8.行为主义未能揭示人类学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忽视了人类学习的内部过程。 ( )

9.认知心理学认为在体育学习中,学习每一项运动技能都应首先让学生接触最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 )

10.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知识是由人创造的,并受其价值观和文化的影响。( )

7

六、简答题

1. 2. 3.

简要评价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简要介绍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观点。 简单介绍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原则。

七、论述题

1.试述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2.试述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3.试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第三章 运动兴趣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运动兴趣的效能高低主要表现为 以及 。

2. 是人们对于新事物或有趣现象的直接兴趣,是在感知中由于兴奋性增强形成的一种不太稳定的愉悦倾向,属于始发状态的低层次兴趣,是由事物的新异刺激而引起的好奇心。

3. 是继发状态的中层次兴趣。

4.运动兴趣的效能是指 。

5.“有趣”不断地发展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由被动的、观赏性的兴趣转化为主动参与的兴趣,由不太稳定的愉悦倾向发展成为比较稳定的热爱倾向,其动力效应大大增强,从而形成 。

6. 是乐趣与志向的结合,是推动人实现远大理想目标的迷恋性的、最稳定的动力倾向,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最宝贵的心理动力。

7.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 ”的过程。 8. 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为对运动的偏好和渴望。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运动兴趣的 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 ) A. 广泛性 B.有效性 C.倾向性 D.稳定性

2.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如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物品)的兴趣,即 。( )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 。( )

8

A. 物质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 。 ( ) A. 广泛兴趣 B. 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 间接兴趣

5. 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 ) A. 乐趣 B. 广泛兴趣 C.有趣 D. 直接兴趣 6.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 为基础。( ) A. 运动需要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 技术基础 7.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 开始。( ) A.乐趣 B.直接兴趣 C. 有趣D. 物质兴趣

8. 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 )

A.运动兴趣 B.运动爱好 C.运动诱因 D.运动需要

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 。( )

A.中心兴趣 B.核心兴趣 C.重点兴趣 D.唯一兴趣

10.学生对一切新知识和新技能都感到新鲜,但没有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练习中,这种兴趣是 。( )

A. 乐趣 B.有趣 C.直接兴趣 D.物质兴趣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运动兴趣有哪些品质?( )

A. 倾向性 B.广泛性 C.稳定性 D.效能 2.以下哪些是对体育活动的间接兴趣( )

A. 健美操可以保持体型 B.排球的技术吸引我 C.运动可以增进健康D.运动可以使我更强壮 3.以下哪些是参加体育活动的物质兴趣( )

A. 对运动服装的兴趣B. 对运动本身的兴趣C.对运动器材的兴趣 D.对运动健身价值的兴趣 4.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运动兴趣可以分为( ) A. 物质兴趣 B.间接兴趣 C.广泛兴趣 D.精神兴趣 5.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运动兴趣可以分为( ) A.物质兴趣 B. 中心兴趣C.直接兴趣 D.间接兴趣 6.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运动兴趣可以分为( )

9

A. 广泛兴趣B.中心兴趣 C.物质兴趣 D.精神兴趣

7.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运动兴趣可以分为( ) A. 有趣 B.乐趣 C.志趣 D.戏趣

8.马斯洛认为,以下哪些需要是基本需要( )

A. 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交往的需要 9.什么样的运动内容能影响运动兴趣水平( ) A.新奇性B.适合性 C.独特性 D.竞争性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运动兴趣的分类:

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 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 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和范围 有趣、乐趣和志趣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 ( )

2.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 ( ) 3.一般来说,直接兴趣与无意注意相联系,间接兴趣与有意注意相联系。

( )

4.运动的稳定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于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

( )

5.运动兴趣的效能水平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 ( )

6.间接兴趣不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间接兴趣。 ( )

7.一般说来,在产生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一直努力。

( )

8.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 ( ) 9.运动兴趣是对某项体育运动的表面关注和简单参与。 ( )

10. 在某一学习时期,运动兴趣针对很多项目,也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 )

10

六、简答题

1. 何谓运动兴趣,运动兴趣与运动需要之间有什么关系? 2. 简述运动兴趣和运动爱好的关系。 3. 简述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联系和区别。

4. 简述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5.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七、论述题

1.应该如何利用运动兴趣的各种品质,激发与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2.试述运动兴趣的初级、中级、高级水平的不同特点及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第四章 运动动机的理论与应用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 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

2. 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发动、选择、 和 的功能。

3.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可将运动动机分为 和社会性动机。

4.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 。

5. 为了获得刺激、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

6. 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

7. 根据学生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参与的心理动因主要由自身内在需要转化而来还是由外界条件诱发而来,可以将运动动机划分为 和外部动机。

8. 根据学生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参与的心理动因主要由自身内在需要转化而来还是由外界条件诱发而来,可以将运动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 。

9. 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 。

10. 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运动活动的动机,属于 。

11.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指向于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于体育活动的结果,

11

可以将运动动机分为 和间接动机。

12. 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指向于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于体育活动的结果,可以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 。

13. 指向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是 。 14. 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是 。 15. 有机体由遗传获得的、与生俱有且不学而能的行为方式是 。

16. 斯金纳通过对操作条件反射的研究,提出有机体的操作性行为是通过强化形成的,且强化对行为还起着 的作用。

17.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等称为 ;而将心理需要称为 。

18. 班杜拉认为,人除了通过直接学习获得直接经验外,更多的时候是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获得的积极强化结果的观察来获得 。

19. 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行为任务的实际能力的推测与主观评价是 。

20. 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身体能力、技术水平与行为表现的一个 ,学生的身体能力、技术水平与行为表现是否一致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21. 影响体育学习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直接经验、间接经验、 和 。

22. 面临某种不确定性情境而产生的激活状态被称之为 。

23. 德西和瑞安认为,奖励作为一种外部事件可能具有 和 两种功能。

24. 促使学生从没有体育活动动机到形成活动动机的过程是 ,而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是 。

25. 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是 。

26. 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讨论,可使他们对与运动学习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 。 27. 通过游戏、竞赛或其他相关活动安排,使学生认识到设置目标、采用实现目标的行为策略与成败的关系,以及成败对情感体验的影响,获得成功与失败经历的 。

28. 通过对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运动目标”、“心理定向”、“成功标准”等概念的讲授与理解,使这些观念在学生头脑中 。

29. 对学生多强调其运动学习和锻炼前后的比较,可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变“常模参照”为 。

12

30. 体育教师通过强调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是竞争获胜、合作学习,还是个人提高)、反馈(如,是赞许获胜者、互动者,还是进步者)、制定成功标准(如,是战胜对手、小组成功,还是超越自我)等可以在教学中制造出竞争、 和 的课堂教学气氛。

31. 一般来说,竞争可分为个体间、团体间和 三种形式。

32.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利用师生尤其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 。

33. 大多数的合作学习都是按小组形式进行的。每个小组4-6人,按照“组内异质, ”的原则组成。

34. 将学生的测验成绩得分与他们以往测验的平均分相比,根据他们达到或超过先前成绩的程度来计算分数,这种计分方法叫做 。

35. 许多合作学习的方法都将小组间的竞争作为激励学生们在组内进行合作的手段,简而言之,就是 。

36. 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某个学生”的形式进行的反馈,属于 。

37. 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在成绩单上给某个同学画小红旗”的形式进行的反馈,属于 。 38. 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根据学生的技术或能力表现给予分数”的形式进行的反馈,属于 。

39. 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以排名次的方法给学生打分”的形式进行的反馈,属于 。 40. 学生对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是 。

41. 凯恩经过研究,提出体育活动具有六种价值,即健康和健身、社会交往、感官刺激、美感体验、 和 。

42. 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他人的行为表现,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是体育态度的 ;仿照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采取行动,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榜样的一致是体育态度的 。

43. 学生通过榜样行为的示范,直接学到积极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体育态度的 学习。 44. 学生通过模仿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所展示的榜样来形成自己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是体育态度的 学习。

45. 学生将各种榜样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综合成全新的态度体系表现出来,是体育态度的 学习。

46. 学生为避免惩罚或得到奖励,而从表面上接受社会、学校的规定、要求,听从体育教师的说教,在

13

体育行为表现上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过程,是体育态度转变的 。

47. 学生逐渐自愿地接受他人的体育观点和群体规范,使自己的体育态度与社会、学校和体育教师的要求逐步接近的过程,是体育态度转变的 。

48. 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和接受他人的体育观点、信念,并把这些新的观点、信念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彻底转变了自己体育态度的过程,是体育态度转变的 。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 。( ) A.运动动机 B. 体育习惯 C. 运动兴趣 D. 体育态度

2. 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 的作用。( ) A. 驱动 B. 引诱 C. 阻碍 D. 定向

3. 体育活动的愿望达到一定水平,推动采取学生行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 功能。( )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4. 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 功能。( )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5. 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努力程度、注意力水平、克服困难的决心大小等有所不同。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 功能导致的。( )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6.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不等。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 功能造成的。( )

A. 发动 B. 选择 C. 强化 D. 维持

7. 为了获得刺激、产生眩晕、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生物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8. 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 。(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生物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9. 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 。( )

14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生物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10. 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为 。(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生物性动机 D.社会性动机

11. 指向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特征的动机,是 。 (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12. 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结果的动机, 是 。(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动机的功能? ( ) A. 行为发动 B. 行为操作 C. 行为维持 D. 行为强化 2. 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动机的功能? ( ) A. 行为发动 B. 行为操作 C. 行为维持 D. 行为表象 3. 下列动机中,哪些是以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为依据做出分类的?

( )

A. 直接动机 B. 生物性动机 C. 间接动机 D. 社会性动机 4. 下列动机中,哪些是以内在需要和外界诱因为依据做出分类的?( A. 内部动机 B. 直接动机 C. 外部动机 D. 间接动机 5. 下列动机中,哪些是以心理动因的指向为依据做出分类的?( )A. 内部动机 B. 直接动机 C. 外部动机 D. 间接动机 6. 哪些心理学家与动机本能论的提出有关?( ) A. 詹姆士 B. 麦独孤 C. 班杜拉 D. 弗洛伊德 7. 依据斯金纳的观点,强化可以在什么时间给予?( ) A. 固定的时间间隔 B. 固定的行为反应次数之后 C. 无固定的时间间隔 D. 无固定的行为反应次数中 8. 哪些心理学家与动机人本论的提出有关?( ) A. 马斯洛 B. 班杜拉 C. 弗洛伊德 D. 罗杰斯 9. 影响体育学习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A. 直接经验 B. 间接经验 C. 言语劝说 D. 情绪和生理状态

15

10. 哪些心理学家与动机的认知评价理论的提出有关?( ) A. 麦独孤 B. 瑞安 C. 德西 D. 詹姆士

11. 以下哪些因素包含在麦克莱兰德和阿特金森提出的需要-成就理论中?

( )

A. 争胜动机 B. 避负动机 C. 成功可能性 D. 成功的刺激价值

12. 从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奖励对象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来看,课堂的目标结构类型有哪

几个?( )

A. 个性化 B. 个体化 C. 合作 D. 竞争 13. 合作学习是按照什么原则组成学习小组的?( )

A. 组内同质 B. 组内异质 C. 组间同质 D. 组间异质 14. 体育教学中反馈的形式有哪几类?( )

A. 象征性评价 B. 表扬性评价 C. 客观性评价 D. 标准性评价 15. 体育态度是由哪几个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 A. 认知 B. 情感 C. 意志 D. 行为意向 16. 体育态度的模仿学习包括哪几种类型?( )

A. 直接模仿 B. 间接模仿 C. 象征性模仿 D. 创造性模仿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请用连线将不同的动机理论与其代表人物联结起来。 动机的本能论 马斯洛和罗杰斯 动机的行为论 德西和瑞安 动机的人本论 斯金纳 动机的社会学习理论 詹姆斯和麦独孤 动机的认知评价理论 班杜拉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运动动机是由运动环境诱因引起的。 ( )

2、体育教师可从学生在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中的行为表现上观察和推测出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 ( )

3、体育教学应注重互帮互助、人际交往、才能展示、合作与竞争等内容的安排,以满足学生的生物性需要。 ( )

4、行为强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对于初学某个运动技能或刚刚参加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在表现

16

出正确行为后,立即给予表扬、肯定强化,效果较佳。

( )

5、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适用于一般的任务情境。 ( )

6、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动机时应注意,不恰当的外部动因会削弱学生运动参与的内部动机,使学生从为了自身的乐趣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转变为为了获得教师的奖励和避免惩罚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 ( )

7、就运动学习和锻炼动机而言,从表面上看,追求成功和逃避失败的倾向都能促进学生努力参与体育活动,并对学生心理和运动活动效果产生同样的影响。 ( )

8、在小组合作活动基础之上展开的中等程度的竞争活动,即适量和适度的小组合作与竞争方法的结

合,才会发挥个体与小组间的广泛互动作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 ) 六、简答题

1、简述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

2、简述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3、简述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4、简述学生体育成就动机的培养。

5、如何保证竞争对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产生积极作用? 6、合作学习有哪些特征? 7、体育教学中的反馈形式有哪些?

8、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恰当的表扬和批评?

9、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生的观察和模仿学习受到哪些强化的作用与影响? 七、论述题

1、试述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试论体育态度转变的阶段与条件

第五章 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 2. 3. 4.

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由______________引起的,它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起点。

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__________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_____________。 成就目标定向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所追求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17

5. 6. 7.

______________是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

追求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________是可以培养、发展的,因而力求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能力。 研究通常认为____________是适应性的,它与一系列积极的认知、动机、情感和行为中介变量以及积

极的结果联系在一起,而__________则是非适应性的,它与一些消极的结果相联系。 8.

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由父母、同学、老师所组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促使个体采取某目标定

向的主要原因。 9.

具体、明确、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是可以用________和可用________的目标,即可以用次数、米

数、秒数等可测定的量来确定的数字目标。

10.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结合最理想的是使用“_______”目标设置。

11. 技术动作完成目标是指____________,如在网球发球向前挥拍时,要伸直手臂。 12. 结果目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在比赛中要击败对手。 13. 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_________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___________。

14. 团队目标设置的环节有_______________环节、_______________环节、_______________环节、_______________环节。

二、单选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_____________理论。( ) A 动机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本能理论 D 认知理论

2. 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能力的目标定向是属于_______。( ) A 成绩目标定向 B 学习目标定向 C 自我目标定向 D 结果目标定向

3. 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是属于________。( ) A 成绩目标定向 B 学习目标定向 C 掌握目标定向 D 结果目标定向

4. 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认为__________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因而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

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消极评价。( )

A 智力或能力 B 性格或气质 C 性格或能力 D 智力或气质 5. 学习目标定向是_____________。( )

A 适应性的 B 主观的 C 非适应性的 D 非主观的

6. 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由父母、同学、老师所组成的_________________是促使个体采取某种目标定向

的主要原因。( )

18

A 环境因素和动机气氛 B 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C 动机气氛和家庭环境 D 课堂环境和学校环境

7. 在体育领域,无论家长、教练员和队员强调比赛获胜还是技术掌握,会在一个运动集体中造成不同的

心理气氛,这被称为______________。( )

A 课堂气氛 B 动机气氛 C 教学气氛 D 目标气氛

8. “目标设置理论”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_______于1967年率先提出了的一种激励

理论。( )

A 温伯克 B 洛克 C 拉瑟姆 D 马腾斯

9. 为了保证目标既有难度又有可能实现,可将学生 ______作为参考,并在必要时修正目标以适应情况的

变化。( )

A 最近的能力水平 B 最近的比赛名次 C 入学以来的成绩 D 在班里的排名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目标定向主要有两个定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 ) A 学习目标定向 B 成绩目标定向 C 工作目标定向 D 结果目标定向

2. 我要在这次跳高比赛中跳得再高点,是__________。( ) A 短期目标 B 模糊的目标 C 长期目标 D 明确的目标

3. 这次篮球赛,我要将我的罚球命中率提高到80%,是___________。 ( ) A 结果目标 B 技术动作目标 C 明确的目标 D 模糊的目标

4. 在进行目标设置时,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现实的_________等方面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评价,从而使学生能

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

A 体育成绩 B 运动技能水平 C 心理素质 D 生理机能水平 5. 团队具有的特点是( )

A 成员之间相互依存 B 成员之间相互协调

C 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 D 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 6. 团队目标设置过程中可分成_______________阶段。( ) A 计划阶段 B 执行阶段 C 检查阶段 D 结果阶段

19

四、匹配题(请将左右两栏中与中间栏中相应的说法用直线连起来)

提高、进步 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 努力、掌握 健康、交际 成功定义为 参与的重要性 参与运动的动机 学习目标定向 负反馈、进行深层加工策略 注意集中在 对困难或挫折 对成功原因的看法 运动中的欺骗和不当行为 对运动目的看法 与他人相比的高成绩 学习策略 竞争、获得再认 引起焦虑 相信努力,但更强调外在因素 学习过程

五、判断正误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 )

2、成就目标定向是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它是个体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 ) 3、在目标定向理论的早期,研究者大多把目标定向分成两种目标倾向。( ) 4、成绩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

5、学习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 )

倾向于认可 与他人比较的高能力 持之以恒 成功定义为 参与的重要性 参与运动的动机 注意集中在 对困难或挫折 对成功原因的看法 运动中的欺骗和不当行为 对运动目的看法 学习策略 成绩目标定向 高地位、高名声、财富 更相信努力 不赞成 努力、合作、好市民 正反馈,进行深层加工策略 20

6、追求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是可以培养、可以发展的。( ) 7、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 )

8、对于一个年轻的运动员来说,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都高是最好的结合。( ) 9、目标设置理论的提出主要是依据“有意识的目标影响人的行为”这一假设。( )

10、在进行目标设置时,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成绩在班级排名情况掌握是设置成功目标的重要依据。( ) 11、目标最好是学生需要经过较大努力才能达到的。( ) 12、“在这次测验中罚球命中率达到70%”是结果目标。( )

13、一般而言,长期目标比短期目标有效,对人的行动更最容易产生推动作用。( )

14、对运动员或学生的阶段性反馈应以积极肯定为主,并指出其今后努力提高与改进的方向。( ) 15、团队目标是评价团队各项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 )

六、简答题

1.简述体育活动中学习目标定向者和成绩目标定向者的区别。 2.简述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的作用。

3.简述团队目标设置确定目标环节需要注意哪些。 4.简述团队目标的作用。 5.简述团队的特点。

6.简述设置团队目标应该注意的问题。

七、论述题

1.试述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 2.试述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3.试述团队目标设置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四个环节。

第六章 运动归因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 、 和___________的认知过程。 2.归因理论是对 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归因活动是一种 普遍的心理现象,

它渗透在人们 和 的各个领域。

3.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们都有一种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周围环境的需要。

4. 根据Heider的意见,行为的结果可以归因于 或

的力量,或者同时归因于 因素。

5.根据Heider的意见,有效的个人力量是由 和 的因素所构成。环境力量是由 和 所构成。

21

6. 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归因理论包括:____ _理论、

理论、 理论和 理论。 7.所谓“相应推断”是指 的行为是由行动者内在

的_____________直接引起的。

8. 根据Jones等人的观点,在从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中,应考虑的三个基

本 、 和 。

9. Kelley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 、 和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 的立体框架。

10.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_______________。对三度理论的各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行为

的 、 和 三个变量。

11.Weiner提出,可以根据 、 和 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

12.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

的原因;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不一致时,会把它归于 的原因。

13.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14.研究已经表明,运动员把成功或失败归于稳定的原因,还是归于不稳定的原因,与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5.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最初是由____________和他的同事研究 行为时提出的。随后,心理

学家又证明,这种习得性无助感在 行为中也会出现。

16.有关研究指出,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从 归因为主逐渐地 较

为平衡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这是心理 的表现。

17.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人经历了 与 后,面临问题时产生

的 、 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8.Weiner在对归因的研究中区别了两类主要情 依赖情绪和 依赖情绪。前者的情绪反应

中 的成分;后者的情绪反应中 的成分。

19.习得性无助感个体的心理特征有: 、 、 、 和 。

20.对男女归因方面的差异,主要有下列不同的解释: 、 和 。

22

21. Vallerand提出的运动情境中的情绪模型涉及到 评价和 评价两种情绪过程。前者是

生成的评价;后者是有归因过程 产生的评价。

22.Vallerand提出的运动情境中的情绪模型涉及到 评价

和 评价两种情绪过程。这种分类类似于Weiner的“ 依赖情绪”和“ 依赖情绪”的情绪划分方法。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中括号内)

1.个体与他人行为的共同性因素 ,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 A.越多 B.越少 C.越不确定 D.完全相同 2.习得性无助感的概念最初是由 研究动物行为时提出的。( )

A.Dueck B.Vallerand C.Weiner D.Seligman 3.归因理论是对 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

A.行为 B.自我效能 C.动机 D.成就感 4.三度理论是由 提出的。( )

A.Rotter B.Kelley C.Chalip D.Dueck 5.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 的归因理论。( )

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

6.“相应推断”理论认为,行动者外显的行为是由其内在的 直接引起的。(A.思想 B.人格特征 C.道德理验 D.Kelley 7. 不属于常用的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 )

A.团体发展法 B.强化矫正法 C.积极反馈法 D.观察学习法 8. 不属于Weiner归因理论中的一个维度。( )

A.动机 B.稳定性 C.内外源 D.可控制 9. Kelley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涉及到 个因素。( ) A.2 B.3 C.4 D.5 10.最早对归因理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

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 11. 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 。( )

A.协调性 B.协商性 C.协同性 D.协变性 12.三度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

23

13.协变性原则是一种 的归因。( )

A.符合逻辑 B.不符合逻辑 C.有时符合、有时不符合逻辑 D.与逻辑无关

14. 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

的原因。( )

A.外部 B.内部 C.稳定 D.不稳定

15.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

的原因。( )

A.外部 B.内部 C.稳定 D.不稳定 16.期望的改变与个体归因的稳定性维度有着 相关。( ) A.低度的 B.中度的 C.高度的 D. 无

17.大量的研究发现, 这一要素,与期望改变未来的行为结果有着较大的相关。( ) A.运气 B.任务难度 C.能力 D.努力

18.强化矫正式的归因训练方法的关键是掌握和灵活运用适当的 和奖励方法。( ) A.泛化 B.分化 C.诱导 D.指导 19.“相应推断”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Weiner B.Heider C.Jones D.Kelley

20. Rotter的研究表明,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倾向于 归因的人更为成熟。( ) A.内源性 B.外源性 C.稳定性 D.不稳定性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中括号内) 1.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 )

A.团体发展法 B.强化矫正法 C.积极反馈法 D.观察学习法

2.研究已经表明,运动员把成功或失败归于稳定的原因,还是归于不稳定的原因,与下列 几个

因素有关。( )

A.动机 B.习得性无助感 C.期望 D.自我效能感 3.个体与习得性无助感有关的心理特征有 。( )

A.成就动机 B.自我意识 C.思维 D.情绪

4. 对三度理论的三个因素中的归因,取决的行为变量有 。( )

A.区别性 B.互补性 C.一贯性 D.一致性

24

5.Weiner提出可以根据 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 )

A.变量性 B.稳定性 C.内外源 D.可控制

6.Kelley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有 。( ) A.客观刺激物 B.行动者 C.一贯性 D.一致性

7.“相应推断”理论认为在从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过程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有 。

( )

A.社会赞许性 B.独特性 C.选择自由性 D.共同性

8. 强化矫正式的归因训练方法的关键是掌握和灵活运用适当 的方法。( A.批评 B.奖励 C.诱导 D.指导 9.根据Heider的意见,行为的结果可以归因于 的力量。( )

A.个人 B.环境 C. 动机 D.认知 10.归因活动包括的主要认知活动过程有 。( ) A.分析 B.综合 C.推测 D.解释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1.

成败归因理论 Heider

相应推断理论 Weiner

三度理论 Kelley

朴素心理学 Jones和Davis

2.

运气 内部、稳定的

情绪、健康 内部、不稳定的

能力 外部、稳定的

任务难度 外部、 不稳定的

25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Heider对行为原因所做的个人-环境的划分一直是归因的基础。( ) 2. 三度理论过分强调归因的逻辑性,脱离了普通人归因活动的实际。( )

3. 根据协变性原则,当别人与自己的成绩相一致时,人们倾向于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 ) 4.Heider认为:行为的结果=个人的力量+环境的力量。 ( )

5. 行为的社会赞许性越大,本质归因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应推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 6. Rotter认为,倾向于外源性归因的人比倾向于内源性归因的人更为成熟。

( )

7. 出身于经济地位低的家庭中的儿童倾向于外源性归因。( ) 8. 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不能提高运动员积极的情感。 ( ) 9.倾向于外源性归因的运动员受到成绩排列次序的影响。 ( ) 10.倾向于内源性归因的运动员不受到成绩排列先后的影响。 ( )

11.“相应推断”是指内隐的行为是由行动者内在的人格特质直接引起的。( ) 12.“相应推断”理论认为,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人格特质是一致的。 ( ) 13.三度理论遵循的总原则是共变性原则。 ( ) 14.个体的归因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 )

15.个体归因为时向着内外源较为平衡的方向发展被看作是心理成熟的表现。

( )

16.把成功归因于内部的或可以控制的原因,则自我效能感将会降低。( )

17.训练年限不对运动员的归因产生影响;而比赛结果则对运动员的归因产生影响。18.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Heider的归因理论。 ( ) 19.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受期望的驱使。 ( )

20.期望的改变与个体归因的稳定性维度有着高度的相关。 ( )

六、简答题

a) 什么是归因? 归因的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b) 简述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

c) 简述Jones和Davis的相应推断归因理论。 d) 简述Kelley的三度归因理论。

e) 什么是协变性原则?根据协变性原则归因是否符合逻辑?

) 26

f) g) h) i) j) k)

什么是归因训练?在体育运动中,归因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简述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 简述归因训练的基本思想。 简述再归因训练的几种常用方法。 简述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 简述影响运动归因的外部因素。

七、论述题

1.试举例说明Weiner归因模式中几个维度的区别。 2.试述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3.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试述对具有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教育措施。 4.试述习得性无助个体的心理特征。 5.试述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

6.试述归因方式对人的行为表现的影响。并举例加以说明。

第七章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理健康强调 ,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 ,它是一种 的良好状态。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 、 和 的影响。

3.研究体育运动对智力的影响之所以有较大的难度,其主要原因是 ,因而也就无法得出智力的变化就是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的结论。

4.关于 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

5. 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最早理论研究是 提出的情绪学说。 6.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将其的理论归纳为 。

7.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雅各布森提出用 来干预焦虑情绪。 8.列出与焦虑有关的三个心理生理指标: 、 、 。 9.列出与健康体能有关的三个指标: 、 、 。

10.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生理学假说有: 、 、 、 。

27

11.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假说有: 、 、 、 、 。

12. 注意力分散假说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 ,使消极情感 ,使 。

13. 20世纪70年代,人格与运动关系的研究大多是从 和 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1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 、 、 、 。 1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 、 、 。 16.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主要有: 、 、 、 、 。 17.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 、 、 、 、 。

18、人们行为改变的过程包括:一是 ,它在 比较重要;二是 ,它主要应用于 。

19.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 ,或 ,或 ,或 。

20.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 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 和 来决定。 21.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 、 、 、 。 22.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 、 、 、 、 。

23、最早采用心理测量方法评定锻炼成瘾行为的学者是 ,他们设计了一种 的量表用于测量锻炼成瘾。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活动中属于体育锻炼的是 。( )

A.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 B.日常生活中偶然进行的身体活动 C.上班时骑自行车 D.有规律的持续一定时间的慢跑。

2.促进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 。( ) A. 由于人们对身体与心理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B. 由于医疗费用上升、余暇时间增多

C.由于都市生活环境的变化 D.工业国家疾病发生率提高 3.唯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 ) A.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28

4.突生二元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 )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5.灵魂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 )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6.唯物论对身心关系的看法是 。( ) A.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B.精神控制了大脑

C.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D.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7.关于心理健康,下列哪种说法错误是 。( )

A.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B.心理健康是一种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C.心理健康是一种在各种行为反应中能积极而适度表现的健全的心理状态 D.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

8.“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情绪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这一假设是 。( ) A.社会认知假说 B.心境状态改善假说; C.社会交互作用假说 D.心理控制感假说。 9.身体锻炼成瘾属于 。( )

A.物质成瘾 B.过程成瘾 C.结果成瘾 D.状态成瘾 10.下列关于认知功能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 。( )

A.认知功能是人类的高级活动功能,它是人体对外界信息的反应能力

B.认知是一组相关的活动,如知觉、记忆、思维、判断、推理、问题求解、学习、想象、概念形成、

语言使用等等

C.人的思维模型类似于一个复杂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D.人类的认知活动过程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11.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体现在 。( ) A.运动员的智力高于一般人的智力

B.小强度的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最大 C.不同的锻炼项目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不相同

29

D.体育锻炼对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不会产生影响

12.“个体行为的改变是由于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而不是由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这个观念是下列哪一种理论的观点 。( ) A.控制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跨理论模型

13.关于体育锻炼对抑郁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 ) A.临床上被诊断为抑郁的人从体育锻炼中不能获益 B.一次体育锻炼不能降低抑郁

C.体育锻炼对严重的抑郁症不能起任何作用

D.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但这对心理健康不是必需的手段

14.“体育锻炼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由于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触发和增加神经肽的释放,激活中枢阿片系统(Thoren,1990),从而影响大脑分泌β-内啡肽。”这一假说为 。( ) A.单胺假说 B.心境状态假说 C.神经肽假说 D.心血管健康假说

15.“即使一个人对锻炼有积极的态度和正面的认识,但是,如果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或足够的机会去锻炼,那么他/她的锻炼意图将会变得薄弱。”这一观点符合 。( ) A.社会认知理论 B.健康信念理论 C.计划行为理论 D.控制理论

16.“体育锻炼可以通过促进5-羟色胺释放,有效地增进心理健康。”这一假说是 。( ) A.单胺假说 B.心境状态假说 C.神经肽假说 D.心血管健康假说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

B.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 C.体育锻炼对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没有影响

D.多数研究发现,与女性相比,体育锻炼对男性的主观幸福感更大 18.体育锻炼能提高自尊的原因可能是由于 。( ) A.体育锻炼能提高身体自我价值和其他重要的身体自我认知 B.体育锻炼能有效地抵抗抑郁 C.体育锻炼能提高主观幸福感 D.体育锻炼能降低焦虑

30

19.以下四个研究方向中,目前研究最多的课题是 。( ) A.体育锻炼对情绪的影响 B.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C.对锻炼成瘾的研究 D.体育锻炼对智力的影响 20.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有 。( )

A.速度 B.心肺耐力 C.力量 D.灵敏性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哪些体验不属于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 。( )

A.跑步者高潮 B.流畅体验 C.应激状态 D.战斗状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体育锻炼与调节、降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关

B.从降低焦虑的效果来看,短期锻炼比长期锻炼更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C.状态焦虑的减轻可能是因为身体活动的效应抵消了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压力与困难D.体育锻炼对感受高度压力的个体具有特殊的效应

3.下述有关体育锻炼对焦虑影响的正确说法有 。( )

A.进行体育锻炼均能减轻焦虑,但在10分钟以内的锻炼效果最大 B.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程度与年龄和健康状况无关 C.停止体育锻炼24小时内,焦虑程度会回到锻炼前的水平 D.体育锻炼降低焦虑与体育锻炼降低肌肉紧张度有关 4.下述有关体育锻炼对自尊影响的正确说法有 。( )

A.体育锻炼能提高自我对身体的认知

B.体育锻炼对不同性别人群的自尊产生影响没有差异 C.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不明显 D.不同锻炼方式对自尊的影响有差异 5.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有: 。( )

A.心肺耐力 B.肌肉力量 C.灵敏性 D.协调性 6.有氧体能的衡量指标是 。( ) A.最大吸氧量 B.速度 C.身体成分 D.脑电波

7.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应激影响的错误说法是 。( )

A.有氧体能能抵消有家族高血压史的个体在应激反应中升高的唤醒水平 B.具有很高体能水平个体产生的应激反应比较小

31

C.有氧体能水平较高的个体与有氧体能水平较低的个体一样能有效地应对心理应激 D.三个月的有氧锻炼就能有效地降低体能水平高者的应激反应 8.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应激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 )

A.体能的增强能够提高个体的自我概念

B.体能还与由长期生活应激导致的较低水平身体疾病相关 C.体能与长期生活应激导致的较低抑郁水平无关 D.体能与心理应激后较低水平的心血管唤醒水平相关 9.培图塞路对焦虑的研究结果表明 。( )

A.20分钟的锻炼能产生最好的疗效 B.无氧练习不能降低焦虑

C.短期的体育锻炼不可以降低特质焦虑 D.长期锻炼和急性锻炼不能降低状态焦虑

10.根据诺斯等人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一次性体育锻炼和长期体育锻炼均能有效地降低抑郁 B.体育锻炼既可以降低特质性抑郁,也可以降低状态性抑郁

C.体育锻炼只可以降低正常人的抑郁,但不能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抑郁 D.有氧锻炼和无氧锻炼均可以降低抑郁

11.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 )

A.体育锻炼可以使心理控制源的外控倾向 B.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境状态

C.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获得积极性身体自我评价 D.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应激反映

12.关于“跑步者高潮” 正确的描述是 。( )

A.这对有规律的锻炼者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体验 B.当跑步者状态极好时,往往能预知它的来临 C.这种体验只在锻炼进行到接近尾声时才出现

D.这种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愉快轻松的感觉通常会突如其来的出现 13.下述关于锻炼心理领域对情绪研究的错误说法是 。( )

A.最早的体育锻炼对情绪影响的理论是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朗格提出的

32

B.以特殊的锻炼方式影响人类情绪的首次尝试是著名的情绪心理学家坎农 C.雅各布森提出的理论可以归纳为:刺激情景——身体反应——情绪体验 D.体育锻炼行为是人们调节情绪的最重要的选择 14.下述关于健康信念模型的正确描述是 。( )

A.它是由阿齐赞提出的

B.人们有一套关于健康的个人信念,这些信念调节着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

C.它所包含的变量过多,因此无法找出主要的锻炼行为预测变量 D.人们会因为对锻炼的喜爱而采取锻炼行为

15.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抑郁影响的错误说法为 。( )

A.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与抑郁的降低程度无关

B.与传统抑郁治疗方法相比,体育锻炼能更加有效地降低抑郁

C.体育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和心理恢复手段的运用,如果将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那么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D.一次性体育锻炼不能有效地抵抗抑郁

16.儿童退出体育锻炼的深层心理动机是 。( )

A.胜任动机 B.目标取向 C.压力反应 D.没有时间

17.下述关于体育锻炼对认知功能影响的正确说法是 。( )

A.体育锻炼与认知活动之间有着适度的正相关

B.体育锻炼与认知功能关系在不同年龄人群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 C.短期的体育锻炼在认知表现上比长期的体育锻炼有更大的效应 D.体育锻炼能延缓或预防中老年人认知功能的衰退

18.积极锻炼成瘾与消极锻炼成瘾的区别体现在 。( )

A.前者不产生应激而后者产生应激

B.前者参加体育锻炼后体验到高度积极的情感

C.前者当错过一次锻炼机会后产生高度的抑郁、焦虑和愤怒的情绪体验 D.前者为完成某项锻炼计划倾向于忽视身体的不适、疼痛或伤病(特别是男性)

33

19.积极成瘾的标准包括 。( )

A.体育锻炼依赖于他人,要和他人一起进行 B.锻炼者相信活动具有价值

C.锻炼者相信坚持活动会导致某种程度的提高 D.锻炼后不会带来自我贬低

20.对锻炼成瘾的研究已得到证据支持的有 。( )

A.不管是跑步者还是参加其他活动的锻炼者,参与锻炼的时间越长,就越可能成为锻炼成瘾者 B.女性锻炼者比男性锻炼者更有可能成为锻炼成瘾者 C.锻炼成瘾者不容易产生运动损伤

D.锻炼成瘾与饮食紊乱的女性的运动依赖、关注体重、强迫观念与行为的人格特质之间有显著关系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1、对身心关系的理论及其主要观点的匹配:

唯心论 精神是大脑的一部分。

唯物论 大脑控制了精神 灵魂论 精神与大脑产生交互作用

现象论 重视大脑的存在而忽视精神的作用 交互论 精神控制了大脑

突生二元论 只重视精神的存在而忽视大脑 2、对心理健康的定义及其代表人物的匹配:

英格里士 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

另一方面能为自身带来快乐。

鲍 姆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能进行良好的适应,具

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免于心理疾病。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心理健康是以较高的主客观认知水平、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为核心,以

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功能,充分发挥内在潜能与动力,在各种行为反应中能积极而适度表现的健全的心理状态。

樊富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

功能状态,但它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34

3、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同观点的匹配:

精神分析流派 适应和发展才是考察心理健康的立足点; 行为主义学派 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 人本主义理论 重视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强调自我升华的能力; 4、关于锻炼行为的理论的匹配:

普罗查斯卡 计划行为理论 阿齐赞 健康信念模型 贝克 跨理论模型

班杜拉 社会认知理论 戴西 自我决定理论 5、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生理学解释的匹配: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 体育锻炼可以通过促进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有效

地增进心理健康。

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 当人体处于运动过程时,血液中氨基酸的改变会影响

中枢递质的变化,而外周氨基酸的增加是调节中枢神经化学、生理、认知等改变的重要调节因素。

脑内神经肽假说 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有机体条件反射性建立适应和对抗

应激的自我保护机制。

心血管健康假说 体育锻炼的抗抑郁作用可能是由于长期有规律的运动可以

触发和增加神经肽的释放,激活中枢阿片系统,从而影响大脑分泌β-内啡肽。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人类的认知活动过程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2.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 3.体育锻炼与认知活动之间存在的关系可以被看作为是因果关系。 ( ) 4.体育锻炼对正常人群和有心理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的影响不相同。 ( )

35

5.一些研究显示,短期的、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认知活动,长期的体育锻炼会缓解由于

年老而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但高强度的剧烈运动对认知功能会产生消极影响。( ) 6.由于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因而运动员的智力高于一般人的智力。 ( )

7.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多层面的心理现象,它包含了情感、认知评价、生理唤起、面部表情以及非理性的思维向行为控制的转化等方面,它对人类的行为有着重大的调节作用。( )

8.体育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和心理恢复手段的运用,如果将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那么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

9.身体活动能力强的儿童与活动活动能力差的儿童在智力水平上没有差异。( ) 10.根据培图塞路的元分析,体育锻炼必须坚持10周以上,才可能降低特质虑。 ( )

11.渐进性放松练习与体育锻炼一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状态焦虑,但渐进性放松比体育锻炼更能降低特质焦虑。( )

12.体育锻炼对感受高度压力的个体不产生降低焦虑的效应。( )

13.从降低焦虑的效果来看,长期锻炼比短期锻炼更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 14.体育锻炼与调节、降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关。( ) 1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者显示了较高的身体自尊。 ( ) 16.体育锻炼对低自尊者的效果不明显。 ( ) 17.增强体能能够使个体的自我概念得到提高。 ( )

18.锻炼计划与心脏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和心理社会功能的提高无关。( )

19.有氧体能协调着心理应激和身体疾病之间的关系,在降低应激产生的影响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

20.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提高心理控制源的外控倾向,而有效地帮助个体积极地控制与其健康有关的环境。 ( )

21.体育锻炼之所以有助于心理健康,其可能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认知评价所产生的作用。体育锻炼会使锻炼者体验到健康的感觉,而不一定是使其实际的健康程度发生变化。 ( )

22.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涉及人格与运动关系研究的侧重点大多集中在运动员和非运动员人格特征的差异上。 ( )

23.根据控制点理论,外部控制是预测锻炼行为的一个重要变量。( )

24.健康信念理论认为,人是理智的,当他看到危险时会以一种最理智的方式做出反应,而意图是行为预测的最佳因子。 ( )

36

25、根据控制点理论,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 )

26.跨理论模型认为,行为的变化是动态进行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27.跨理论模型可以适用于所有损害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行为。 ( )

28.根据跨理论模型,自我效能感在早期阶段对于行为变化的预测作用是非常大的( )

29.主张认知干预的学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无论是好是坏、是安全还是危险,都是后天习得的。因此,即使是不良行为也可以通过控制问题行为的刺激来进行改变。 ( ) 30.与社会干预相比,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成本太大。 ( ) 六、简答题

1.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哪一种更能增进心理健康? 2.体育锻炼对焦虑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什么样的体育锻炼方式、锻炼频率、锻炼环境更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 4.简述体育锻炼与人格、认知功能的关系。 5.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说体能是社会应激的调节变量? 7.比较锻炼成瘾者与非锻炼成瘾者的差异。

8.当有规律的锻炼者中断运动时,可能带来的心理后果是什么? 七、论述题

1.列举六种理论对体育锻炼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原因加以解释。 2.试述并比较体育锻炼行为的几种理论。

3.如果你是一位社区体育指导员,你发现有一些中年人从正在进行的体育锻炼中退出了,你将遵循什么原则给他们指导和建议?

第八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成因与康复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与运动损伤有关的重要心理因素有 、 、 、 等。

2.应激—运动损伤模型中,应激被认为是 ,预测运动损伤的核心因素是 。 3. 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5个阶段: 、 、 、 、 。

4. 运动员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如果得到足够的 ,将有利于他们的损伤康复。

5. 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 和 。

37

6. 运动员对损伤的反应与疾病者体验到的悲哀反应相类似,过程由 开始,经 而达到 。

7.Williams和Adersen提出了一个以应激理论为基础,旨在解释 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8. 运动员拥有的应对方式包括 、 、 、集中注意力策略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9.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包括运动员的 、 、 和潜在干预等,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受这些心理因素调节。

10. 、 、 、社会支持、表象训练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Williams和Adersen 修改并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新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 )

A 1980年 B 1990年 C 1998年 D 2000年

2.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 ( )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3. 应激反应代表着运动员处理环境需求的能力资源与环境的实际要求之间的一种 现象。 ( )

A不平衡 B平衡 C放大 D缩小

4. 下面哪一选项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 。 ( )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5. 运动员的“应激反应”可 受一系列心理因素调节,并且能被心理干预手段影响。 ( )

A直接 B间接 C没关系 D直接或间接

6.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就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特质 。 ( )

38

A意志 B自尊 C控制点 D成就动机

7. 是一种积极的,将应激作为创造活动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的心理应付技能。 ( )

A否认 B升华 C投射 D移置

8 . Adersen和Williams(199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根据这个模型,运动员对运动环境的 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 )

A应激反应 B行为反应 C认知反应 D情绪反应

9. 众多的研究提出态度、应激控制、 、目标设置、积极性自我谈话、心理演练以及相信恢复方法的效果等,是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几个重要的心理变量。( )

A社会支持 B敢为性 C依赖性 D药物

10. 受伤运动员会经历以下认知方面的反应:感知身体疼痛、察觉与损伤有关的不正常反应、询问与损伤有关的问题、 、认识到受伤的不良结果等 。 ( )

A震惊 B曲解损伤的涵义 C分离 D失望、孤独

11. 应激—损伤模式提出两种阻止由高负荷应激引起的运动员受伤的干预模式。第一种干预模式试图改变运动员对具有潜在应激的事件的认知评估,而第二种干预模式则使 。( )

A修正应激反应的生理注意力 B 改变比赛环境 C改变比赛节奏 D改变比赛顺序

12.近年来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 。( )

A特质焦虑 B意志

C控制点 D特质焦虑和控制点

13. 损伤后运动员的心理反应有两个方面:认知反应和 。( )

A应激反应 B抑郁反应 C疼痛反应 D情绪反应

14.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

39

已确认的意义曲解“灾难性”指的是 。( )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5.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个人化”指的是 。( )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6.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指的是 。( )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7.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

已确认的意义曲解“绝对化思维”指的是 。( )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8. 损伤运动员一般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 )

A 身心恢复 B 死亡 C 导致精神病

D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制定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

19. 运动损伤不仅使肌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在心理上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损伤后对受伤

者进行心理恢复显得尤为重要,其主要目的是 。( )

A消除受伤后的心理障碍 B 消除恐惧 C增加营养 D 调整心理状态

20. 运动员损伤后的恢复,只有把生理的恢复和 恢复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整个身心得到全面恢

复。 ( )

A心理 B营养 C比赛状态 D运动技术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Williams和Adersen先后在 提出、修改了建立在应激理论基础上,旨在解释运动损伤与心理

40

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 )

A 1988年 B 1990年 C 1998年 D 2000年

2. 运动员拥有的应对资源包括 、 、 、 以及医生规定的自我设计的医疗方案,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运动员对应激做出的反应。 ( )

A应对行为 B社会支持 C处理应激的技能 D集中注意力策略

3. 近年来研究与运动损伤有关心理因素涉及到的有 。 ( )

A自我概念 B A型行为 C 自尊 D疲劳

4. Adersen 和Williams的应激—损伤模型,认为一个运动员是否发生损伤,是由运动员对所处环境的应激反应决定的,影响的心理因素有 、 、 ,并且认为这些心理因素之间不是孤立的发生作用,而是发生交互作用共同影响运动损伤的发生。 ( )

A应激源史 B应对资源 C情绪的状态 D 人格

5. 下面 选项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阶段? ( )

A 否认 B愤怒 C 抑郁 D兴奋

6. 近年来研究运动损伤的主要心理因素包括以下面 选项?( )

A 人格因素 B 应对资源 C 应激源史 D 兴奋剂

7. 下面选项中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变量有 。( )

A态度 B应激控制 C社会支持 D目标设置

8. 应激反应会导致运动员选择性的心理状态和注意力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方面。 ( )

A肌肉紧张 B视力范围减弱 C注意力分散 D 听力范围减弱

9. 社会支持是一种重要的应对资源,它有助于减弱应激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下面选项中属于社会支持主

41

要来源的有 。( )

A父母 B教练 C队友 D 运动员自身

10. 应激—损伤模式提出两种阻止有应激反应引起的运动员受伤的干预模式 。 ( )

A干预对潜在应激的事件的认知评估 B 干预比赛环境 C修正应激反应的生理注意力 D干预比赛节奏

11. 近年来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这方面受到关注最多的是 。 ( )

A意志 B特质焦虑 C控制点 D成就动机

12. 影响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各阶段的重要因素包括 。 ( )

A运动员的人格 B教育程度 C 训练水平、比赛经验 D运动成绩

13. 损伤后运动员的心理反应的两个方面 。 ( )

A认知反应 B情绪反应 C 抑郁反应 D应激反应

14.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

已确认的对损伤的认知曲解有 。 ( )

A灾难性 B过于泛化 C个人化 D选择性抽象化

15. 运动员经过情感反应、焦虑和生气等短期的心理反应后,可能有两种现象是 。( )

A 身心恢复

B消极的态度面对损伤,而后遭受一系列的问题 C 导致精神病

D开始接受自己已经受伤的事实,制定今后的生活和工作计划

16.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

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个人化”分别指的是 。 ( )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42

17. 运动损伤者往往会寻求理解损伤的涵义,运动损伤会导致一些伤者在认知上对损伤意义曲解,专家们

已确认的意义曲解“选择性抽象化”、“绝对化思维”分别指的是 。( ) A将注意力集中在无意义的小节上 B夸大运动损伤的严重性 C将复杂的体验简单化 D将损伤的责任强加于自己 18. 运动损伤的全面恢复包括 。 ( )

A生理恢复 B心理恢复 C人际关系 D营养恢复

19. Grove 和 Gordon提出了一个运动损伤恢复理论关系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运动员的损伤能否恢复和

返回赛场是受以下因素影响的 。 ( )

A治疗相关因素 B损伤的相关因素 C个体的心理因素 D心理干预

20. 运动损伤的恢复过程是 、 和 交互作用的过程。( )

A心理反应 B认知 C行为 D抑郁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把运动员损伤后的心理反应阶段与相应阶段的运动员具体表现进行匹配: 否认 认识到无法立即解决受伤,产生消极情绪 愤怒 接受受伤的事实并开始计划怎样康复 许愿 自我允诺一些无法实现的愿望 抑郁 部分性的或完全性的对损伤的曲解 承认 经常表现为愤怒情绪状态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 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参与人数的增多,体育运动中损伤的发生率日益增高。 ( ) 2. 运动员对潜在应激的运动环境反应决定运动损伤是否发生。 ( )

3. 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训练水平、比赛或训练的组织、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以及气候环境等方面,心理社会因素在运动损伤发生中的不起作用。 ( ) 4. 人格能影响运动损伤发生。 ( )

5. 运动员在出现运动损伤后,会对受伤作出相同的认知反应。 ( ) 6. 运动员对损伤的认知反应通常由一系列情绪反应所伴随。 ( ) 7. 受伤运动员的健康恢复应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创伤的系统治疗。 ( )

43

8.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影响运动损伤发生和恢复的心理因素。 ( )

9. 唤醒控制技能和认知干预可以被用来提高运动成绩和阻止应激反应发展的。 ( ) 10. 损伤是评定一个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标志。 ( )

11. 如果运动员尚未完成从损伤中恢复过来就参加运动,再次损伤的可能性大。 ( ) 12. 生活事件指的是那些能够导致生活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事件,如结婚、丧亲、失业等。( ) 13. 社会支持是一种重要的应对资源,它有助于减弱应激反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 ) 14. 关于损伤运动员人格特征的研究渐渐转向了对人格的某一具体维度的探讨。 15. 运动损伤不仅使肌体机能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在心理上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六、简答题

1. 简述Williams和Adersen的应激—运动损伤模型。 2. 简述生活事件对运动损伤关系的影响。 3. 简述应对资源对运动损伤关系的影响。 4. 简述个性对运动损伤关系的影响。 5. 简述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变量。 6. 简述运动员受伤后心理反应的5个阶段。 7. 简述目标设置对运动损伤的恢复的作用。 8. 简述运动损伤康复中的积极思维方法。

9. 请列出三种以上的运动损伤恢复的心理学方法。 七、论述题

1. 论述有关人格和运动损伤的研究。

2. 论述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目前研究的概况。 3. 谈谈你对运动损伤的心理学恢复方法的认识。

4. 根据你掌握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设计一种运动损伤的心理学理论模型。

5.某右利手篮球运动员的右肘关节损伤,设计一个针对该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计划。第九章 注意与运动表现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 和 。 2. 体育运动中的注意有三个特点: 、 和 。 3.活动任务的 、 和 决定着注意选择的标准。 4.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 。

( ) ( )44

5.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对信息进行 。

6.根据注意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其分为 、 以及 。

7.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 的、也不需要 的注意 8. 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9.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指向个体之外的周围环境还是个体本身,可以将注意划分为 与 。 10.可以通过 、 以及 三个方面测量注意。Nideffer的 是运动心理学领域中常用的测量注意的人格特质的工具。

11.根据注意的广度和方向,Nideffer将注意方式分为 、 、 、 四种。

12.注意的强度包括 和 。

13. 注意资源决定着执行任务的 与 ,决定着可执行任务的 及其间的 与 。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信息的 。( ) A.指向 B.集中 C.意志努力 D.指向和集中

2.运动员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只能优先选取需要加工的对象,而忽略了其余的信息。这属于注意的 。( )

A.选择性 B.资源有限性 C. 强度 D.阈限性

3.人们一般认为, 比较合理地解释了运动情境中唤醒、警觉与成绩的关系。( ) A. 线索利用理论 B.过滤器理论 C.瓶颈理论 D.特征整合理论 4.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主要作用是 。( ) A.选择信息 B.加工信息 C.激活 D.唤醒

5.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 。( )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 外部注意 6.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意志作出努力的注意属于 。( )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 外部注意

7. 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 。( )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 外部注意

8.“鸡尾酒会现象”是一个典型的可以运用 来解释注意有限通道的现象。( )

45

A.过滤器理论 B.瓶颈理论 C.双加工理论 D.特征整合理论

9.高尔夫球、保龄球、射击等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的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 。( )

A. 广阔—内部注意 B.狭窄—外部注意 C. 广阔—外部注意 D. 狭窄—内部注意

10. 较合理地解释了个体同时操作两个以上任务的现象 。( )

A. 线索利用理论 B.过滤器理论 C.瓶颈理论 D. 中枢能量加工理论 11.注意的 能较好地解释心理不应期现象的存在。( )

A.双加工理论 B.瓶颈理论 C.过滤器理论 D.中枢能量加工理论

12.足球队员将注意有目的地从进攻及时地转移到防守上的能力属于 。( A. 注意稳定性 B.注意分配 C. 注意转移 D. 注意维持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

体育运动中的注意具有 等特点。( ) A.选择性 B.强度(阈限性) C.资源的有限性 D. 自觉性

2.注意的强度包括 。( )

A.警觉性 B.集中性 C.知觉性 D.恒定性

3.活动任务决定着注意选择的标准有 。( )

A. 活动任务的特点 B. 活动任务的难度 C.活动任务的意义 D.活动任务的时间

4.根据注意过程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其分为 。 ( )

A. 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外部注意 5.注意对运动表现的作用包括 。( )

A.整合作用 B.选择信息 C. 调节和监控行为 D. 维持唤醒水平

6.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下列 因素容易影响随意注意的作用。( A.学生的过去经验 B.学习兴趣 C. 学习任务的难度 D.人格特点 7.内部注意是指个体对自身的 的注意 。( )

A.身体 B不随意 C心理活动 D.随意后 8.下列属于分配性注意理论的有 。( )

A. 特征整合理论 B.瓶颈理论 C.中枢能量加工理论 D. 双加工理论 9.下列属于选择性注意理论的有 。( )

46

A.视觉搜索理论 B. 过滤器理论 C.警觉理论 D.特征整合理论 10. 美国运动心理学家Nideffer提出的注意方式包括 。( )

A. 广阔一内部注意 B.广阔一外部注意 C.狭窄一外部注意 D.狭窄一内部注意

11.Nideffer根据人的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将注意分为 。( )

A.外部注意 B.内部注意 C. 综合型注意 D.随意注意 12.注意的信息加工理论主要包括 。( ) A.选择性注意理论 B.分配性注意理论

C.警觉理论 D. 双加工理论

13.积极自我谈话的特点包括 。( )

A. 鼓励自己 B. 全力以赴

C关注每一个子任务和目标. D保持积极的氛围 四、匹配题(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条相连) (一)注意的信息加工理论主要包括:

(1) 过滤器理论 (2) 视觉搜索理论

1.选择性注意的理论 (3) 瓶颈理论 2.分配性注意的理论 (4)中枢能量加工理论 3.警觉理论 (5)线索利用理论 (6) 双加工理论

(7) 特征整合理论

(二)注意方式

根据Nideffer提出的注意方式理论,解释当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进行评估、分析、准备、以及行动这

四种活动时,所需的注意与哪种注意类型相一致?

评估 广阔一外部注意

分析 狭窄-外部注意

准备 广阔-内部注意

47

行动 狭窄-内部注意

五、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 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 2.活动任务的特点、难度和意义决定着注意选择的标准。( ) 3.在大多数情况下,注意是一种无限的心理资源。( )

4.注意在个体的运动表现过程中起着选择信息、保持唤醒水平、调节和监督行为的作用。 ( ) 5.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掌握并在实践中充分利用各种注意产生的条件和注意规律,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注意,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

6.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是相互抑制、相互促进的。( )

7.根据人的心理活动指向个体之外的周围环境还是个体本身,可以将注意划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 )

8.根据注意这一过程是否有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其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以及随意

后注意。( )

9.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10.注意的分配是无条件的,它主要决定于活动的自动化程度。( )

11.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认为,注意总是集中于当前正在编码或提取加工过程中的刺激信息。( ) 六、简答题

1.什么是注意?简述体育运动中注意的特性。 2.简述注意控制训练的步骤。

3.简述注意控制训练的方法和技术构成。 4.简述如何对注意进行测量。 5.简述积极自我谈话的基本步骤。 6.简述如何进行适宜的唤醒水平调节。 七、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2.什么是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这三种注意? 3.试论述注意控制训练的方法和技术

第十章 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

1.心境状态是由 而引起的 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 的情绪状态。

48

2.积极的心境主要体现在 、 两个方面,消极的心境包括 、 、 、 和 等情绪。 3. 是运动心理学研究中测量心境状态最常用的量表。

4. 心境状态剖面图是在1971年首先由美国的 等人编制出的一种 自评量表,它包括 、 、 、 、 、 6个分量表。

5. 1992年 等人对POMS量表进行了简化和发展,将原来的65个题目简化为40个并增加了 分量表。

6. 身体锻炼与老年人积极心境的 和消极心境的 有显著相关。 7. 强度的身体锻炼对心境的改善能获得最大的心理效益。

8.与常模样本相比,成功的运动员在 、 、 、 等消极情绪得分较低,而 较高。

9.人们将优秀运动员的标准化的POMS分值绘制成图,被称为 。

10.运动疲劳的运动员常常具有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焦虑、抑郁、愤怒等,与无疲劳的运动员相比,疲劳的运动员更为 、 、 等。

11.过度疲劳或过度训练会导致明显的 ,当训练刺激增加, 困扰也随之增加,这些困扰包括 、 、 的增加, 下降。

12.在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行为结果时,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行为结果。以自我为参照标准评价行为结果主要有 、 以及 三个方面。

13.特质论心理学家考虑运动行为的成因,通常只考虑 的影响;情境论的心理学家则主张运动行为大都是 所决定的,人格的作用较小。

14.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在预测 不仅需要考虑 和 作用,同时还需要考虑它们的 。

15.交互作用理论认为,运动行为= + + × + 。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心境状态是一种 。( )

A. 认知过程 B. 情绪状态 C. 注意状态 D. 意志过程 2.运动员的赛前心境能更好地预测 运动技能的行为结果。( )

A. 闭锁式 B. 开放式 C. 连贯式 D. 间断式 3.采用赛前心境预测 运动项目的行为结果效果更好。( )

49

A. 个人 B. 团体 C. 直接对抗 D. 间接对抗 4.科学的体育锻炼能引起老年人的 。( )

A. 消极心境的上升 B. 积极心境下降 C. 积极心境提高 D. 无影响 5.通常而论, 的身体锻炼对心境的改善最为理想。( )

A.小强度 B. 中等强度 C.大强度 D. 随意性

6.运动行为的成因,通常只考虑人格因素作用的理论是 。( )

A. 特质论 B. 情境论 C. 交互作用理论 D. 状态论 7.积极的心境体现在 。( )

A. 精力感 B.抑郁 C. 疲劳 D. 惊慌

8.心境状态剖面图首先是 等人编制的一心境状态自评量表。( )

A. 格罗夫(Grove) B. 麦克奈尔(McNair) C. 瓦特森(Watson) D. 考克斯(.Cox) 9.与常模样本相比,优秀运动员的 得分较高。( )

A. 慌乱 B. 抑郁 C. 疲劳 D. 精力 10.POMS可以用于 。( )

A.诊断过度训练运动员 B.区分不同技术水平的运动员 C.选拔运动员 D.淘汰运动员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 1.消极的心境包括 等情绪。( )

A. 抑郁 B. 疲劳 C. 惊慌 D. 精力

2.由格罗夫(Grove)等人简化和发展后的POMS量表有 个分量表。( )

A. 5 B. 6 C. 7 D. 8

3.与常模样本相比,优秀运动员的 消极情绪得分较低。( )

A. 紧张 B. 抑郁 C. 疲劳 D. 慌乱

4.与无运动疲劳的运动员相比,运动疲劳的运动员更为 。( )

A. 冷漠 B. 厌倦 C. 急躁 D. 幸福 5.与参加和坚持身体锻炼呈负相关的有 。( )

A. 对健康和其他效益的期待B. 锻炼的行为倾向C. 对健康和体质的知觉 D. 心境障碍 6.当运动员过度训练时,运动刺激增加,会增加心境困扰,主要表现在 。( )A. 沮丧增加 B. 愤怒增加 C. 疲劳增加 B. 精力下降 7.POMS可以用于 。(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