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滩初中阅读题库一《朱自清散文》 下载本文

8.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答案: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

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9.背影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

的,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

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

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10.背影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

答案:赞成。因为在父母眼中,无论儿女多大,永远都是他们的小孩子,父亲亲自送他,是父爱的表现;反对。虽然父亲的行为表现了一种亲子之爱,但却无助于“我”的成长,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削弱我“我”独立生活的能力。)

11.《背影》一文中“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中的“混”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一方面说明来来往往的人多,另一方面说明父亲的平凡普通,没有特别之处

12.《背影》一文“显出努力的样子”中的“努力”一词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努力”的意思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写出父亲买橘子时的不易,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13.说说白马湖得名的由来?

答:据说从前有个姓周的骑白马入湖仙去,所以此湖叫白马湖。吴滩初中 袁士军

14.在《儿女》中,父亲来信,问起阿九,由于信上的一句什么话,作者由此而苦了一场?

答:我没有耽误你,你也不要耽误他才好。吴滩初中 袁士军

15.作者对于教育子女有什么看法?

答:只要不比自己坏就行,像与不像倒是不在乎的,职业,人生观等,还是由他们自己去定的好,自己顶可贵,只要指导帮助他们去发展自己,便是机贤明的办法。(意对即可)

37

16.《论无话可说》一文表现作者怎样的写作态度?

答:他总是用真挚的感情,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记写真实的 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

17.根据《绿》这篇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我来说那醉人的绿有怎样的实际意义?

答:可以裁她以为带,赠给轻盈的舞女;可以挹她以为眼。吴滩初中 袁士军

18.朱自清在《沉默》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

19.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答:“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20.朱自清在《春》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1.《冬天》一文中共讲述了冬天发生的几个故事?

答:一是父亲和我们吃白煮豆腐;二是和朋友游西湖;三世回忆一家四口在台州的生活。

22.说说《给亡妇》的写作特色

答:明明是作者深怀着亡妻,但通篇所叙的都是亡妻对我们的不舍与爱,几乎没有一件是直接表现“我”投射给妻子的思念与爱。除了在文章的结尾,文中的叙述是由作者一方指向亡妻的。但就在这极少的叙述中,作者也没有直抒他对亡妻的思念。妻子的坟被安置“在生人看来是不安心的”的地方,但作者并没有将其移动;妻子生前为“我”呕心沥血,死后“我”却没来得及去看她一眼,“我和隐今夏回去,本想到你的坟上来,因为她病了没来成”。埋着的人因为活着的人劳累过度而死,活着的人却因种种原因将她放在一边,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对比啊!作者在此所抒的不是对亡妻的思念,而是对其深深的愧疚。至此,正文与题目的关系似乎呈现一种倒错:题目所表明的是“我”对亡妻的悼念和爱,“我”是文章的思念主体,但在作者的笔下,亡妻却取代了“我”的地位,“我”成为她念念不忘的牵挂对象。从这一点上,似乎《给亡妇》应该改为《亡妇给我》。然而,正是这种反弹琵琶、对面落笔的写法,使得这篇文章不仅在情感上超越了生与死、天与地的界限,而且在艺术上富有与众不同的无穷韵味。它的文字表面上漫不经心,但在亡妻对“我”的爱与不舍背后,隐藏着的,是“我”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和哀悼。

38

23.《论诚意》一文, 如何理解“客气要大方,合身分,不然就是诚意太多,诚意太多,诚意就太贱了”在文中的含意?

答案:客气是一种诚意,但客气也适度、得体,否则就降低了诚意的价值。 24.《论诚意》一文,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答案: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

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解析:本文按照“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的思路展开。

25.文章说“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请找出作者这样说的例证。

答案: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仅是虚伪的。 老先生开口闭口开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或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

解析:首先分清论述的范围,明确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注意到本题有些人认为“看人,请客,送礼” “只是虚伪的俗套,无聊的玩意儿”是证明“有些人觉得客气太拘形迹,不见真心,不是诚恳的态度”,而后者又是证明“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的。注意分值的提示作用。

26.作者认为“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持论的思维方式和态度。(6分)

答案:(1)辩证(对比)思维。分析(略) (2)包容态度。分析(略) 27.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语言具有朴素典雅富于诗意的特点,请运用对《荷塘月色》语言特点分析的方法结合例证简要说明本文语言特点。

①朴素:

②典雅:A运用比喻和通感: B运用叠词:

答案:①朴素:作者多用口语、俗语,给人亲切感。如走马灯②典雅:作者讲究修辞和语言运用,通过比喻、通感、比拟的修辞方式,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美感,通过叠字和恰当的选词,传神地描摹出所见景象。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例如:用“又像在雾里看花”,比喻作者看泊船和人物时的感受,利用朦朦胧胧的相似点将所见景物特征描绘出来;再如:“黯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

39

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用梦觉比喻视觉,突出了水光朦胧黯淡特征,既形象生动,又给人通俗易懂的感觉。这也是运用通感的例子。再如用“如随着大水而走”是用触觉比喻移写了听觉,突出喧嚣声多,少韵律、杂沓的特点。这些比喻和通感的运用,引发了读者的联想,突出了描写事物特征,使文章形象典雅。文中多用叠字叠词也是增强语言典雅性的一方面:如“漾漾的柔波”、“迢迢的远了”、“尽朦朦胧胧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这些叠字叠词,不仅准确描绘了事物特征,而且增强语言的和谐的音韵美。

28.多角度 赏析“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一句

答案:写“秦淮河的水”“厚而不腻”,运用通感的手法,并联想到“六朝金粉”,

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之感;写柔波,用“恬静”“委婉”,赋予人格化,增添了秦淮河的人情美;这诗般的语言将自然景色、历史影象、真实情感融会起来。感情真挚深沉而又细腻。给人以眷恋思慕、追怀的感受。

29.《论自己》请从思想、语言、风格和构思等方面来赏析课文?

思想:既教育人不要自视太高。“大丈夫也罢,小丈夫也罢,自己其实是渺乎其小的,整个人类知识一个小圆球上一些碳水化合物”,又教人扩大自己。“自己是世界的时代的一环,别脱了节才真算好”.冷静而积极,中肯而深刻,读者自当三思。

语言:通俗、生动而风趣.“何况区区寻常人”“爱人们的嘴一例是甜蜜的”“友好得这样坏”,洋溢着生活的起义和调侃的意趣。

风格:从容中谨严由序,分析入细入微,运用资料精确,表现了潇洒和慎重的文风思路。

构思:先分叙”自爱自怜”的各种类型极其心理根源,谈后提出作者自身的见解,将“自己”的意义分为渺小和扩大两部分论说,全文紧扣文题——“论自己”,如蚕吐丝,如云绕蚰。

30.《论气节》中什么是气节?读书人的气节观历来有何种表现?

答案:严格区分气和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追溯两者的历史渊源。气:士气——浩然之气——义气——正气。从这个历史渊源来看,“气”是带有战斗性的,是富于“公义”的。节:达节——守节——失节—— 忠节——高节。从这个历史渊源来看,“节”是保守的,消极的,个人的。概括地说:“气”是敢做敢为的、动态的、变化的,能随时代潮流而变的积极因素;“节”是有所不为的、静的、不变的消极的道德信仰。

读书人气节观的历来表现及其变迁。 两种性质的气节观:一种是偏重于“气”的积极有为的气节观;一种是偏重于“节”的消极无为的气节观。前者通常在士人运动中表现,后者通常在士人个体的道德操守中表现。气节观的变迁:从消极无为转向积极有为,变迁的动力源于士人群体的独立和壮大。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