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植物生理学

二、填空

1、 1、 1917年, 在美国的《植物学公报》(Batanical Gazette)发表了“钡、锶、铈

对水绵属的特殊作用”一文,这是中国人应用近代科学方法研究植物生理学的第一篇文献。

2、“南罗北汤”是两位著名的中国植物生理学家。他们是上海的 和北京 。 3、植物生理学是研究 的科学,属于 范畴,因此,其主要研究方法是 。

4、1882 编者的“植物生理学”讲义问世。随后 发表一部三卷本“植物生理学”使植物生理学成为一门具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 5、 被认为是现代植物生理学的二位主要创始人。 A、J.B.van Helmont和J.Woodward B、J.Sachs和W.Pfeffer C、S.Hales和N.T.de Saussure D、O.R.Hoagland和D.Arnon

6、 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三位植物生理学家。 A、 A、 钱崇澍、张珽和李继侗 B、 B、 罗宗洛、汤佩松和殷宏章 C、 C、 吴相钰、曹宗巽和阎龙飞 D、 D、 汤玉玮、崔澄和娄成后

7、1648年, 将一棵5lb(2.27kg)重的柳树栽种在一桶称量过的土壤中,每天除了给柳树浇灌雨水外,不再供应其他物质。5年后,这小树长成一棵重达169lb(76.66kg)的大树,土壤的重量只减少了2oz(56.7g)。由此,他合乎逻辑地、但是错误地得出结论:柳树是由水构成的。

A、J.B.van Helmont B、W.Pfeffer C、J.Sachs D、N.A.Maximov 8、矿质营养学说是由德国的 1840年建立的。

A、J.von Liebig B、J.B.van Helmont C、W.Knop D、J.Sachs

9、1771年,英国牧师兼化学家 用蜡烛、老鼠、薄荷及钟罩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植物能释放氧气,并能气经过动物呼吸后的污浊空气更新。

1

A、J.Ingenhouse B、J.Priestly C、J.Sachs D、N.T.de Saussure

三、思考题

1.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21世纪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如何?

3.近年来,由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有人担心植物生理学将被其取代,谈谈你的观点。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代谢

一、名词解释

1.水分代谢 2.水势 3.压力势 4.渗透势 5.根压 6.自由水 7.渗透作用 8.束缚水9.衬质势10.吐水 11.伤流 12.蒸腾拉力 13.蒸腾作用 14.蒸腾效率15.蒸腾系数 16、抗蒸腾剂17.吸胀作用18.永久萎蔫系数 19.水分临界期 20.内聚力学说 2l.植物的最大需水期 22.小孔扩散律 23. 水通道蛋白

二、填空

1、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一方面要求 ,另一方面要尽量 。

2、水分沿着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下端动力是 ,上端动力是 。由于 的存在,保证水柱的连续性而使水分不断上升。这一学说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 。

3、依据K泵学说,从能量的角度考察,气孔张开是一个 过程;其H/K泵的开启需要 提供能量来源。

4、一般认为,植物细胞吸水时起到半透膜作用的是: 、 、和 三个部分。

5、水分经小孔扩散的速度大小与小孔( )成正比,而不与小孔的( )成正比;这种现象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 )。

?6、当细胞?s??10巴时,p=4巴时,把它置于以下不同溶液中,细胞是吸水或是失

水。(1)纯水中( );(2)?w=-6巴溶液中( );(3)?w=-8巴溶液中,(4)

?w=-10巴溶液中( );(5)?w=-4巴溶液中( )。

7、 和 现象可以证明根质的存在。

2

8、水分在植物细胞内以 和 状态存在; 比值大时,代谢旺盛。反之,代谢降低。

9、在相同 下,一个系统中一偏摩尔容积的 与一偏摩尔容积 之间的 ,叫做水势。

10、已形成液泡的细胞水势是由 和 组成,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相对体积=1.0),压力势为 ,细胞水势导于 。当细胞吸水达到饱和时(相对体积=1.5),渗透势导于 ,水势为 ,这时细胞不吸水。

11、细胞中自由水越多,原生质粘性 ,代谢 ,抗逆性 。越小(越低), 12、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 吸水,当液泡形成以后,主要靠 吸水。 三、问答题

1、 土壤里的水从植物的哪部分进入植物,双从哪部分离开植物,其间的通道如何?动力如

何?

2、植物受涝后,叶片为何会萎蔫或变黄? 3、低温抑制根系吸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简述植物叶片水势的日变化

5、植物代谢旺盛的部位为什么自由水较多? 6、简述气孔开闭的主要机理。

7、什么叫质壁分离现象?研究质壁分离有什么意义? 8、简述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9、解释“烧苗”现象的原因。

10、在农业生产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灌溉的依据有哪些?

3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名词解释

1.大量元素 2.微量元素 3. .生理酸性盐 4.生理碱性盐 5.生理中性盐 6. 单盐毒害7. 平衡溶液 8.离子载体9.胞饮作用 10. 离子的主动吸收 11. 离子的被动吸收 12. 固氮酶 13. 根外营养 14、离子拮抗 15. 养分临界期 16. 再利用元素 17. 诱导酶 18.生物固氮 19. 质外体 20. 共质体 二、填空

1、确定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必需元素时,常用 法。 2、植物对养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称为 。

3、大量元素包括 共9种,微量元素包括 共7种。CH、O、4、 这所以被称为肥料三要素,这是因为 。 5、在16种植物面必需元素中,只有 4种不存在于灰分中。

6、根吸收矿质元素最活跃的区域是 。对于难于再利用的必需元素,其缺乏症状最先出现在 。

7、根外追肥时,喷在叶面的物质进入叶细胞后,是通过 通道运输到植

物多部分的。

8、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在实际情况下,以 吸收为主。

9、水稻等植物叶片中天冬酰胺的含量可作为诊断 的生理指标。

10、矿质元素主动吸收过程中有载体参加,可从下列两方面得到证实: 和 。 11、小麦的分檗期和抽穗结实期的生长中心分别是 和 。 12、离子扩散的方向取决于 和 的相对数值的大小。 13、说明离子主动吸收的三种学说是 、 、和 。 14、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作用需要三种元素参与,它们是 、 和 。 三、问答题

1、 1、 支持矿质元素主动吸收的载体学说有哪些实验证据?并解释之。 2、 2、 2、N肥过多时,植物表现出哪些失调症状?为什么? 3、为什么将N、P、K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4、肥料适当深施有什么好处?

5、举出10种元素,说明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生理作用。

6、NO3进入植物之后是怎样运输的?在细胞的哪些部分、在什么酶催化下还原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