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采方法》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2)铺网工作应在落煤、移溜后和支柱前进行,在原输送机道处铺设。这样将增加顶板悬露时间,为了及时支护顶板,可先打临时支柱,然后替柱铺网。

(3)铺双层网时,两层网重叠,网头互相错开,沿倾斜网片搭接0.3m,以长0.6m的16号双股铁丝拧结网边。

(4)上下分层工作面区段巷采用重叠式布置时,上分层工作面区段巷内可以在掘进时铺设金属网。随着上分层采煤,将工作面区段巷预铺的金属网与工作面网相互联接。

8.答:拆接机头处溜槽缩短输送机的方法:

(1)拆开上链及采煤机弹簧筒钢丝绳,利用运输巷输送机拉斜机头,中间打木楔; (2)钢丝绳反拉机头,使机头复正,过渡槽与中部槽脱节,取下一节中部槽; (3)机头向上自拉;

(4)换短溜槽,接链,紧链,即可运转。

拆接机尾溜槽时,可以回柱绞车为动力,方法同上。

第八部分 综 合 题

1.答案:(1)井田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分区式。

(2) 1-—主井; 2——副井; 3——井底车场; 4——运输大巷;

5——回风立井; 6——回风大巷; 7——轨道上山; 8——输送机上山; 9——区段运输平巷; 10——区段回风平巷。

(3) 运煤系统:采煤工作面――区段运输平巷9――输送机上山8――采区煤仓――运输大巷4――

井底煤仓――主井1――地面。

运料系统:副井2――井底车场3――运输大巷4――采区下部材料车场――轨道上山7――采

区上部车场――区段回风平巷10――采煤工作面。

通风系统:副井2和主井1――井底车场3――轨道上山7――区段运输平巷9――采煤工作面

――区段回风平巷10――采区回风石门――回风大巷6――回风立井5――地面。

(4)开拓巷道有:主井1、副井2、回风立井5、井底车场3、运输大巷4、回风大巷6等; 准备巷道有:轨道上山7、输送机上山8等; 采煤巷道有:运输平巷9、回风平巷10等。 2.答案:(1)立井单水平分带式 (2)走向 倾斜

25

(3)对拉工作面布置

(4)采煤工作面9、运输斜巷7、条带煤仓10、运输大巷4、井底车场3、主井1。 (5)(见图示)。

3.答案:(1)所用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采煤法;

(2) 1——采区运输石门; 2——采区回风石门; 3——采区下部装煤车场;

4——采区下部材料车场; 5——输送机上山; 6——轨道上山; 7——绞车房; 8——采区上部车场; 9——采区中部车场; 10——区段运输平巷; 11——区段回风平巷; 12——联络巷; 13——区段回风平巷; 14——采区煤仓;15——采区变电所; 16——行人巷;

(3) 运煤系统:采煤工作面——区段运输平巷10——输送机上山5——采区煤仓14——采区运输石

门1——运输大巷;

运料系统:运输大巷——采区运输石1——采区下部材料车场4——轨道上山6——采区上部场

8——区段回风平巷13——采煤工作面。

通风系统:运输大巷――采区运输石门1——采区下部材料车场4——轨道上山6——采区中部

车场9——联络巷12——-区段运输平巷10——采煤工作面——区段回风平巷13

26

(第2题图) ——采区回风石门2——进入回风大巷。

4.答案:(见图示)

5.答案:(1)(见图示)

(2)分布特点:

①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远大于后方的支承压力;

②工作面前后方支承压力是移动支承压力; ③工作面空间处于减压带范围内。

6.答案:支架工作阻力与顶板下沉量有近似双曲线的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横坐标为支架工作阻力,纵坐标为顶板下沉量,D点为曲线拐点。 分析:(1)沿曲线过拐点D向右,支架阻力变化速度大,而顶板下沉 变化速度慢;曲线越向右延伸,提高支架阻力对降低顶板下沉的作用越不明显。

(2)过拐点向左,则情况相反,支架阻力稍有降低,顶板下沉就迅速增加。 结论:为使顶板下沉保持在一合理限度内,支架工作阻力应选在拐点右侧,但鉴于增大工作阻力超过一定范围,并不能减弱顶板的下沉,因此,支架工作阻力也不宜过于增大。

7.答案:由于地质自然条件、煤层赋存状况、生产技术条件对矿井和采区的要求不同,所以采区巷道布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共同规律有以下几方面:

27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1)采区内至少应有两条上(下)山,其中一条为输送机上山,用以运煤、行人等;另一条为轨道上山,用以运料、排矸等。特殊条件下(如采区产量很大、瓦斯涌出量大等)也可布置三条或三条以上的采区上(下)山。

(2)每个采煤工作面至少有两条采煤巷道.。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法时,一般工作面上部为回风巷(也称轨道巷),用于回风、运料等;下部为运输巷,用于运煤、进风等;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时,工作面两侧分别设置运输、轨道斜巷。

(3)在每个区段的上部和下部水平上,轨道上山均于轨道平巷联接,组成相应的采区车场;输送机上山均于运输平巷联接,以便于运煤。

(4)区段平巷与上山同层位布置时,为避免上山与平巷交叉,往往采用运输平巷跨越轨道上山的空间联接方式,轨道平巷采用水平绕道绕过输送机上山与轨道上山的联接方式;当上山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时,区段平巷与上山的联接比较容易,可以避免与上山的交叉问题。

(5)为避免在采区下部车场设置风门、影响运输,可采用轨道上山进风、输送机上山回风的通风方式,但必须在运输平巷与输送机上山联接处采取有效防止漏风的措施。

(6)为便于上山绞车房的通风,一般绞车房后方或一侧布置通道与总回风道或回风上山联通,同时设置调节风窗。

(7)采区变电所一般要有两个出口,一个进风,另一个回风,而且至少有一个出口与轨道上山联通,以便机电设备的运输和安装,同时设置调节风窗。

(8)为保证采煤工作面连续生产,一般情况下采区应设置煤仓。

8.答:实质: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提出若干个可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择优选用。

步骤:(1)提方案。根据自然和技术条件,拟定若干技术上可行的方案;

(2)技术分析比较。根据技术经济合理的准则,对各方案进行技术分析比较,选定2~3个技术先进合理的方案;

(3)经济比较。计算各合理方案不同的经济费用,进行经济比较,作出评价。 (4)综合权衡各方案利弊,确定出最优越的方案。 9.答案:(1)该工作面采用钻眼爆破的工艺方式。 (2)该工作面采用两采一准的作业形式。 (3)有擢煤、钻眼、支柱、运料工序。

(4)最后结束的是放炮工序,在工作面中部(75m)的位置结束。

(5)主要工序是回柱放顶、机电检修、钻眼、放炮工序,回柱放顶工序是分三段同时进行,并在5点钟结束。

28

10.答案:(1)一、二班最先开始的工序是:开切口、割煤,最后以打眼工序结束; 三班最先开始的工序是:开切口、割煤,最后以检修设备工序结束。 (2)从9时到10时平行作业的工序是:采煤机装煤和移溜工序。 (3)钻眼约需2时40分。

(4)移溜开始30分钟,移到工作面60m处,才开始支柱。 11.答案:综采工作面的特点是:

(1)机电设备数量多、容量大、吨位重、体积大、要求巷道断面大,能适应综采设备的安装和运送; (2)自移支架的安装、拆卸、运输耗费工时多;

(3)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快、产量高,生产连续、小时生产能力大,要求各环节生产能力必需与之相适应。

综采工作面区段巷道布置特点:

(1)考虑自移支架的搬迁:为减少向工作面运入或撤出自移支架的困难,上下区段平巷应尽量采用平行直线式布置或折线式布置;

(2)考虑掘进方式及围岩条件:根据区段巷道的掘进方式及围岩条件,布置机电设备时可选择大断面单巷布置或小断面双巷布置方式;

(3)区段回风巷道断面尺寸,要有利于综采设备运输的畅通,一般主要是以自移支架的外形尺寸确定,并满足通风需要。

12.答案:(1)检查顶板,改设支架。根据采高、顶底岩性、煤层倾角及支架的损坏程度,采用打中柱,加抬棚(单排或双排)等方法,将开切巷中巷道式支架改为工作面采煤时的支架形式,对于已冒落的较高空顶区必须在支架上用木垛接顶;

(2)加固上、下安全出口的支护。在靠近工作面不小于20m的上、下安全出口处的巷道,要设抬棚或补加棚子、中柱等,以加固支护,保证巷道高度不小于1.6m(综采为1.8m);

(3)开帮打眼:当采用爆破落煤时,初采期间不得放大炮,在顶板松软破碎时,还需用长梁插入梁窝,进行超前支护。当分层开采时,开切巷开帮后,应先铺好假顶,然后才能改变开切巷内支架形式。

(4)检查设备。新安装的设备,要检查运转是否正常,有无漏电或不安全情况;

(5)初次放顶:要根据顶板性质、支架受力状况,合理选择初次放顶步距,要防止因步距过大,顶板在放顶前就已断裂破碎,致使压力过大,支护困难,或步距过小,顶板放不下来,这时如不在以后的放顶过程中加强工作面支架的稳定性,以及加强密集切顶工作,就有可能在采空区大面积岩层垮落,发生冒顶事故;

(6)在直接顶为复合顶板,且煤层倾角较大,或分层开采再生顶板下的初次放顶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发生推垮性冒顶等事故。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