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84.评价一个项目是否符合这些标准和是否有资格在财务报表内得到确认,应当注意第29段至30段所论述的重要性原则。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味着,一个项目符合某一要素的定义和确认标准,比如说符合资产的定义和标准,就会自动要求确认另一个要素,比如说收益或负债。
我国虽制定颁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但尚未对会计确认概念进行严格定义。不过,我国学者对于会计确认有一定研究。
葛家澍、余绪缨认为,所谓会计确认是把某个项目作为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者其他要素加以正式的记录或列入最终财务报表中的过程。会计确认包括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体现为将经济业务传递的数据利用文字表述和金额归集于账户之中;第二个步骤体现为最终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表述的过程。
马曙光、吴联生认为,会计确认是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对象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辨认的过程。会计确认的真正目的在于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它是由会计系统围绕会计目标发生作用的特性所决定的。
通过上述对会计确认概念定义的简单罗列,可以看出,会计确认是会计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条件,是会计循环的初始环节;会计确认的对象是会计对象要素,会计确认的归宿是财务会计报表。会计确认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是否进入会计系统的基本问题,其关键点是会计确认标准的选择。会计确认的后续问题是,如果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要进入会计系统,应在何时(确认基础)、多少(计量问题)、以什么方式(记录问题)输出会计系统(报告问题)。在此会计循环过程中,计算贯穿始终。
1.2.2 会计确认的内容结构
会计确认作为一种会计行为,必然会涉及确认目标(目的)、确认对象、确认标的、确认标准和确认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会计确认目标就是在会计循环结束时其结果能够进入财务会计报表,并对报表的结果产生影响,也即凡是不能正式进入财务报表的项目,就必须经过严格的确认过程。会计去人必须体现“决策有用性”会计目标的要求。会计确认对象就是对什么进行确认,这就应当明确其基本的覆盖范围,而且要注重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相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必须将其与企业经济活动所引起的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联系起来。会计确认标的,也就是要明确应该将经济业务所导致发生的变化归类到哪些项目要素之中,这些要素项目的确定对会计确认工作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它们是进行会计确认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与财务报表要素项目的划分结合起来。会计确认标
准实质上是解决经济信息“能否”和以“什么”进入会计系统的问题,它是对具体经济事项和交易在确认其会计归属时的原则要求。会计确认方法就是在进行会计确认是所涉及的具体专门技术。总而言之,会计确认贯穿于会计信息处理的全过程。从会计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加工,到会计信息的记录与披露,会计确认无处不在。因此,在现代会计理论体系中,会计确认历来都被认为是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之一。
1.3 会计确认的分类
(1)初始确认和再确认
从会计信息处理的技术层面上看,会计确认主要包括初始确认、再确认和终止确认。会计的初始确认是指针对某一项目或者某项经济交易,确定其是否被记录为资产或负债、收入、费用,以及在什么账户中进行记录。初始确认是对经济活动产生的信息进行具体的判断、选择、归类,以便信息能被复式簿记系统正式接受和记录。初始确认主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哪些信息应该进入会计系统;二是经济信息应以什么形式进入会计系统;三是这些信息应该在什么时候进入会计系统;四是进入会计系统的经济信息,其金额应为多少。由此可见,初始确认要解决的是会计记录问题,主要围绕会计账户进行的。会计的再确认,是指在初始确认的基础上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对各项数据进行筛选、提炼、浓缩,或通过归类、组合、汇总等一系列步骤,最终将其作为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内容。再确认过程主要解决会计报告问题,即会计账簿中的信息有哪些可以列入会计报表、应以什么形式列入财务报表、应在何时列入财务报表、其金额应是多少,或者说会计报表应在何时披露、揭示多少会计信息、哪些会计信息、什么会计信息。由此可见,再确认主要是围绕财务报表进行的。会计的终止确认,即对一个已经确认的项目停止进行确认。
就被确认的经济事项(确认客体)而言,所有会计要素及其全部项目都存在会计确认 问题。会计确认伴随着会计要素及其项目存在和变动的全过程。围绕特定资产项目及其价值变动的会计确认,可以分为“初始确认”、“后续确认”和“终止确认”。以固定资产为例,其确认包括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初始确认、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后续确认(表现为固定资产折旧、后续支出、减值等确认),固定资产处置或报废时的终止确认等。再如,假设某企业某日以外购方式取得了一项专利权,通过分析认定,该项专利属于该企业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外购专利时应当在“无形资产”账户中予以记录。此即为初始确认。当期期末,将该项无形资产与其他无形资产一起共同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项目,以披露该企业的无形资产信息,此即为再确认。应当注意,会计确认的最终目的,
是将具有“决策有用性”的各项会计信息列示于企业财务报表中,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不被正式列入财务报表项目的信息,就无须经过严格的确认程序,如财务报表附注资料等。 (2)广义确认与狭义确认
在会计理论中,会计确认还有广义确认与狭义确认之分。广义确认涵盖了将经济活动产生的信息,如哪些、什么、何时、多少在会计账簿中记录和在会计报表中披露,它涉及会计的计量和狭义的会计确认问题。而狭义的会计确认则仅指将经济活动产生的信息,如哪些、什么、何时在会计账簿中记录和在会计报表中披露,但未涉及会计计量问题。在SFAC No.5 中,会计计量就作为会计确认的一个部分加以定义和表述的。
1.4 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
将一项交易或事项确认为账户记录和财务报表披露的内容,必须符合会计确认的标准,而会计确认标准即为会计系统予以确认的会计事项所应具有的特征。会计确认标准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是指使用与所有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此类标准强调不同会计要素确认的共性内容,具有普遍适用性。第二层次为各个不同会计要素确认的具体标准,如资产确认的具体标准、收入确认的具体标准、费用确认的具体标准等,此类标准强调不同会计要素确认的特殊性,具有针对性。不同的国家或组织对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的规定上有些差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84年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中认为,“确认一个项目和有关的信息,应符合四个基本的确认标准。凡符合四个标准的,均应在效益大于成本以及重要性这两个前提下予以确认。”并由此提出了四项基本标准,并且要求一项经济活动或项目必须 同时满足四个基本标准才能予以确认。而且,这四个基本标准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基本认可,其基本要求是:
(l)可定义性
可定义性(definition)是指被确认的“项目要符合财务报表某一要素的定义”。例如,将企业某日购入的一批生产用钢材确认为企业资产的内容,则这些“钢材”必须符合自残要素的定义,或具有资产要素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这些钢材应当是企业由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该企业拥有或控制,能在未来期间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又如,将预先收取的销货款确认为企业的负债,则此项“预收款项”必须符合负债要素的定义。
(2)可计量性
可计量性(measurement)是指被确认的项目应当“具有一个相关的计量属
性,足以充分可靠地予以计量”。被计量对象在计量特性方面往往具有多种计量属性,如长度、重量、体积、价值等。而具有会计意义的计量属性,仅指计量客体的价值计量特征。可计量性确认标准,要求被确认的项目具有历史成本(即实际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或现值等其中的某个属性,特别是实际成本计量属性。
(3)相关性
相关性(relevance)是指被确认项目的“有关信息在用户决策中能够导致决策差别”。所谓导致决策差别,就是指项目的相关信息对信息使用者进行有关经济决策有用,能够对使用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如果该项目的相关信息既不能使决策者坚信其决策方案,也不能使其改变决策,那么该项目的信息就是不相关的。
(4)可靠性
可靠性(reliability)是指所确认项目的相关信息是反映真实的、可核实的、无偏向的经济活动。具有可靠性的会计信息,可以保证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具有可靠的依据。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在1989年发布的文告《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认为,“如果符合下列标准,就应当确认一个符合要素定义的项目:(1)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将流入或流出企业;(2)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从上述两个观点来看,一个会计事项要予以确认,它应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具有相关性,能够可靠地计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它还应具有可靠性。对此,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为会计确认的标准之一,其前提是会计要素能把所有的会计对象进行具体化。显然,如果会计要素无法把所有的会计对象具体化,则必然会存在某些应予确认而未能予以确认的会计事项。目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作为会计的6大要素,它涵盖的仅仅是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关的会计对象,它无法包括与现金流量表相关的会计对象。如果说现金流量表可以根据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以及会计账簿进行编制,那它也无法涵盖财务报表外的会计事项。因此,要将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为会计确认的标准之一,首先应重新确定会计要素,使之成为能够对所有会计对象进行具体化的会计要素。
(2)可计量性作为会计确认标准之一,它并不意味着只能采用货币计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最初的计量记录行为,其本身就表现为一种原始的数学行为;而人类最初的数学行为,原本就是为进行经济计量记录服务的。可见,会计从其产生起就是要进行计量的,因而会计事项应具有可计量特征是不容置疑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