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对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 下载本文

哈尔滨广厦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龙江省出口保鲜果蔬的主要贸易国家是俄罗斯、日本、韩国。出口品种仍然以苹果、梨、香蕉、柑橘、圆葱、大头菜、西红柿和胡萝卜为主。2009年,黑龙江省保鲜水果蔬菜出口逆势增长,其中保鲜水果出口量 130,151.55吨,货值5,710.94万美元,分别增长145.53%和203.27%;保鲜蔬菜出口量196,119.98吨,货值5,728.76万美元,分别增长23.22%和70.98%。虽然近几年黑龙江省蔬菜、水果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有所增长,但是在蔬菜水果的生产和销售方面依然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在生产方面,农药残留和有害生物问题仍然制约黑龙江省的蔬菜出口;种植水平落后,产品档次低、加工品占总产量的比重小,也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在蔬菜、水果的运输和存储方面,既缺乏高效、实用、节能、安全的果蔬保鲜技术和装置,更缺乏产地预冷装置和冷藏运输设备,采后损失达果蔬生产总量的20%-30%;在蔬菜、水果出口贸易方面,主要挑战就是“绿色壁垒”,使贸易摩擦不断影响黑龙江省蔬菜的出口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国

2009年黑龙江省前三位出口贸易伙伴有俄罗斯、欧盟和东盟, 其中, 黑龙江省对俄罗斯出口总值为45. 8亿美元; 对欧盟出口总值为21.4亿美元;对东盟出口总值为16.01亿美元。2010年1.2月, 黑龙江省对俄出口总值为11. 2亿美元;对欧盟出口总值为4.5 亿美元; 对东盟出口总值为3.2亿美元。

(三)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创汇程度

黑龙江省虽为农业大省,但其农产品出口的发展水平与发达省市相比较差距较大。近些年来农产品出口绝对量有所增加,但其主要农产品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在逐年下降,优势在不断减弱。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贸易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不足10%。农产品出口创汇值见表3-2。

表3-2黑龙江省主要农副产品出口金额 (万元)

数量 绝对值

4

2007年 143897400

8

2008年 150801951

1

2009年 102258976

7

8

同比(%) -179.33 -12.74 4.8 -32.19

金额 绝对值 106729.25 118711.93 148347.93 121712.03

同比(%) 25.96 11.23 24.96 -17.96

2006年 164912040

哈尔滨广厦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2010年 108797261

2

6.39 197556.93 24.96

注:数据来自黑龙江省商务厅网站

四、影响农产业出口的因素

(一)农产品出口的结构不合理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农产品出口贸易是黑龙江省出口创汇的骨干产业,其出口规模直接关系出口创汇的规模。而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是黑龙江省出口的骨干产品,但黑龙江省现有的出口基地很多都没有加工项目,出口的大多是初级产品,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较少。因此,现阶段黑龙江省对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仍有待发展。不合理的农产品出口结构不仅制约着绿色农产品出口的进一步扩大,也直接影响着农产品出口效益的提高。

(二)主要粮食产品出口竞争能力弱

由于黑龙江省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农业科技储备不足,再加上投入不足,在良种培植推广、产品保鲜、冷冻、包装等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落后,以致出口的农产品有的不能完全达到国际标准,产品质量较低,已经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国外生产的一些质优价廉的农产品对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出口的农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出口的商品成本相对较高,这样也就失去了在价格上的竞争力

五、加强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重点扶植龙头企业

发展农产品贸易必须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创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提高出口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首先,依托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开拓特色绿色农产品市场。在进一步巩固完达山系列豆奶粉、哈高科、日月星大豆蛋白、九三系列豆油及黑龙江米面产品等这些现有品牌优势的

9

哈尔滨广厦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同时,不断开发和培育新的品牌,增强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其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及标准化建设,规避贸易壁垒。推行农业标准化,是适应当今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实选择,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钥匙,是培育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农产品只有符合进口国的质量、安全、生态、卫生标准,才能顺利进入其市场,获得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二)发展食品产业,加强对俄出口

黑龙江省应充分利用原产地农产品资源,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农副产品转化程度和精深加工比重,重点发展乳制品、大豆制品和玉米、水稻、薯类等粮食加工以及肉类制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健全以有机食品、绿色特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加快发展边境地区的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 加强对俄罗斯的边境贸易,进一步开发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的边境贸易及非洲国家的市场。中俄有着超过4300公里的共同边界,交通运输条件便捷,地域优势非常突出。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日趋活跃,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对俄出口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及亚热带地区,水果蔬菜产量丰富,品种齐全,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价格有竞争优势,在俄远东地区有较为固定的消费者群体。而近几年不少中国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形成一批农产品名牌,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进一步开发俄罗斯市场。日本、韩国、非洲是农产品主要进口国,由于产品结构互补,运输保鲜便利,日本又成为中国农产品第一大进口国。我国出口的大豆73%是黑龙江产地,其中66%出口到日本,20%出口到韩国,而非洲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三)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应增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产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增加绿色农产品科研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从资金、项目、奖励机制等多渠道支持科技人员进行有关绿色农产品方面的研究,搞好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工作。要全面推动普通农产品生产向安全、优质的绿色品牌方向发展,将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科研部门纳入绿色农产品开发、技术支持、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要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检验保证体系,保证绿色农产品质量,全力打造黑龙江省生态农业大

10

哈尔滨广厦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省、绿色农产品强省的优质农产品品牌,促进黑龙江省农业和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农产品出口对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

7月18日至20日,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杜青林带领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先后考察了黑龙江省垦区和农村11个场、村及有关单位,并在佳木斯市召开座谈会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杜青林指出,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是中央提出的重要政策目标,更是农业大省的艰巨任务。农民是否增收,不仅关系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关系扩大内需、关系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我们这两天的所见所闻,再一次强烈地感到,农民收入形势是一个地区整体形势的基础,农民富裕了,一切都好办了。促进农民增收,从当前看,要采取切实见效的措施。要落实好今年的各项政策,确保今年的粮食丰收和畜牧业、乡镇企业稳定发展,要挖掘科技的增收潜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广开农民就业门路,千方百计完成今年增收目标。

杜青林强调,促进农民增收,从长远看,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中央在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黑龙江在这些方面已经有很好的探索。但农民增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多管齐下。

(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就是要把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坚持住,落实好,把政策的实惠落实到农民。还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调整和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和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加大“三农”投入。同时,进一步保护好农民利益,用政策防止各种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

(二)完善市场拉动机制

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信息服务。要搞好农产品市场的调控,稳定粮价,稳定市场。要搞好农产品的进出口调控,减小国际廉价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同时,也要探索发展外向型农业,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