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及答案 下载本文

永州市2015年下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

高一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太阳辐射中各种波长的光所占的比例(%)光谱图”,回答1——3题。 1.据图1可知,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 A紫外线光波段,图中①区 B.可见光波段,图中②区 C.红外线光波段,图中③区 D.可见光波段,图中③区

2.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能量的主要来源,下 列各组能量中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有 ①水能②风能 ③核能④地热能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3.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主要原因是 A.可见光被强烈反射B.可见光被强烈吸收 C.可见光被强烈散射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图2、图3分别为“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示意图”、“地球某时刻光照图”。据此回答4——5题。

4.图2中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①点时,我国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 点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如图3所示。 A.①B.②C.③D.④

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回答6一7题。

6.图中表示地壳与地慢间界面的数字以及界面名称是 A.③一古登堡面B.⑤一莫霍面C.⑤一古登堡面D.③一莫霍面

7.从图中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点分析,地球内部呈现液态或熔融状态的圈层是 A.⑥一地壳B. ④—地幔 C.①一内核D.②一外核 图5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8一9题。 8.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岩浆宕的是 A.甲B.乙 C.丙D.丁

9.图中a、 b、c、d,能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A.a B.b C. d或c D. a或b 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都位于 A.板块的生长边界 B.板块的消亡边界

C.两大陆板块之间的生长边界 D.两海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

11.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由于 A.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B.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C.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D.欧亚板块内部张裂

读图7,比较图中河流a、 b、c三处的位置与剖面图①②③,回答12 ——13题。 12河流位置与剖面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A .①—a,②—b,③—c B. ①—b,②—a,③—c

C. ①—c,②—b,③—a D. ①—c,②—a,③—b

13.河流从上游a处到下游c处,外力作用的表现为 A.沉积能力渐弱,侵蚀、搬运能力渐强 B.沉积、搬运能力渐弱,侵蚀能力渐强 C.侵蚀、沉积能力渐弱,搬运能力渐强 D.侵蚀、搬运能力渐弱,沉积能力渐强 14.下列有关季风叙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②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③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②④ 15.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特点是 A.都形成连续性降水 B降水都出现在锋前 C降水都出现在暖气团一侧 D都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

图8为“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读图完成16一17题。 16.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 年份,雨带控制Ⅱ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 6——7月 C.6——8月 D. 5——8月

17.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 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气象灾害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 C.南滞北旱D南北皆涝

图9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8一19题。

18.图中①表不水循环的 环节。 A.蒸发B.降水C地表径流D. 水汽输送

t9.湘江发源于永州蓝山野狗岭,注入洞庭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湘江属十内流河 ②湘汀属于外流河 ③湘江河水参与海陆间循环 ④湘江河水参与陆卜内循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澳大利亚东侧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却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读图10,回答20 ——21题。 20.图中Ⅰ、Ⅱ两地纬度大致相同,但气候却差别

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植被 C.洋流D.海陆位置

21.下列关于该地珊瑚大量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气候因素变化才能使生物因素发生变化 B.澳大利亚的自然带具有整体性特征 C.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导致其他要 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都会发生变化

D.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特征都是不变的

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夯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据 此回答22一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