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小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全 下载本文

调查的积极性;二是课上将课文的这部分知识内容让孩子们身边自己的伙伴来讲,比老师的说教要生动,也更具说服力。三是社会调查这样的实践活动需要走出校门,在行动和安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只安排了小部分同学去做;四、这样的活动确实很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能在班级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和激励作用。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的教学形式应以学生的探究为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充当合者、引导者的角色。本节课我把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去说,特别是那些课前准备了相应材料的同学。针对小学生的年年龄特点我还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让学生用卡片我分给每个小组蓝,红,绿,灰四种颜色的纸片。分别写上你们家的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最先写完的组派代表将你的垃圾投入不同的垃圾回收箱中。课件出示活动方案:1,将分类后的垃圾分别写在四种颜色的卡片上(可回收垃圾:蓝色,厨余垃圾:绿色,有害垃圾:红色,其他垃圾:灰色。最先写完的小组派代表将垃圾(卡片)投入相应的垃圾回收筒中,同时说出垃圾名称。其他小组有不同答案的经老师同意后可上台补充.新课标还指出:学生探究的同时教师应以学生的潜概念(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为基础,加强科学概念的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知道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所经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知识运用环节:让学设计一个方案去科学处理自已家里的垃圾。在本节课中我既注重了学生的探究:我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小组活动中去,引导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产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时间与空间。我又加强对学生科学概念的教学。如:垃圾是怎样分

类的。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进一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的习惯。

本节课的不足:由于学生活动是时间把握的不是很好,最后的制作堆肥箱的活动环节没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学生活动时间如何去把握值得我去思考。

《一天的生活用水》教学反思

《一天的生活用水》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中的一课。本课内容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我一天用了多少水 第二部分:用水量的比较

第三部分:水资源紧张和我的节水计划

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在严重缺水情况下生活的体验,而多数学生都知道,地球是一颗水的星球,地球表面的71%被水覆盖。然而,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约0.2600,有人比喻说,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我们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汤匙。我国虽然水系众多,但由于人口多,造成我国人均淡水量并不丰富,是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出来,自来水真的是“自来”的吗?我们一天大约要用掉多少水?为什么同学家庭之间用水量相差很多?如何节约用水是学生的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教学的第一环节是记录自己一天的生活用水量。 这项活动其实是课前的记录活动。我提前布置任务,讲清要求,教给方法。器具可以是在教师帮助下制作的自制量杯(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贴上刻度),用自制量杯逐项测量每一次生活用水,再累加起来得出一天用水总量。有些用水难以用量杯测量,就用估计的方法。并让学生找到前几个月家庭水费收据,把记录的数据带到课堂作为教学素材。

教学的第二环节是 同学之间用水量的比较。记录的用水量的差距引发学生的讨论:是什么原因使我的一天用水量和他的差那么多?让学生作出一些猜测,如不同的刷牙方法、抽水马桶水箱容量不同等,能在课堂内比较的,可以进行实际比较,如不同的刷牙方法刷一次牙用水相差多少。再让学生讨论哪些方法是比较节约用水的,哪些方法是很浪费水的。

教学的第三环节是制订我的节水计划。结合课件介绍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紧张状况,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来的相关资料。讨论制定自己的节水计划,提示学生从自己可以做到的方法来考虑。关键是让学生把制订的计划变为真正的节水行动。

在这一课的设计中,我有一个“洗脸的对比实验”。也许,大家会觉得一个开着水龙头,一个不开,结果是显而易见,完全没有必要一定得做出来。但我想,孩子虽然能认同这种差异,却不一定能知道这种差异到底有多大,在没有一定感性认知之前,是很难达到“要在行动上引起重视”的共鸣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实验不能省。课堂上让存在两种用水习惯差异的同学现场来做实验,更有说服力和震憾力。

《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反思

有幸能在本学期上一堂家长公开课,课前我仔细分析了教参,精心设计了教案和课件,并在六(1)班进行了试教,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污水和污水处理》是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六课。目前,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意识到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进而树立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意识。

在课前,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学生回去调查家里一天产生多少污水,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对污水情况取得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我让学生汇报数据并提供杭州市一天产生的污水资料,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污水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教学初,我从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水污染的图片和短视频。在课堂上,将这些资料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内心产生共鸣,从而引入新课。学生产生了想研究的兴趣后,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课前,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2杯水:一杯生活污水,一杯自来水。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观察方法比较观察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并给学生提供实验表格,分别从颜色、气味、沉淀物、透明度等方面去比较。在实验中,有些学生观察得非常仔细,还补充了浑浊度等其他几点不同。实验后,基本能达成共识:生活污水中不仅有泥沙,还存在油污等其他杂质。接下来,要求学生用想到两种处理污水的方法:沉淀和过滤法对污水进行净化。在六(1)班试教时,由于污水提前准备,等沉淀实验开始,污水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相对比较干净,与过滤后的水质没多大区别。所以在上公开课时,我事先将污水搅浑浊再分配给学生进行实验。过滤实验,在试教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教科书上要求学生用废旧的可乐瓶做容器,用细沙子做过滤材料。由于细沙中存在着一定的脏物,刚开始滴出来的水比较浑浊,颜色也比较浓。针对这种情况,在第二次上课时,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个小烧杯用于接取刚开始的污水。经过这样的设计后,实验的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学生得出的结论也比较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