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小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全 下载本文

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最大的难处就是一天垃圾的调查情况。如果按教参建议,让学生将家中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课堂中进行统计分类,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随之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更多,如课堂纪律,如教室卫生等等,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调查探究,更多的是好玩有趣,因此在活动中也就缺乏组织纪律性,难以调控(一个班实践的体会)。因此,我将此项调查活动调整为课前在家中完成调查统计,要求详细记录一天中产生的所有垃圾项目,每一种的重量学生测量也是有困难的,就要求记录一天垃圾的总重量。课堂教学时,将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全班家庭每天日产垃圾量,进而计算一个区、一个市日产垃圾的数量。学生对于日产垃圾N公斤或N吨这个数字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可以换算成需要多少辆大卡车运送,这样就比较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日产垃圾的量是相当惊人的。

如果教师提供一些图片,如学校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小区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环卫中转站满车垃圾的照片等,这样会使学生对生活垃圾的产生有更多的感受。总之,这节课的活动重点是让学生意识到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之多,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让学生体会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到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及难度。

《垃圾的处理》教学反思

《垃圾的处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前

一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垃圾进行了简单的归类,了解了垃圾的一些处理方式。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处理垃圾采用的主要方式,大多数的垃圾填埋方式都是简单填埋。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们都知道垃圾最后是要集中填埋的,但他们没有去想垃圾集中填埋会产生什么问题,这一课就是引导学生们去研究这个问题。

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操作上并没有什么困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瓶子底部的水被污染而变色的过程,也能够明白模拟实验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什么物体。这个实验要想效果好,有一定震撼力,做实验用的瓶子要大,最好是用大的玻璃水槽,这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能极大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验,学生意识到随意填埋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由此针对模拟实验中的各个部分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垃圾填埋场,学生们的分析头头是道,切中要害,所想到的办法也都是符合现实生活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们介绍“新型垃圾填埋场”示意图,从而加深理解,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再引导学生分析垃圾填埋处理的其他问题,如占用土地,分解速度慢等。

对应垃圾填埋方式的优点与缺点,引导学生分析垃圾焚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也能够较好进行分析归纳,没有什么问题。在总结本课活动时,应该强调“虽然将垃圾填埋或焚烧都有各自的优点,但并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佳办法”,由此引发思考:寻找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方法。将活动引入下一课教学。

本课教学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在学生的思维碰撞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看似没有问题,但总感觉缺些什么?缺的是什么?缺的是更多形

象的、直观的,能够说明问题的媒体资料,尤其是视频资料!毕竟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垃圾填埋场,接触垃圾焚烧厂的,教科书上就两张图片,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参配套光盘中的视频片断也太简单。而这方面的资料教师也很难收集。非常需要更多精彩的视频资源来补充课堂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期待能有更多有用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

《减少丢弃及重新利用》教学反思

处理大量的垃圾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办法减少垃圾。因为消减垃圾数量,是解决垃圾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减少丢弃垃圾及重新使用》这节课是六下科学第四单元的第三课,本课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从商品的生产环节来说,认识怎样从源头减少丢弃;二是从商品正常的使用来说,怎样重新使用发挥“垃圾”的作用。

认识和拒绝过度包装是环境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部分内容是让学生自行研究商品包装问题,并提出4个问题指引研究和讨论的方向,最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下建议。对于“包装盒的观察研究”部分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带来的包装盒。例如:青春宝的包装盒(简包装和礼品盒包装)、茶叶的包装盒、月饼的各种包装盒等。通过交流,一层一层拆开剥离直至看到商品,数数有几层包装,然后比较一下商品和包装的体积差异,秤一下商品和包装的重量差异。通过活动,学生深有共鸣,一致认为月饼、保健品、酒类等商品的包装是过度的,是浪费资源,使消费者多花了钱,也产生了更多的垃圾而影响着环境。在此

基础上,让学生提些建议,我们应该给商品的生产厂家如何建议减少包装浪费?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应该怎么做?将他的思维落实在他的行动上。

在重新使用这个教学环节,书上提示了三种材料:一根包装绳、一个玻璃瓶、一个塑料袋的重新使用的方法。学生想到的答案比我预设的还要多,涉及的面还要广。例如那个瓶子的使用方法,学生们竟想出了三十几种重新利用的好方法。这不得不让我佩服,现在的学生真是见多识广,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

课后,感觉像这样的重新使用可以尝试着在科技活动中举行。例如收集一些废弃物品进行创意制作,不但省钱,还节约资源,减少垃圾,更具特色。毕业班的学生作为同学之间的毕业礼物赠送,也更能表达自己的诚意。

分类和回收利用教学反思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来利用和改造环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现在,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人类重视的问题之一。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政府采取具有强制力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当然,还需要有相应的技术。但这仍不够,还需要有广大公众参与环境保护,而这是最难的。因为这要求公众具有保护环境的认识、自觉、习惯和公德。否则,即使有许多保护环境的技术、办法、规定、法规,也难以有效实行。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的习惯。本节课我首先将教材中的调查活动安排在课前来完成,并只安排小部分同学去做,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如果学生在课上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比较多的认识,会削减课后再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