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学应用》练习题及答案(2013) 下载本文

7、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 )。

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 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 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 8、假设某著名运动员的年薪为50万元,但若他从事其他职业,最多只能得到10万元,那么该运动员所获的经济地租为( )。

A.10万元 B.50万元 C.40万元 D.无法知道

9、设有甲、乙两类工人,甲类工人要求的工资率为650元/月,乙类工人要求的工资率为700元/月。某厂商为了实现最大利润,必须雇佣所有甲、乙两类工人,并支付每个工人700元/月。由此可知,甲、乙两类工人得到的月经济租金( )。

A.分别为650元、700元;B.均为650元;C.均为50元;D.分别为50元、0元。

模块七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的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2、下列选项中计入GDP的是( )。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B.面粉厂购进5吨小麦

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 D.某企业职工今年领到10万元工资 3、当煤炭有多种用途时,作为最终产品的是( )。

A.家庭用于做饭与取暖 B.餐馆用于做饭 C.供热公司用于供给暖气 D.化工厂作为原料 4、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是由于( )。

A.物价水平上升 B.最终产品与劳务增加 C.失业率上升 D.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

5、如果个人收入等于1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1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

A.1440元 B.1480元 C.1470元 D.1570元

6、若C=4000亿元,I=1000亿元,G=600亿元,进口=200亿元,则GDP等于( )。

A.5600亿元 B.5000亿元 C.5400亿元 D.无法决定 7、下列选项( )应计入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100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8、在下列三种产品中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

A. 当年生产并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B. 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 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9、一国的GDP小于GN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本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模块八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 8 -

1、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8 C.边际消费倾向为0.4 D.边际消费倾向为0.2

2、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2000元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22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14000元,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

A.3/5 B.1/7 C.1 D.7/11

3、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称为( )

A.投资乘数 B.乘数 C.政府支出乘数 D.对外贸易乘数 4、边际消费倾向是指( )。

A.在任何收入水平上,总消费对总收入的比率;

B.在任何收入水平上,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消费支出的变化;

C.在任何收入水平上,当收入发生微小变化时,由此而导致的消费支出变化对收入水平变化的比率;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3,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水平GNP增加( )。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6、若不考虑所得税,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乘数为( )。

A.1 B.2 C.5 D.10 7、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

A.政府支出 B.税收 C.净出口 D.投资 8、假定某居民每年的可支配收入为2万元,如果该居民的消费支出为1.7万元,那么(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0 B.边际消费倾向为0.15 C.平均消费倾向为0.75 D.平均储蓄倾向为0.15 9、在边际储蓄倾向提高的同时,必定是( )。

A.可支配的收入水平增加 B.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C.平均消费倾向上升 D.平均储蓄倾向下降 10、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11、在以下三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模块九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充分就业的含义是(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隐蔽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2、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的发生将有利于( )。

A.持有政府债券的民众

B.有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房主

- 9 -

C.劳动合约第二年的工会工人

D.把其某些资金投资于政府债券的大学

3、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率的方法是( )。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降低失业率 C.增加货币供给量 D.提高失业率 4、在经济学中,M1是指( )。

A.纸币和一切形式的储蓄存款 B.现金或通货 C.现金与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D.近似货币 5、下列哪一种情况会增加失业( )。

A.退休工人的数量增加 B.退出劳动力队伍的人数增加 C.离开学校找工作的人数增加 D.离开工作上学的人数增加

6、假设某个国家的总人口数为3000万人,就业者为1500万人,失业者为500万人,则该国的失业率为( )。

A.17% B.34% C.25% D.15%

7、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发生时,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将有利于( )。

A.政府 B.公众 C.政府与公众 D.不确定

8、如果某人由于钢铁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寻找性失业 9、通货膨胀是( )。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B.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黄金量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 D.以上都不是

10、因为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寻找性失业 11、所谓周期性失业的工人是指( )。

A.不想工作而回到家庭从事家务劳动的中年妇女 B.从事部分时间工作的工人

C.想找更好的工作而放弃现在工作的人 D.工厂停工而找不到工作的工人 12、( )的情况属于摩擦性失业。

A.一个由于技术变化而变动工作的纺织工人

B.被解雇但有希望很快回到原工作岗位的钢铁工人 C.一个决定退休的建筑工人 D.一个决定去上学的机械工人 13、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是指( )。

A.所有的人都有工作 B.所有的劳动力都有工作 C.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状态 D.失业率低于3% 14、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水平( )。

A.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损失 B.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受益 C.债务人受益,债权人受损失 D.债务人受损失,债权人受益 15、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那么经济中存在的通货膨胀是( )。

A.结构型的 B.需求拉动型的 C.成本推进型的 D.抑制型的

- 10 -

16、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 )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率下降 17、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18、奥肯定律所表明的是( )。

A.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的互补性或一致性 B.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C.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水平之间的互补性或一致性 D.稳定价格与平衡国际收支的矛盾和冲突 19、物价稳定是指( )。

A.主要物品的价格保持不变 B.通货膨胀率为零

C.通货膨胀率一直是稳定的 D.从长期来看,物价上升与下降可以相互抵消 20、实际货币量等于( )。

A.实际国民生产总值除名义货币量; B.名义货币量减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C.名义货币量除以物价水平; D.名义货币量减物价水平。

模块十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周期理论

1、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此是( )。

A.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以上各项均对 2、经济从繁荣到衰退的转折点,称为( )。

A.萧条 B.复苏 C.顶峰 D.谷底

3、我国1992年是经济周期的波峰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4.2%,从1993-1999年,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3.5%、12.6%、10.5%、9.6%、8.8%、7.8%和7.1%。如果把1978-1999年平均增长9.6%的增长率作为平均增长趋势线,那么自1993-1996年,我国经济运行应被视为正处在( )。

A.复苏阶段 B.繁荣阶段 C.衰退阶段 D.萧条阶段 4、经济周期中繁荣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

A.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 B.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等于正常水平 C.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 5、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二)经济增长理论

1、下列哪一种方法是提高经济增长率的最好方法( )。

A.加大教育投入 B.研发新技术 C.降低人口增长 D.引进外国投资 2、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特征是( )。

A.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B.技术进步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