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全一册练习设计(共87套) 下载本文

在中国的北方,孩子们称自己母亲的母亲为姥姥。此外,当领着孩子的母亲遇见自己所尊敬的老年女性,也常常会很自然地对孩子说:“叫姥姥。”孩子清脆地叫着,姥姥无比怜爱地答应着,于是“姥姥”的含义便不单是血缘关系的一种确认,她还是可以信赖、可以依靠的象征。她每每使人想到原野肥厚、沉实的泥土和冬天乡村燃烧着柴草的火炕的温暖气息,她充满着一种人间古老的然而永不衰竭的魅力。

第一次听见有人称冰心为姥姥,是她的外孙陈钢。他曾经为我拍过一些照片,我非常喜欢他的这些作品。他告诉我:“我把照片给姥姥看了。”我问他姥姥说了些什么,他说:“姥姥亲了我一下。”冰心对外孙这种独特的无言的赞赏,更能见出那份无可替代的亲情。陈钢觉得对他本人来说,姥姥是他的姥姥,比姥姥是一位著名作家更为重要。 此后不久,我给冰心写了一封信,告诉她我在保定西部山区的一些生活。冰心来信嘱咐我说:“铁凝,你要好好地珍惜你的青春,你的才华!你有机会和农民接触,太好了!他们真朴实,真可爱!你能好好写他们吗?我对你抱有无限的希望……”

读着这样的信,你会发现在冰心那平和、宁静的外表之下,那从容、温和的目光之中,还有一份对于中国最广大农民的深深的爱意,这爱意不仅表现在她为灾民慷慨捐款一万元,还渗透在她对青年作家描写最普通的民众之美的热烈希冀里。也许她的年龄和身体不容她再去更多的地方,但她宽厚的心怀无处不在。

1991年5月,我和散文家周明一道去拜望冰心,我买了一束玫瑰。冰心坐在书桌前,短发齐齐整整,面容很有精神。我把鲜花送上,周明要拍照,冰心说:“来,让我拿着花。”她请我们喝茶、吃糖。然后说:“搬把椅子坐在我身边吧,这样离我近些。”我坐到了她的身边,她清澈的目光落在我的身上。我感到无话可说,不是因为拘谨而是因为受着一种气氛的感染,是因为身边这位安静的老人正安静地看着我。她一定深明我的心意,此外的一切客套都将是我的多嘴多舌。她一定也同意我无话可说,因为当我告诉她我不知说些什么时,她说:“那就让我们静静地坐一会儿。” 我很看重与冰心静静地坐一会儿,或许这并不比我问长问短得到的要少。在那安安静静的一小会儿里,我从这位几乎与世纪同龄的老人身上所获得的,竟是一种可以触摸的生命激情。或者可以说,没有这一刻安然的纯净,便无以获得照耀生命的激情。

告辞时,我说:“我不想打扰您,又想看见您,有机会我会再来看您。”我握住她的手,她说:“只要我活着,你就来看我吧。” 春节时收到了冰心的近照:她身穿黑白条纹的罩衣坐在紫红色的沙发上,怀中抱着干干净净的白色猫咪。她的目光是如此清明,面容是如此和善,令我不能不想起最具民间情意和通俗色彩的一个称谓——姥姥。

能够令人敬佩的作家是幸运的,能够令人敬佩而又令人可以亲近的作家则足以拥有双倍的

自豪。冰心不仅以她的智慧、才情,她对人类的爱心和她不曾迟钝、不曾倦怠的笔,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无以言说的母性的光辉和人格力量,更给许多年轻人以他人无法替代的感染。在九十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称谓愈发的讲究、愈发的花哨的时候,我特别想把冰心称作冰心姥姥。 冰心姥姥,您好!

(1)细读文章第一段,说说“姥姥”这一称谓有哪两层含义。

(2)本文依次叙述了作者与冰心交往过程中的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3)读冰心的来信时,作者为什么感到“她宽厚的心怀无处不在”?

(4)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三、作文(共1题,共40分)

1.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所经历的事大多是平常的小事,但我们若深入观察,仔细领悟,会发现在凡人小事的背后,其实也有很多令我们感动或者让我们深思的东西。 请以“凡人小事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黄河颂》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共2题,共6分)

1.选出下列字形和注意全对的一项( ) A.巅(diān) 澎湃(pài) 狂澜(lán) B. 屏障(pín) 哺育(fú) 九曲连环(qiū) C.浊流婉转 浩浩荡荡 发扬滋长 D. 气势磅礴 英雄气概 洗星海

2.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 我/站在/高山之巅 C. 掀起/万丈狂澜

D.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二、填空题(共3题,共28分) 1.完成下列关于黄河诗句的积累。

黄河之水天上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从自然特征、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诗中的“望黄河滚滚”中的“望”字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诗歌通篇用了第几人称的口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黄河颂》预习检测

一、填空题(共4题,共13分) 1.为加线字注音。

狂澜( ) 气魄( ) 屏嶂( ) 山巅( ) 2.理解词义。 ①澎湃: ②狂澜: ③屏嶂: ④九曲连环: ⑤一泻万丈: 3.识记语文常识。

《黄河颂》选自组诗_________,词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

黄河发源于_________北麓,流入_____,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____省(自治区)。 4.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整理出全诗的结构。

《黄河颂》阅读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共12题,共36分) 1.课内阅读

(1)阅读《黄河颂》“歌词”部分,回答问题 (1)①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2)②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3)③为什么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4)④ “啊!黄河!”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是什么?

(5)⑤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6)⑥全诗的诗眼是什么?

(7)⑦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2. 课外阅读 昙花终于怒放 我爱昙花。

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亩,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我爱昙花。 链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