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全一册练习设计(共87套) 下载本文

中考能力拓展练C卷-《邓稼先》

一、单项选择题(共1题,共2分)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生命都献给了他们亲爱的祖国,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B.荣获“CCTV 年度慈善人物”称号的,既有濮存昕、曹德旺、姚明这些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有邓迎香这样的普通劳动者。

C.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

D.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二、综合性学习(共2题,共10分)

1.中国梦,一个美好而充满希望的词汇。民族因中国梦而兴盛,国家因中国梦而富强,人生因中国梦而精彩。中国梦,是洋溢在孩童脸上的满足微笑,是澎湃在青年心中的雄心壮志,是播洒在老人身上的和煦阳光。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梦之队”成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和书写者。青葱四月,七年级(1)班以“走进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启了同学们的一段筑梦之旅。

(1)刘兰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梦”最早出现在南宋爱国诗人郑思肖的诗中。他在元兵压境的危急时刻,写下了《德祐二年岁旦》(二首)。第一首颔联“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抒发了国治民安的政治愿望。《下泉》是《诗经。曹风》中的一篇,主要表现人们对太平盛世的向往。你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吗?

(2)全班同学围绕“中国梦”即兴创作对联,孙春明同学出了上联,他邀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 长城内外中国梦 下联:

(3)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梦想,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梦想,所有的梦想反映的都是追求,体现的都是抱负。你的梦想是什么?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尽管社会飞速发展,但是雷锋精神依然不会过时。雷锋无限忠诚、乐于助人、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他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坚守道德高地的时代英雄。 50多年来,雷锋精神始终与我们同在。对于那些质疑、恶搞、丑化雷锋一样英雄人物的歪风,我们要坚决说“不”!“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英雄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凝聚起人民群众向心力的关键所在。对英雄尊重与否,体现一个民族认知水平、理性能力的高低。有英雄而不敬重,无疑是自毁精神长城,是民族风骨的自我矮化。捍卫英雄,是当代人 的使命,每一个青少年都 我们要让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四字短语(或成语)。(2)读了上面的文字后,你有什么感想? 请写出一段话。(不超过50字)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

三、现代文阅读(共4题,共8分) 1.

(一)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驻守荒原

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一个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地奔出,披着军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纽扣,原来怀中藏着的是一只热水袋。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一般的寒风,气温很快降到零下20摄氏度,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②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

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③老韩应聘到此加油站工作前,四年中加油站已经换了七拨主人——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每到夜晚,荒原上呜咽的风就像一个有冤屈的灵魂在游荡,听得人心里毛毛的;这里的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身体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突突地抽痛。因此,不论是加油站的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老司机们,都没想到老韩一来,转眼已待足八年。

④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长达七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老韩三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可是万一哪个司机有点高原反应,老韩就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内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⑤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儿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 ⑥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圈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恒的痛: 加法站由旧址报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老韩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⑦老韩的媳妇说,老韩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

⑧每次,老韩走很远的路去抽烟,一向打扮得粉嘟嘟的小孙女就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穆地目送着他们。

⑨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如火焰一般。 (选自《读者》2016年第5期,有刪改) (1)

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韩为什么要“驻守荒原”? (2)

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韩这个人物形象。

(4)

请你谈谈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基础过关练A卷-《邓稼先》

一、单项选择题(共6题,共18分)

1.下列加线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强占qiǎnɡ宰割zǎi立即jí B.乘船chènɡ开拓tuò友谊yì C.难堪kān参与yù奇迹jì D.颤抖zhàn筹划chóu挚友zhì

2.对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很少)死而后已(停止) 兀兀穷年(达到极点) B.家喻户晓(了解) 沥尽心血(滴) 气冲斗牛(直冲)

C.杂乱无章(条理) 迥乎不同(差得远) 鞠躬尽瘁(过度劳累) D.锋芒毕露(全) 可歌可泣(可以) 心会神凝(领会)

3.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颂是( ) A.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D.他的事迹,如此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4.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 );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 );决定方案时,要有( )的胆识,又要有( )的判断。 A.数学见地 物理直觉 稳健 勇进 B.物理直觉 数字见地 稳健 勇进 C.数字见地 物理直觉 勇进 稳健 D.物理直觉 数字见地 勇进 稳健

5.对下列本文涉及的科学家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邓稼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贡献。

B.杨振宁,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本文作者,与邓稼先有着半个世纪的真挚友谊。 C.钱三强,当代中国核物理学家。

D.奥本海默,美国物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主题是: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邓稼先不是一位普通的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 C.文章不同于一般写人的传记,在选材上是“散”的。 D.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十分整齐。

阅读能力提升练B卷-《邓稼先》

一、简答题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成语出自哪里?是说谁的?你还知道他哪些故事? 2.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3.你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从图书馆查找、从网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分别为他们写小传,然后全班出一期题为“星光闪耀”的墙报。

5.读完全文,请你从多方面说说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例:邓稼先是一位最具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 二、阅读题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1.让我们聚焦一首歌――《中国男儿》,它是杨振宁对邓稼先的人格最富诗意的评价与总结,也是全文情感的高潮与爆发点。

(1)朗读这首歌词,应读出 的气概和 的情感。 (2)这首歌赞颂了中国男儿 的精神。

(3)品析歌中的一个词:奇丈夫的“奇”。邓稼先“奇”在何处?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可见,他不是一个普通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可谓 奇。

第二部分,赞扬了邓稼先的卓越贡献和光辉人生,可见 奇。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突出他的忠厚平实,不引人注目,可见 奇。

第四部分,一封短信竟使作者一时热泪盈眶,是为邓稼先而骄傲,是为民族而自豪,可见,邓稼先的奇还在他的 奇。

第五部分,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是如此荒凉恶劣,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他总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可见他 奇。 2.阐释两句话。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3.精析三个语言点。

(1)作者在文中写道:“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如果你是邓稼先,这时候你会有什么心情呢?

(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想一想,邓稼先的手会不会颤抖?

(3)……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如何朗读“我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