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年级册《课内现代文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 下载本文

二、(2013泰安,15—18)阅读《苏州园林》里的两段文字,完成问题。(8分)

①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③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④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⑤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⑥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⑦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⑧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⑨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⑩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对第一段文字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33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第二段“这是不足取的”一句中加点字“这”指代的是(2分)(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B.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C.中国画的审美观点。

D.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3.对这两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配合。 B.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自然之趣。

) 34

C.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 D.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以及栽种和修剪树木讲究整齐划一。

4.第一段第⑩句引用了诗句“鱼戏莲叶间”,对引用这句诗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将生动说明与平实说明相结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B.更好地表现了苏州园林池沼的布置合乎图画美这一特征。 C.增添了诗歌知识,使说明内容更加丰富。

D.充满诗意,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使说明文语言更生动,可读性更强。

三、阅读《蝉》第18段到结尾,完成题目。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用打比方的方法介绍蝉卵的样子,也说明了作者的观察用心。

35

B.第19段中运用拟人化的词语,生动表现了作者对蝉幼虫的喜爱之情。

C.“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为奇妙的了”作比较,作者因蝉幼虫的变化而生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D.“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运用议论性的语言抒发作者对蝉的充分礼赞。 2.对选文的写作特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说明顺序清晰条理,将蝉的生长过程写得非常清楚。

B.本文是科学观察笔记,但选文却采用了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进行介绍,不符合科普文严谨、准确、真实的特点。 C.作者把蝉人格化,赋予其人的情感和行为,使文章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D.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 四、阅读《梦回繁华》,完成题目。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可能”表示估计,即《清明上河图》创作时间只是后代文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