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精选含答案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课文《登勃朗峰》也是他的作品。
B.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C.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本依据,在读剧本时,可以采用梳理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关注舞台说明等策略来帮助领悟剧本精髓。
D. 谦辞和敬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请教他人时多说“赐教”,询问别人的姓名常用“贵姓”。 【答案】 B
【解析】【分析】B.“其中《父亲的病》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表述有错误。应改为“其中《藤野先生》一文记录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及他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新闻稿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其中背景和结语是必要部分。
B.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主要讲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与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 C. 佃农指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D. 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答案】 A
【解析】【分析】A错误,背景和结语不是必要部分。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作品《童年》中,外祖母、小茨冈、格里戈里等人,都曾经给予阿廖沙力量和支持,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常用“赋”“比”“兴”,句式
上常用四言短句。
C. 清代吴敬梓笔下的范进、现代著名文学家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D. 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B.“从西周初年到战国时期”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故答案为:B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4.从2008年开始,国务院规定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在规定发布之前,某民意测评机构做了“你更喜欢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的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调查对象 调查项目 中老年 青少年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城镇居民 乡村居民 95.5% 4.5% 58.3% 41.7% 70.1% 29.9% 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 73.8% 更喜欢过西方节日 26.2% (1)根据上表,请写出两条结论。 (2)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数文人墨客在文学作品中均加以描绘。请根据下面四句诗,写出传统节日名称。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____ 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________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________ ④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________
(3)下面是一则关于传统节日的新闻,请根据主要内容,给本则新闻拟标题。(20字以内)中新网北京8月30日电 29日下午,民俗专家高巍的新书《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在北京举办发布会。高巍,多年来一直从事民俗特别是节日习俗研究工作。在新书中,他讲述了自己亲自组织或参与的传统节日活动实践案例,并系统地提出了有关传统节日发展的建议。“读者能看到新书分五个部分,内容最多的是关于传统节日文化及其丰富内涵的介绍。”高巍介绍,像端午节等节日,其本源与老百姓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他以中元节为例说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慎终追远传统的伟大民族,拥有对现任的感恩之心,这种感恩之心在农历七月十五表达的非常迫切。”
【答案】(1)①中老年人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②青少年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数比例高于中老年人。
(2)重阳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
(3)“民俗专家高巍在京举办新书发布会”或“高巍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解析】【分析】(1)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
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或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
(2)解答本题要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熟知,在对熟知节日的基础上,对各诗句所写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时间节点,对应作答即可。
(3)拟写新闻标题,先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文中的关键字即可作为标题;也可以压缩导语;有些新闻标题的拟写,还需要根据后面主体部分中的提示语来完成。根据标题要求进行删减和美化。
故答案为:(1)①中老年人更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②青少年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数比例高于中老年人。
(2)重阳节 春节 清明节 中秋节
(3)“民俗专家高巍在京举办新书发布会”或“高巍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点评】给出一段材料,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
5.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新编霞客行】秋冬之交,阳光明媚,华南山区群峰叠翠,来自扬子江畔的徐霞客不禁心花怒放,扶木攀岩、探幽寻胜间,不觉一路登临山颠。此时,他却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山腰种着荔枝等热带果木,山脚却栽满苹果等温带果树。他大惑不解:难道此地的果农不懂得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吗?请你用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蕴含的玄机。 (2)【古诗寻节气】请指出下列古诗句中暗含的节气,并说说该节气的含义。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唐,杜甫) 节气:________。含义:________。
②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节气:________。含义:________。
【答案】(1)①这是因高下差异影响物候的特殊情况,属于逆温层现象。②秋冬之交,晴朗无风的夜晚,山区便会形成逆温层的条件。③由于冷空气比较重,从空中向低处流,山脚的暖空气被抬升,便出现了山脚有霜(或气温低)而山腰无霜(或气温较高)这种特殊现象。④所以热带作物种在山腰成活率高,种在山脚反而不适宜。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高度的智慧。
(2)雨水;降雨开始,雨水增多;大暑;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1)影响物候因素有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2)杜甫《春夜喜雨》写的是春天,俗语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植物急需雨水的滋润,所以节气的雨水,在这个节气里降雨开始,雨水增多。
杨万里《夏夜追凉》写的是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写的是节气是大暑,指的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故答案为:(1)①这是因高下差异影响物候的特殊情况,属于逆温层现象。②秋冬之交,晴朗无风的夜晚,山区便会形成逆温层的条件。③由于冷空气比较重,从空中向低处流,山脚的暖空气被抬升,便出现了山脚有霜(或气温低)而山腰无霜(或气温较高)这种特殊现象。④所以热带作物种在山腰成活率高,种在山脚反而不适宜。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高度的智慧。(2)雨水;降雨开始,雨水增多;大暑;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24节气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6.班级举行“走进文学人物画廊”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小题。
(1)主人公是一部作品的灵魂。请根据所给材料,写出相关作品人物的名称。①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②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③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④酱赤的脸受着太阳光又加上酒力,个个难看不过,像就会有殷红的血从皮肤里迸出来似的。
(2)读小说就是读社会。请根据下面图片所体现的情节,说说作品反映了怎样特定的社会
背景。
活感悟,用所给句式说一段话。(不少于80字)
(3)读小说就是读自己。请从1题的四个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自己的阅读理解和生【答案】(1)①闰土;②于勒;③祥子;④旧毡帽朋友。
(2)图中表现的是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粜米的情形。旧毡帽朋友们丰收后满怀希望而来,很快就失望而去,反映了当时洋米洋面倾销、地主剥削和高利贷盘剥税卡林立的社会环境,揭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工厂倒闭、农民抢米等社会现实。
(3)我想对闰土说,从你悲苦的脸上我看到了旧中国农民深重的灾难,你用一声“老爷”筑起一道心墙,隔离了少年的伙伴,也隔离了海边碧绿沙地上的那个“英雄少年”;你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神灵,从此不再有“希望”,甘心做“一具木偶”。我问你一句:“你的现在注定就是永生的未来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