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70年代通胀的阶段和资产收益分析 下载本文

但是,如图5所示,在1970以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消失,甚至出现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失灵。这说明,1970年以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方式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关系。摇钱术:分层递进选股法

其次,价格加成因子μ和工资因素z在高油价的刺激下,也不断上升,这两种的同时上升共同导致了自然失业率的上升。如图6所示,在70通胀时期,自然失业率存在着不断上升的趋势。

由于政府的政策没有及时认识到经济体随着高油价发生的这两大变化,一方面,面对人们的高通胀预期,政府无法进行有效的预期管理,另一方面,一味以降低失业率作为目标,而没有意识到高油价高通胀率已经提高了自然失业率,要使得失业率降低到先前认定的自然失业率以下,无异于对通胀火上浇油,从而导致政府面对70年代持续的高通胀调控不力。 下面分别阐述每个阶段的通胀特点以及施政政策:

第一阶段(1971-1974):尼克松时期——从温和通胀到爬行上升阶段:www.topcj.com 1969年,尼克松上任,为了缓解财政和外贸的双赤字,政府采取了紧缩的财政政策,同时美联储也提高了利率。但是,政策实施不到半年,失业率便急速飙升,GDP大幅下滑。尼克松估量形势后重新做出了新的决策,委任伯因斯为联储局主席,并于1971年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

伯因斯作为虔诚的凯恩斯主义信徒,为当时经济开出的药方是增加经济体中的货币供应量,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保持低利率,从而推动消费和投资,以达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的目的。但是,作为需求管理的一方,伯因斯完全忽略了供给方的作用。当人们意识到手中的货币购买力逐渐在下降时,雇员便会要求提高工资,而雇主则只会选择提高售价,而不愿雇用额外的劳动力。七十年代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同时出现的事实,不仅让政府感到束手无策,凯恩斯主义更因此而宣告彻底破产。

虽然当时尼克松总统在美国曾经大范围地实施价格控制,但效果并不能持久,最后不得不取消了控制。祸不单行,到了1973年10月,中东地区爆发“赎罪日战争”。石油出口国组织为报复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决定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国家实施石油禁运。油价随即急速飙升四倍至每桶12美元。肆虐的通胀近乎失控,令本来已经非常困难的处境雪上加霜,1974年的总体通货膨胀率超过了10%。

从图7中可以看到,由于政府的无所不包的价格管制,1971年以后的通货膨胀率暂时得到了控制,体现在总体CPI水平在1971-72年增长幅度不大;但是,这种抑制型的通货膨胀无法持续,凯恩斯主义的思维模式使得政府仍然把刺激经济、促进就业放在首位,随着战争带来的石油价格和通货膨胀预期的上升,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的不断上升。

第二阶段(1975-1976):福特时期——逐步回落阶段摇钱术:曝光主力最新操作动向 1974年8月,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下台,福特继任。福特对付通货膨胀的方法,是发起一场“WIN运动”,即把印有WIN字样的徽章(WIN是英文赶走通胀“Whip Inflation now”的缩写)贴在各类商品上,他还号召人民多种粮食,节约能源,主妇们勤俭持家,希望通过抑制需求的方法来抑制通货膨胀。从今天回顾的角度来看,这个措施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虽然福特对付通胀的手段并不高明,但是一些超出他掌握的宏观因素帮助了他,他掌权时候的两位数的通货膨胀逐渐由于经济的衰退而逐步下降,能源价格逐步回落,越战中的最后一批美国士兵最终不得不选择撤出,而且,由于福特是一名坚定的财政保守主义者,他屡屡动用否决权,否决了一些他不喜欢的财政支出议案。

但是,当国家经济进入萧条时经济政策开始改变。1975年3月福特和国会签署了包括降低所得税的1975年减税法令来刺激经济发展。

从图8可以看到,由于福特时期国际油价的下跌,通货膨胀的势头得到了控制,但核心通货膨胀率却下降有限,甚至在能源价格下降的同时缓慢上升,这说明通货膨胀已经从能源和粮食传导到了经济其他部门,并且,面对高企的油价,通货膨胀预期已经形成,自然失业率也不断提高,但是,政府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结构性的变化,反而面对经济的衰退,企图以温和的减税措施刺激经济发展,都为下一波的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第三阶段(1977-1980):卡特时期——重新回到爬行上升阶段与福特相反,卡特总统在任时期恰恰就是通货膨胀率增幅最大的时期。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其后石油大幅减产令油价再度急升,在成本推动和不断上升的通胀预期下,美国的通胀率又再次达到10%水平以上,再加上美联储一再对上调利率表现犹豫,导致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从图9可以看到,由于能源价格的迅速上升和联储犹豫的加息政策,卡特任期内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战后的最高点,卡特也成为了美国战后最不得人心的总统。但卡特任期结束前任命沃尔克为联储主席,为后来通货膨胀率的下降打下了基础。顶点财经topc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