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鹏飞老师的课的笔记……
元代文学
一、总体特征
1、诗文词全面衰弱 2、散曲艺术成就突出
3、中国戏剧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4、小说成为一门新的文学载体 二、造成元代文学的时代背景 1、非同以往的改朝换代 2、以商业贸易为经济基础 3、人分四等的民族歧视 4、科举制度的重大挫折
三、元代文学的基本类型及面貌 1、戏剧
2、散曲:杂剧、元曲
杂剧:舞、唱、说;一本四折;末旦净;一人主唱;北方音乐,语言
元曲:出数不等;生旦净末丑;人人可唱(独、合、轮、帮);南方方言,音乐
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一、说话与话本
1、话本概念:记录本、底本 二、小说话本
1、体制特点:入话,正话,结尾
2、内容类型:爱情,公案,神怪,传说
3、艺术特征:通俗,趣味性强,虚构,描写 三、讲史话本
1、“平话”概念:平易通传、评论
2、七种作品:梁玄九谏 《平话五种》 四、说经话本 五、诸宫调 1、定义
2、艺术特征与效果影响
3、刘知远,天宝遗事,西厢记 六、西厢记诸宫调 1、作者董解元 2、主旨的转变
3、杂剧《西厢记》的基础
第二章 关汉卿
一、剧作类型及其剧目
1、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 2、历史剧:西蜀梦,哭存孝,单刀会
3、情爱剧:救风尘,切脍旦,调风月 二、关剧的思想内容
1、广泛反映多种多样人物,深刻揭示社会黑暗
2、集中反映被压迫的弱者的不幸遭遇和生活理想,热情赞美小人物的美好品格 3、女性命运及其蕴含的美好品质始终是关剧创作的重心所在
4、在反映社会对弱者的欺凌和感慨命运之人生无奈时,始终不放弃顽强斗争的精神和本性良莠,对美好结局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三、艺术成就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一、作者王实甫
二、“西厢”故事的演化
1、中唐元稹《会真记》传奇 2、北宋赵德麟《商调蝶恋花》 3、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4、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 三、故事内容
四、第五本的讨论
五、体制特点及其创新 六、人物形象分析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
元曲四大家之白、马、郑
一、辨析“四大家”概念 二、白朴的文学史意义
1、文学世家的身份及影响、
2、白朴剧作:《梧桐雨》 人生体验之情感折射——借他酒杯 《墙头马上》 ——《井底引银瓶》 三、马致远的创作及其成就 1、万花丛中马神仙 2、《荐福碑》张镐
3、《汉宫秋》 原型·背景 结局·对比 4、神仙道化剧系列 四、郑光祖 1、郑老先生 2→西厢记 3、王粲登楼 4、倩女离魂
注:元历史剧的双壁:《梧桐雨》、《汉宫秋》
第五章 元杂剧前后期其他作家及作品 一、前期
1、历史剧:纪君祥《赵氏孤儿》 狄君厚《介子推》
2、水浒戏:高文秀《双献功》 康进之《李逵负荆》 李文蔚《燕青博鱼》 3、神话剧:尚仲贤《柳毅传书》 李好古《张生煮海》
4、包公戏:无名氏《陈州粜米》 李行甫《灰栏记》(比较文学:高加索灰栏记) 5、家庭婚恋剧:杨显之《潇湘夜雨》 石君宝《秋胡戏妻》 6、公案剧:孟汉卿《魔合罗》 二、后期
1、后期元杂剧的转变:①数量少②批判抗争精神力度削弱③有回归伦理道德的鲜明倾向④ 涉及商人、商业活动的剧目有了正面表现
1、作家作品:宫天挺《范张鸡黍》 乔吉《两世姻缘》《扬州梦》 秦简央《东堂老》
第六章 宋元南戏与《琵琶记》 一、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1、南戏的出现与得名
2、楠西的民间性与文人的加入 3、南戏与杂剧内容表现的差异 4、南戏与杂剧艺术体制的不同 二、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1、《张协状元》:男子负心婚变
2、《错立身》:不讲究门第出身的婚恋 3、《小孙屠》:家庭伦理 三、高明《琵琶记》 1、高明
2、《琵琶记》故事来源与演化 3、开场词的意义(P280) 4、内容与人物
5、“三不从”改写与赵贞女形象(P279) 6、艺术成就(P284) 7、影响
四、四大南戏
《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东窗记》
第七章 元代散曲
一、散曲的形成和艺术特征 2、“散曲”名称的确立 3、散曲的兴起过程
4、散曲的艺术体制:小令、带过曲、套曲(尾声)
5、散曲与词的不同:?句数形式散曲更灵活?用韵规则散曲限制少?散曲对仗形式丰富(合璧对、鼎足对、连璧对、连珠对、扇而对即长短句)4风格内容上,散曲少用典故;表达感情,自由酣畅
二、前期散曲作家作品
1、前期的内容特点:1情感基调,坦荡奔放2对正统传统人生价值取向3人生态度,消极避世4迎合市井 2、书会才人 3、平民胥使 4、达官显宦
三、后期作家作品
1、后期散曲的特点1出现专政著2主题伏山水,淡化了激愤3内容表现更加多样4词化趋势 2、作家:张可久、乔吉、张养浩、睢景臣 注:“曲中李杜”:乔吉、张可久
第八章 元代诗文 一、认识 1、近唐
2、宗唐得古 二、三期
1、前期:北方:耶律楚材、郝经、方回
2、中期:元诗四大家1“雅正”的取向2虞集、杨载、范梈(peng,阳平)、揭傒斯 3、末期:王冕、杨维桢“铁崖体”(P307)
第四卷 明代文学 概论
特征:巨大的断裂、丰富的断面、理论的争鸣 一、时代背景
1、朝代更迭的意义 2、经济空前发展繁荣 3、思想领域的变化 二、专制与文学发展
1、空前强化的君主独裁 2、程朱理学八股取士 3、后期土地兼并
4、统治集团的腐朽堕落 三、明代文
1、前期119年:1368——1487 2、中期85年:1488——1573
3、晚期70年:1574——1644 四、个体成就
1、诗歌:作家作品突出者理论,建设论争突出,流派纷呈与争论 2、散文:无创新,倡言“复古”(要不要、如何) 3、小说:1四大名著2中短篇“三言二拍” 4、词曲:1散曲2民间对歌 5、戏曲:1杂剧:徐渭
6、传奇:1中期三大传奇2汤显祖“临川四梦”
第一章 《三国志演义》 一、作者、刊本与成书过程 1、罗贯中整理者,世代艺人
2、刊本:1最早——嘉靖壬午2影响最大——万历吴观明 刊《李评三国志》:志传(关索)、演义 清康熙毛氏父子“毛批本”
3、成书过程1史籍:三国志2诗词创作3杂戏搬演与说书艺术4《三国志平话》三卷 二、思想内涵
1、向往明君仁政,反暴政的政治理想
2、高度推崇民间形成的“新的义”的道理理想 3、崇智尚勇的价值取向
4、理想破灭的异姓兄弟,乱世悲歌 三、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1、巧妙的虚实处理——在历史与创作比例上:七实三虚(章学诚) 虚:无中生有、添枝加叶、移花接木
2、 高超的叙事技巧(P27)
3、精彩纷呈的古代战争艺术百科大会(P27)
4、类型化、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塑造1出场定型2反复皴染(P28、29)3细节刻画4对比烘托:此处讨论诸葛亮的塑造5“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风格 四、三国演义的影响 1、历史演义系列小说
1东周列国志(蔡元放)A余邵鱼《列国志传》东西二周 B冯梦龙《新列国志传》东周为主 C蔡著专叙春秋,战国至秦
2诸人获《隋唐演义》 A唐书志传甘为帝王立传 B炀帝艳史表现政治腐败 C隋唐遗文写绿林草莽 (再加其他合而为“说唐”系列) 2、时事小说:1梼杌闲评2辽海丹忠录 3、广泛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
第二章 《水浒传》
一、作者、成书过程及刊本
1、作者问题:施耐庵、罗贯中
2、刊本:1简本系统:120回为主2繁本系统:100回为标准、70回斩腰本、120回吸纳简本新刊3关于百回本的系统:A武定侯板 B万历天都外臣本,万历客与壹刊《李评本》 C康熙石渠阁补修本
3、成书过程:1历史事实《宋史》2民间故事《醉翁谈录》3《大宋宣和遗事》七万七千字,293个故事
二、水浒传的思想内涵
1、创作主旨:忠义、忠义悲歌
2、客观展示:农民起义的性质过程 3、英雄谱
三、艺术成就
1、同中求异的英雄群像(人物塑造)1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2人物性格的形成有内在逻辑过程
2、犯中见避的情节艺术 3、百川回流的结构艺术 4、通俗化的语言风格
第三章 《西游记》
一、成书过程、作者和版本
1、成书的三个阶段:1由历史故事向俗讲、民间故事的演变 2平话与戏曲创作及其神魔化的呈现 3明刊西游记小说的产生及重心的转变 2、作者
3、版本:金陵世本、万历、明后期刊 二、西游记的主旨 1、证道书“心学” 2、游戏之笔
3、人生阶段的寓意 4、孙悟空形象的象征 三、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1、集神、人、动物特性于一身的形象塑造
2、脱离现实的情节与奇诡变幻神话世界的建构 3、巧妙曲折的串珠是艺术结构
4、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游戏笔墨精神 5、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 四、影响 P135—138
第四章 《金瓶梅》 一、作品简说
1、与前三部作品的不同 2、作者的讨论
3、创作年代:嘉万之际
4、版本:万历己已“词话本”,崇祯绣像批评“说散本”,清康熙张竹坡“第一奇书”本 二、思想内涵
1、西门庆步步发迹反映了国家机器被金钱锈蚀的过程
2、西门庆代表了时代进步的某方面,但是又被作为批判对象表现的
3、西门庆之死及家庭衰败体现了作者由暴露社会走向解剖人性扭曲的创作意图 4、全书呈现的麻木、无奈,蕴含着一种“审丑”观 三、艺术成就 1、寄意于世俗
2、淡化情节、刻画人物 3、网状结构 4、家常口语
第五章 明代中短篇小说 一、话本小说在明代的发展
1、最早的《请平山堂话本》 其他有“熊龙峰刊”四种 2、其他话本小说集(P156)《鼓掌绝尘》等 3、里程碑式的三言二拍 二、“三言二拍”
1、冯梦龙与“三言”:1适俗、尚情、倡真的文学观 2古今俗文学第一人的业绩 3“三言”整理出版 2、凌濛初与“二拍”:1生平
2拟话本创作第一人 三、“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1、揭露明代的社会黑暗、政治腐朽及反映世情百态 2、迥异以往的商业观念和商业评价
3、对男女正常情欲和人性的尊重及对“理学”“礼教”的不屑 四、艺术特色
1、“无奇之所以为奇” 2、情节 3、人物 4、语言
五、明代文言小说
1、剪灯系列:瞿佑《剪灯新话》 李昌祺《剪灯余话》 邵景詹《觅灯因话》
附:1、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落
2、明愚通俗恒流传:《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第六章 明杂剧 一、明初杂剧
1、特点:1形式上:典雅化、宫廷化、贵族化2内容上:
2、藩王剧作家:1朱权:A理论著述《太和正音谱》 B剧作《卓文君私奔相如》2朱友燉《诚斋乐府》A妓女戏:宣传节义 B水浒传 C庆贺剧:生平点缀 D度脱剧:神仙道化 E教化剧:伦理道德
3、由元入明的作家(侍从):王子一、刘东生、贾仲明(名) 二、明中叶杂剧
1、康海、王九思的《中山狼》
2、冯惟敏《僧尼共犯》 汪道昆《大雅堂四种》 3、杨慎、许潮 三、后期鼎盛
1、徐复祚、陈与郊 2、叶宪祖、王衡
3、吕天成《曲品》 王骥德《曲律》 四、明杂剧第一人——徐渭 1、生平
2、奇绝“四声猿” 3、《歌代啸》
4、徐渭杂剧的地位和影响
5、南词叙录1一折/院本2轻唱3合套
第七章 明传奇 概况:
1、950种,618作者
2、“传奇”得名、演化、与南戏的区别 3、传奇的演出体制 一、明初传奇
1、鼓吹礼教的典型,邱濬(xun去声)《五伦全备记》、 2、下层布衣的次作,邵璨《香囊记》
3、民间南戏系列:同窗记、识锦记 “精玉干连”《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
4、张巡、徐远,双忠记,姚茂良 二、明中叶传奇
1、明中叶四大声腔: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 2、明中叶三大传奇:
1李开先《宝剑记》 :A转折意义 B小说与戏曲的三点不同 C本剧的三点意义:忠奸斗争模式、人生宣言、去留徘徊的彷徨处境
2梁辰鱼《浣纱记》 :A昆曲形成的标志 B西施故事与吴越春秋 C本剧的三重悲剧意蕴:爱情悲剧、政治悲剧、历史悲剧
3《鸣凤记》 :A作者未定 B开创时事剧新类型 C艺术构思不走《宝剑记》的投绿林之路,而是朝堂死斗;以忠奸双重性格的极端化造成不可调和的尖锐冲突,展现惊心动魄,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三、明代后期传奇
1、兴盛局面:声腔发展、家蓄户养、巨匠产生、流派纷呈、理论著述
2、沈璟:1理论主张两个要点:A合律依腔的音律之上 B语言的“本色”论 2实际创作:核心在于以理论教化讽刺堕落的世态人情
《属玉堂十七种》 :红蕖记、埋剑记、义侠记、双鱼记、桃符记、坠钗记、博笑记 3、吴江派:叶宪祖《金锁记》 冯梦龙《墨憨斋》
4、临川派:吴炳“粲花斋五种曲”:《西园记》《绿牡丹》《疗妒羹》《情邮记》《画中人》
阮大铖“石巢四种”:《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和》 孟称舜《娇红记》 四、文词派:张凤冀
五、高濂《玉簪记》 、 周朝俊《红梅记》 、 张仲龄《东郭记》 、 汤显祖
考点:“沈汤之争”(P101)“临川派”(P102)
第八章 汤显祖和“临川四梦” 一、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1、以36——48岁为分界
2、影响思想的人物:文、祖 之外有罗汝芳、李贽、达观等 3、戏曲创作:“为情作使”(P110) 4、沈汤之争
二、“临川四梦”的创作
1、紫钗记:情真,霍小玉传 2、牡丹亭:情深,话本(至) 3、南柯记:情空,南柯太守传 4、邯郸记:情了,枕中记 三、“一生得意,唯在牡丹” 1、剧情
2、思想内涵:“一生爱好是天然” 情理冲突
注:以杜丽娘的形象为体现1她如痴如醉的深情与当时千万青年男女的内心情态息息相通,生生死死的追求对当时人们的爱情向往和理想追求有巨大的号召力,是中晚明以来人们渴望冲破礼教束缚,获得个性自由的艺术象征。2联系作者经历,杜丽娘形象体现出作者的人生体验与思想:她对生活环境的感受和作者对时代和生活的感受息息相通,对爱情生生死死的追求是作者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象征。
第九章 明代前期是诗文
一、明代诗文概述
二、明代前期诗文的风貌
1、元代自由孤独到明代紧张拘谨 2、统治者推动的理学统驭文学观
3、文士阶层自觉的歌功颂德、道德说教 三、高启等吴中四杰
1、高启的人生命运
2、元代的《青丘子歌》 : 厌战;自由是人不为官;纯粹精神活动不为名 3、明代的《》 4、擅长歌行
5、扬基、张羽、徐贲 四、台阁体 1、三杨 2、台阁体
五、明初的文
1、宋濂、文臣之首:1元代:个性、非常之人2明代:宣扬理学、鼓吹礼教 2、刘基、武略:1诗歌突出2寓言《郁离子》 六、李东阳与“茶陵诗派” 1、李东阳
2、起衰能产、振起明诗
3、重视民歌,肯定诗的形式特征 七、八股制
第十章 明中期诗文复古 一、明中叶文学复古的概括 二、前七子
1、“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
2、李梦阳:1复古主张“尺寸古法”2诗论主张:“真诗在民间”说、“出之情寡而工之词多”3李梦阳的创作
3、何景明:1复古主张:“舍筏登岸”2近体律、绝,尤以歌行较好
4、前七子的理论与创作:1理论上的“格”“调”说;2创作实践:面对时弊;眼光向下 三、唐宋派
1、唐宋派的实质是“崇道派”
2、王慎中、唐顺之的主张“直據胸意”“本色论” 3、茅坤倡:“唐宋八大家”
4、创作实绩的代表——归有光 :生平、主张、创作 四、后七子
1、一个明确的文学团体
2、代表人物:李攀龙、王世贞 3、关于谢榛
第十一章 晚明诗文
一、晚明文学个性解放的旗手:李贽
1、肯定人情中的物质欲望,否定束缚精神自由之类的德、礼、刑、政
2、基于此提出文学创作的“童心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者焉”;“童心”:不受道学闻见道理污染的“绝假纯真之心”,包含与生俱来的私心杂念的最初一念之本心 3、创作P172
二、袁宏道与“公安派” 1、公安三袁
2、不讲究“法度格调”,讲究文学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和个性解放精神的展示 3、不拘格套,独抒性灵
4、“性灵” : 1类似童心说的文学立场 2反对文以载道,肯定欲望表达 3只要可表现独特个性,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5、创作 P175-176 三、竟陵派
1、钟惺、谭元春
2、“幽情单绪,孤行静寄” 3、评价 P177 四、晚明小品文
1、“小品文”的概念P178 2、袁宏道、王思任、张岱 五、晚明文坛的强音回响
第十二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一、明代散曲 1、明初沉寂
2、中期兴盛:康海、王九思、陈铎、王磐
3、后期繁荣:1作家作品蜂出:马惟敏、梁辰鱼、施绍莘;2追求词化境界 二、明代民歌
1、价值地位的特殊性
2、发展历程:1最早的;2嘉靖以来的选本;3冯梦龙《山歌》《桂枝儿》 3、思想内容 4、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