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谷物来设计,粘贴一幅造型简洁的装饰画. 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摸百宝箱猜宝贝游戏,提问:猜猜你摸到了什么?(大豆、扁豆······)这些宝贝都是粮食,统称为五谷.今天我们就来用这些五谷作画,我希望同学们还是应像平时一样不要浪费一粒谷物.出示课题“五谷”作画 二、 发展阶段
欣赏谷物画,简要介绍谷物画.
谷物画是以五谷等粮食作物的种子为原料,通过粘贴等手段,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造型手法,经过特殊处理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形式.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每件作品.讨论:作品中出现了哪些种子?作者借用了种子的哪些自然特征?你将如何更巧妙地运用谷物籽粒创作更精美的作品?
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种子粘贴画的制作步骤,思考如何让作品变得更漂亮.教师小结种子贴画的制作步骤:
构思主题:确定作品内容,用笔勾勒出大体轮廓.
选择材料:根据自己的构图,选择大小、质感、颜色合适的种子. 均匀涂胶:将白乳胶均匀地涂在硬卡纸上.
仔细粘贴:将所需的谷物平撒在图画上,用棉棒、牙签等进行休整. 学生实践与体验,进行五谷作画. 三、 展示与讲评阶段
学生简述制作心得、创作感受. 四、 收拾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和材料,尤其要提醒剪纸的同学,注意环境卫生.
板书设计:第3课“五谷”作画 1.讲解演示 2.注意事项 3.作品赏析
课后小结: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作品效果良好.
反思:通过学生制作,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并通过亲身实践,获取成功的喜悦.
第4课 主体与背景
课型:造型 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欣赏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认识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主体与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利用绘画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范图、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 教学过程:
5 / 14
1、引入
师出示一幅画,问学生:图中出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和背景,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主次关系在哪里?学生答:人物(玩耍)---主体 环境(建筑)——背景 师揭题:主体与背景(课件1) 2、讲授新课
A、师出示四组同一主体、不同背景的图片进行欣赏: 让学生说说他们的主次关系.及对画面的不同感受 B、学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情景? :学校、家里、游乐场所等
C、师出示一幅画完的主体,学生思考可用什么样的背景来衬托.
师小结:同一主体,不同的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体.
(认真观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产生和谐的.) D、师生共同讨论作画步骤
:先小组讨论、思考主体要画什么 :主体在哪些情况下出现(背景) :小组讨论分工问题.
:可由一人或两人来画主体,剩下的同学画背景、上色.要做到主体与背景合情合理. :最后画主体的同学剪下主体,帖于各个背景上.完成整幅图.
(分小组讨论交流创作的内容,综合练习,相互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3、作业要求: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小组为单位,1人画主体,其余的画背景.
4、学生创作、师辅导 5、作业展示、评价 6、学生收拾与整理
板书设计:第4课 主体与背景 1.讲解演示步骤 2.范画展示
课后小结:上课演示时引起了学生们很大的兴趣,学生也很容易明白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课后反思:在制作本节课的范作时,我把一张画着维尼熊的旧贺年卡的背景镂空掉,背面又贴上了一个封套,然后画了好几张风景画的背景插进去.这样就变成了“维尼熊去雪山”,“维尼熊去林海”等等有趣的画面.
第五课 色彩的明与暗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度的含义;学会用色彩明暗对比的方法用水粉颜料涂色,提高色彩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夏加尔作品,感受色彩的层次丰富;通过师生互动对作业评析,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明度色彩效果的由来;采用引导学生依据作业标准,对自己的作业作出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尝试色彩明暗的各种表现方法中感受色彩的美感,提高对色彩的鉴赏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明、暗色调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明、暗色调的配色方法. 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图片、媒体等. 教学资源:多媒体
6 / 14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欣赏:揭示课题
1、复习已学过的色彩知识:媒体出示关键字:三原色、间色、复色. 2、学生小组讨论关键字的含义. 3、学生反馈
4、欣赏作品(媒体出示作品及其介绍)
问:看了这些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我与村庄》是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他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来描绘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他以想像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超脱了呆板的规律,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完全的自由和尽可能的优美雅致.这幅画充满对童年的追忆、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 5、学生交流感受:作品的色彩很有层次感.
6、小结:作品中有许多色彩,每一块颜色又有明暗不同的层次,有的色彩较亮,是明色,有的色彩较暗,是暗色,这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我们称它为色彩的明度. 7、揭示课题:色彩的明与暗 二、自学方法:尝试调配
1、学生欣赏教材内的调配方法并反馈:
2、媒体板书调配方法:明色和暗色的调配方法:
明色——加白色使色彩变亮.暗色——加黑色使色彩变暗. 3、学生尝试调配明色和暗色,教师辅导. 要求:随意加白和加黑. 三、教师演示学生创作
1、教师演示用不同层次的明度:
师:你们看色彩层次感的体现就在这随意间的加白和加黑而形成的,你们说有趣吗? 2、出示未涂色的画面: 3、师提出作业要求: 1)、在这四幅画里选择一幅涂色. 2)、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 3)、可以自己创作涂色:造型简单. 四、展示评价教师小结 1、展示作业.
学生依据黑板上的评价标准把作业贴在相应的位置. 2、自我评价:
3、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们可真棒,整个学习的过程都在自学、自主、自我的活动中完成,老师希望你们今后也能像这堂课一样表现出自我和个性的风采.好吗?
(媒体出示板书)红、黄、蓝是三原色.用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称为间色.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间色调配而成的,这样调配出的颜色称为复色.
媒体出示板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就是色彩较灰暗.
在黑板上写好评价的标准:
色彩明度对比强烈.色彩均匀.画面干净. 作业布置:用色彩的明暗对比的方法涂色. 可以自己创作涂色:造型简单,
明色和暗色 ,
色彩明度对比强烈 , 色彩均匀, 画面干净.
7 / 14
反思: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明暗教学知识的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能够较快的掌握一些知识,来进行这一课的色彩练习.
第6课 色彩的渐变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加强学生色彩运用的训练,使他们对色彩的渐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教会学生运用色彩渐变的原理画一幅风景画. 3、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意能力.
二、教学重点:运用渐变的色彩描绘画面,
三、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根据色彩渐变的原理,创作风景画. 四、教学准备:
教具:颜料水瓶,毛笔,色彩卡片若干,调色盘,小水桶等. 学具:素描纸张、毛笔、颜料、调色盒、小水桶等. 五、教学过程 (—)实验引入.
1.老师在一个大玻璃缸里倒入红颜色水,然后慢慢地加黄颜色水.提问:请问玻璃缸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小结: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今天我们学习用渐变色来画画.(板书课题:色彩的渐变)
(二)寻找生活中的渐变色.
1.提问: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 2.学生讨沦.
(三)欣赏书上作品.
(四)老师示范运用渐变色彩填图案.在画的时候有几个值得注意的地方.老师边讲边示范,在一个图案甲填上由红色渐变到黄色的色彩,并要求涂的时候不要涂出格子. (六)布置学生作业 1.观察要求涂色作业 图案.
2.说一说你想用什么颜色涂大树和背景以及树的轮廓线.
3.老师小结:大树和背景可以选用实际的色彩,也可以用想象的色彩,大树的轮廓线的色彩要与其他颜色形成对比,使其鲜明. 4.布置作业
要求:运用色彩渐变的方法为图案填色,并选用恰当的色填画树的轮廓线.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 (七)学生作业. (八)作业
讲评,宣布下课.
板书设计:色彩的渐变
1.演示步骤图 2.范画欣赏
课后小结:学生在这节课上表现都不错,能够大胆尝试调色练习,作业效果较好.
反思:在设计作业时,为了让孩子们从枯燥的涂色练习中得到乐趣,我设计了“宝葫芦在闪光”、(逐渐加白的过渡练习)“七彩的宝石”(色彩的过渡练习)等几个参考作业.由于形式有趣,孩子们做得也认真.而且通过作业,他们发现了:“原来逐渐加白能出现闪光的效果”“逐渐加黑能出现深远的效果”.
8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