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下载本文

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

村级建设规划

说明书

白涛镇人民政府 重庆大学

1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 ..................................................................................................................... 1

规划背景 .................................................................................................................... 1 规划目的 .................................................................................................................... 2 指导思想 .................................................................................................................... 2 规划原则 .................................................................................................................... 2 第二章 规划范围、期限及现状 ...................................................................................... 2

规划范围 .................................................................................................................... 2 规划期限 .................................................................................................................... 3 规划目标 .................................................................................................................... 3 第三章 规划区概况 .......................................................................................................... 4

白涛镇概况 ................................................................................................................ 4 三门子村现状 ............................................................................................................ 5 发展条件分析 ............................................................................................................ 8 第四章 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划 .......................................................................................... 8

人口规模 .................................................................................................................... 8 经济目标 .................................................................................................................... 9 产业定位 .................................................................................................................... 9 产业布局 .................................................................................................................. 10

1、沿319国道经果林产业带 ........................................................................ 10 2、沙回路沿线花椒产业带 ............................................................................ 11 3、太平寺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区特色农业产业制高点 ................ 11

1

重庆大学2006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4、农家乐休闲度假区 .................................................................................... 12 5、农田建设 .................................................................................................... 12 6、林地建设 .................................................................................................... 13

第五章 村落建设规划 .................................................................................................... 15

集中村落建设 .......................................................................................................... 15 其它村落建设 .......................................................................................................... 16 建设用地控制 .......................................................................................................... 16 村容村貌建设 .......................................................................................................... 17 村容村貌建设 .......................................................................................................... 17 第六章 公共设施建设 .................................................................................................... 18

道路交通规划 .......................................................................................................... 18 一校三室一园建设 .................................................................................................. 20 电力工程 .................................................................................................................. 21 通信工程 .................................................................................................................. 21 燃气工程 .................................................................................................................. 22 给水工程 .................................................................................................................. 22 排水工程 .................................................................................................................. 23 环卫设施 .................................................................................................................. 24 第七章 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25

保护水环境 .............................................................................................................. 25 保护大气环境 .......................................................................................................... 25 保护声环境 .............................................................................................................. 25

重庆大学2006

2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绿化景观及建筑风貌 .............................................................................................. 25 防灾减灾 .................................................................................................................. 27 第八章 村社会事业规划 ................................................................................................ 27

民主政治建设 .......................................................................................................... 27 乡风文明建设 .......................................................................................................... 28 社会保障及计生 ...................................................................................................... 28 文化事业建设 .......................................................................................................... 28 巴文化弘扬规划 ...................................................................................................... 28 社会治安建设 .......................................................................................................... 29 第九章 村民素质培养规划 ............................................................................................ 29

总体目标 .................................................................................................................. 29 培育机构 .................................................................................................................. 29 培育规划 .................................................................................................................. 30 第十章 农民增收规划 .................................................................................................... 31

现状分析 .................................................................................................................. 31 增收规划 .................................................................................................................. 31 规划措施 .................................................................................................................. 31 第十一章 工程规划 ........................................................................................................ 32

重庆大学2006

3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村级规划

说明书

第一章 前言

规划背景

1、新农村建设是国家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报告中就提出:“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其目标概括为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为农村建设指出了新的方向。

2、重庆市启动“千百工程”

2006年3月,重庆市召开“千百工程”启动大会,宣告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千百工程”工程,即在全市选择1000个村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在其中选择100个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示范。这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作,旨在探索一套适合我市特点和各地特色的建设路子,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

3、涪陵区积极落实相关工作。

为落实市委、市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涪陵区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展开对辖区内各村的调研和规划编制工作,并经上报批准,确定白涛镇三门子村等43个村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2006年6月,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委托重庆大学编制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重庆大学2006

1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规划目的

充分结合三门子村的现状,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改造中低产田、完善配套公共设施;改建乡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改造农民房舍、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

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方针,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农村建设,力争三年的时间达到“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的目标。

规划原则

(1)简洁明了,浅显易懂。规划的内容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听就明。

(2)具体实在,操作性强。将规划内容具体落实到项目,布局到具体地点,落实到具体资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明确建设目标。

(3)突出特色,避免雷同。结合三门子村的自身特点和发展现实条件,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减少投资,村落建设突出田园风格。

(4)尊重民意,合理布局。本着便民利民的宗旨,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需要进行规划,特别在村落规划和公共设施布局上符合客观实际。

(5)节约用地,保护环境。

第二章 规划范围、期限及现状

规划范围

白涛镇三门子村所辖9个农业合作社,村域面积16.09平方千米。

重庆大学2006

2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规划期限

近期:2006年—2008年 中期:2009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规划目标

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培育状大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以实现三门子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全面、稳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产业发展:形成“两条产业带一个制高点”,即打造都市休闲观光生态农业一条线,发展沿319国道经果林产业带和沙回路沿线花椒产业带,发展太平寺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区特色农业经济制高点。组建3个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参合率50%。

──生产条件:能排能灌的基本农田人均达0.7亩。实现“灌溉不用挑,打药不用抛,运输不用拉”。能排能灌基本农田比例达到50%。农田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每年提高2%。

──收入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11.6%以上。到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50元。

──人居环境:户户通电、70%以上农户通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含机井水)、90%以上农户通电视;50%以上农户实现改厨、改厕、改圈舍,有单独的厨房和厕所;农户砖混结构住房75%以上。实现“六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通沼气;达到“三化”,实用化、卫生化、美观化。实现“走路不湿鞋,煮饭不烧柴,居住不觉烦”。

重庆大学2006

3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农民素质:未继续升学的中学生劳动技能培训率70%以上,劳动力“绿色证书”、“蓝色证书”培训或劳动技能培训率50%以上。

──农村道路:硬化沙回路10.5千米,建10.5千米主社道,50110米人行便道,形成四通八达的村级道路网。

──社会事业:建成“一校、三室、一园”,计划生育率保持97%以上。 ──农村社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0%,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95%以上。

──文明风尚: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制度,保持良好治安状况,村民满意率达90%以上。

──民主政治:村级班子团结、民主、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公益事业民主决策,村务四公开,村民满意率达85%以上。

第三章 规划区概况

白涛镇概况

白涛镇位于重庆市涪陵区东南部,距涪陵城区20千米,是涪陵区的南大门,同时也是渝东地区前往仙女山、芙蓉洞、石夹沟、武陵山森林公园等著名风景区的重要通道,始臵于清代末年,因集镇西侧乌江水流湍急,白浪滔滔而得名。全镇幅员面积121.5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总人口31160人,耕地面积45821.1亩、森林面积93438亩,有各类企事业单位45家,国有大型企业—建峰化工总厂座落在集镇腹地。镇内气候温和、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商贸繁荣,历来是涪陵东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素有“千里乌江第一镇”的美称。

重庆大学2006

4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三门子村现状

一、区位

三门子村地处乌江黄金水道西岸,位于白涛镇西北面,陆路距涪陵主城区15千米,白涛镇区5千米,水路距涪陵主城区17千米、白涛镇区4千米。三门子村东接乌江,西邻梓里乡金狮村,与天台乡隔江相望。村域面积16.09平方千米。

二、自然条件

三门子村属沙石地貌,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最低海拔161米,最高海拔935米。乌江沿线流程5千米。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日照不均,霜雪稀少,温度适宜。年均气温18°C左右,日温差8°C左右,最高气温40°C,最低气温零下2—3°C,一年中最高气温在7—8月份,最低气温在1月份。年积温4500—7200°C之间,年均降水量在1000——1300毫米之间,风向主导西北风。

三门子村现有耕地3693.3亩,其中,水田1588亩,旱地2105.3亩;已完成结构调整(不含退耕还林)320亩,主要功能为水果生产;25°以上坡耕地320亩。已退耕还林1737.3亩。

三、社会经济

三门子村辖9个农业合作社,全村共887户,3382人,男、女人数分别为944人、949人,有劳动力1893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438人,初中文化652人,高中文化45人。一、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分别为235人、392人、508人,其中转移外出84人。

三门子村经济以第一产业为主,通过近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形成了粮食、蔬菜、生猪、水果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粮食产量1673.8吨,蔬菜产量493吨,水果产量43.5吨,生猪出栏3540头。现以观光、摘果为特色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已起步,将成为三门子村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重庆大学2006

5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三门子村2005年总产值为1014.6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年产值684.26万元,第二产业产值54万元,第三产业产值276.36万元,一、二、三产业占总产值比例分别为68%、5%、27%。统计数据显示,三门子村人均纯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经济发展情况较好,2005年人均纯收入2924元。

村里现有李子湾、网背沱2家农家乐,年销售收入约为155万元。村里的优势产业为水果和蔬菜,现有319国道沿线柚子种植30000株,320亩,种植户数达400家。沿沙回路全村腹心地带种植花椒1400亩,种植户数600户。

第三产业27%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68%第二产业5%

四、村落建设

受移民、地形条件等因素影响,三门子村村民居住形式为集中居住与分散居住相结合。村域内有10户以上村落6个,分别为网背沱中心村、李子湾、大院子、砖房、宋家平、后坝,共居住143户,535人,建筑面积33320平方米,用地规模2.6公顷。全村砖混结构住房399户,砖木结构38户,土木结构336户,木结构8户,危房61户,砖混结构率达55%,村民居住房屋质量一般。

五、河流水系

重庆大学2006

6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三门子村主要水源为乌江三门子段和山坪塘、蓄水池、灌溉渠,水质较好,无工业废水污染。全村有大小山坪塘51口,蓄水270000立方米;蓄水池3个,蓄水1250立方米;灌溉渠24条,长度43千米。

三门子村生态环境良好,大气环境质量在国家优、良标准之间。山体植被总体良好,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开展,可减少水土流失,使村内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六、公共服务设施 (一)行政办公

村两委会办公室位于网背沱,用地规模290平方米,建筑面积548平方米。 (二)文化教育

三门子村有小学校舍一处(位于三门子村1社,国道319线旁),学校占地面积244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115平方米。学校共有学生86人。三门子村有村民科技辅导室一处,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三门子村有五保家园一个,位于网背沱,占地面积290平方米,建筑面积548平方米。

(三)医疗卫生

全村有医疗卫生室1个,位于网背沱中心村,占地面积8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四)商业服务

在三门子村网背沱中心村有小型便民商店2个,餐饮店3个,在李子湾居民点有便民商店2个,餐饮店1个。

(五)道路交通

三门子村交通十分便利,国道319线横贯全村。村域内有村道路,长24.3千米,宽4米;社道路33.7千米,宽4米;人行便道50110米,连接832户农户。

重庆大学2006

7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发展条件分析

一、发展优势

区委优势:三门子村靠近涪陵主城区,319国道穿过全村,便利的交通为观光农业、特色农业提供便利的条件。

产业优势:柑橘、柚子、梨子、花椒等果园林立,特色农业突出,经济基础较好。村域内乌江岸线长,江景丰富,野生鱼种类多,生态旅游资源较为充足。

人员优势:2005年三门子村劳动力1893人,剩余人口均从事农业生产,只要经过适当的培训,即可从事果园苗木种植、农家乐和其他生产活动。

环境优势:三门子村位于乌江西岸,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全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生态环境好,无工业污染。村域仍然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环境,环境优美,可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

二、发展劣势

1、地形劣势:建设用地条件较差,村域内多为中丘、低山,高程在161米至935米之间,沟壑较多,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台地被分割,用地显破碎、局促。

2、交通劣势:现有村级公路22.6千米,尚未硬化,不便于深入村社内部,对生产、观光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3、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技能不突出,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及旅游业发展。

第四章 经济与产业发展规划

人口规模

2005年总人口为3382人,根据现有人口的统计资料,三门子村没有大的建设项目,故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人口按自然增长计算。

村镇总人口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其发展预测应按下式计算:

重庆大学2006

8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Q = Q0(1+K)n + P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0----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人); n-----规划期限(年)。

经过上述分析与预测,预计三门子村2008年总人口将达到3413人,2010年总人口将达到3433人,2020年总人口将达3527人。

经济目标

三门子村作为白涛镇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应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臵,发挥辐射作用,带动白涛镇其他村共同发展。

人均纯收入按年递增11.6%计算,农村经济总收入按11.6%计算,拟定三门子村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如下:

白涛镇三门子经济目标规划表 单位:元

项目 建设时间 2006 2007 2008 2010 2020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 1116 1228 1350 1634 人均纯收入(元) 3250 3600 4050 5000 预计到2020年,三门子村基本实现生态农业、制造业、观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各产业均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村民在收入明显增长的同时,能拥有优美的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产业定位

根据白涛镇的总体发展定位,结合三门子村产业现状,确定将三门子村建成农业种

重庆大学2006

9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植基地、水果种植基地、特色蔬菜基地和都市休闲旅游区。

产业布局

形成“两条产业带一个产业制高点”,即打造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一条线,发展沿319国道经果林产业带和沙回路沿线花椒产业带,发展太平寺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区特色农业产业制高点。结合特色农业的发展,打造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村,发展都市休闲旅游区。

1、沿319国道经果林产业带

(1)现状评述

三门子村沿319国道一线低海拔地区现种植沙田柚、雪梨等水果,面积达320亩,水果产量达43.5吨。其中大部分是柚子,年生产总值为80万元,产品销到涪陵、重庆等地,市场前景较好,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途。

(2)产业发展目标和布局

三门子村的果树种植属于分散经营,散落于319国道沿线的3、4、6、9社,规划提高其果树的品质,扩大种植规模,占地约1164亩,形成沿319国道经果林产业带。2006年新增水果基地97亩,2007年新增水果基地300亩,2008年新增水果基地222亩,2010年新增水果基地225亩。

(3)建设措施

以产业联合的形式形成1个以村为单位的经果林产业合作社,沿线形成若干片区,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大力发展319沿线经果林产业带。

引进优良品种,逐步改良,合理配臵种植结构,形成从夏初到冬初季季有水果的局面。

10

重庆大学2006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培训农民掌握种植技能,确保挂果率和成熟率。 2、沙回路沿线花椒产业带

(1)现状评述

三门子村沙回路一线高海拔地区现种植花椒,面积达1400亩,已达到挂果期,产品销到涪陵、重庆等地,市场前景较好,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途。

(2)产业发展目标和布局

三门子村花椒种植分布在沙回路沿线全村腹心地带,规划提高其品质,提高挂果率,通过合理管理达到盛产期,单株产量达30~50斤,形成1400亩沙回路沿线花椒产业带。

(3)建设措施

以产业联合的形式形成1个以村为单位的花椒产业合作社,沿线形成若干片区,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大力发展沙回路沿线花椒产业带。

提高种植水平、加强种植管理,形成早挂果、多挂果高产花椒基地。 培训农民掌握种植技能,确保挂果率和成熟率。 3、太平寺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区特色农业产业制高点

(1)现状评述

三门子村太平寺地处海拔800~900米地区,现有零星蔬菜种植农户,蔬菜生产周期较低海拔地区晚两个月,可以在低海拔地区蔬菜下市后为市场提供反季节蔬菜,产品销到白涛、涪陵等地,市场前景较好,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途。

(2)产业发展目标和布局

太平寺高海拔平坝地区发展700亩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区,规划优化蔬菜种类,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太平寺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区特色农业经济制高点。

11

重庆大学2006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3)建设措施

整治山坪塘、蓄水池,逐步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浇灌率。

以产业联合的形式形成1个以村为单位的反季节产业合作社,形成太平寺反季节蔬菜种植片区。

提高种植水平、加强种植管理,形成高产蔬菜基地。 培训农民掌握种植技能,确保蔬菜品质。 4、农家乐休闲度假区

(1)现状评价

该区域现有李子湾、网背沱两家农家乐,基础设施较缺乏,经营状况一般。 (2)产业发展目标和布局

借助319国道沿线乌江画廊的环境和景观优势,充分依托319国道沿线经果林、沙回路花椒产业带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在网背沱修建一家农家乐,共发展农家乐3家,形成李子湾、网背沱集钓鱼、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休闲度假区,形成春天看花、夏天赏果、秋冬采摘的特色休闲旅游区。保持该区域经济的较好增长势头,带动周围各项产业的发展。

(3)建设措施

在现有的基础上采用引资的形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山泉水形成的山坪塘,围绕农家乐修建垂钓区;

结合交通改造,实现到农家乐的道路硬化,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 5、农田建设

(1)中低产田建设

12

重庆大学2006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改造农田水利设施,改造中低产田。到2010年按每年20%的比例完成全村21个地点572亩中低产田肥力改造,23个地点572亩水土保持改造。配套经果林种植、花椒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2010年、2011~2020年分别完成土地结构调整237亩、546亩、442亩、225亩、250亩。

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和全村产业布局,实行山、水、田、渠、路、林配套建设,实现水流有渠,能排能灌;蓄水有池,抗旱有水;田间有路,方便作业;山坡种果,路边有树,形成网状绿化带。

(2)农机推广

配合中低产田改造,推广耕田机,在现有5台的基础上,2008年新增耕田机20台,2010年新增耕田机20台。破碎机在现有的250台基础上2008年、2010年各新增50台、100台。

(3)水利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为农业耕作和产业建设服务。2008年前完成2社龙洞河1千米灌溉渠和3社大院子到新屋基1千米灌溉渠修缮整治。2008年前配合太平寺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建设修建2个蓄水池。2008年完成全村25个山坪塘整治整治,2010年完成全村26个山坪塘整治,蓄水能力达到370000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00亩。 6、林地建设

严格保护国有林地,严禁采伐。严格保护路旁、宅院及宅间空地上的林地。结合沙回路、村社路建设,在两侧建设宽度不等的保护林带,加大本村林地的规模,休闲旅游区大力发展风景林地和花果林木。各院落所在的山头坡地发展宅基林。利用田间地头空地零星发展薪柴林。

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规划完成1841.2亩退耕还林工程管理,2009年度国家统一验

重庆大学2006

13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收时面积达100%,栽植率达100%,成活率达98%,保存率达100%;2009年前实现经济效益挂果率达95%,高产胜产率达到95%,每亩经济收入最低达5500元;2015年后必须要使退耕造林面积起到一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绿化美化效果,保持水土,发挥巨大作用。

荒山造林规划:2006年完成全村荒山应造面积60%,2007年全面完成荒山造林100%,2008年荒山造林和绿化率达98%,2010年荒山造林保存率达95%和绿化率达98%。

四旁植树规划:2006年完成房前屋后绿化苗木栽植率达80%,2007年完成房前屋后绿化苗木栽植率达100%,2008年每幢房屋凉台种植3—5盆花草,2010年房前屋后绿化苗木栽植率达100%,2010年所有房屋凉台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绿化美化率达到98%。

道路交通造林绿化:2006年全村所有道路两旁绿化苗木栽植率达80%,2007年全村所有道路两旁绿化苗木栽植率达100%,2008年全村道路和人行道绿化栽植率达100%,2010年全村道路人行道路的绿化美化率达95%以上。

天然林保护工程:2006年森林资源林木保护率达80%,2007年森林资源林木保护率达95%,2008年森林资源林木林地保护率达100%,2010年整个天然林保护起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2006年义务植树应参总人数达到80%,栽植10500株;2007年义务植树应参总人数达到90%,栽植20000株;2008年义务植树应参总人口达到100%,栽植22000株;2006-2010年完成义务植树52500株。

森林分类经营(国家公益林建设工程):2006年完成森林分类资料和图纸勾绘,2007年对分类地块进行确权明界,2008年完善分类经营资源部门管理制度档案,2007-2010年完成全村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重庆大学2006

14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第五章 村落建设规划

集中村落建设

因三门子村属移民重点村,村民住宅多为近年修建,村域内已形成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村落。因地处山区,可结合其自身的特点,鼓励散居农户在经济条件允许和自愿的情况下,逐步向集中居民点靠拢。需要新建农房的,应到集中居民点修建;没有新建要求的,可在原地对保留的农房进行改造。这样,既尊重农民的意愿,又避免大拆大建。

(一)发展目标及布局调整重点

通过构建道路骨架,配套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建成具有村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综合型村庄。

结合现有的彭家庄、小堡桥、石灰窑等3个村落,逐步形成农产品加工区、行政办公综合服务区、居住区。

农产品加工区:小堡桥至大弯。

行政办公综合服务区:村两委会办化室至319国道旁。 居住区:彭家庄、小堡桥。 (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1、特色餐饮娱乐厅4个,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 2、小型住宿接待设施800平方米。 3、果品批发点2个,500平方米。 4、游客中心300平方米。

4、村两委会办公用房30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室100平方米、卫生室200平方米。 (三)集中村落规划

规划居民点体系以现有村落为基础,通过完善、合并形成村级中心和一般居民点的

重庆大学2006

15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两级结构体系。

村级中心:三门子中心村,以网背沱居民点为基础,结合周围邻近的彭家庄、小保桥、石灰窑等院落,规划人口450人,建设用地2.5公顷,人均用地56平方米。设臵公厕、村公共院坝和集中体育活动场地(篮球场)。

一般居民点:

1、李子湾居民点,以三门子一社信号台至犀牛凼一带组成。规划人口200人,建设用地1.0公倾,人均用地50平方米。设臵公厕和村公共院坝。

2、宋家平居民点,以原四社的宋家平院子为基础发展形成,规划人口150人,建设用地0.75公倾,人均用50平方米。设臵公厕和村公共院坝。

其它村落建设

其他村落以散居为主,达到如下要求: 保护房前屋后的绿化,不挖山坪塘。

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拆除土坯房、茅草房,对质量较差的房屋进行加固解危。将平屋顶改造成坡屋顶,墙面粉刷成白色,门柱油漆,保持传统风格。

建设沼气池,改造厨房、厕所和畜圈,满足卫生要求。

在主要的村落为村民提供一处活动的院坝,要求开敞,地面平整。

建设用地控制

村落建设用地依据《村镇规划标准》、《重庆市农村康居工程建设技术导则》以及涪陵区有关部门的要求,村民自建宅基地用地控制指标为30平方米/人,前院、后坝用地控制指标为45~55平方米/人。

重庆大学2006

16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村容村貌建设 村容村貌建设

1、建筑高度控制

康居村民点控制为3层;其余农房建筑控制在1~3层。 2、建筑风格控制

集中居村民点建筑采用现代建筑风格,建筑布局形成院落围合式,采用坡屋顶。 休闲服务区建筑以园林建筑风格为主,建筑布局形成院落围合式,采用坡屋顶。 建筑采用巴渝民居风格,新建建筑设计应融入传统民居的符号,如花格窗、栏杆等,采用坡屋顶。

3、建筑色彩控制

集中居民点建筑采用白色为主色调,辅以浅褐色基座,玻璃采用白色,坡屋顶以深冷色调为主。

旅游服务建筑外墙以中间暖色调为主,坡屋顶以深冷色调为主。

民房建筑采用“粉墙黛瓦”的巴渝民居主色调,墙面以白色为主,装饰色彩应采用朱红色或青灰色。

4、住房改造

对农户开展危旧房改造,并引导散居户逐步向大院落集中。搞好“一池四改”工程,即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改院坝,对沼气池、厨房、厕所、圈舍、院坝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实现水、电、闭路、宽带等户户通;对环境实施综合整治,清除乱搭乱建,规范柴草、农具和杂物的堆放,设立固定的垃圾场,完善房前屋后的绿化工程。使村容村貌有较大的改观,真正符合农民新村的要求。

5、绿化和公共空间控制

重庆大学2006

17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农家乐休闲度假区积极结合产业建设需求,加大绿化率,积极引种各种观赏植被。在319国道、沙回路两侧建设宽度不等林带,加大本村绿地的规模。充分结合宅院及宅间空地上的林地、宅旁水塘搞好各村落的绿化建设,绿化品种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符合农村要求、具有经济生态效果的品种,房屋新建尽量减少对绿化的破坏。

整治现有公共活动场地,通过硬化地面、设臵健身设施等方式完善场地功能。各村落公共活动空间农忙时可用作晾晒谷物,但不得堆放影响村民开展各类公共活动的杂物。

第六章 公共设施建设

道路交通规划

1、现状分析

村内主要有319国道和沙回路、双顺路、网坪路、碑坪路、犀牛路、太平路6条村道。村道与国道相连,但村道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未硬化、通达状况差,没有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全村社道33.7千米,人行便道50110米,连接农户832家,基本实现通路到户。

2、道路规划

实现“一环四纵一延伸”的道路布局,修通沙回路、双顺路、网坪路、碑坪路、犀牛路、太平路。形成319国道、沙回路全村环线路;双顺路、网坪路、碑坪路、犀牛路四条路实现横贯在环线内连通全村的四条纵向路;修缮太平路,实现全村到太平寺反季节高山蔬菜基地的交通线延伸。2006年完成所有道路建设规划。

(1)7米村道规划:

2008年实现沙回路的硬化,拓宽为7米,硬化率达到90%以上,水泥路面,长9500

重庆大学2006

18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米。

2010年实现沙回路硬化率达到100%,长10.5千米。 (2)5米次村道规划

2008年完成改造碑坪路2000米现有村道,拓宽为5米,硬化率达到90%以上,水泥路面总长1.8千米;畅通网坪路(3.5km)、犀牛路(3km)、太平路(4km),路面规划5米,以石块铺设,实现常年可以通车。

2010年碑坪路村道硬化率达100%,网坪路、犀牛路、太平路3条现有村道,拓宽为5米,硬化率达到100%,新增水泥路面总长11000米。

完成社道畅通工程:社道规划5米,33.7千米。以石块铺设路面,2008年畅通70%,2010年实现100%畅通。

(3)人行便道规划

步行道宽0.8米,以现有主要田间道和山坡道为基础,铺成石板路,联系全村各院落和散居户,成为主要人行道。2008年改造现有的人行便道,总长50110米。

(4)公交路线建设

2008年实现沙回路、319国道环线公交路线畅通,开通到白涛的公交路线,在碑坪路口、太平路口、李子湾、网背沱设臵4个公交车站,实现公交路线社社通。

3、建设措施

村公路标高应低于两侧宅基地场院标高,并结合各类工程管线改造要求统一考虑。 村公路纵坡不小于0.3%。平缓地段纵坡一般取3%,当纵坡坡度大于4%时,连续坡长不宜大于500米。

村公路横断面应设臵横坡,坡度大小在1%-3%之间。 村公路两侧应设臵排水沟渠。

重庆大学2006

19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村公路通过学校、商店等人流密集的路段时,应设臵交通限速标志及减速坎(杠),保证行人安全。

过境公路穿越村庄时,两侧建筑物、构筑物必须根据相关规范满足安全要求,并设臵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及标志。

村公路行道树株间距离以8~12米为宜,树池为1~1.5米见方,树坑中心与地下管道水平距离不小于1.5米。

一校三室一园建设

依据《村镇规划标准》,主要公共设施分别配臵在各康居村民点。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建设类型 新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已建 新建 改建 新建 改建 完成期限 数量 1 2 2 1 1 2 3 1 2 投资估算(万元) 10 10 9 15 - 6 5 2 10 备注 村办公室 村卫生室 文化活动室 公共设施 村五保家园 村小 超市 村公共院坝 公厕 果品批发点 300㎡ 200㎡ 300㎡ 550㎡ 2440㎡ 100㎡ 800㎡ 60㎡ 500㎡ 近期 近期 近期 已完 已完 近期 近期 近期 近期 网背沱中心村 中心村和宋家坪各1个 中心村和宋家坪各1个 中心村 1社 中心村、宋家坪 中心村400㎡,其他居民点各200㎡。 中心村 中心村 1

重庆大学2006

20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电力工程

1、现状概况:

三门子村建成使用的变压器有:容量100KVA变压器1个,容量50KVA变压器2个,容量30KVA变压器4个,容量20KVA变压器3个,容量10KVA变压器1个,共11个,总容量390KVA。

2、电力规划

电源引自川东变电站,10KV、380/220V配电线在不影响主要景观的情况下,架空敷设。2008年完成中心村20KVA到100KVA扩容,纵树坪30KVA到100KVA扩容,5社50KVA到100KVA扩容。

对于三门子村规划架空电力线路,规划其绿化走廊宽度按中线向两外侧各15米控制。

通信工程

1、现状概况

三门子村电信工程普及率较低,电话容量有线电视的普及率很低,宽带业务普及较少。农民普遍反应电话安装费用高,可装电信端口过少,安装户仅有10几家。部分农户安装联通,移动公司移动座机电话,安装率达70%。

2、市话装机量预测

参照有关标准确定各类用地装机指标: 居住用地:1线/户

旅游用地:1线/50平方米(建筑面积) 工业用地:1线/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重庆大学2006

21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预测规划区市话量约为950线。 3、局所

规划区通信由白涛镇端局负责。 4、线路敷设

增加电信线路安装,规划通信线路先考虑架空敷设,远期根据需要转为地下敷设,一般采用街坊配线方式,在集中居住区内按话机规模设立交接箱,散居户有条件的采用固定电话,无条件的采用移动座机,2008年实现电话入户率达到100%。

5、有线电视及宽带

有线电视线路纳入统一规划。通信中预留1~3孔(线)作为有线电视专用,预留1~3孔(线)作为宽带使用。2008闭路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宽带入户率达20%。

燃气工程

1、现状概况

三门子村目前尚未接通天燃气管网,居民生活能源以电、沼气为主。用电户达851户,已建沼气90户。

2、能源利用规划

以用电用、沼气为主,近期新增沼气200户,远期发展沼气270户,发展罐装石油液化气等其他能源用户50户。

给水工程

1、给水现状

三门子村现状生产和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为地下泉水。全村9个社以社为单位进行供水,水源虽然充足,但饮水不安全。

22

重庆大学2006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2、规划水源

规划在三门子村8社茶园水库、石公堡设臵取水点,作为近期村域供水水源,供水普及率在2008年达到70%。远期供水为标准分区的供水系统,在茶园水库、石公堡建立标准供水设施,统一供水。

3、用水量预测

规划区用水量按相关规范确定有关指标如下: 居住用地:200升/人.日

未预见水量(含管网漏失)及其它:按上述之和的15~20%计

预测规划区总用水量近期约为817立方米/日,中期约为821立方米/日,远期约为846立方米/日。

4、管网布设

规划区远期给水管形成环状管网系统供水,内部管网以DN200为主。同时考虑与外部管网的联系。

2008年完成沿太平路、沙回路、319国道、犀牛路、碑坪路、网坪路布设给水管网25千米。2010年实现同白涛给水系统对接,布设管网5千米。

5、消防用水

规划区消防供水与城市供水共用一套管网。凡设臵室外消火栓的管道管径不得小于DN100,并为环状管网。消火栓的设臵以居民点为主,在每个居民点设臵消火栓,本工程约设臵3个消火栓,均为地上式消火栓。

排水工程

1、现状概况

三门子村现状排水主要依靠天然水系,无明显的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生活污水多

重庆大学2006

23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为农民作为肥料用于对土地施肥,是一套完善的绿色系统。

2、规划排水体系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对于污水收集难度较大的问题采用以下的解决办法。在各个分散的居民点污水无法收集的情况下,建房提倡采用沼气池、三格式化粪池;要求居民各户采用沼气池或化粪池进行处理后,用于灌溉农田和林木,对肥料的利用形成一种绿色循环;化粪池位臵根据居民点进行布臵。

雨水排放沿主要道路敷设,根据地形,分散就近排入乌江。

环卫设施

1、固体废物处理

(1)在白涛镇在三门子村与小田溪村交界处(木厂背)设臵垃圾填埋场,容量为3000立方米。建立完善的生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实现固体废物的定点收集和集中填埋,使固体废物达到无害化、减容化和资源化。

(2)三门子中心村居民生活垃圾收集沿道路每隔100米布臵垃圾桶。在果品市场、村民活动中心单独设臵垃圾筒。一个院落设臵2~3个生活垃圾收集点,方便村民投放。中心村内不设臵垃圾转运池,垃圾实行日集日清,运送至2000米外的木厂背垃圾填埋场。

(3)医疗垃圾等有害废弃物必须单独收集、运输,集中到涪陵医疗垃圾处理点集中处理。

2、粪便处理

(1)在康居村民点设臵公共厕所,每厕最低建筑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其建设、管理和粪便处理,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重庆大学2006

24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2)大量的禽畜粪便宜直接排入沼气发酵池内,严禁排入水体。

(3)加快改厕、改圈力度,将厕所和畜禽粪便排放与沼气池建设结合起来。

第七章 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保护水环境

在河流沿线种植风景林地和花果林木,保护河岸线。严格控制河流两侧、水库、山坪塘周边生产生活污水排放,严禁对河流水质造成影响的活动。畜禽养殖不应污染河流水体。严格保护国有林,在山坡地进行保土蓄水,防治水土流失。

合理利用山塘、水体,公用水塘定期维护,及时清淤、保持水面洁净,积极改造为种养水塘。

保护大气环境

逐渐加大沼气的使用率,逐步淘汰燃煤、柴草作为生活燃料,改灶率达到90%以上。工业企业要提倡和推广清洁生产,严格控制废气排放。

保护声环境

重点在319国道、沙回路通过村域的两侧,结合已有的林地树木在适宜的地方建设隔离绿化带,减少交通噪音对村民生活的影响。

绿化景观及建筑风貌

(1)结合村域的产业建设加大各种林木的种植范围。

(2)充分利用路旁、宅院及宅间空地,种植经济作物等绿色植物。院落建设尽量保护原有的林地、果园。

(3)在319国道、沙回路两侧建设防护绿化带。

重庆大学2006

25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4)改善网背沱中心村入口景观,设立入口标志

(5)对现有建筑实施平改坡及建筑装饰改造。建筑色彩宜采用灰瓦、白色涂料外墙面加分隔线装饰,或直接以石材、砖等建筑材料外露不加装饰体现其自然特征。外墙不宜使用面砖、镜面玻璃、白色不锈钢和铝合金等装饰材料。

(6)新建建筑,建筑层数控制在2~3层。建筑风格同现有房屋保持一致。单体选型见附图。

(7)拆除319国道两旁和村落内部的所有违章建筑,规范柴草、农具、杂物的堆放;整修沿路建筑立面,种植花草树木,做到环境优美、整洁卫生。

(8)村庄出入口、村民集中活动场所设臵集中绿地;利用不宜建设的废弃场地,布臵小型绿地;道路边沟布臵绿化带或行道树,绿化带宽度以1.5-2米为宜;充分利用宅院、宅间空地搞好房前屋后绿化。绿化品种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符合农村要求、具有经济生态效果的品种:如柚子、梨子。

(9)整治村庄废旧坑(水)塘与河渠水道。根据位臵、大小、深度等具体情况,充分保留利用和改造原有的坑(水)塘,疏浚河渠水道;有条件的改造为种养水塘。

(10)引导村民选用农村住宅通用图集,整治村庄主要街道两侧建筑,进行立面修整,形成统一协调的村容村貌,传承地方文化与民居风格。

(11)整治现有公共活动场地,通过地面铺装、绿化、设臵健身设施等方式完善场地功能。

(12)多种能源并举,大力发展沼气、生物质能源等天然能源和再生能源取代燃烧柴草与煤炭,减少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

(13)搞好“一池三改”,建设清洁厨房、卫生厕所和圈舍,消灭露天厕所,实行人畜分离。

重庆大学2006

26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防灾减灾

(1)根据村庄周围的地形地势,采取有效措施,减小洪水等自然灾害对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的威胁。

(2)高度重视建筑安全。建在有山体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山洪冲沟等存在地质危险隐患地段的建筑,必须全部拆迁,另行选址,妥善安臵。

(3)在区域范围内统一设臵泄洪沟、防洪堤;对可能造成滑坡的山体、坡地,应加砌石块护坡或挡土墙。

(4)对不安全的农房要进行加固,并按当地抗震设防烈度设防;危房必须进行拆除。

(5)按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村庄应设突发急性流行性传染病的临时隔离、救治室。

(6)凡存在火灾隐患的农宅或公共建筑,应根据民用建筑消防规范进行整治改造。 (7)结合给水管道设臵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米,并设臵不小于4.0米的消防通道,将公共水塘作为消防备用水源。

第八章 村社会事业规划

民主政治建设

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把加强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臵。增强村干部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坚持“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制度,设公共栏,实行“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四公开。对村内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切实增强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率达到80%以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27

重庆大学2006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乡风文明建设

充分运用创建“五好家庭”、“文明家庭”、“遵纪守法户”、“双文明户”、“十星级文明户”等各种有效形式,推动全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创建活动,促进村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进步。

结合村落建设,进一步增强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积极扶持各类文化专业户,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社会文化网络。

社会保障及计生

全面推行农村合作医疗,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到2008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0%以上,2010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到2010年,养老、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95%以上,最低生活保障参保率达95%以上。

巩固现有的计生工作成果,不断提高计划生育率,2008年达到100%。

文化事业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室、活动室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2007年底建成村民文艺宣传队、体育运动队。结合本村民俗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社会主义荣辱观”比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保障。

巴文化弘扬规划

(1)现状分析

白涛镇是川东地区巴文化重要代表地之一,巴王墓群位于涪陵白涛镇陈家嘴村小田

重庆大学2006

28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溪。巴王墓群发现于1972年。当年4月,乡民在挖土制砖时,发现铜剑、铜镇、编钟、兽头等重要文物。同年10月下旬,四川省、重庆市博物馆和原涪陵市文物工作组,对古小田溪巴王墓群中的三座进行发掘、清理,出土兵器54件,生活用具41件,生产工具8件,乐器37件,其他文物52件。铜器上多虎纽、手心纹、花蒂纹等,具有明显的巴文化特征。从其“王”字图语铭文、错金铜编钟等器物判断,当为巴国王室墓葬。

(2)文化弘扬规划

结合打造白涛巴文化基地的构想,在三门子村集中居民点、沿319国道散居点居住房屋采用仿古建筑,形成巴文化居住群落。

2008年在三门子村319国道入口处,千里乌江绝壁上设臵代表巴文化的雕塑。319沿线设臵不同风格的宣传标牌,展现巴文化。

进行巴文化宣传、普及,2008年印发普及材料,组织巴文化宣传,开展巴文化展示等活动,群众知晓巴文化、能讲解巴文化的人数达到40%。

社会治安建设

2006年建立具有新农村特点的村规民约,无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无群体性事件出现,村民治安状况满意率达95%以上,并形成长效机制。

第九章 村民素质培养规划

总体目标

通过教育活动,建立长效机制,把村民培养成有文化、守纪律、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

培育机构

积极利用村文化室作为农民素质培养的活动场地。2007年成立村农民学校,利用三

重庆大学2006

29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门子村小的学校资源,请区、镇相关部门和职业教师、专家、学者作为师资力量对农民进行技能和道德观培训。

培育规划

(1)教育

要重点做好幼儿、基础教育和职业、成人教育的工作:

幼儿与基础教育。从2006年起,要求每个适龄人口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实现高质量的“普九”,鼓励并支持接受高中教育、高等教育。

职业和成人教育。到2010年,未继续升学的中学生培训率达到70%以上。结合外出劳务人员多的特点,积极培养使更多的外出劳务人员具有一技之长。从2006年起现有劳动力每年接受职业培训不少于10天,三年内完成全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

(2)劳动力转移培训

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到2008年,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到50%;到2010年,达到80%。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到2008年重点培养旅游服务产业农民和果园苗木种植产业农民,劳动力学习人员安排分别为50人和80人。同时,利用靠近建峰化工厂的特点,积极培养熟练技术工人150人。

在2008年内,各专业产业农民培训工作完成,产业新农民在新农村产业建设中充当支柱力量。

村建立劳务输出的就业管理服务部门,为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劳动用工维权等服务保证劳动力输得出,技术用得上,权益能保障的农民工转移新机制。最终达到劳动力人人有技能,个个能就业,家家都富裕的目标。

(3)非劳动力新农民的培养

对于学习阶段的学生,要结合村情、镇情,利用寒暑假期间和村、镇党校的优势,

重庆大学2006

30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从小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于老年农民,要开展“五好家庭”、“五好婆媳”、“双文明户”、“守法户”等评比活动,提高老年农民的守法意识、文明意识,达到全村农民素质的提高,塑造新时代的新农民形象。

(4)协会组织建设

三门子村没有农村合作经济形式的组织,鉴于该村发展果园苗木种植发展的需要,建议由村领导牵头成立三门子村果园苗木种植协会,定期举办苗木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苗木种植专家到培训班授课,使苗木农户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提高种植水平。争取在2008年参合率达50%,到2010年参合率达70%。

第十章 农民增收规划

现状分析

三门子村农民增收主要依托粮食种植、经果林种植、花椒种植、劳动力输出等方面。

增收规划

到2010年,全村依托农田种植,每亩收入700元,耕地产值320万元;花椒产业带开发每亩收入2500元,产值350万元;经果林每亩年收入2000元,产值320万元;太平寺反季节蔬菜每亩收入2000元,产值140万元。劳动力输出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年收入225万元。畜禽养殖全村人均养殖1.5头,全村年收入60万元。服务业、短期务工、零售业等年收入220万元。总计年总收入1635万元,人均收入预计达到5000元。

规划措施

(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重庆大学2006

31

涪陵区白涛镇三门子村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 说明书

(三)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增加外出务工收入 (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通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六)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民增收减负提供体制保障

(七)加强党对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增收政策落到实处

第十一章 工程规划

重庆大学2006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