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课程设计说明书 25
图1-6 提馏段阀孔分布图
按N?107个重新核算孔速及阀孔功能因数
' u02??4Vs22d0N?3278.35/3600?4?7.124m/s
?0.0392?107''F02?u02?V2?7.124?2.8?11.92 在8~12之间
N??4AT???d02107???41.131?0.0392?100%?11.30% 在4%~15%之间
[3]
第二章 塔板的流体力学计算
第一节 气体通过浮阀塔板的压降[8]
气体通过每层浮阀塔板的压降应为:
?Pp??Pc??P1??P?
其中?Pp为气体通过一层浮阀塔板的压强降,Pa;?Pc为气体通过干板阻力所产生的压强降,Pa;?P1为气体克服板上充气液层的静压强所产生的压强降,Pa;?P?为气体克服液体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压强,Pa。
习惯上,常把这些压强降折合成塔内液体的液柱高度表示,故上式又可写成
Hp?hc?h1?h? (2.1)
式中,Hp是与?Pp相当的液柱高度,Hp=
?Pp?Lg,m
化工课程设计说明书 hc是与?Pc相当的液柱高度, hc=
?Pc,m ?Lg?P1,m ?Lg?P?,m ?Lg26
h1是与?P1相当的液柱高度, h1=
h?是与?P?相当的液柱高度,h?=
1.精馏段 (1) 干板阻力
气体通过浮阀塔板的干板阻力,在浮阀全部开启前后有着不同的规律。板上所有浮阀刚好全部开启时,气体通过阀孔的速度称为临界速度,以uoc表示。 阀全开前(u0?u0c) hc=19.9
u00.175?L (2.2)
?Vu20阀全开后(u0?u0c) hc=5.34 (2.3)
2?Lg式中 u0—阀孔气速,m/s; ?L—液体密度,kg/m3
?V—气体密度,kg/m3
计算hc时,可先将上二式联立而解出临界孔速u0c,即令: 19.9
u0c0.175
?L
?Vu0c2
=5.34
2?Lg
将g=9.81m/s2代入,解得: u0c=1.82573.173.1?V (2.4)
所以u0c=1.825?V=1.82573.1?6.095m/s 2.7所以u0c<u0?6.694m/s
化工课程设计说明书 ?Vu022.7?6.6942所以选用式(2.3),hc=5.34?5.34?0.041
2?Lg2?804.1?9.81 (2) 板上充气液层阻力
27
一般用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h1=?0hL (2.5) 式中,hL—板上液层高度,m;
?0—反映板上液层充气程度的因数,称为充气因数,无量纲,液相为水时,
?0=0.5;为油时,?0=0.2~0.35;为碳氢化合物时,?0=0.4~0.5。
取?0=0.5,h1??0hL1?0.5?0.07?0.035m (3) 液体表面张力所造成的阻力 此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因此hp1?0.041?0.035?0.076m
?Pp1?hp1ρL1g?0.076?804.1?9.81?599.50Pa 2.提馏段 (1) 干板阻力 所以u0c=1.82573.1?V=1.82573.1?5.975m/s 2.8所以u0c<u0?6.574m/s
?Vu022.8?6.5742所以选用第二个公式,hc=5.34?5.34?0.042
2?Lg2?788.3?9.81 (2) 板上充气液层阻力
取?0=0.5,h1??0hL2=0.5?0.07?0.035m (3) 液面张力所造成的阻力 此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因此hp2?0.042?0.035?0.077m
?pp2?hp2ρL2g?0.077?788.3?9.81?595.46Pa
第二节 液泛[8]
化工课程设计说明书 28
为使液体能由上层塔板稳定地流入下层塔板,降液管内必须维持一定高度的液柱。降液管内的清液层高度Hd用来克服相邻两层塔板间的压强降,板上液层
阻力和液体流过降液管的阻力。因此Hd?hp?hL?hd[12] (2.6)
式中,hp—上升气体通过一层塔板的压强降所相当的液柱高度,m; hL—板上液层高度,m,此处忽略了板上液面落差,并认为降液管出口液体中不含气泡;
hd— 与液体流过降液管的压强降相当的液柱高度,m。
其中hp在前面已经算出,而hL是已知的,所以流体流过降液管的压强降 ,主要是由降液管底隙处的局部阻力造成的,hd可按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 塔板上不设进口堰 hd=0.153(塔板上装有进口堰 hd=0.2(LS2)=0.2(u'0)2 (2.8) lwh0LS)=0.153(u'0)2 (2.7) lwh0式中,LS为液体流量,m3/s;
lw为堰长,亦即降液管底隙长度,m; h0为降液管底隙高度,m;
u'0为液体通过降液管底隙时的流速,m/s。
按上式可以算出降液管中当量清液层高度Hd。实际降液管中液体和泡沫的总高度大于此值。为了防止发生液泛现象,要求控制降液管中清液高度
Hd???HT?hw?,式中?是考虑到降液管内充气及操作安全两种因素的校正系数,对于一般的物系,取0.3~0.5,对不易发泡的物系,取0.6~0.7,本课程设计中,取?=0.5。 1.精馏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