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或加长锚杆、增加钢架等加固措施。
表11 量测数据整理明细表 序号 1 量测项目名称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拱顶相对下沉 地表下沉 数据整理内容 绘制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 绘制位移(u)~距开挖距离(l)的关系曲线 绘制地表下沉位移(u)~时间(t)的关系曲线 绘制位移(u)~距开挖距离(l)的关系曲线 2 监控量测数据可采用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双曲线模型、分段函数、经验公式等进行分析,并预测最终值(应选取与实测数据散点图最相近的模型进行分析预测)。分析图表如下
收敛速率分析图
时间-收敛关系曲线图0.10收敛速率(mm/d)实测数据0.080.060.040.020.001234567时间(d)y = -0.0218Ln(x) + 0.07178910111213
累计收敛值分析图
时间-累积收敛值关系图1.201.000.800.600.400.200.00-0.20-0.40
总收敛值(mm)y = 0.4245Ln(x) - 0.18251234567891011实测值121314时间(d)
沉降速率—时间关系分析图
20
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1234沉降速率-时间关系图沉降速率(mm)/dy = 0.0664e-0.1213x56789101112131415时间(d)实测值指数(回归分析)
累计沉降值-时间关系图
累积沉降值-时间关系图1.20
累积沉降值(mm)1.000.800.600.400.200.00-0.20-0.40y = 0.4665Ln(x) - 0.282712345678910111213141516时间(d)实测值对数回归分析值收敛值-距掌子面距离关系图
XX隧道收敛值与掌子面距离关系曲线3.002.80
收敛值(mm)2.602.402.202.001.801.60
对实际测得的数据,利用计算机进行指数、对数、双曲线其中最合适的一种形式进行计算分析,并进行预测。
距离(m)21
如上图实测数据在正常预测曲线附近分部时则说明隧道围岩变形正常,当实测数据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说明围岩变形出现异常性速率开始变大,需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8.2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
(1)监控分析结果反馈与应用
围岩的稳定性应根据量测结果综合判定:
①根据位移值确定。初期支护达到基本稳定的条件:实测最大位移值或回归预测最大位移值应不大于表9所列极限相对位移值的2/3,并按表10进行变形管理。
②根据位移变化速度确定。当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1.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系统;当隧道净空收敛值的速度明显下降,收敛量已达总收敛量的80%~90%,且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d时(隧道经验认为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mm/d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15mm/d)时,围岩达到基本稳定,此时可进行二次衬砌;在浅埋地段,及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其它指标判别。
③根据围岩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
当围岩位移速度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围岩位移速度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 当围岩位移速度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④监控量测的分析结果和建议必须第一时间反馈给项目分部和工区总工程师,以便及时指导施工,当量测表明存在塌方、突水突泥等可能时,应及时报项目部总工程师。
22
⑤施工监控量测信息流程。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反馈流程见图4。 A 项量测的回归分析 B项量测的应力应变动态分析 量测结果的综合处理及反原施工设计 现场施工 监控量测 监测设计 资料调研 量测结果的微机信息处理系统 馈分析 监测结果的综合评价 量测结果的形象化、具体化 经济类比 结构安全性、经济性判断 理论分析 甲方、规范要求 报送设计和施工单位 “围岩—结构”体系动态及现状分析说明、提交修正设计意见、建议 反馈设计施工 否 是否改变设计、施工方法 是 新设计方案 调整设计参数、施 工方法或辅助措施
图4 监控量测信息反馈程序框图
设立监控量测组,监控量测组的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并与工区总工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进行内部快速传递,从而做到每日监测结果的及时上报。如有变形超过管理标准,则由工区总工根据相关要求制定对策,通过调度命令直接传达到工作面执行,并同时通过电话及其它方式通知驻地监理、分部总工和经理、设计单位,并由分部总工和经理决定是否上报局项目部总工和经理。周报、月报则通过书面形式上报局项目部总工,由局项目部按期向施工监理、设计单位和业主单位提交监测报告,并附上相对应的测点位移或应力时态曲线图,和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