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记叙文写作专题整合 下载本文

就越来越感觉到构建学期整体作文训练的必要。因为对于刚刚踏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写作要迈上一个台阶,需要一定时间去积累、探索、实践和沉淀。短时间内写作训练的效果难以显现。如果将一个学期视为一个写作训练单元,打破学段分割,将两个模块的写作专题压缩整合,可能更符合学生写作的需要,更有利于教学。以下三点便是“写作专题整合”的前期思考。 1.写作训练任务重和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

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共有20个写作专题,学生每个学期要完成8个专题的写作训练。(ppt1)如果再加上两次模块检测中的考试作文以及平时的随笔、每篇课文后的读写练习、“梳理探究”中的写作练习,显然,一周四课时的课堂教学无法完成这样的写作量。《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提出:可以按照具体条件和教学的需求,根据教师的教学个性和业务特长“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开发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那么,为了缓解学习任务重和课时紧张之间的矛盾,教师依据教材和学生的写作需

求,整合写作资源,构建前后呼应、举一反三、稳步推进的学期写作训练序列就显示十分必要。

基于以上考虑,本方案以必修一、必修二中的8个写作专题为依据,对新高一第一学期的写作训练做了重构和整合。整个学期拟安排6次大作文,第一学段以写人记事为主,第二学段在写人记事的基础上尝试虚构。(ppt2)目的是学习复杂记叙文的写作,巩固、强化已具备的写作技能,尝试、熟悉新的有关记叙文的写作要求,要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法。

2.部分写作专题要求高与学生实际写作水平参差不齐之间的矛盾

比如必修一第四个写作专题《“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在写作内容上,要求学生认识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特点,作文中要表现社会事物的多面性和多变性。在写法上,重点介绍了悬念、抑扬、意外三种手法,同时还提到了巧合、张弛、虚实三种手法。在专题后面设计了五个写作练习,其中四个练习设定了具

体情境,让学生续写,如“一个同学使用不久又很珍贵的一支钢笔突然不见了,有人发现另一个同学有了一支与那只完全相同的钢笔……”;一个练习设定了主要内容,让学生完善细节,如“一位新来的插班同学,土里土气,有人对他不尊重,甚至戏弄他,他却不气不恼。期中考试,他一鸣惊人,让大家刮目相看。”

从对写作内容的要求看,多数学生尚不具备洞穿“塞翁失马”的能力,在人情练达方面,仍需假以时日;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具体而集中的话题,学生的思维很难纵向深入,去思考“多面”与“多变”。从介绍的六种写法看,多属于文学创作手法,超越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像意外、巧合、虚实这些写法,难以用于写实的记叙文。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大力倡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如果过分强调写法,刻意通过意外、巧合制造波澜,势必造成学生写作的矫情与滥情。从五个写作练习看,都是小说式的写作训练,对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思考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这样的练习,肯定能给一部分学生提供展示才情的空间,但也

肯定会让一部分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无从下笔或者胡编滥造。

基础教育阶段的写作训练,面对的应该是大多数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写作精英。作文练习要与大多数学生的表达愿望结合起来,为学生表达真实的心声提供便利。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合理设定写作要求,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

3.写作专题训练目的相对单一和写作能力综合显现之间的矛盾

过去和现在,很多老师都尝试着构建一个完善的、科学的、贯通高中三年的写作训练序列。我自己也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和努力。但做起来,就会发现:写作能力不是技术性的能力,写作能力提升的过程也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不像体育运动那样,可以把一个连续动作科学地拆分为若干分解动作,逐项练习。写作总是牵一发动全身,可以说,学生的阅读积累、观察思考、认知感悟、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的素养综合地影响着他的写作。我们很难在一次作文训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