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专业资料 - 图文 下载本文

3.3 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与理念 3.3.1 基本理论

1.影响因素分析

(1)城市

? 城市自然地理条件 ? 城市规模、性质 ? 城市人口

? 城市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 ? 城市经济

? 城市土地利用规模 ? 城市交通状况 (2)轨道交通系统特性

? 系统的形式 ? 运行方式 ? 技术水平

2.规划范围

我国在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时,特别是一些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的规划范围应该是全市域,甚至是覆盖整个城市群。轨道交通覆盖范围的扩大必然需要相应的市域内的或者城市群内的长距离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在法国巴黎都市圈,大容量放射状的区域快线(ERE)把城市中心区域距离50~60km的远郊卫星城镇紧密联系起来。日本东京都市圈半径已经达到65km。

3.轨道交通系统的区域性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史表明,城市发展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轨道交通类型,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适合于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

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要以城市发展的具体阶段和发展需求为依据,合理选择适合城市要求的轨道交通系统,根据城市不同的发展区域,如中心区、建成区、郊区等,结合范围对象的多样化需求,确定轨道交通的范围区域,选择相应的轨道交通类型。 4.规划研究方法

(1)城市交通发展前景判断

首先,把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思想,确定远景城市人口用地布局。 其次,把握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预计远景年公交出行比重与总量。 (2)客运主流向分析 (3)确定评价指标 分地带客运周转量统计 轨道运营状况 分地带客运量统计 平均乘距 系统功能 轨道在全市交通中的地位 客运周转量占全公交的比重 客运量占全公交的比重 乘车直达性 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平均乘车时耗 网络规模 网络结构 轨道交通网络水平 轨道运营状况 轨道建设情况 分期建设 轨道交通网络客运强度 投资效果 社会贡献 减轻道路交通压力 城市地价增值 分功能的线路条数统计 分地带的线路长度统计 分地带车站统计 分规模和功能的换乘枢纽统计 分地带的线网密度统计 分地带客运周转量统计 分地带客运量统计 线路建设长度 人?km/km 人次/km 元/人?km 地面公交承担客运周转量的下降(分地带统计) 取决于车站密度(分规模分地带统计) 5.设计方法

(1)做好客流预测

(2)做好沿线周边环境调查 (3)确定合理的车站形式和埋深

首先,与各管线业主单位的配合和协调。 其次,建设与运营应密切结合起来。 最后,充分研究施工方法也十分重要。

3.3.2 规划的理念

1.概念规划

概念性规划以城市的性质、基本职能、发展方向和城市体系等重大问题为研究内容。它对未来一定时段内可能进行的开发建设进行宏观的原则性指导,是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战略规划。

概念规划是把以时间期限为主导的规划模式转为以规模为主导,淡化规划期限。即在区域规划的指导下,在可预见的将来,对城市远景发展进行战略性的分析研究,提出城市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并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总体规划的支撑和依据。

概念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一,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战略和目标对策;

第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布局; 第三,主城区在内的市域重点城镇的规模和布局形态、城市化促进区域和城市化控制区范围以及远景发展框架;

第四,研究城市能源、交通、供水、供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绿地、水域系统开发的重大原则问题。

概念规划的战略特点是在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找准每个城市发展的定位。

2.轨道交通对城市格局的引导作用(TOD)

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结构发展(the rail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就是通过大幅度提高交通供给,引导周边土地高强度利用。一般整个过程分四个阶段:团状开发,

波浪状开发、带状开发,面状开发。

轨道交通线网中的线路按照功能可分为两个类型 (1)客流追随型(SOD) (2)规划引导型(TOD) 3.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基础之上,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分析、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各种问题,建立既有利于城市的交通发展需要,又同时保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子孙后代发展的轨道交通发展模式。

(1)交通与环境协和; (2)交通与未来的协和; (3)交通与社会的协和; (4)交通与资源的协和。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城市交通各种运输方式都应当向高效节能型转变。纵观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史,最好的解决途径是优先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中、大容量公共交通,限制私人机动交通发展。 4.兼顾交通疏堵的发展引导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捷运工具,既能进一步促进多组团的网络式城市发展,又能有效制衡小汽车交通的过度膨胀。

在密集区修建地铁、疏导交通仍是发展轨道交通的重要任务之一。 发展成熟地区拥有较好的客流基础,既能有效地缓解道路交通阻塞又能为日后营运提供财务保障。

5.规划的滚动性

鉴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的调整优化、城市建设重点和时序的调整以及对轨道交通认识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有必要每隔四五年进行一次修正。事实上新的规划或多或少的会吸纳上一轮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并根据新的发展情况加以充实和提高。 6.线路功能分级和服务一体化

地铁:服务主城区,发展密度大和客流量高的走廊;

轻轨:服务主城区中等发展密度和客流量的走廊;或主要服务新城区;

市郊铁路:主城区和主要发展组团的联络线;服务市区及其市郊地区之间的交通; 城际铁路:服务较大规模城市间的直通交通。

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增多,服务的一体化,包括票制的协同,换乘的衔接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客运枢纽站的设计需要从以人为本和方便转乘的角度给予更多的考虑。

3.3.3 设计的理念

1.改变车站设计理念 2.合理设置车站出入口 3.以人为本

(1)方便、快捷 (2)舒适 (3)安全

3.4 规划与设计的系统分析方法 3.4.1 系统分析概念

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在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研制和运用问题时,必须经过的逻辑步骤。轨道交通系统属于一类大型项目,其系统分析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系统的分析,认识各种替代方案的目的,比较各种替代方案的费用、效益、功能、可靠性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得出决策者进行决策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为最优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3.4.2 系统分析的要素

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有:目标、可行方案、费用、模型、效果、准则和结论。

3.4.3 系统分析的内容

1.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对系统外部的分析主要是: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式,研究轨道交通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当前国家对轨道交通系统的政策以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各方面的现状,如轨道交通客流情况、技术水平等。

对系统内部的分析,主要是:计划安排、运营组织、设备利用、劳动力状况、成本核算及财务收支等。

2.对新开发系统的分析

分析的内容可以是新系统的投资方向、建设的规模、线网的设计、可行方案的确定、设备配套以及运营组织等。

3.4.4 系统分析的步骤

1.明确问题与确定目标 2.搜集资料,探索可行方案 3.建立模型 4.综合评价 5.检验和核实

3.4.5 系统分析的方法

系统分析所遵循的原则:

(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2)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