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下载本文

第1篇 专业工种工程施工技术

第1章 土方工程

1.1某矩形基坑,其底部尺寸为4m x 2m,开挖深度2.0m,坡度系数m=0.50,

试计算其开挖量,若将土方用容量为2m3的运输车全部运走,需运多少车次?(Ks=1.20,K′s=1.05) 解答:由m=0.5,H=2m,得B=m*H=0.5*2=1.0m, 基坑的上底面积F1=(4+2B)(2+2B)=6*4=24m2

基坑的下底面积F2=2*4=8m2

中截面面积Fo=(4+B)(2+B)=5*3=15m2

天然状态下土方量V1=H/6(F1+4Fo+F2)=2/6*(24+60+8)=30.67m3 V2=KsV1=1.2*30.67=36.8m3

则需要运送车次n=V2/q=36.8/2=18.4=19次

1.2试推导出土的可松性对场地平整设计标高的影响公式,H’o=Ho+△h

△ h= Vw(K′s-1)/(Ft+Fw*K′s)

解答:在不考虑可松性时Vw=Vt

由于土的可松性有多余的土:Vw-Vt/K′s 调整后挖方多了Fw*△h

则填方所需的土:Vw-Vt/K’s=Fw*△h+Ft*△h/K’s

所以△h=(Vw* K′s-Vt)/(Fw*K′s+Ft)=Vw(K′s-1)/(Ft+Fw*K′s)

1.3 如下图所示的管沟中心线AC,其中AB相距30m,BC相距20m,A点管沟底部标高240.0m,沟底纵向坡度自A至C为4‰,沟底宽2m,试绘制管沟纵坡面图,并计算AC段的挖方量。(可不考虑放坡)

22,

解答:Fa=2*1.5=3.0m,Fb=1.12*2=2.24m

2

Fc=2.2*2=4.4m

则Vac=Vab+Vbc=Hab/6*(Fa+4Fo+Fb)+Hbc/6*(Fb+4F1+Fc) =30/6*(3+4*1.31*2+2.24)+20/6*(2.24+4*1.66*2+4.4)

3

=145m

1.4某工程场地平整,方格网(20m*20m)如图所示,不考虑泄水坡度、土的可松性及边坡的影响试求场地设计标高Ho,定性标出零线位置。(按挖填平衡的原则)

解答:Zo=1/4n(∑Z1+2∑Z2+3∑Z3+4∑Z4)

=1/4*6[63.24+64.34+62.58+63.67+2*63.37+63.94+62.94+64.17+62.90+63.23)+4*(63.35+63.76)] =63.34m

1.5某土方工程,其各调配区的土方量和平均运距如下所示,试求其土方的最优化调配方案。 T1 T2 T3 挖方量

50 130 60 500

W1 500 50 X 70 X 140

-40 40 -30 500

W2 X 70 500 40 X 80

60 140 70 500

W3 300 60 100 140 100 70

30 110 40 400

W4 X 100 X 120 400 40 填方量 800 600 500 1900

初始方案如上,对其进行判别,有?12=70-130=-60﹤0则说明上述初始方案不是最优方案,需调整。 T1 T2 T3 挖方量

50 70 60 500

W1 400 50 100 70 X 140

20 40 30 500

W2 X 70 500 40 X 80

60 80 70 500

W3 400 60 X 140 100 70

30 50 40 400

W4 X 100 X 120 400 40 填方量 800 600 500 1900

T1 T2 W1 500 X12

500

W2 300 100

调整后如图,?均为正,所以为最优方案。

3

Z=400*50+100*70+500*40+400*60+100*70+400*40=94000mm

1.6某基坑底面积为20m*30m,基坑深4m,其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m,不透水层在地面以下10m,地下水为无压水,土层渗透系数为15m/d,基坑边坡为1:0.5,

拟采用轻型井点降水,试进行井点系统的布置和计算。

解答:因基坑面积较大,井点平面布置采用环形布置形式。

高程布置为:因该井为无压非完整井,取△h=0.8m,i=1/10,l=1.0m 所以有L=10+4*0.5+1=13m,

井点管埋深h′≥4+0.8+1/10*13=6.1m

取h′=6.1m,则s= h′-1=5.1m 则s/(s+l)=0.84

所以有Ho=1.84*(5.1+1)=11.224>H=9m,取Ho=9m

所以 Xo=F/?=26*36/3.14=17.27m R=2SHK=2*5.1*9*15=118.51m

则Q=1.366K(2Ho-s)S/[㏒(R+Xo)-㏒Xo]

=1.366*15*(2*9-5.1)*5.1/(㏒135.78-㏒17.27)

3

=1505.27m/d

滤管和井点管均用d=38mm,则单根井点管的最大出水量

3

q=65π*d*l3k=65*3.14*0.038315=19.13 m/d

所以井点管数量n′=Q/q=1505.27/19.13=79根 间距D′=L′/n′=2*(36+26)/79=1.57m

1.7某基坑地面尺寸为30m*50m,深3m, 边坡为1:0.5,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8m厚的细砂含水层。细砂含水层以下为不透水层。拟采用一级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环状布置,井点管埋置面不下沉(为自然地面),现有6m长井点管,1m长滤管,试:

(1) 验算井点管的埋置深度能否满足要求; (2) 判断该井点类型;

(3) 计算群井涌水量Q时,可否直接取用含水层厚度H,应取为多少?为什么? 解答:(1)由题意有总管埋设面至基底h1=3m,i=1/10 L=15+1.5+1=17.5m, △h=1m

则△h+h1+i*L=3+1.75+1=5.75﹤h=6m 所以埋深能满足要求。

(2)因水井底部未达到不透水层,则为非完整井,且地下水为无压水,则该井点属于无压非完整井。 (3)因为S=h-1.5=6=1.5=4.5m s/(s+l)=4.5/5.5=0.82,则

Ho=1.84(s+l)=1.84*5.5=10.12m﹥H=7.5m

所以直接取含水层厚度H=7.5m

??h

第4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

4.1某建筑物有5根L1梁,每根梁配筋如下图所示,试编制5根L1梁钢筋配料单。

解 钢筋配料单 名称 钢筋 编号 ?钢筋简图 ?符号 2Ф20 2Ф10 1Ф20 1Ф20 31Ф6 直径 平均长mm 度mm 20 10 20 20 6 6350 6105 6638 6638 1248 数量 10 10 5 5 155 ① 五根 L1② 梁 ③ ④ ⑤ ???

①号钢筋下料长度 5980+2×100+2×6.25×20-2×2×20=6350mm ②号钢筋下料长度 5980+2×6.25×10=6105mm

③号钢筋下料长度 4400+2×(390+564+100)+2×6.25×20-4×0.5×20-2×2×20=6638mm ④号钢筋下料长度 3400+2×(890+564+100)+2×6.25×20-4×0.5×20-2×2×20=6638mm ⑤号钢筋下料长度 (412+162) ×2+100=1248mm

4.2 某主梁筋设计5根φ25的钢筋,现在无此钢筋,仅有φ28与φ20的钢筋,已知梁宽为300mm,应如何替换? 解:根据等截面积代换,初选2φ28和3φ20

22

As2=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8+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0

2

用源。×25

则改用3φ28和2φ20

22

As2=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8+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0

2

用源。×25 满足要求

且构造能满足需用 故选用2φ28和3φ20代替5φ25钢筋

2

4.3 某梁采用C30混泥土,原设计纵筋为6根φ20(fy=310N/mm),已知梁断面b*h=300mm*300mm,试用HPB235

2

级钢筋(fy=210N/mm)进行代换。

解:采用等强度代换 假设6根φ20为一排配制

2

as=35mm As=1885mm

h0=300-35=265mm 受压区高度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36.2mm

Mu= Asfy(h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885×310×(26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15 kn.m 用HPB235级钢φ25代换 αs’ =25+12.5=37.5mm h0 ‘= h0 -αs‘ =262.5mm αs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 389 ξ=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528

2

r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736 A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834mm 若选用6φ25 As=3217>2834 但构造不满足要求

选用φ32号钢筋 as’’=25+16=41 h0’’=h0- as’’=259mm αs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4

r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724 A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920mm 选用4φ32 As=3127 满足代换要求

0

4.4 某剪力墙长、高分别为5700 mm和2900mm,施工气温25C,混泥土浇筑速度为6m/h,采用组合式钢模板,试选用内、外钢楞。

解:1) 模板选用:将钢模板以其短边沿2.9m的方向排列 12P6015+3P5015+4P6012+P5012

2) 模板结构布置(包括内、外钢楞布置)

内、外钢楞均采用φ51X35钢管,布置如图所示:

2

3) 荷载设计值:混凝土自重:rc=24KN/m (1) 混凝土侧压力 坍落度为7cm 1 侧压力标准值 t0=200/(25+15)=5 ○

F1=0.22rct0β1β2γ

1/2

=0.22X24X5X1.0X1.0X6

2

=64.67KN/m

2

F2=rcH=24X2.9=69.6KN/m

22

取两者中小值,即 F1=64.67 KN/m KN/m 2混凝土的侧压力设计值 F=64.67X1.2X0.85=66KN/m2 ○

(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水平荷载为4KN/m

2

荷载设计值为:4X1.4X0.85=4.76KN/m

2

(3) 荷载组合:F’=66+4.76=70.46KN/m 4) 内钢楞验算:

4433

2根φ51X3.6钢管 I=2X14.81X10mm W=2X5.81X10mm

(1) 计算简图、本来为7跨连续梁,但由于等跨,直接以五跨连续梁计算,

q1=F’X0.6=70.76X0.6=42.46KN/m(承载力) q2=FX0.6=66X0.6=39.6KN/m(挠度)

(2) 抗弯强度验算:内钢楞两端伸臂长度为基本跨度之比较小,故可简化为5跨连续梁计算挠度

22

Mmax=1/11 q1l=1/11 X42.46X0.75=2.17KN·m

22

抗弯承载力:σ=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86.9N/m m<215 N/mm

(3) 挠度验算:

4

W=0.677Xq2l/100EI=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39mm<3mm

综上:内 外钢楞均选用 2φ51 X3.6钢管,能满足要求。

4.5 设混泥土的水灰比为0.6,已知设计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260kg:650kg:1380kg,现测得工地砂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1%,试计算施工配合比,若搅拌机的装料容积为400L,每次搅拌所需的材料又是多少?

解 由于w/c=0.6 水泥:砂:石子=260kg:650kg:1380kg 故: 水泥:水:砂:石子=260kg:156kg: 650kg:1380kg

施工配合比为:水泥:砂:石子:水=260:650(1+3%):1380(1+1%):(156-650X3%-1380X1%) =260:669.5:1393.8:122.7 砂用量 50X669.5/260=129kg 石子用量 50X1393.8/260=268kg 水用量 50X122.7/260=23.5kg

4.6 一设备基础长、宽、高分别为20m、8m、3m,要求连续浇筑混泥土,搅拌站有三台400L搅拌机,每台实际生产

3

率为5m/h,若混泥土运输时间为24min,初凝时间为2h,每浇筑层厚度为300mm,试确定:

(1)混泥土的浇筑方案; (2)每小时混泥土的浇筑量;

2

1/2

2

(3)完成整个浇筑工作所需的时间。

解 (1)由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3倍,故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方案 (2) V=8LH/(t1-t2) =8X20X3/(2-24/60)

3

=300m/h

(3)总时间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2小时

2

4.7 先张法生产预应力混泥土空心板,混泥土强度等级为C40,预应力钢丝采用φ5,其极限抗拉强度fptk=1570N/mm,单根张拉,若超张拉系数为1.05:

(1)试确定张拉程序及张拉控制应力; (2)计算张拉力并选择张拉机具;

(3)计算预应力筋放张时,混泥土应达到的强度值。 解(1)张拉程序

0 1.05σcon(持续2min) σcon 锚固

2

σcon=0.75fptkX0.75X1570=1177N/mm

2

(2)张拉力:F=1.05σconA=1.05x117 7x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5 =24.3KN 选择台座式千斤顶:YDT600-150

(3)放张时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即:

2

Fcu’=0.75*40=30N/mm

2

4.8某预应力混泥土屋架,孔道长20800mm,预应力筋采用2ΦL25,fptk=500N/mm,冷拉率为4%,弹性回缩率为0.5%,每根预应力筋均采用3根钢筋对焊,每个对焊接头的压缩长度为25mm,试计算:

(1)两端用螺丝端杆锚具时,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螺丝端杆长320mm,外露长120 mm); (2)一端螺丝端杆,另一端为帮条锚具的下料长度(帮条长50mm,衬板厚1 5mm)(提示:应考虑预应力的下料长度与螺丝端杆的对焊接头)。

解:(1)下料长度:

L1=l+2l2=20800+2*120=21040mm L0=L1-2l1=21040-2*320=20400mm

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l0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25 =19785mm

(2)L1=l+l2+15+50=20800+120+65=20985mm

L0=L1-l1=20985-320=20685mm

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l0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25 =20060mm

2

4.9某屋架下弦预应力筋为4 L25,fptk=500N/mm,现采用对角张拉分两批进行,第二批张拉时,混泥土产生

222

的法向应力为12N/mm。钢筋的弹性模量Es=180kN/mm,混泥土的弹性模量Ec=28kN/mm,若超张拉系数为1.05,张拉

2

控制应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on =380 N/mm。

(1)试计算第二批张拉后,第一批张拉的钢筋应力将降低多少? (2)宜采用什么方法使第一批张拉的钢筋达到规定的应力?为什么? 解:(1)第二批张拉后,砼的形变值为:

-4

Δ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286*10 钢筋应变也为Δε,故钢筋应力下降:

-43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Δε·Es=4.286*10*180*10=77.1N/mm

(2)张拉时宜对称进行,避免引起偏心。在进行张拉时,若用一端张拉,可采用反复张拉2—3次,可克服孔道摩擦力的不定向,使预应力得以均匀传递,第一批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on=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on+(Es/E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n

=380+(180/28)*12

2

=457N/mm

因为考虑后张拉预应力筋所产生的混泥土弹性压缩对先批预应力筋的影响。

第5章 结构安装工程

5.1某厂房柱重28t,柱宽0.8m。现用一点绑扎双机抬吊,试对起重机进行负荷分配,要求最大负荷一台为20t,另一台为15t,试求需要加垫木厚度。 解:一点绑扎抬吊如图5.1

由已知条件可得方程:

p1?1.25Qd1/(d1?d2)p2?1.25Qd2/(d1?d2)代入数据得:

20?1.25*28*d1(/d1?d2)15?1.25*28*d2(/d1?d2)化简得:3d1?4d2

设需加垫木厚度分别为x和y,则上式可化为

4(y?0.4)?3(x?0.4)

图 5.1

化简得:3x=4y+0.4 , 即只要加的垫木厚度满足这个条件,就能保证两台吊车负荷均衡。

5.2某厂房柱的牛腿标高8m,吊车梁长6m,高0.8m,当起重机停机面标高为—0.30m时,试计算安装吊车梁的起重高度。 解:起重高度

H计?h1?h2?h3?h4

h1——吊装支座到停机面的距离; h2——吊装间隙,h2?0.3m; h3——绑扎点至构件底面的距离; h4——索具高度;

由已知条件可得:

h1=8.0?(?0.3)=8.3m h2=0.3m

h3=3.0?0.8?3.8m h4=2.5m

代入数据得:H计?8.3?0.4?3.8?2.5?14.9m,所以取吊车梁的其中高度为15m。

5.3某车间跨度24m,柱距6m,天窗架顶面标高18.0m,屋面板厚度240m,试选择履带式起重机的最小臂长(停机面标高—0.20m,起重臂底铰中心距地面高度2.1m) 解:根据吊装屋面板确定起重臂长度:

L计?h/sin??(a?g)/cos?

h——吊装支座到吊车底铰的竖直距离;

a——吊装过程中起重臂要跨越的结构水平距离;

g——起重臂轴线与构件水平距离,g?1.0m;

?——起重臂最大仰角;,当没有资料可查时,可以取78。;

图5.3 起重机吊装屋面板示意图

由已知条件得;

h?18.0?0.3?0.24?2.1?16.44m,其中0.3m为工作间隙; a=6.0/2=3.0m

??arctan316.44/3.0?60.44。;

代入数据得:

L计?16.44/sin60.44。?(3.0?1.0)/cos60.44。?27.0m,

所以吊装屋面板的最小起重臂长为27.0m。

5.4某车间跨度21m,柱距6m,吊柱时,起重机分别沿纵轴线的跨内和跨外一侧开行。当起重半径为7m,开行路线距柱纵轴线为5.5m时,试对柱作“三点共弧”布置,并确定停机点。 解:(1)当吊车跨中开行时

由题目可知:起重机的起重半径R=7m,假设柱子为10m,绑扎点到柱底为7m,有三个节间,如图5.4.1。 作图的过程:先大致画出起重机的开行路线(距离柱轴线5.5m),以柱脚中心作半径为7m的圆,确定起重机停机点A;然后以A点位圆心作半径为7m的圆,作一条离柱子轴线0.5m的直线(施工间隙),确定柱脚位置C点;由前面的假设可知,绑扎点距柱脚7m,所以过C点作半径为7m的圆,确定D点;由C点和D点就可以确定柱子的位置;然后确定下一个停机点和下一根柱子的位置……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最后一根柱子。图中的粗线代表柱子,黑点代表停机点。

需要注意的是:当吊车跨内开行时,柱子的牛腿是向着吊车,而吊车跨外开行时,柱子的牛腿是背向吊车。

图5.4.1起重机沿跨内开行时柱子的就位图和停机点

(2)当吊车跨外开行时

如以上过程确定停机点和柱子就位图,如图5.4.2

图5.4.2起重机沿跨外开行时柱子的就位图和停机点 图5.5 屋架斜向就位图和起重机停机点

5.5某单层工业厂房跨度为18m,柱距6m,9个节间,选用W1?100履带式起重机进行结构安装,安装屋架时的起重半径为9m,试绘制屋架的斜向就位图。 解:屋架的斜向就位

由已知条件得,起重半径R=18/2=9m,所以只用一台起重机跨中开行就可以了,查资料得W1?100履带起重

机的尾部到回转中心的距离为3.3m,所以起重机开行路线距离屋架就位后的最小距离为3.3+0.5=3.8m,柱子轴线距离物价就位后的最小距离取1.5m,所以就可以得到屋架斜向就位图,如图 具体过程如下:

a. 大致画出起重机的开行路线(跨中);

b. 确定屋架就位的范围:离轴线1.5m作轴线的平行线,离起重机开行路线3.8m作它的平行线,这就是屋架

就位的范围,再过这两条线的中点作一条线;

c. 确定屋架就位的位置:以屋架安装以后位置的中点为圆心作半径为9m的圆,与起重机开行路线的交点就

是吊装第一榀屋架的停机点A;以A点位圆心,作半径为9m的圆,与物价就位范围的中线的交点为B点;以B点位圆心作半径为9m的圆,与屋架就位范围边线的交点就是C点和D点;连接C点和D点就是第

一榀屋架就位的位置。

d. 重复以上的过程,直到得到全部屋架的就位位置和起重机停机点。(确定了第一榀屋架以后也可以先找到屋

架与就位范围中线的交点,然后过这些交点分别作第一榀屋架的平行线)。 e. 图,5.5

* 需要注意的是:在吊装边上几榀屋架时要避让抗风柱,但是本题中由于所给的条件不足,所以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屋架采用现场预制时要有足够的工作面,跌浇时还要注意吊装的顺序,先吊的后浇,后吊的先浇。

第2篇 施工组织原理 第2章 流水施工基本原理

2.1某现浇钢筋混凝土工程由支模板、绑钢筋、浇混凝混、拆模板和回填土五个分项工程组成,它在平面上划分为6个施工段。各分项工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施工持续时间如下表所示。在混凝土浇筑后至拆模板必须有养护时间2天。试编制该流水施工方案。

施工持续时间表

分项工程名称 支模板 绑钢筋 浇混凝土 拆模板 回填土 ① 2 3 2 1 2 ② 3 3 1 2 3 持续时间(天) ③ 2 4 2 1 2 ④ 3 4 2 1 2 ⑤ 2 3 1 2 3 ⑥ 3 3 2 1 2 解:按无节拍流水组织施工:

累加数列并错位相减计算K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支模板 2 5 7 10 12 15 K1 = 2 绑钢筋 3 6 10 14 17 20 K2 =12 浇混凝土 2 3 5 7 8 10 K3 = 3 拆模板 1 3 4 5 7 8 K4 = 1 回填土 2 5 7 9 12 14 工期 T = 2+12+3+1+14+2 = 34天 横道图如下:

工 序支模板绑钢筋 时 间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K1

2.2 某工程项目由Ⅰ、Ⅱ、Ⅲ、Ⅳ四个分项工程组成,它在平面上划分为6个施工段。各分项工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如下表所示。分项工程Ⅱ完成后,其相应施工段至少应有技术间歇时间2天;分项工程Ⅲ完成后,它的相应施工段至少应有组织间歇时间1天。试编制该工程流水施工方案。

施工持续时间表 持续时间 分项工程名称 ① Ⅰ Ⅱ Ⅲ Ⅳ 3 2 4 3 ② 2 3 2 3 ③ 3 4 3 2 ④ 3 4 2 3 ⑤ 2 3 4 2 ⑥ 3 2 2 4 解:按无节拍流水组织施工:

累加数列并错位相减计算K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Ⅰ 3 5 8 11 13 16 K1 = 3 Ⅱ 2 5 9 13 16 18 K2 =5 Ⅲ 4 6 9 11 15 17 K3 = 4 Ⅳ 3 6 8 11 13 17 工期 T = 3+5+4+17+2+1 = 32天 横道图如下:

2.3 某施工项目由挖基、做垫层、砌基础和回填土四个分项工程组成,该工程在平面上划分为6个施工段。各分项

工 序ⅠⅡⅢⅣ 时 间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K1K2ZK3 C工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如表所示。做垫层完成后,其相应施工段至少应有养护时间2天。试编制该工程流水施工方案。 流 水 节 拍 表 分项工程名称 挖基槽 做垫层 砌基础 回填土 ① 3 2 3 2 ② 4 1 2 2 流水节拍(天) ③ 3 2 2 1 ④ 4 1 3 2 ⑤ 3 2 2 2 ⑥ 3 2 3 2 解:按无节拍流水组织施工:

累加数列并错位相减计算K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挖基槽 3 7 10 14 17 20 K1 = 12 做垫层 2 3 5 6 8 10 K2 = 2 砌基础 3 5 7 10 12 15 K3 = 6 回填土 2 4 5 7 9 11 工期T = 12+2+6+11+2 = 33 天 横道图:

工 序挖基槽垫基层砌基础回填土 时 间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K1K2ZK3某工程项目由Ⅰ、Ⅱ、Ⅲ三个分项工程组成,它划分为6个施工段。各分项工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依次为:6天,2天和4天。试编制成倍节拍专业流水施工方案。 解:按异节拍成倍流水组织施工: 公共流水步距K = 2

各施工班组数为:N1 = 6/2 = 3, N2 = 2/2 = 1, N3= 4/2 = 2,

∑N = 3+2+1 = 6

工期 T = (∑N-1+M)*K = (6-1+6)*2 = 22 横道图:

时 间工班序组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①④②⑤Ⅰ2K

2.5某地下工程由挖地槽、做垫层、砌基础、回填土四个分项工程组成,它在平面上划分为6个施工段。各分项工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依次为挖地槽6天、做垫层2天、砌基础4天、回填土2天。做垫层完后,其相应施工段至少应有技术间歇时间2天。为加快流水施工速度,试编制工期最短的流水施工方案。 解:(1)计算流水步距

流水步距等于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即:K=min[6,2,4,2]=2 (2)确定专业工作队数目

每个施工过程成立的专业工作队数目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bj=tj/K 各施工过程的专业工作队数目分别为: I——挖地槽:bⅠ =6/2=3 Ⅱ——做垫层:bⅡ=2/2=1 Ⅲ——砌基础:bⅢ=4/2=2 Ⅳ——回填土:bⅣ=2/2=1

于是,参与该工程流水施工的专业工作队总数n’为:n’=(3+1+2+1)=7; 技术间歇2天;

其流水施工工期为:T= (m+n’-1)t+∑G十∑Z-∑C =(6+7-1)×2+2 =26天 。 横道图如下图所示:

2.6某施工项目由Ⅰ、Ⅱ、Ⅲ、Ⅳ四个施工过程组成,它在平面上划分为6个施工段。各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持续时间依次为6天、4天、6天、2天。施工过程Ⅱ完成后,其相应施工段至少应有组织间歇时间2天。试编制工期最短的流水施工方案。

解:(1)计算流水步距

流水步距等于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即:K=min[6,4,6,2]=2 (2)确定专业工作队数目

每个施工过程成立的专业工作队数目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bj=tj/K 各施工过程的专业工作队数目分别为: bⅠ=6/2=3

bⅡ=4/2=2 bⅢ=6/2=3 bⅣ=2/2=1

于是,参与该工程流水施工的专业工作队总数n’为:n’=(3+2+3+1)=9; 组织间歇1天;

其流水施工工期为:T= (m+n’-1)t+∑G十∑Z-∑C =(6+9-1)×2+1 =29天 。 横道图如下图所示:

2.7某工程由A、B、C三个分项工程组成,它在平面上划分为6个施工段。每个分项工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均为4天。试编制流水施工方案。

解:施工段数为6,施工过程数为3,流水节拍为4天,无组织间歇和技术间歇; 其流水施工工期为:T= (m+n-1)K+∑G十∑Z-∑C=(6+3-1)×4=32天。 横道图如下图所示:

2.8某分部工程由Ⅰ、Ⅱ、Ⅲ三个施工过程组成,它在平面上划分为6个施工段。各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均为3天。施工过程Ⅱ完成后,其相应施工段至少应有技术间歇时间2天。试编制流水施工方案。 解:施工段数为6,施工过程数为3,流水节拍为3天,无组织间歇,技术间歇为2天;

其流水施工工期为:T= (m+n-1)K+∑G十∑Z-∑C=(6+3-1)×3+2=26天。 横道图如下图所示:

第3章 网络计划技术

3.8 已知各工作的逻辑关系如下列各表,绘制双代号网络图个单代号网络图。 (1)

紧前工作 工作 持续时间 紧后工作 紧前工作 工作 持续时间 紧后工作 — A B、V A U (2) 工作 紧前工作 (3) 工作名称 A B 紧前工作 — — 紧后工作 E、F、P、Q E、P 工作名称 F G 紧前工作 A D、P 紧后工作 C、D — A E B A、H C G、J D H、I、A E — G A、H H — I — J E A B C U V 3 7 5 2 8 Y、U、B C D、X V W、C V C、Y A W、C Y W D Y X Z 6 4 1 10 5 X — Z、D — — C D E E、F E、F A、B H G、H C、D H P Q C、D、Q A、B A — G H 解:(1)双代号网络图如下所示:

Y17Z51A32B75C568D410U23V84W69X10 单代号网络图如下所示:

YZ

开始ABCD结束

4JUVWX

(2)双代号网络图如下所示: 单代号网络图如下所示

JC1EC2HHAG3BD开始EAB结束6HD5

(3)双代号网络图如下所示: 单代号网络图如下所示:

Q27HAF C结束1458开始BEDG36P

3.9 用图上计算法计算3..8(1)双代号图的各工作时间参数。 解:

32320424042524251400033037410143131411314033055055013130131411819018191181911313019190182571825074242092920001256819190292901825722297102929349ESLSTFEFLFFF

3.10 某工程的双代号网络图如下图所示,试用图上计算法计算各项时间参数(ET、LT、ES、EF、LS、LF、TF、FF),判断关键工作及其线路,并确定计划总工期。

解:

关键路线:T=4+4+5=13天3.11

根据下列资料求最低成本与相应的最优工期。间接费用:若工期在一个月(按25天计算)完成,需600千元,超过一个月,则每天增加50千克。

正常时间 极限时间 时间(天) 17 25 间接费(千元) 720 200 工序 时间(天) 1-2 1-3 20 25 直接费(千元) 600 200 2-3 2-4 3-4 4-5 10 12 5 10 300 400 300 300 8 6 2 5 440 700 420 600

解:(1)直接变化率,见表 正常时间 工序 1-2 1-3 2-3 2-4 3-4 4-5 时间(天) 直接费(千元) 20 25 10 12 5 10 600 200 300 400 300 300 极限时间 时间(天) 17 25 8 6 2 5 间接费(千元) 720 200 440 700 420 600 费用变化率(千元/天) 40 0 70 50 40 60 关键路线:(2)绘出初始方案

工期 T=45>30天 直接费用 C=2100千元 (3)优化

循环一:1-2工作可压缩3天,关键路线没变, 工期 T1=45-3=42天

费用 C1=C+40×3=2220千元

关键路线:

循环二:3-4工作可压缩3天, 工期 T2=42-3=39天

费用 C2=C1+40×3=2340千元

在压缩任何工作,在不改变原关键路线条件下。费用变化率≥50千元 所以:T=39天,为最优工期

总费用:C=2340+600+9×50=3390千元

3.12 已知某项目的网络图如下,箭线下方括号外数字为工作的正常持续时间,括号内数字为工作的最短持续时间;箭线上方括号内数字为优选系数。该项目要求工期为12天,试对其进行工期优化。

关键路线:

解:

T=6+6+3=15天

关键线路:①→③→⑤→⑥

(1) 关键线路上3-3工作最优选系数最小,在不改变关键线路时可压缩2天, T=13天,如图

关键路线为:①→③→⑤→⑥ ①→③→④→⑤→⑥

(2)考虑优选系数,可同时压缩3-4,3-5工作,1天,

T=12天

所以,最后优化结果见上图。

建筑施工技术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 1. 以下哪一项不是推土机常用的提高生产率的措施?( ) A. 下坡推土 B. 槽形推土 C. 并列推土 D. 上坡推土

2. 根据当地的历史气象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 )稳定低于5C时,进入冬期施工。 A. 5天 B. 10天 C. 15天 D. 20天

3. 为了保证砌体接槎部位的砂浆饱满,一般应留( )。 A. 斜槎 B. 直槎 C. 马牙槎

D. 直槎,但应加拉结筋

4. 锤击沉桩正常施工时,宜采用( )。 A. 重锤高击 B. 轻锤高击 C. 重锤低击 D. 轻锤低击

5. 土方压实时,夯实适用于( )。 A. 大面积土方 B. 小面积土方 C. 非粘性土 D. 六类土 6. 建筑基础砌筑中宜采用( )。 A. 水泥砂浆 B. 石灰砂浆 C. 混合砂浆 D. 粘土浆

7. 施工时前进向上、强制切土的挖土机是( )。 A. 正铲挖土机 B. 反铲挖土机

C. 抓铲挖土机 D. 挖铲挖土机

8. 适用于降水深度为3~5米,土的渗透系数20~200m/d的井点是( )。 A. 轻型井点 B. 喷射井点 C. 管井井点 D. 深井井点

9. 砖墙砌体的组砌的形式中,每层砖里既有顺砖又有丁砖,最可能是( ) A. 一顺一丁 B. 三顺一丁 C. 梅花丁 D. 全丁

10. 预制桩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 )后方可打桩。 A. 50% B. 75% C. 90% D. 100%

11. 不同透水层的土层分层填筑基坑时,应( )。 A. 将透水性小的土填在上层 B. 将透水性大的土填在上层 C. 将透水性小的土填在中层 D. 将透水性小的土填在下层

12. 为提高单桩承载力( )施工中常用复打法施工 A. 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 B. 套管成孔灌注桩 C. 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D. 静力压桩

13. 关于第二类土(普通土)的开挖工具及方法,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用锹、锄头挖掘

B. 主要用镐,少许用锹、锄头挖掘,部分用撬棍 C. 用锹、锄头挖掘,少许用镐翻松 D. 用爆破方法开挖,部分用风镐

14. 以下关于模板拆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模板的拆除时间与构件混凝土的强度有关;

B. 模板的拆除时间与构件混凝土的所处的位置有关;

C. 在进行模板的施工设计时,就应考虑模板的拆除顺序和拆除时间,以便更多的模板参加周转,减少模板用量,降低工程成本;

D. 跨度为9米的梁,其侧模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100%后才可拆除

15. 某场地平整工程,有4000m3的填方量需从附近取土回填,土质为密实的砂土(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35,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15),其填土挖方量为( )。

3

A. 2986m B. 3478m3 C. 4000m3 D. 4600m3

16. 已知某基坑的高度为 1m ,底宽为 0.75m ,则该边坡的坡度系数为( ) A. 0.75 B. 0.8 C. 1.25 D. 1.34

17. 反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是( ) A. 前进向上,强制切土 B. 后退向下,强制切土 C. 后退向下,自重切土 D. 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18.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打桩方式宜采用( ) A. 重锤高击 B. 轻锤高击 C. 重锤低击 D. 轻锤低击

19. 欲回填并夯实基坑土方50m3,当最初可松性系数为1.2,最终可松性系数为1.05时,需运松土和需开挖天然状态的土各为( )。

A. 55.32m3和45.00m3 B. 57.14m3和47.62m3 C. 50.00m3和50.00m3 D. 55.32m3和47.62m3

20. 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在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必须分别在拌成后( )小时和( )小时内使用完毕。 A. 2,3 B. 3,4 C. 1,2 D. 2,4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砖墙砌筑工艺有哪些( )? A. 抄平放线 B. 摆砖样 C. 立皮数杆 D. 铺灰砌砖

2. 砖墙砌筑的基本要求包括( )。 A. 上下错缝 B. 接搓可靠 C. 横平竖直 D. 盘角、挂线 E. 砂浆饱满

3. 模板设计应满足的要求的有( )。 A. 实用性 B. 安全性 C. 经济性 D. 美观性 E. 耐久性

4. 挖土机的种类有( )。 A. 正铲挖掘机 B. 反铲挖掘机 C. 拉铲挖掘机 D. 抓铲挖掘机

5. 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 A. 压实功 B. 土的含水量 C. 每层铺土厚度

D. 压实遍数 E. 土质

6. 土方工程的施工特点是( )。 A. 工程量大

B. 劳动密集、繁重 C. 施工条件复杂

D. 工受地区地形、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E. 施工受气候影响不大

7. 属于预制桩的接桩方法的是( ) A. 焊接 B. 法兰接

C. 硫磺胶泥锚接 D. 绑扎连接

8. 为充分发挥铲运机工作效率,可采用的方法有 ( )。 A. 下坡铲土 B. 跨铲法

C. 推土机助铲法 D. 大环线路线开行 E. 8字形路线开行

9. 基础砌筑时通常不采用的砂浆通常为()。 A. 水泥砂浆 B. 混合砂浆 C. 石灰砂浆 D. 石膏砂浆

10. 关于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施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型砌块砌体砂浆饱满度按净面积计算不应小于80% B. 其竖向灰缝应采用加浆方法,严禁水冲

C. 其水平灰缝的厚度与垂直灰缝的高度应控制在8~12mm

D. 常温条件下,其墙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架高度内 E. 小型砌块使用时的生产龄期一般在14天左右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使用摩擦桩时,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主要由桩尖的土层阻力承担。

2. 在基坑施工中,要想避免流砂的产生,不能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只能改变动水压力的大小。( ) 3. 当预计连续10天内的平均气温低于+5℃时,砌筑工程应该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 4. 基础砌筑砂浆宜采用水泥砂浆。 ( ) 5. 土的最后可松性系数小于1。

6. 拆模一般按照“先支后拆,先承重,后非承重”的原则进行。( ) 7. 基坑边坡坡度系数是指基坑深度与边坡宽度之比。( ) 8. 当桩尖位于持力层时,打桩应以控制桩尖设计标高为主。( )

9. 回填土时,如采用不同土填充,应先将透水性小的土层置于透水性大的土层之下。( )

10. “线性规划”方法进行土方调配,初始调配方案及调配过程中必须保证m+n-1 个有调配土方的格子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50分,共 20 题,每小题 2.5 分)

1. D 2. A 3. A 4. C 5. B 6. A 7. A 8. C 9. C 10. D 11. A 12. B 13. C 14. D 15. B 16. A 17. B 18. C 19. B 20. A

二、多项选择题(30分,共 10 题,每小题 3 分)

1. ABCD 2. ABCE 3. ABC 4. ABCD 5. ABCD 6. ABCD 7. ABC 8. ABC 9. BCD 10. ABCD

三、判断题(20分,共 10 题,每小题 2 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建筑施工技术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 1.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张拉、锚固后应及时进行( )。 A. 穿束 B. 灌浆 C. 下料

D. 锚具封堵

2. 当柱平放起吊抗弯强度不足时,柱的绑扎起吊方法应采用( )。 A. 斜吊法 B. 直吊法 C. 旋转法 D. 滑行法

3. 屋面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震动时,卷材的铺贴方向应( )。 A. 垂直于屋脊 B. 平行于屋脊

C. 垂直或平行于屋脊 D. 不确定

4. 普通抹灰由( )组成。

A. 一层底层、一层中层、一层面层 B. 一层底层、数层中层、一层面层 C. 一层底层、一层面层 D. 一层底层、一层中层

5. 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粗钢筋连接一般采用( )。 A. 机械连接 B. 电弧焊 C. 绑扎连接 D. 点焊

6. 关于施工缝的具体留置位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柱宜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 B. 单向板可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C. 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等,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D. 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主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主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7. 当履带式起重机起重臂长度一定时,随着仰角的增加,( )。 A. 起重量和起重高度增加 B. 起重量和起重高度减小 C. 起重量增加,起重高度减小 D. 起重量减小,起重高度增加

8. 以下混凝土外加剂中可以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费用的是( )。 A. 早强剂

B. 缓凝剂 C. 加气剂 D. 防锈剂

9. 以下关于电渣压力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水平钢筋的接长

B. 电渣压力焊是利用电流通过渣池产生的电阻热将钢筋端部熔化,然后施加压力使钢筋焊接在一起; C. 电渣压力焊的操作简单、易掌握、工作效率高、成本较低; D. 主要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或斜向钢筋的接长。

10. 一般抹灰的组成层次中,主要起找平作用的是( )。 A. 底层 B. 中层 C. 面层 D. 装饰层

11. 为防止大面积的刚性防水屋面不致由于温度变化等的影响而产生裂缝,对防水层必须设置分格缝,分格缝的纵横间距不宜大于( )。 A. 3m B. 4m C. 5m D. 6m

12. 一般抹灰分为底层、中层和面层。中层主要起( )作用。 A. 粘结 B. 初步找平 C. 找平 D. 装饰

13. 规格 500 型的混凝土搅拌机表示该混凝土搅拌机的出料容积为 ( ) A. 0.5 B. 0.125 C. 0.1625 D. 0.25

14. 对于板或墙的按双向受力设计的钢筋网,进行钢筋现场绑扎时( ) A. 最外围一行钢筋的交叉点必须全部扎牢,中间部分的交叉点可间隔扎牢 B. 最外围两行钢筋的交叉点必须全部扎牢,中间部分的交叉点可间隔扎牢

C. 最外围两行钢筋的交叉点必须全部扎牢,中间部分的交叉点可间隔扎牢,但必须保证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 D. 所有钢筋交叉点都必须全部扎牢 15. 钢筋弯曲90度的量度差值是( ) A. 增加1d B. 增加2d C. 减少1d D. 减少2d

16. 按构造形式划分,脚手架的种类有( )

A. 扣件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吊式脚手架等 B. 外脚手架和里脚手架

C. 金属脚手架、木脚手架、竹脚手架等

D. 结构脚手架、装修脚手架、支撑脚手架等 17. 预应力筋张拉的变形是( )。 A. 弹性变形 B. 塑性变形 C. 弹塑变形 D. 都不是

18. Ⅰ、Ⅱ级钢筋在常温下一般要经过15—20天,才能完成时效硬化过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只需要( )小时即可完成时效硬化。 A. 1 B. 2 C. 3 D. 4

19. 在配置C 20 混凝土时,施工单位无近期该品种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确定试配强度用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宜取( )。 A.

B. C. D.

20. 不属于柱子的校正内容的是 (). A. 平面位置校正

B. 垂直度校正 C. 标高校正 D. 平整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按使用要求、质量标准和操作工序不同,一般抹灰可分为( )。 A. 普通抹灰 B. 中级抹灰 C. 高级抹灰 D. 装饰抹灰 E. 水刷石

2. 下列属于装饰抹灰的有( )。 A. 普通抹灰 B. 水磨石 C. 干粘石 D. 中级抹灰 E. 水刷石

3. 脚手架按用途可分为( )。 A. 结构脚手架 B. 外脚手架

C. 装饰装修脚手架 D. 防护用脚手架 E. 悬挑脚手架

4. 卷材防水屋面中常用的卷材有( )。 A. 沥青卷材

B. 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 C. 塑料卷材 D. 涂膜

E. 高分子合成卷材

5. 柱的校正主要包括( )。 A. 平面位置校正 B. 垂直度校正 C. 标高校正 D. 平整度校正 E. 强度校正

6. 关于施工缝,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先砌墙体与后砌墙体之间的结合面

B. 施工缝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部位 C. 柱施工缝可留在基础顶面

D. 单向板的施工缝可留在平行于短边的任何部位

E. 施工缝部位不需任何处理,只要继续浇筑混凝土梁即可 7. 混凝土搅拌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 A. 搅拌时间 B. 装料容积

C. 投料顺序

D. 搅拌机的转速 E. 砂石含水率

8. 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时,( )。

A. 可按先浇柱,后浇梁、板的顺序浇筑; B. 一排柱子,应从两端向中间推进;

C. 柱、梁和板混凝土若一次连续浇筑,应在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停歇~1.5h再浇筑梁、板混凝土; D. 柱高4m,可直接从柱顶浇入混凝土; E. 柱的浇筑宜在梁板模板安装前进行。

9. 影响钢筋和混凝土间粘结强度的因素有()。 A. 混凝土的强度 B. 保护层厚度 C. 混凝土浇筑深度 D. 钢筋之间的间距 E. 钢筋的强度

10. 某大型商住楼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底板浇筑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裂缝,可采取的措施有( )。 A. 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 B. 适当提高水灰比,提高水泥用量

C. 适当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 D. 预埋冷却水管,进行人工导热 E. 及时对混凝土 保温、保湿材料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中连墙件的作用是抵抗水平荷载和增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 ) 2. 当履带式起重机起重臂长度一定时,起重量增加,起重高度减小。( )

3. 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可采用分批不对称张拉的张拉方法。 4. 内部振动器宜于振捣断面小且钢筋密的构件。( )

5. 一般抹灰分为底层、中层和面层。中层主要起粘结 作用。

6. 钢筋混凝土屋架最后固定时,应由两名焊工在屋架两端的不同侧同时施焊,以防止因焊缝收缩使屋架倾斜。( ) 7. 屋面坡度大于15%或屋面受震动时,卷材的铺贴方向应垂直于屋脊。

8. 细石混凝土防水屋面施工时,一个分格缝范围内的混凝土必须一次浇筑完毕,不得留施工缝。( ) 9. 玻璃幕墙以是否显示框格来分,可以分为明框玻璃幕墙、半隐框玻璃幕墙和隐框玻璃幕墙。( ) 10. 浇筑有主次梁的肋形楼板时,混凝土施工缝宜留在主梁边跨1/3 的范围。 ( )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50分,共 20 题,每小题 2.5 分)

1. B 2. B 3. A 4. C 5. A 6. D 7. A 8. A 9. A 10. B 11. D 12. C 13. A 14. C 15. D 16. A 17. A 18. B 19. A 20. D

二、多项选择题(30分,共 10 题,每小题 3 分)

1. AC 2. BCE 3. ACD 4. ABE 5. ABC 6. BCD 7. ABCD 8. ABC 9. ABDE 10. ACDE

三、判断题(20分,共 10 题,每小题 2 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建筑施工技术第三次作业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5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

1. 通常将在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 ______ 时的混凝土施工称为混凝土冬期施工。 2. 单机吊柱采用滑行法时,柱子的布置应使 ______ 靠近基础杯口且与杯口中心共弧。 3. 土方边坡坡度系数是以其 ______ 之比表示的。 4. 对焊后进行通电热处理是为了 ______ 。

5.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自行杠式起重机有履带式起重机,汽车式起重机和 ______ 三种.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5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 1. 砂浆饱满度 2. 场地平整 3. 量度差值 4. 土的可松性 5. 夹具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0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 1. 某矩形基坑,其底部尺寸为4×2米,开挖深度2.0米,坡度系数m=0.50,试计算其挖方量,若将土方用容量为2m3的运输车全部运走,需运多少车次?(KS=1.20,K’S=1.05) 2.

确定下列每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每组试件的强度值(MPa)

组别 1 2 3 试件1 30 31 30 试件1 32 32 20 试件1 28 20 39

3. 一直径为20mm长24m的Ⅳ级钢筋,经冷拉后,已知拉长值为980mm,此时的拉力为200kN。试判断该钢筋是否合格?

4. 计算下图 (1) 中钢筋及图( 2 )中箍筋的下料长度。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取25mm

附:①钢筋弯曲量度差取值

注:d为弯曲钢筋直径

②箍筋调整值:箍筋直径为8mm,量外包尺寸时:箍筋调整值为60mm;量内包尺寸时:箍筋调整值为120mm。

5. 10.混凝土实验室配给比为1:2.12:4.37,水灰比W/C=0.62,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C=290Kg,现场实测砂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1%,试求:A 施工配合比;B 每立方米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用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0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 1. 主要的沉桩方法有哪些?各自的原理及适用范围如何? 2. 简述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适用范围。 答案:

一、填空题(25分,共 5 题,每小题 5 分) 1. 5℃

2. 柱的绑扎点

3. 边坡宽B与高H

4. 为改善其焊接头的塑性 5. 轮胎式起重机

二、名词解释题(25分,共 5 题,每小题 5 分)

1. 水平灰缝砂浆的饱满程度,砖、砌块施工中要求不低于80%。

2. 将起伏不平的自然地面,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法改造成所需要的设计平面。 3. 钢筋弯曲处标注尺寸和中心线长度之间存在的差值。

4. 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体积因松散而变大,后虽经回填压实仍不能恢复原来体积的性质称为土的可松性。 5. 夹具是先张法预应力混凝上构件施工时为保持预应力筋拉力并将其固定在张拉台座上的临时锚固装置。 三、计算题(30分,共 5 题,每小题 6 分) 1.

挖方量计算: 基坑底部面积:4×2 = 8m2,基坑上口面积:6×4 = 24m2, 基坑中截面面积:5×3 = 15m2 挖方量为:(8+4×15+24)÷6×2 = 30.667m3 需要运输车次:30.667×1.20÷2 = 18.4≈19(车次) 解题方案:

从坡度系数的定义、基坑土方量计算公式、公的可松性定义来计算 2.

第1组强度代表值:30 MPa; 第2组强度代表值:31 MPa; 第3组试件无代表值,应作废。 3. 不合格

解题方案:

δ=4.083%>δmax=4% σ=636.9Mpa<σcon=700Mp 不合格 4.

(1)号钢筋: L=(260+550×1.414×2+4230+260)-0.5×20×4+6.25×20×2 = 6515mm (2)号钢筋:L=[(250-2×25) + (600-2×25)] ×2+120 = 1620 mm 解题方案:

利用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5.

参考答案:

施工配合比=1:2.18:4.41 水泥:290Kg 砂:290×2.18=632.2Kg 石:290×4.41=1278.9Kg 水:0.62×290-2.12×290×0.03-4.37×290×0.01=179.8-18.44-12.67=148.69 解题方案: 施工配合比 水泥:砂:石=1:(1+3%)×2.12:(1+1%)×4.37 =1:2.18:4.41 ——3分 B 每立方米混凝土组成材料的用量 水泥:290Kg ——1分 砂:290×2.18=632.2Kg ——1分 石:290×4.41=1278.9Kg ——1分 水:0.62×290-2.12×290×0.03-4.37×290×0.01=179.8-18.44-12.67=148.69 ——4分 四、简答题(20分,共 2 题,每小题 10 分) 1.

参考答案:

锤击法沉桩:靠桩锤的冲击能将桩沉入土中,适用范围较广; 静力压桩:靠桩静作用力将桩沉入土中,静力压桩施工噪声、振动污染小,适用于软弱土层或振动、噪声要求严的情况; 水冲沉桩:采用高压水冲击桩尖附近土层,辅以锤击或振动使桩沉入土中。适用于砂土、碎石土; 振动沉桩:利用振动桩锤的高频振动,使桩身周围的土体液化而减小沉桩阻力,靠桩的自重和桩锤重量将桩沉入土中。适用于软土、粉土、松砂等土层,不宜用于密实的粉性土、砾石等土层。

解题方案:

列举四种主要的沉桩方法并解释原理和范围 评分标准: 每种桩占两分 2.

参考答案:

工艺:浇筑混凝土前铺设、张拉预应力筋 → 临时锚固 → 浇筑混凝土,并养护到一定强度 →放松预应力筋; 适用范围:先张法一般仅适用于生产中小型预制构件,多在固定的预制厂生产,也可在施工现场生产。 解题方案:

从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及适用范围来回答。 评分标准:

工艺得4分,适用范围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