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与健康心理学重点 下载本文

足,流于自谦,可有自责自罪、自罪妄想。伴有思维迟缓、动作减少以及情绪低落,最常见于抑郁症。 (三)焦虑 (四)恐怖

遇到特定境遇或某一特定事物,随即产生一种与处境不符的紧张、害怕的心情,明知没有必要,但却无法摆脱。脱离这种特定的环境或事物时,紧张害怕的体验随即消失。多见于恐惧神经症。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绪障碍

(一)情绪迟钝:能引起鲜明情绪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人类特有的,很精细的情绪(例如劳动感、荣誉感、责任感、异物感等等)逐渐受损,但是没有达到完全丧失的程度。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以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情绪淡漠:缺乏相应的情绪反应,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三)情绪倒错:患者的情绪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三、脑器质性损害的情绪障碍 (一)情绪脆弱

(二)易激惹:常见于疲劳状态、躁狂症、人格障碍、神经症或偏执性精神病。 (三)强制性哭笑: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四)欣快:痴呆基础上的情感高涨。

第三单元 意志行为障碍

一、意志增强

意志活动的增多。躁狂状态情感高涨时,患者终日不知疲倦地忙忙碌碌,但常常是“虎头蛇尾”,做事有始无终。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受被害妄想的支配,不断地调查了解,寻找“证据”或到处控告。 二、意志缺乏

表现为患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卫生极差。严重时甚至连摄食及性的本能都丧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痴呆患者。 三、意志减退

指患者的意志活动的减少,意志活动减少常见于两种情况:抑郁状态、意志减退。

处于抑郁状态和意志减退的患者,意志活动较正常时,都有明显的减少,这是相同点,但是两类患者的内心情绪体验不同,疾病诊断有别,治疗方案各异,要加以辨别。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

常区分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种。

(一)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绪活动协调一致,并且和环境协调一致。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动作行为的增多与思维情绪不相协调。动作杂乱无章,动机和目的性不明确,使人难以理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的青春型或紧张型。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

(一)木僵: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称为紧张性木僵。

(二)违拗:对于别人要求他做的动作,不仅不执行,反而做出与要求完全相反的动作,称主动性违拗,如果患者对别人的要求不做出任何行为反应,则称之为被动性违拗,多见于精神分裂紧张型。 (三)蜡样屈曲:多见于精神分裂紧张型。

(四)缄默:表现为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可以用手势或点头、摇头示意,或通过写字与别人进行交流。多见于精神分裂紧张型和癔症患者。 (五)被动型服从:多见于精神分裂紧张型。

(六)刻板动作:患者会机械刻板地反复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见于精神分裂紧张型。 (七)模仿动作 (八)意向倒错 (九)作态

(十)强迫动作:做出违反本人意愿且反复出现的动作。患者知道做这些动作完全没有必要,并努力摆脱却徒劳无益,患者感到痛苦。例如强迫性洗手、强迫性检查门是否锁好。强迫动作多见于强迫症。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病因为明的常见精神障碍,具有感知、思维、情绪、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

发病时间特点: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二、妄想性障碍

又称偏执性障碍。是一种以系统妄想为突出临床表现的精神性障碍。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特点:

1、在两周内急性起病; 2、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3、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 4、在2~3个月内痊愈。

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旧称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明显而持久的情绪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心境改变通常伴有整体活动水平的改变。其他症状大多继发于心境和整体活动的改变,严重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病常与应激性事件或处境有关。 一、躁狂发作

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

发作形式:轻型躁狂、无精神病症状躁狂、有精神障碍症状躁狂、复发性躁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