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唐雎不辱使命》提升训练(含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自己的决心,从而迫使秦王屈服。

(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作用。本文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 首先,最引人注意的是人物的对白。除了很少几句串场的叙述,几乎全是对白;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ABC.正确;

D.有误,唐雎没有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 故选:D 答案:

(1)故事的主要矛盾是秦王欲占有安陵。最后的结果是秦王放弃了吞并安陵的打算,唐雎没有辜负出使之命。

(2)唐雎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举了三个布衣之怒的例子来反驳秦王,表示要效法;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挫败秦王。(意近即可) (3)通过语言(或: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D

【点评】古今异义

1.非若是也(古:这样,如此。今:经常用作判断词) 2.岂直五百里哉(古:只,仅仅。今:不弯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经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换。今:容易,简单)

17

5.虽然,受地于先王(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联词,与“但是”合用)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挠(古:屈服。今:轻轻地抓)

8.跪而谢之(古:一种坐姿。今:双膝着地。 古:道歉。今:感谢或凋落) 9.以头抢地耳(古:撞。今:抢夺)

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给予。今:增加) 12.彗星袭月(古:扫过。今:袭击) 4.(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至。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

18

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魏氏复定。

﹣﹣《史记﹒魏世家十四》

【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约:准备;③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④任:能力;⑤“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A.老臣请西说秦(游说) .B.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多次) .C.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偷偷地) . D.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

(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三处)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而秦救不至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

(4)从文中可以看出唐雎和秦王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9

ABD.正确;

C.有误,句意为:我私下以为是出谋划策之臣无能。窃,谦辞,私下。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可根据句意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齐、楚两国联合起来攻魏,魏国派人到秦国求救,使臣络绎不绝,可是秦国的救兵却不来。因此断句为: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而秦救不至。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重点词语有:以,凭借。徒,只是。句意为:韩国、魏国灭亡,可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②重点词语有:是,这;强,增强。句意为:这是失去东边一个作为藩属的魏围,而增强了齐和楚两个敌国的力量啊!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从言行入手概括人物性格。

第一篇文章中,秦王不考虑百姓利益,以自我为中心,在唐雎拔剑时又“色挠,长跪而谢之”;唐雎丝毫不惧秦王的权威,以理相争、有理有据,关键时刻“挺剑而起”,最终让秦王屈服,不辱使命。第二篇文章中,唐雎九十多岁高龄依然主动请缨,游说秦王,有勇有谋,最终成功请来了救兵;秦王面对魏国的多次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