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唐雎不辱使命》提升训练(含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至。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合于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于是秦昭王遽为发兵,魏氏复定。

﹣﹣《史记﹒魏世家十四》

【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约:准备;③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④任:能力;⑤“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老臣请西说秦(游说) .B.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多次) .C.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偷偷地) . D.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

(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三处)

5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而秦救不至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

(4)从文中可以看出唐雎和秦王分别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6

《唐雎不辱使命》复习 限时训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翻译

1.(20分)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尉果笞广 (《陈涉世家》) .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唐雎不辱使命》) .(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唐雎不辱使命》) ..(4)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

【解答】(1)句意:军官鞭打吴广;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2)句意: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谢,道歉。 (3)句意:五步之内鲜血四溅,天下人人穿白戴孝,缟素,穿丧服。 (4)句意: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天下伸张正义,信,通“伸”,伸张;

(5)句意:所以先帝(刘备)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使用)。 答案:

(1)笞,用鞭、杖或竹板打。 (2)谢,道歉。 (3)缟素,穿丧服。 (4)信,通“伸”,伸张。 (5)遗,给予。

【点评】分析文言知识释义的错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种情况: 1.不辨古今,以今义解释古义。

7

2.不知通假,以通假字为本字。对古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的本字去解释,而仍按字面义去解释,这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3.不明活用,未按活用类型解释词义。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是望文生义,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4.不分单双,将两个单音字误作一个双音词。在文言文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就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相同。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和“方”是两个单音词连用,释义时应分别解释为“土地”和“方圆”;如果把它们误作现代汉语的一个名词“地方”,句子就解释不通,释义也必然错误。 二、文言文阅读

2.(10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

8